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荣誉文化与面子文化:三分框架与本土概念视角下的比较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荣誉文化与面子文化虽都较重视个体行为应尽量符合社会期望及相应的社会文化规范, 但它们有诸多差异。尊严-荣誉-面子三分框架下荣誉文化的自我价值来源包括同等重要的自我认知与他人评价, 而面子文化以他人评价为主; 荣誉文化社会等级结构不稳定, 讲究竞争、暴力与美德并重, 面子文化社会等级较稳定, 讲究谦虚、和谐与合作。本土概念下荣誉中自我形象与社会形象相对一致, 包括道德、性别与家庭荣誉等维度, 会以暴力手段捍卫荣誉; 面子中自我形象与社会形象通常不一致, 主要包括道德与社会成就, 表现为挣面子与避免丢面子两个维度, 注重彰显地位与维护权威。在此基础上, 从都较重视社会规范的理一视角出发, 将两个文化的分殊之处归为社会文化规范的道德化与工具化, 并基于此提出两点展望: 改善测量工具; 探究不同文化变迁内容对社会规范道德化和工具化的影响。

  • 个人主义上升, 式微?——全球文化变迁与民众心理变化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近几十年来, 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大发展, 人类社会的文化与民众心理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其基本趋势是个人主义正日益流行, 传统的集体主义则相对式微。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宏观的社会和文化层面, 也体现在微观的心理与行为层面。本文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 对反映这一趋势的大量实证研究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与介绍, 涉及的领域分别包括社会层面的社会统计指标, 以及心理层面的人称代词使用偏好、命名行为、价值取向、人格特征、性和宗教态度、儿童教养与发展模式、认知方式、情绪体验等。除了一般趋势外, 研究也显示文化变迁和心理变化有其复杂性, 个人主义增强、集体主义衰弱并不是一个必然的、线性的过程; 传统文化的集体主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延续性, 多元文化共存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显著特色。最后, 针对当前文化变迁心理研究的不足, 本文建议未来研究应当更多采用追踪和实验设计、拓展现有研究的领域和范围、深入揭示文化变迁的行为/神经机制以及更多关注变迁过程中的心理适应与应对问题。

  • 解构幸福的文化维度:文化如何建构人类幸福感?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同时也是当代社会中人们极为关注的焦点。尽管全球对幸福的基本看法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在塑造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幸福通常与社区关系和社会和谐密切相关;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幸福则更多地与个人成就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深入理解这些文化间的细微差异对于开发有效的幸福增强策略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文化中幸福感的构建方式,强调了理解文化差异在设计有效的幸福增强策略中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应该在充分考虑文化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更精细的幸福感研究,发展既尊重又融合多元文化视角的幸福感干预措施。

  • 计算社会层面的死亡凸显及其对文化和经济决策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7

    摘要: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死亡凸显会使个体在无意识中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并引发度改变。绝大部分基于恐惧管理理论的研究采用了实验方法,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实验启动死亡想法所产生的结果,但很少考虑现实环境中死亡信息引发的效应。本研究基于文本大数据和大型社会调查结果探讨了现实社会环境中的死亡凸显效应。我们首先利用一个大型词向量库生成了与死亡相关的词语,根据报纸词频建立了各省的死亡凸显指数,发现省份死亡凸显水平与人口密度、突发环境事件、自杀率、文化紧度相关 (研究一)。然后使用跨时间的出版物文本,检查了死亡凸显对集体主义和文化紧度的影响,向量自回归结果显示死亡凸显对文化紧度具有较强的影响 (研究二)。最后,我们检验了省份死亡凸显对个体和家庭经济决策的影响,多层线性模型结果表明死亡凸显提升了家庭的储蓄率并降低了个体的代际合作意愿 (研究三)。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死亡在当代社会的影响,为恐惧管理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并为理解文化与社会态度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

  • 中式自我的理论发展现状与特点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10-20

    摘要: 自我是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自文化心理学兴起以来,构建契合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特质的中国文化自我理论,成为了众多中国本土心理学者努力的目标。这些探讨中式自我的理论或模型可区分为个体-集体取向的自我理论、差序格局取向的自我理论以及源生模型取向三大类。厘清中式自我的理论发展轮廓和脉络,有助于多方位、立体性地理解中式自我观的丰富内涵,为进一步研究中式自我奠定坚实基础。

  • 中国人的积极理想情绪:近几十年来的变迁(社会变迁专栏)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第一次在中国对积极理想情绪的变迁进行研究。研究一让1966年之前出生的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评估1980年初、2000年初和2020年前后中国人理想中想体验的积极情绪。结果发现,从1980年初到2020年前后中国人对高唤醒、低唤醒、无唤醒积极情绪的偏好都在上升。研究二让大学生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评估祖辈、子辈和孙辈理想中想体验的积极情绪。结果表明,大学生知觉到的祖辈、子辈和孙辈这三代人对高唤醒、低唤醒、无唤醒积极情绪的偏好也都在上升。研究三利用全国性大学生调查数据,通过横断对比分析发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偏好高唤醒、低唤醒、无唤醒积极情绪,并且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都可以正向预测三类情绪的偏好。总起来,三个研究一致启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对高唤醒、低唤醒和无唤醒积极情绪的偏好都在上升。这些发现不仅拓展了对社会变迁的心理影响的认识,更加深了对理想情绪本身特性的认识。

