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Humans are invited to write cell backbones as complex numbers by writing polyribonucleotides as computable numbers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分类: 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 分类: 数学 >> 逻辑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 Polymer aggregates and molecular polymers are written as computable numbers, realizing the unity of cells and universal Turing machines with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However, whether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of cells really exists remains elusive. Alan Turing found universal Turing machines read only computable numbers written by humans who further differentiate transcendental numbers from the set of computable numbers by Georg Cantor’s diagonal process. It follows that the decidability of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derived from humans eliminates the independence of computable numbers from each other and enables computable numbers to be fused with each other into the set of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the result that humans are endowed with a capacity to read of the fusion of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each other into the set of computable numbers by humans to read the set of computable numbers by being endowed with a capacity to write computable numbers. Accordingly, it is shown here how humans write cell backbones as complex numbers rea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s emulated by cells by writing polyribonucleotides as computable numbers read by universal Turing machines emulated by extracellular ribosomes to extend Georg Cantor’s continuum hypothesis by extending Alan Turing’s work on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realizing the unity of humans, cell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chines without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 基于腹部 CT 的骨骼肌量联合危重症评分对老年腹腔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腹腔感染是引起脓毒症的常见病因,老年腹腔脓毒症患者死亡率高,正确评估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骨骼肌量成为研究热点,但骨骼肌量对老年腹腔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第 3 腰椎(L3)中点平面骨骼肌指数(SMI)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对老年腹腔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2-01-01—07-31 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中心的老年腹腔脓毒症患者 335 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250 例)与死亡组(85 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基于腹部 CT 的 L3 SMI 水平。利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究老年腹腔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分别绘制 L3 SMI、SOFA 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联合指标预测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比较。结果 335例老年腹腔脓毒症患者的院内病死率为 25.4%(85/335)。两组患者年龄、BMI、白蛋白、肌酐、降钙素原、L3 SMI、营养风险筛查 2002(NRS2002)、脓毒性休克占比、SOFA 评分、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 L3 SMI(OR=0.924,95%CI=0.886~0.964,P<0.001)、高 NRS2002 评分(OR=1.312,95%CI=1.086~1.585,P=0.005)、高 SOFA评分(OR=1.170,95%CI=1.053~1.300,P=0.004)、高 APACHE Ⅱ评分(OR=1.052,95%CI=1.003~1.103,P=0.038)是老年腹腔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L3 SMI、SOFA 评分、APACHE Ⅱ评分预测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 AUC 分别为 0.711、0.740、0.742。L3 SMI 联合 SOFA 评分或 APACHE Ⅱ评分将提高其预测效能,AUC 分别为 0.795、0.792。结论 低 L3 SMI 是老年腹腔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腹部 CT的骨骼肌量联合危重症评分系统可有效评估其预后。

  • 视觉运动整合能力与阅读关系的发展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摘要: 视觉运动整合(Visual-motor Integration, VMI)是指个体视知觉与精细运动的整合与协调。大量研究证据表明,VMI能力与阅读密切相关,但相关程度受到年龄的调节。在不同书写系统中,VMI能力与阅读的相关性随年龄增长呈现不同发展趋势:在字母文字中,相关程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直到中学时期仍然显著;在汉语中,相关程度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在小学高年级(9岁及以上)才表现出显著相关。鉴于已有研究尚有不足,未来研究还需:1)多角度衡量VMI能力,包括面向过程和基于结果的评估;2)确定VMI能力是否是支持阅读发展的必要基础;3)阐明这种相关性及其发展背后的认知和神经机制。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家庭医生信息服务平台应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家庭医生作为社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对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智能 GIS 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用效果。方法 2023 年3—4 月在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 27 个家庭医生团队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2 个居委家庭医生团队和 2 个乡村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 185 名居民作为对照组,同样抽取 2 个居委家庭医生团队和 2 个乡村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 186 名居民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现有的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干预组在现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智能 GIS 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的签约服务管理模式。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方法,比较干预组“智能 GIS 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使用前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情况,以及对照组与干预组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信行情况,以分析“智能 GIS 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组使用“智能 GIS 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后的市级签约服务考核分数[(87.76±4.60)分]高于使用前[(63.65±4.53)分](P<0.05);未使用“智能 GIS 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干预组的签约率、社区就诊率、家庭医生就诊率、签约 65 岁以上体检率分别为 41.70%、26.67%、3.30%、71.43%,“智能 GIS 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使用干预组的签约率、社区就诊率、家庭医生就诊率、签约 65 岁以上体检率分别为 44.48%、28.89%、6.15%、74.02%,干预组使用“智能 GIS 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微信小程序后各指标均高于使用前(P<0.05)。对照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8.14±1.46)分、(22.47±2.78)分、(4.57±1.35)分,干预组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8.77±1.28)分、(23.54±1.98)分、(4.97±1.17)分,干预组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 GIS 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微信小程序应用,可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质量和提升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依从性。

