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心理学其他学科
  • 环保从餐桌开始:自然联结对可持续饮食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8-06

    摘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长久繁荣具有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作为未来社会的核心驱动力,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与明智的决策能力对于引领整个社会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至关重要。只有他们树立了坚定的环保理念,并具备了理性的决策智慧,才能有效推动社会向着可持续、和谐的方向前进。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可持续饮食的概念入手,构建了可持续饮食行为三维度量表来衡量该行为,即感知行为控制、态度、主观规范。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了解当代大学生可持续饮食行为的现状,进行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并深入探讨了自然联结对可持续饮食行为的直接影响以及自然联结通过亲社会倾向对可持续饮食行为的间接影响。本研究旨在为可持续饮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补充,而且通过促进个体在日常饮食中的亲环境行为,使得环境问题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 鼓舞的跨领域效应:鼓舞对不道德行为的抑制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8-05

    摘要: 日常生活中,激发人们鼓舞心理的线索随处可见。以往研究探讨了鼓舞的同领域效应,即引发鼓舞的刺激物和鼓舞后的行动对象同属一个领域。本研究从鼓舞的跨领域效应出发,关注鼓舞如何抑制无关领域的行为——不道德行为。通过3个实验研究表明,鼓舞能够减少消费者不道德行为,且自我诊断性起到了中介作用。研究进一步表明,道德强度在鼓舞对不道德行为的抑制作用中起调节作用:在高道德强度的情境中,鼓舞减少不道德行为;在低道德强度的情境中,鼓舞对不道德行为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发现了鼓舞在不道德行为方面的跨领域效应,为政策制定者和管理实践减少个体不道德行为提供了理论参考。

  • 为善为何不欲人知?募捐平台中捐赠者信息隐藏性对其公益参与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8-01

    摘要: 中国文化历来提倡“为善不欲人知”,而募捐平台也为捐赠者提供日益丰富的信息隐藏功能。本文旨在探讨募捐平台中捐赠者信息隐藏性对其公益参与行为的影响。通过1个二手数据(N = 442536,研究1)和3个情景实验(N = 780,研究2/3/4),结果发现:捐赠者信息隐藏性会显著地提升公益参与行为,隐私风险和社会形象损失在该影响过程中起双重中介效应。具体而言,相较于没有捐赠者信息隐藏性,当有捐赠者信息隐藏性时,捐赠者的隐私风险感知和社会形象损失感知会降低,进而公益参与行为(捐赠行为、分享行为)增加。此外,自我建构(独立型vs.依存型)在这一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对于依存型自我建构者,捐赠者信息隐藏性对公益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会加强。

  • 善因视角下主播-产品匹配度对助农购买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8-01

    摘要: 在“数字下乡、农货上行”,以直播助农为牵引,推动数字化技术和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倡导下,懂农业、爱农村、掌握短视频和直播技术的“新农技”成为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讨善因营销视角下,助农直播中主播与农产品的匹配度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助农购买意愿。7个递进子研究(N = 1312)探讨了主播-产品匹配度对助农购买的影响、心理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发现:第一,助农直播中,主播与农产品的匹配度影响消费者的助农购买意愿;第二,感知主播可信度和感知主播利他动机在主播-产品匹配度影响助农购买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消费者与主播之间的关系规范、消费者对产品的卷入度能够调节这一影响;第四,感知助农直播真实性和消费者的温暖光辉动机可以作为主播-产品匹配度影响助农购买的替代性解释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当前助农直播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建议。

  • 哀伤反刍对失独父母哀伤的影响:一项混合方法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30

    摘要: 失去唯一的孩子可能与更高的延长哀伤障碍风险有关。本研究通过解释性顺序混合研究设计,探索哀伤反刍对失独父母哀伤的影响。研究1采用横断问卷调查,相对权重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哀伤理论模型中的三个核心因素,反刍对哀伤的影响更大。研究2对丧子5年内的失独父母进行追踪研究,发现意义反刍和不公平反刍与当前哀伤水平显著正相关,仅意义反刍显著预测五个月后的哀伤严重程度。而关系反刍、反事实反刍和反应反刍对哀伤无显著影响。研究3通过质性访谈揭示,反刍每个维度对哀伤的影响均包括非适应性和适应性方面,儒家文化和集体主义观念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验证和扩展了认知依恋模型中关于反刍作用的假设:反刍可以直接加剧失独父母的情绪痛苦,并通过回避行为阻碍个体将丧失事件整合到自传体记忆中。此外,反刍可能引发或维持消极的重复性思维或消极评价,进一步影响哀伤反应。