  • 中国人的积极理想情绪:近几十年来的变迁(社会变迁专栏)

    提交时间: 2023-03-16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第一次在中国对积极理想情绪的变迁进行研究。研究一让1966年之前出生的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评估1980年初、2000年初和2020年前后中国人理想中想体验的积极情绪。结果发现,从1980年初到2020年前后中国人对高唤醒、低唤醒、无唤醒积极情绪的偏好都在上升。研究二让大学生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评估祖辈、子辈和孙辈理想中想体验的积极情绪。结果表明,大学生知觉到的祖辈、子辈和孙辈这三代人对高唤醒、低唤醒、无唤醒积极情绪的偏好也都在上升。研究三利用全国性大学生调查数据,通过横断对比分析发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偏好高唤醒、低唤醒、无唤醒积极情绪,并且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都可以正向预测三类情绪的偏好。总起来,三个研究一致启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对高唤醒、低唤醒和无唤醒积极情绪的偏好都在上升。这些发现不仅拓展了对社会变迁的心理影响的认识,更加深了对理想情绪本身特性的认识。

  • 中国人的积极理想情绪:近几十年来的变迁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3

    摘要: 理想情绪是人们理想中想体验的情绪,和文化密切相关。在当今社会快速变迁的背景下,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人们日常体验的实际情绪的变迁,但是尚未有研究关注理想情绪的变迁。本研究第一次在中国对积极理想情绪的变迁进行研究。研究一让1966年之前出生的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评估1980年初、2000年初和2020年前后中国人理想中想体验的积极情绪。结果发现,从1980年初到2020年前后中国人对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一般积极情绪的偏好都在上升。研究二让大学生被试根据自己的判断,评估祖辈、子辈和孙辈理想中想体验的积极情绪。结果表明,大学生知觉到的祖辈、子辈和孙辈这三代人对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一般积极情绪的偏好也都在上升。研究三利用全国性大学生调查数据,通过横断对比分析发现,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偏好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一般积极情绪,并且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都可以正向预测三类情绪的偏好。总起来,三个研究一致启示,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对高唤醒积极情绪、低唤醒积极情绪和一般积极情绪的偏好都在上升。这些发现不仅拓展了对社会变迁的心理影响的认识,更加深了对理想情绪本身特性的认识。

  • 半个多世纪来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心理学视野下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半个多世纪以来, 史无前例的快速社会变迁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有研究探讨了中国人在十多个方面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包括文化价值、人格特征、自我建构、人际信任、幸福感、情绪、动机、关系、心理健康以及其他社会态度和行为等。总体上, 这些研究勾画出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心理变化的总体倾向:(1)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个体主义价值和心理行为日益盛行; (2)传统社会所强调的集体主义价值虽日渐衰落, 但其部分仍在当代社会主流价值中占有一席之地; (3)多元文化共存将是当下和未来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些具体的变化还包括:中国人的一般信任在下降、幸福感先下降但近年来有上升的迹象、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升但是不同社会群体升降不一致、总体的负性情绪在增加、性观念更为开放和包容等。未来的研究应在广度(内容、领域)和深度(原因、机制和过程)上对现有研究进行拓展, 努力建构能同时解释心理和行为变化一般规律及中国人的变化独特性的理论。

  • 半个世纪来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心理学视野下的实证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7-14

    摘要: 半个世纪以来,史无前例的快速社会变迁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有研究探讨了中国人在十多个方面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包括文化价值、人格特征、自我建构、人际信任、幸福感、情绪、动机、关系、心理健康以及其他社会态度和行为等。总体上,这些研究勾画出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心理变化的总体倾向:(1)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个体主义价值和心理行为日益盛行;(2)传统社会所强调的集体主义价值虽日渐衰落,但其部分仍在当代社会主流价值中占有一席之地;(3)多元文化共存将是当下和未来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一些具体的变化还包括:中国人的一般信任在下降、幸福感先下降但近年来有上升的迹象、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升但是不同社会群体升降不一致、总体的负性情绪在增加、性观念更为开放和包容等。未来的研究应在广度(内容、领域)和深度(原因、机制和过程)上对现有研究进行拓展,努力建构能同时解释社会变迁心理影响一般规律及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变化独特性的理论。

