• 合作行为中的“眼睛效应”:解释机制与限制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呈现眼睛特征的图片就能使人的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眼睛效应。眼睛效应存在于多种社会现象中, 合作行为中的眼睛效应已被多种实验证明, 其原理可从声誉机制、规则机制、奖惩机制及认知机制等视角予以解释。眼睛效应的发生受在场他人、任务类型、个体公众意识及群体身份、线索呈现方式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有关眼睛效应的稳定性仍存在较多争议, 未来需要从性别和文化等个体或群体差异、脑生理机制、社会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考虑桥面板空间组合作用的组合空腹夹层板桥刚度研究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针对组合空腹夹层板桥的刚度计算,基于实体单元模型的参数化分析结果,提出了采用刚度放大系数来修正杆系模型结果的实用方法。推导了考虑剪切变形的简支钢空腹梁的等代抗弯刚度,并乘以刚度放大系数来分析混凝土板对结构的影响;与已有试验进行对比,验证壳-实体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板和钢空腹梁截面参数对刚度放大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板厚度,钢空腹梁的高度、网格尺寸、上(下)肋高度及腹板厚度对刚度放大系数的影响最大;限定6个参数的取值范围得到的4 050个壳-实体有限元模型,涵盖了组合空腹夹层板桥实际设计中的所有可能条件,拟合出了刚度放大系数的计算公式。

  • 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集体取向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和教师评价法对1033名四年级学生(49.5%女生, M年龄 = 10.28岁, SD = 0.69)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次追踪调查, 旨在探讨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儿童集体取向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1)父母温暖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直接预测关系因父母角色而异, 前测母亲温暖正向预测后测儿童亲社会行为, 前测儿童亲社会行为正向预测后测父亲温暖; (2)纳入儿童集体取向后, 前测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正向预测后测儿童集体取向, 儿童集体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相互正向预测; (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 T1的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能够通过T2的儿童集体取向预测T3的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结果为理解文化价值观在父母教养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提供实证依据, 并为儿童价值观教育和亲社会行为干预带来一定启示。

  • 不同品种文冠果种子萌发对低温储藏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不同文冠果品种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机理,该文选择4个品种(普通 (PT)奇红(QH)、 沃丰(WF)、沃石(WS))文冠果种子,分别在-20 ℃下进行不同时间段(30、60、90、120、 150 d)的储藏处理,测定各阶段文冠果种子的发芽指标,并对储藏前、储藏后、萌发7天间的种子 内含物、激素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 ℃储藏能够显著提高小粒种子(PT、QH)的发芽 质量,处理60 d的效果最好,其发芽率分别达48.3%、58.3%,但大粒种子WF、WS品种的效果低于前 两者。(2)-20 ℃储藏60 d及种子湿沙萌发7 d内,4个品种油脂含量、种壳厚度均出现显著下降, 在3~7 d下降幅度大(WS除外)。而种仁含水量在萌发1~3 d内快速增加尔后缓慢增加到第7 天的 峰值,种仁淀粉、可溶性糖等指标都在发芽3~4 d时显著积累。(3) 低温冷藏可提高文冠果小粒品种 种子的GA/ABA和tHor/ABA (tHor =IAA+GA+ZR+iPA)的比值,进而促进油脂降解、种壳变薄解除 种子的休眠。总之,文冠果种子大、种壳厚、硬度大、生理后熟是导致其休眠的主要原因,属综合 休眠类型。低温冷藏可破除种子休眠,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小粒品种效果好于大粒品种。大粒品 种如沃石可通过延长低温冷藏时间(150 d)提高种子发芽率(38.7%)。低温冷藏+湿沙萌发是 一种快速和简便的促进文冠果种子萌发的方法。该研究为文冠果优良品种推广和种子解休眠机制研 究提供参考。

  • 歧视知觉对初中生的合作倾向与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揭示歧视知觉对初中生合作倾向与行为的影响, 研究1采用问卷法对752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 运用潜变量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之间的纵向预测关系; 研究2采用动态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考察歧视知觉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以及群体类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 T1合作倾向可负向预测T2歧视知觉, T2歧视知觉可负向预测T3合作倾向; (2)在公共物品困境前三轮投资比和贡献率上, 歧视知觉和群体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 而在后三轮仅发现歧视知觉在投资比和贡献率上的主效应, 以及群体类型在贡献率上的主效应。以上结果表明, 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之间存在纵向螺旋式影响; 歧视知觉对前期合作行为的影响受到群体类型的调节, 但随着互动时间延长, 该调节作用消失。

  • 歧视知觉对初中生的合作倾向与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16

    摘要: 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揭示歧视知觉对初中生合作倾向与行为的影响,研究1采用问卷法对752名初中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运用潜变量交叉滞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之间的纵向预测关系;研究2采用动态公共物品困境实验考察歧视知觉对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群体类型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T1合作倾向可负向预测T2歧视知觉,T2歧视知觉可负向预测T3合作倾向;(2)在公共物品困境前三轮投资比和贡献率上,歧视知觉和群体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而在后三轮仅发现歧视知觉在投资比和贡献率上的主效应,以及群体类型在贡献率上的主效应。以上结果表明,歧视知觉与合作倾向之间存在纵向螺旋式影响;歧视知觉对前期合作行为的影响受到群体类型的调节,但随着互动时间延长,该调节作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