  • “算法附庸”饿了会出错吗?--饥饿感对网约车司机工作偏差行为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24

    摘要: 在“饭点即旺点”时段,网约车司机受制于平台算法与高峰期高额收入的诱惑,致使其“挨饿驾驶”成为行业常态。基于此,本研究首先采用经验取样法探讨饥饿感对网约车司机工作偏差行为的影响及为何、如何影响的问题。结果显示,饥饿感对司机的自我控制资源损耗产生正向影响,进而诱发工作偏差行为。此外,睡眠剥夺和司机工作身份在上述中介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为了阐明因果关系,通过一项2×2混合实验再次验证了饥饿感对自我控制资源损耗的影响及睡眠剥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促使网约车司机关注其自身生理状况和行为结果,并为网约车平台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 析“群内本性相异论”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进化论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19

    摘要: 生物本性假设是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基石和中心议题。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最初是个体选择论,以生物本性利己为基本假设,由于无法解释蜂类蚁类的“利他主义行为”导致了致命的“利他主义难题”,也称为“达尔文主义难题”。为了破解难题,学者们又提出了群体、亲缘、基因和多层次等多种选择论。除个体选择论之外,各种选择论都认为生物中存在着“利他本性”,可统称为“利他本性存在论”。运用这种理论解释生物乃至人类的行为依然矛盾重重,论战不休。只有彻底破除“利他本性存在论”,坚持“利他本性不存在论”,也称“利己本性论”或“本性一元论”,才能摆脱困扰,破解难题。笔者将“利他本性存在论”分为“群内本性利他论”、“群内本性相异论”和“本性二元论”三个分支。限于篇幅,采用三篇论文分析。本文从违反自然科学原理、实验研究前提无一具备、假设数据不能代表真实总体等方面充分论证了“群内本性相异论”的谬误。

  • 析“群内本性利他论”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进化论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19

    摘要: 生物本性假设是生物进化论的理论基石和中心议题。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最初是个体选择论,以生物本性利己为基本假设,由于无法解释蜂类蚁类的“利他主义行为”导致了致命的“利他主义难题”,也称为“达尔文主义难题”。为了破解难题,学者们又提出了群体、亲缘、基因和多层次等多种选择论。除个体选择论之外,各种选择论都认为生物中存在着“利他本性”,可统称为“利他本性存在论”。运用这种理论解释生物乃至人类的行为依然矛盾重重,论战不休。只有彻底破除“利他本性存在论”,坚持“利他本性不存在论”,也称“利己本性论”或“本性一元论”,才能摆脱困扰,破解难题。笔者将“利他本性存在论”分为“群内本性利他论”、“群内本性相异论”和“本性二元论”三个分支。限于篇幅,采用三篇论文分析。本文以生物进化论、需要运动论、自然科学原理和生物行为为依据,充分论证了“群内本性利他论”不能成立。

  • 客体各向一致性与各向异性对中心朝向偏好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15

    摘要: 中心朝向偏好受客体整体朝向特征影响,但部分朝向特征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采用客体摆放范式,通过3个实验考察客体各向一致性与各向异性对中心朝向偏好的影响。结果发现,形象客体的躯干、头部、视线偏向均能引发中心朝向偏好,各向一致性能强化中心朝向偏好,各向异性能削弱中心朝向偏好且以躯干或头部偏向为参照;形象客体初步抽象化后躯干与头部偏向一致无法强化中心朝向偏好;完全抽象化后各向一致性无法强化中心朝向偏好,各向异性能削弱中心朝向偏好且以占整体比例较大部分的偏向为参照。结果表明,个体对客体各部分偏向均会产生解释空间,其大小及延伸性取决于部分的特征、功能性及部分相对整体的意义,部分朝向的复杂性使其叠加或离散,从而表现为对整体中心朝向偏好的强化或削弱。研究结论拓展了自解释性空间假说,为艺术创作、广告设计等场景中的空间构图设计提供了依据。

  • 帮助行为中的先来与后到:人们对先行帮助者的偏好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15

    摘要: 帮助顺序先后会影响求助者对帮助者出于共情或痛苦的动机归因,进而影响对帮助者的感知真诚,最终影响对帮助者的评价和反应。研究采用被试间和被试内设计,在多种助人情境下对帮助的顺序效应及其机制进行探讨:研究1a和1b验证了人们对先行帮助者的偏好效应,发现求助者对越早提供帮助的人认知情感评价和总体印象评价越高。研究2进一步验证研究1a和1b发现的稳定性,求助者对越早提供帮助的人有着越高的再次求助意愿和互惠意愿。研究3探究该效应的中介机制,发现对越早提供帮助的帮助者,求助者会对帮助者做出更高的共情归因与更低的痛苦归因;共情感知、痛苦感知和感知真诚在帮助顺序与帮助者评价关系之间起到平行链式中介作用。以上结果验证了帮助的顺序效应及其机制, 增加了助人行为全新的情境影响因素。