  • 全球高超声速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分类: 工程与技术科学 >> 工程与技术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高超声速技术是未来航空航天领域的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和前瞻性意义。文章采用文献计量/综 述、国内外官方机构/权威网站调研等方法对全球高超声速技术发展态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针对高超声速 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其中动力推进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新型材料和热防护技术等是该领域 的研究重点方向。通过梳理各国研发态势发现,未来涉及高超声速武器研发的相关核心技术仍是研究的重 点,同时各国正加快优先布局高超声速防御系统,加强与合作国在技术研发、联合防空和导弹防御等方面的 合作,以提升地区防御力和威慑力。

  • 借鉴国际科技组织运营模式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分类: 管理学 >>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自“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推进过程中也遭遇了 来自外界的一些质疑。国际科技组织倡导科技规范和政策、维护科学价值、协调多方利益和理念,具有推动 国家间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的丰富经验。借鉴其运营模式,对于化解“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中的阻力、推 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章基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现状 与挑战,通过借鉴国际科技组织的相关运营模式,就如何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包括:借鉴国际科技组织多边交流模式,打造专业交流平台;借鉴国际科技组织议题设置模式,应对全球共 性问题;借鉴国际科技组织资金筹措模式,设立合作引导基金;借鉴国际科技组织项目支撑模式,鼓励民营 企业参与。

  • 中美两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研发和创新的比较分析与启示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人工智能是当前科技界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而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两个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 中心。然而,中美两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2022 年ChatGPT的问世,引发了对中国人工 智能企业能力和竞争力的广泛讨论。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过去5 年获批的超过12 万件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的分 析,首先构建了一个基于专利特征的多维度指标,并基于该指标定义了中美两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前十大企 业。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这2 组企业在专利技术和研究网络上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的专利 数量相对较少,引用率和转化率也较低。中国头部企业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层技术 上,并且尚未形成独具特色的技术集群。与此相对,美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产出了更多具有高影响力的专 利,并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层和技术层形成了多个技术集群。就学术研究而言,中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主 要与国内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而美国头部企业则表现出更强的中美合作及美国本土企业间的合作。文章的 比较分析揭示了中美两国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在技术能力和合作策略上的差异,并为中国更好地发展人工智能 产业提供了企业管理启示和3 条政策建议。

  • 欧盟贯通科学仪器创新价值链的项目资助模式研究及启示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是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石和保障。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研发建设催生诸多具有产业应用前景的科学仪器及相关技术,但转移转化尚任重道远。欧盟基于“开放科 学、开放创新与向世界开放”理念设立ATTRACT项目,尝试加速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测和成像相关的 实验技术产品化与市场化,构建基于科学仪器创新价值链的创新生态系统。文章围绕国内科学仪器项目组织 现状与管理特点,深入剖析ATTRACT项目的组织管理模式,以期为我国加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技术转 化,优化科学仪器创新资源配置,突破高端科学仪器研发与转化瓶颈提供支撑和参考。

