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缺类型与调节定向匹配对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 本文以健康信念模型和调节定向匹配理论为基础,通过细分稀缺类型——需求性稀缺和供应性稀缺,并纳入调节定向动机这一个人特质,探讨稀缺类型和调节定向动机的匹配对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调查了全国不同地区HPV疫苗稀缺类型对接种意愿的影响。研究二在实验室情景下考察稀缺类型与调节定向动机的匹配对健身、体检以及疫苗等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三在实验室情景下进一步探讨匹配关系的中介机制,并纳入真实健康行为指标验证稀缺类型与调节定向动机的匹配效应。结果发现:调节定向动机与稀缺类型匹配对健康行为有促进作用,促进定向个体在供应性稀缺条件下健康意愿更强,预防定向个体则在需求性稀缺条件下健康意愿更强;价值感知在调节定向动机与稀缺类型匹配对健康行为决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特质调节定向动机与稀缺类型的匹配对实际健康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该研究将稀缺的相关研究拓展到健康行为领域,为制定与个人特质匹配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研究基础。

  • 家庭教养方式与中国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关系:系列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教育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5

    摘要: 以往元分析研究多考察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积极发展结构中单一变量的影响,未见有研究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积极发展整体性构念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视角,以中国青少年为样本,纳入学业成就、自尊、复原力三个变量进行系列元分析(206篇文献、1822个独立效果量、被试总量达到109968)。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积极发展3个核心构念总体均呈显著相关,积极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积极发展总体呈中等正相关,消极家庭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积极发展总体呈较低负相关,且女性比、受教育阶段的调节效应显著。上述结果对全面、深刻认识中国文化背景下家庭教养方式的发展资源价值,进而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死亡意识与亲社会行为:死亡反省和死亡焦虑的不同效应及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 本研究同时从死亡意识的消极层面和积极层面探讨和比较了不同死亡意识——死亡焦虑和死亡反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一和研究二分别以亲社会倾向、公共物品博弈行为和真实的捐赠行为为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实验考察了死亡焦虑和死亡反省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不同取向的价值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死亡焦虑负性预测或减少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和行为;死亡反省正向预测或增加个体的亲社会倾向和行为。2)死亡反省和死亡焦虑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一个双路径中介机制。自我增强价值观在死亡焦虑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自我超越价值观在死亡反省对亲社会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捐赠情境是死亡反省和死亡焦虑影响捐赠行为的调节变量。在公开捐赠情境下,死亡焦虑组被试的捐赠金额更高;在匿名捐赠情境下,死亡反省组被试的捐赠金额更高。捐赠情境分别正向和负向调节了死亡意识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两条中介路径。本研究揭示了死亡意识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效应机制和消极效应机制,为死亡意识的积极影响增加了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 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集体取向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29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我报告法和教师评价法对1033名四年级学生(49.5%女生, M年龄 = 10.28岁, SD = 0.69)进行为期三年的三次追踪调查, 旨在探讨父母温暖与儿童晚期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儿童集体取向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 (1)父母温暖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直接预测关系因父母角色而异, 前测母亲温暖正向预测后测儿童亲社会行为, 前测儿童亲社会行为正向预测后测父亲温暖; (2)纳入儿童集体取向后, 前测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正向预测后测儿童集体取向, 儿童集体取向与亲社会行为相互正向预测; (3)中介效应检验表明, T1的父亲温暖和母亲温暖均能够通过T2的儿童集体取向预测T3的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结果为理解文化价值观在父母教养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作用提供实证依据, 并为儿童价值观教育和亲社会行为干预带来一定启示。

  • 毕生发展视角下独处的适应功能:益处与代价的五轮比较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9

    摘要: 独处是一种在真实和虚拟环境中个体与他人没有交流的状态。从童年期到老年期,独处在个体不同发展阶段带来不同的影响。关于独处的适应功能,以往研究者持不同的观点,或积极论或消极论,且有一种观点认为:独处同时具有益处与代价。鉴于研究者们对于独处的观点不一致,本研究从毕生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各个发展时期益处与代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探讨其动态变化与发展,并提出了毕生发展视角下独处的益处与代价的比较模型。未来研究可以更多关注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整合独处多维性,以毕生发展视角收集横纵向数据直接对比,丰富独处益处与代价的发展机制,结合文化背景理解独处的内涵,关注当代数字技术发展背景对于个体独处的影响,考察独处的认知神经机制,并思考独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