  • 加工流畅性、预期和认知目标如何塑造审美判断?——基于多模型整合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12

    摘要: 审美愉悦的加工流畅性理论认为刺激加工的容易程度会引发积极情绪,从而促进对刺激的积极评价。在近20年的概念发展和实证研究中,该模型逐渐面临理论和经验的双重挑战。结合预测加工框架和认知动机模型有望对早期流畅性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多模型整合的审美判断流畅性解释框架。它强调了四个因素在影响审美判断方面的作用:对刺激的期望、对流畅性本身的期望、与特定信念相关的定向目标以及与流畅性和确定性相关的非定向目标。四个因素共同决定了加工流畅性如何介入审美判断,以及会对审美判断产生哪些具体影响。该框架为更好地解释审美判断过程中矛盾而复杂的流畅性效应提供了理论支持,并为该领域未来的实证研究指明了方向。

  • 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的样本代表性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 心理与脑科学以人类被试作为研究对象,其结果的可推广性(generalizability, 也称为普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样本的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但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样本的代表性长久以来饱受诟病。当前研究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1) 样本信息的缺失,大部分研究仅报告了被试的性别、年龄与国别,而被试的种族/民族、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等重要信息较少被报告,且从时间跨度上看,这种状况较以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2) 从已报告的信息来看,当前样本的代表性不足:女性被试多于男性,集中于西方的、年轻的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而中老年人、受教育水平较低人群及低收入人群较少被研究者关注,亚洲人/亚裔、黑人/非洲裔、西班牙裔/拉丁裔人群同样较少受到关注,从国别角度来说,亚非拉国家尤其是非洲、拉丁美洲与中东地区的人群较少出现在心理和脑科学研究中。以上两大问题的产生可能主要存在如下原因:方便取样法作为主要的取样方法;欧美研究者主导了心理与脑科学的研究;整体上忽视文化以及不同人口因素的影响;研究者自身存有偏见。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研究者、学术组织、期刊编辑和基金资助方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提升样本代表性将有助于让心理与脑科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更广泛的群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音乐学习延缓老年人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衰退: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6

    摘要: 本文采用经典范畴感知实验范式,探讨音乐学习对老年人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的影响及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考察年轻音乐组、年轻非音乐组、老年音乐组和老年非音乐组人群对普通话声调阴平(T1)-阳平(T2)的范畴感知表现,并基于路径分析探讨个体性因素对老年人声调范畴感知能力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年轻群体,老年群体的声调范畴感知能力普遍衰退,但音乐学习可以增强老年人声调范畴感知能力;(2)年龄和音乐训练时长通过工作记忆对老年人声调范畴感知衰退产生相反的影响。研究支持音乐学习提升老年人语音感知能力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明其内在机制。同时,研究对揭示音乐学习延缓言语感知老龄化具有积极作用。

  • 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基于非目标特征及可能目标位置的抑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5

    摘要: 采用线索化范式,建立线索和靶子及非靶项目间的意义关联,形成较强的注意抑制定势,探索基于抽象概念水平的同位置成本现象的出现条件及限制因素。实验1建立了基于非靶项目特征的意义水平的注意抑制定势,首次发现了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实验2排除了线索和非靶项目的意义关联,结果同位置成本现象消失。实验3增加了不可能目标位置的线索,发现线索出现在可能靶子位置和不可能靶子位置时对注意分配的调节情况不同。实验4排除了线索和非靶项目的意义关联,同位置成本现象消失且不受线索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1)同位置成本现象可以发生在抽象的意义概念水平,受当前的注意控制定势影响;(2)相对于特征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需要更强的注意抑制定势;(3)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来源于对非目标特征的抑制,但仅限于可能目标位置。

  • 心心不通?孤独症倾向对合作的影响:来自近红外超扫描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5

    摘要: 正常发展人群中的高孤独症倾向个体是否如孤独症患者一样表现出较少的合作,其机制如何仍有待探讨,本研究采用近红外超扫描技术客观衡量高孤独症倾向个体的合作表现。采用经典囚徒困境任务,发现(1)高孤独症倾向个体的单人合作率显著低于低孤独症倾向个体;(2)与低-低孤独症倾向配对组相比,高-低孤独症倾向配对组的双人合作率更低,且右侧顶下小叶(r-IPL)和右侧颞顶联合区(r-TPJ)的脑间同步性(IBS)更低;(3)高孤独症倾向个体认知共情得分显著低于低孤独症倾向个体,认知共情得分与其单人合作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右侧前额下回(r-IFG)激活存在显著负相关;高孤独症倾向个体情绪共情得分与低孤独症倾向组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高孤独症倾向个体情绪共情得分与右侧前额下回(r-IFG)激活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合作率无关。本研究从社会互动视角揭示高孤独症倾向个体其亲社会合作行为存在异常表现,且可能与其认知共情能力有关。