  •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员收益分配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对中国科学院15家院属单位调研为基础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下简称“转移转化”) 作为实现科技向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转变的关键,是提升 科技创新体系运转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促进转移转化的政策内容不断充实、覆盖 范围愈加全面,但产学研用衔接难、技术转化比例与效率双低、知识产权运营及转移转化服务专业度不够等 直接影响转移转化的难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一个重要原因是转移转化人员的收益分配模式不能有效匹配 相关人员的工作属性和贡献,从而导致未能充分发挥转移转化人员的专业积极性。本研究从分析现有收益分 配模式的问题入手,调研了15 家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转移转化收益分配情况,对比国外成功案例与中国科学 院案例收益分配模式的异同,分析造成收益分配模式不合理的学术和实践原因,提出工作建议,为转移转化 工作的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

  • “技术—组织—环境”视域下数字经济赋能低碳转型发展的路径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深入推进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管理和制度手段,但我国现阶段仍存在 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有限、数字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数字治理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制约了数字经济对于低碳 转型发展的赋能作用。文章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 框架,探讨数字经济对低碳转型发展影响的 技术迭代路径、管理变革路径及制度优化路径,阐述数字经济在低碳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发 展数字经济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出政策建议。

  •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中国氢能政策数据挖掘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氢能作为绿色 低碳的二次能源,在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高效利用、推动交通领域能源替代、加快工业领域深度脱碳等方 面具有应用前景,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绿色解决方 案。为全面系统研究我国氢能政策体系,文章调研621 份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布的氢能政策文件,基于政 策信息学,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挖掘氢能政策要素信息和结构化数据指标,结合文本分析、定量分析和数 据可视化分析研究氢能政策发展演化轨迹、产业区域格局及产业链布局等特征,该研究框架及分析方法有利 于提高研究氢能政策的系统性和时效性。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最后针对我国氢能产业的薄弱环节提出加速发 展的政策建议。

  • 构建数字时代产业变革的工程生态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数字文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引领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国参与国际治理 和重构国际秩序的重要政策工具,更是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摆脱周期约束的重要法宝。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和 科技自立自强为重要成果体现的崛起模式,还能有力提升国际治理中国方案的可行性和认可度。与此同时, 数字时代的科技创新越来越强调以工程化思维促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产业的有机化合,工程生态范式提供了一 个分析研究产业变革的演变过程及产业变革中的产业创新机制的全新框架,有助于我们理解产业变革的激 励、创造新兴产业的机会、适应变革和转型,以及推动有关政策认识和政策制定的过程和机制,从而能加速 数字时代的产业原创、产业衍生、产业升级。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培育催生产业变革的工程生态新范式, 不断孕育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能。

  • 数实融合塑造发展新优势:人机物三元融合新形态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今时代,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下简称 “数实融合”) 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破解社会发展难题的重要途径。数实融合以人机物三元融合为纽带,带 来生产要素的增加和不确定性的减少,全过程、全链条渗透于实体经济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协同融合、供 给服务等各环节,孕育实体经济系统性变革。着眼未来,数实融合将朝着以人为本的人机物三元融合的新形 态发展,推动经济向协同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文章建议深化人机物数实融合的理论方法研究、应 用示范探索及伦理规范建设,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实融合新形态。

  • 数字技术赋能黄河流域创新发展治理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数字技术应用是创新传统发展模式、实现生产力跃迁的核心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黄 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多个方面,数字技术深度赋能 是其关键驱动力。文章通过聚焦数字技术赋能黄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治理,深入剖析其从“数字黄河”到 “数字孪生黄河”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黄河及其 流域创新治理仍面临数字创新生态建设、数字治理体系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安全风险防范4 个方 面的挑战。文章围绕当下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数字技术赋能黄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治理的建议,即构建黄河 科技创新生态、健全敏捷数字治理体系、强化黄河创新要素价值开发和增强黄河数字安全屏障能力,以助推 黄河及其流域创新发展目标的实现。