  • 委屈可以求全吗?自我表现视角下职场排斥对个体绩效的影响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有关职场排斥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结果, 已有研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论, 表明该领域还存在潜藏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发掘。为此, 基于自我表现理论, 本文构建并检验了一个有条件的间接作用模型, 探讨遭受职场排斥的个体如何以及何时可能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基于一个情景实验和一个多时点、上下级配对的问卷调查, 研究结果支持了理论假设:职场排斥会激发个体表面顺从的应对策略, 并且这种应对趋向对高集体主义倾向的员工更为明显; 而在领导的集体主义倾向较高的情况下, 高表面顺从的下属能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 当且仅当下属和领导的集体主义倾向都较高时, 职场排斥通过表面顺从对绩效评价产生正向影响。

  • 委屈可以求全吗?自我表现视角下职场排斥对个体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管理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06

    摘要: 有关职场排斥对员工绩效的影响结果,已有研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论,表明该领域还存在潜藏的作用机制有待深入发掘。为此,基于自我表现理论,本文构建并检验了一个有条件的间接作用模型,探讨遭受职场排斥的个体如何以及何时可能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基于一个情景实验和一个多时点、上下级配对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支持了理论假设:职场排斥会激发个体表面顺从的应对策略,并且这种应对趋向对高集体主义倾向的员工更为明显;而在领导的集体主义倾向较高的情况下,高表面顺从的下属有可能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当且仅当下属和领导的集体主义倾向都较高时,职场排斥通过表面顺从对绩效评价产生正向影响。

  • 用微博中个体主义-词语表达预测玩家对单机或网络游戏的偏好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22

    摘要: 玩家对不同类型游戏的偏好会受到其自身特征的影响。游戏玩家数量,决定了单机游戏模式自主性更高,而网络游戏模式集体性更高。考虑到个体主义倾向个体强调独立,而集体主义个体强调协作。我们认为玩家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可能会影响其对于单机游戏或网络游戏的偏好。本研究利用微博大数据,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旨在探讨单机游戏玩家及网络游戏玩家微博中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词语及词类表达是否存在差异,并希望利用这些特征预测玩家对单机游戏或网络游戏的偏好。结果发现,单机游戏玩家微博中个体主义词类词语出现频率更高,而网络游戏玩家微博中集体主义词类词语出现频率更高。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仅用个体主义-集体主义词语表达做自变量,可预测玩家类型,但准确率较低。本研究为利用微博大数据识别用户对游戏的偏好提供了初步证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中国文化下的一致性行动是如何达成的?责任意识动态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24

    摘要: [目的]基于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民众可以短时间内戴上口罩这一现象,本研究探讨了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下一致性行动的达成机制。 [方法]通过逻辑整合前人研究及疫情期间民众戴口罩行为动机的全国性问卷调查结果,研究首先构建出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其随社会与组织情境变化而动态变化的可能性;而后研究采用问卷、访谈、主题统觉测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模型及其动态变化的存在和原因,且推测该责任意识模型的不同形态会导致集体目标下不同水平的一致性行动,进而设计了情境启动的问卷实验。 [结果]1、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微观模型可以分为个体责任和互依责任两个部分:当互依责任占主导时,个体与集体中的他人形成元责任互依,构成责任意识的中观模型;集体中所有个体的元责任互依相互连结形成类似于“中国结”的宏观模型;2、由于自我构念组成随情境的变化引发了责任意识模型中个体责任和互依责任的强弱变化,责任意识的“中国结”模型呈现出随情境变化而产生的动态变化;3、问卷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在集体目标的驱使下,与集体责任互依的个体的一致性行动倾向会显著增强。 [局限]作为将中国本土心理学和西方文化心理学视角相结合进行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的初步探索,本研究离其最终目标“用世界通用的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结论]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下民众的责任意识可以用“中国结”来形象表征,且其由自我构念随情境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形态会导致集体目标驱使下不同水平的一致性行动。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评论中
  • 中国文化下的一致性行动是如何达成的?责任意识动态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2

    摘要: 目的 基于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民众可以短时间内戴上口罩这一现象,本研究探讨了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下一致性行动的达成机制。 方法 通过逻辑整合前人研究及疫情期间民众戴口罩行为动机的全国性问卷调查结果,研究首先构建出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其随社会与组织情境变化而动态变化的可能性;而后研究采用问卷、访谈、主题统觉测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模型及其动态变化的存在和原因,且推测该责任意识模型的不同形态会导致集体目标下不同水平的一致性行动,进而设计了情境启动的问卷实验。 结果 1、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微观模型可以分为个体责任和互依责任两个部分:当互依责任占主导时,个体与集体中的他人形成元责任互依,构成责任意识的中观模型;集体中所有个体的元责任互依相互连结形成类似于“中国结”的宏观模型;2、由于自我构念组成随情境的变化引发了责任意识模型中个体责任和互依责任的强弱变化,责任意识的“中国结”模型呈现出随情境变化而产生的动态变化;3、问卷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在集体目标的驱使下,与集体责任互依的个体的一致性行动倾向会显著增强。 局限 作为将中国本土心理学和西方文化心理学视角相结合进行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的初步探索,本研究离其最终目标“用世界通用的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结论 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下民众的责任意识可以用“中国结”来形象表征,且其由自我构念随情境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形态会导致集体目标驱使下不同水平的一致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