  • 教练身份领导力对运动员经验性回避的影响: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和主观活力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2

    摘要: 目的:厘清教练身份领导力对运动员经验性回避影响的作用机制,解释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和主观活力的中介机制。方法:构建教练身份领导力为自变量,运动员经验性回避为因变量,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和主观活力为中介变量的关系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88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1)教练身份领导力(身份原型、身份推进、身份企业家精神、身份嵌入)对经验性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在教练身份领导力(身份推进、身份企业家精神、身份嵌入)和运动员经验性回避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3)主观活力在教练身份领导力(身份原型、身份推进、身份企业家精神、身份嵌入)对运动员经验性回避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教练身份领导力的四项原则对减少运动员经验性回避具有不同效果。因此,教练应坚持身份领导力四项原则,及时关注并降低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提升运动员主观活力水平,从而减少经验性回避。

  • 养宠人的宠物自我及其记忆加工优势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15

    摘要: 良好的人宠关系可以为人类带来诸多的益处,但亲密重要的人宠关系的内在机制仍然不清楚。本文通过3个研究来探查养宠人的宠物自我及其记忆加工优势。结果发现:(1)相比非养宠人,养宠人会将宠物融入自我概念,形成了宠物自我,拟人化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2)养宠人对与宠物相关的信息有更强的记忆加工优势,在宠物参照下的再认率显著高于名人参照和语义参照,并且与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下的再认率相近。(3)宠物参照下诱发的LPC波幅显著高于名人参照,但与母亲参照下类似,显著低于自我参照。整个研究表明,养宠人会将宠物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形成了宠物自我,并表现出记忆上的宠物参照效应,但宠物自我距离核心自我还存在一定距离。

  • 客体类别调节跨通道冲突感觉主导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06

    摘要: 感觉主导效应是大脑面临多种感觉通道信息时, 优先加工某种感觉通道信息的现象。认知加工水平假说认为感觉主导效应的产生是由于不同认知加工水平所决定, 即早期知觉加工水平表现为视觉主导, 晚期反应加工水平表现为听觉主导。然而, 现有的研究并未关注认知加工水平中处于早期和晚期之间的中间加工水平如何影响感觉主导效应。研究操纵了位于中间加工水平的客体类别差异, 采用2-1 mapping(映射)范式通过3个实验考察介于早期知觉和晚期反应水平之间的客体类别表征如何影响反应水平的感觉主导效应。实验1结果发现, 客体类别差异能够调节反应水平的感觉主导效应。类别差异小时, 表现为视觉主导;类别差异大时, 表现为听觉主导。实验2结果说明此效应的产生与视觉刺激不同加工深度无关, 证实了此效应的产生特异于视觉通道。实验3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抑制类别加工脑区, 即左侧颞前叶。结果发现, 反应水平的听觉主导效应消失。研究表明, 认知加工水平中的客体类别表征这一中间加工水平对感觉主导效应产生了调节, 完善了认知加工水平假说对于感觉主导效应的解释。

  • 焦虑梦内容与情绪状态的关联性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04

    摘要: 探讨焦虑梦内容与情绪状态之间的关联,分析梦境内容特征与个体情绪状态的关系。通过目的性和滚雪球抽样法,招募120名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的参与者。数据通过梦境日记和DASS-21量表收集,并使用曼海姆梦问卷评估梦境变量。结果显示,焦虑梦频率与参与者的日常情绪状态显著相关,梦境色调和情感强度也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高频率的焦虑梦和负面的梦境内容可能是个体情绪问题的反映,同时也可能进一步加剧个体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通过系统地探讨焦虑梦内容与情绪状态之间的关联,为理解和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 特质愤怒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的网络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03

    摘要: 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青少年的网络攻击行为的网络结构及性别差异进行探索,并探讨了特质愤怒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的网络结构。结果发现:(1)无论是整体网络还是性别网络,“在游戏中辱骂别人”的预期影响指数都最高;(2)网络比较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网络攻击行为的题项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网络强度强于女生;(3)特质愤怒中的反应型愤怒与青少年网络攻击的网络结构联结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