  • 黄河流域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实现有效的跨区域创新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黄河流域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且对推进西部大开发 战略,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与跃迁至关重要。黄河流域各类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构成的横跨各区域的创 新合作网络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帮助各省级行政区及其所属城市在开放的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中充分实 现信息共享。文章构建了黄河流域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中各省级行政区间的内部创新合作关系,以及流域内 与流域外省级行政区间的外部创新合作关系,研究了内、外部创新合作关系网络反映出来的黄河流域科技创 新合作的现状。结果显示,内部创新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的不均衡分布格局,但密度 近年有所增加;外部创新合作网络起初在空间分布上也不均衡,但近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研究表 明,黄河流域科技创新合作仍存在诸多障碍:(1) 黄河流域内部创新合作不足,大规模、整体性的创新合作 网络尚不健全;(2) 黄河流域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缺乏全方位、多层次的跨区域制度协 同运作机制。鉴于此,文章提出应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地完善创新协同合作体系,遵循“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合作网络—增强合作意识—协调地区法规—组建跨区域联盟—营造协同创新生态—挖掘创新合作机 会”的优化思路建设黄河流域科创走廊。

  • 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产业合理有序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文章分别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 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入手,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厘清了黄河流域产业发展的关键 问题与发展方向。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链条短、能耗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 育水平差、匹配度低,以及未来产业整体规划较缺乏等关键问题。为此,黄河流域亟须系统布局优化产业结 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全局视野统筹规划未来产业发展 领域,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增强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 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比较分析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黄河流域各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的评估与比较有助于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文章结合科技创新赋能黄河流域获得竞争优势的现实特征,横向上考虑“科技创新投 入-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业条件-科技创新收益-科技创新影响”5 个维度,纵向上考虑“实力-效力”2 类指 标,构建了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多维度、兼顾规模和效率指标差异性的黄河流域 科技创新竞争力测度分析。基于此,文章深入剖析了2012—2021 年黄河流域9 个省份的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演 化趋势与现状,并进一步比较了黄河流域省份间科技创新竞争力在不同维度的差异。研究发现:(1) 黄河流 域9 个省份形成了科技创新竞争力水平差距显著的3 个梯队,上游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显著落后。(2) 横向5 个维度评价结果显示,科技创业条件与科技创新收益水平低下是目前制约黄河流域所有省份科技创新竞争力 的关键因素。(3) 纵向“实力-效力”评价结果显示,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处于第一梯队的山东省应着重 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竞争效力,而处于第三梯队的省份(内蒙古、青海、甘肃、山西、宁夏) 则应优化其科 技创新竞争实力。最后,文章提出了提升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现状、需求与对策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黄河贯穿我国东中西部9 个省级行政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 带。黄河流域创新发展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及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但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差、产业发展“倚能倚重”特征明 显、民生保障能力不足,制约了黄河流域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速度和质量。黄河流域必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转型,强化宏观统筹、协同推进与深化改革,加快部署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战略,系统谋划建设黄 河流域科技创新大走廊,推动形成创新引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基于此,文章从生态保 护、产业发展、社会发展3 个方面系统分析黄河流域创新发展现状与需求,提出黄河流域实现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加强生态领域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赋能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推进科技赋能社会服务提质增 效、强化重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统筹推进全流域科技体制改革5 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科技现代化:意蕴、特色和路径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文章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科技现代化的内涵,梳理了中国科技现代化经历的萌芽与探索、恢复与加 速、赶超与引领等发展阶段,概括了中国科技现代化的特色与经验,最后围绕水平、观念、文化、体系、组 织、治理、选题、队伍、保障等9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科技现代化的初步思考。

  • 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研究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颠覆性技术是推动人类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纷纷进行相关战略规划和 部署,期望占领技术创新的制高点。作为资源集聚的有效方式,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的构建逐渐上升为 国家的战略需求,相关研究也日益得到国家的重视。文章首次以创新过程视角开展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 研究。从创新理论出发,深入创新过程,系统分析了技术成长特性,明确了颠覆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内涵, 并以案例研究为支撑,解析投入实践,总结投入模式,链接创新机理,实现了从创新机理到创新实践的颠覆 性技术多元投入机制的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