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长时联结表征对工作的抑制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如何影响当下工作记忆任务的加工。长时记忆联结表征采用无语义联系、无视觉相似性的Emoji图片对, 提前一天让被试完成联结表征的建立, 正式工作记忆任务采用独立探测的变化觉察范式。实验1控制呈现时间(500 ms / 1000 ms)与呈现方式(联结/独立), 发现两种呈现时间均显示出联结条件的正确率与记忆容量显著低于独立条件, 说明长时记忆联结表征抑制了当前工作记忆的加工。实验2设置了记忆项目数(2/4/6项)与呈现方式(联结/独立), 采用alpha震荡作为脑电指标, 考察长时联结表征在工作记忆维持阶段的作用。结果发现在维持阶段, 独立条件的alpha震荡随着记忆项目数量的增加而增大(2项 < 4项 < 6项), 而联结条件在4项已经到达顶点(2项 < 4项 = 6项)。实验2进一步说明长时联结表征在维持阶段降低了当前工作记忆容量。本研究的两个实验结果表明, 长时记忆联结表征对当前的工作记忆任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产生的机制可能来自于联结表征干扰了维持阶段的注意分配。

  • 应激下人类情景巩固的神经重放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2-20

    摘要: 记忆巩固通常在记忆编码后的休息或睡眠期间缓慢发生。然而,在应激状态下,记忆 有可能被快速巩固。鉴于长期以来缺乏对人类记忆巩固期神经活动的量化方法,应激状态下 记忆快速巩固的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拟采用计算神经科学手段,详细刻画应激状态下人类 情景记忆巩固期的神经重放过程。此外,我们还将整合认知心理学、脑成像技术、机器学习、 神经内分泌调控、应激诱发及生理生化检测等跨学科方法,来验证应激对神经重放的“双刃 剑”效应假说:尽管应激可能会加快神经重放的速度,促进记忆巩固,但它同时也可能会降 低神经重放的准确性并干扰其顺序。本研究将:(1)比较应激和非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的多 维特征差异;(2)探寻应激状态下神经重放与记忆提取和编码的交互作用;(3)尝试利用神 经内分泌和环境策略来调控人类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神经重放。本研究能够有助于确定促 进记忆巩固的理想大脑状态,并整合人类和动物的神经重放研究。同时,本研究还可能为保 护应激状态下的情景记忆功能,以及干预应激类精神疾病中的记忆障碍提供全新策略。

  • 从个体到集体:心理学视角下的集体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基于拓展思维的社会互动主义视角,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思路, 记忆的形成与维护构成了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相关研究一方面以“对话”为研究语境, 系统阐释了集体记忆形成中的社会传染、检索诱发遗忘、共享现实和网络聚合等心理机制; 另一方面, 聚焦于既存的记忆, 阐释了集体记忆有效性的心理原则, 同时, 记忆的身份关联性得到了确证。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仍需拓展视野, 加强对文化记忆的有效性研究, 密切关注媒介技术变革引发的记忆变化, 积极推进本土化研究。

  • 从个体到集体:心理学视角下的集体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28

    摘要: [目的]探讨集体记忆形成与维护的心理机制。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系统探讨集体记忆形成的心理机制。 [结果] 系统阐释了集体记忆形成中的社会传染、检索诱发遗忘、共享现实和网络聚合等心理机制;聚焦于既存的记忆,阐释了集体记忆有效性的心理原则。 [局限]文化记忆的有效性研究不足,对媒介技术变革引发的记忆变化敏感性不够。 [结论] 集体记忆心理学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拓展视野,积极推进本土化研究。 关键词 集体记忆;对话;流行病学;交流记忆;文化记忆

  • 奖赏预测误差对项目和联结影响的分离:元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选取奖赏预测误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 RPE)效价和凸显性为自变量, 通过3个实验考察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影响的差异及其元记忆机制。被试在对图片的奖赏猜测-奖赏反馈中形成RPE, 且需要同时记忆图片(项目)以及图片-奖赏联结, 最后进行记忆测试。结果表明, (1)联结记忆成绩存在RPE正效价和低凸显性优势, 其信心判断准确性在RPE正效价时更高, 而项目记忆成绩存在RPE负效价和高凸显性优势; (2)在编码过程中, RPE正效价和低凸显性提高了个体的瞳孔变化均值和峰值; RPE低凸显性增加了分值注视时间, 缩短了图片注视时间; (3)增加RPE水平后, 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成绩的分离影响仍稳定存在。这些结果表明, 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的影响存在分离, 编码阶段中, 个体以RPE效价和凸显性为线索, 通过元记忆控制对项目和联结记忆加工中的认知资源进行差异性分配; 提取阶段中, RPE正效价提高了对联结记忆提取的元记忆监测水平。

  • 奖赏预测误差对项目和联结影响的分离:元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08

    摘要: 选取奖赏预测误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 RPE)效价和凸显性为自变量,通过3个实验考察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影响的差异及其元记忆机制。被试在对图片的奖赏猜测-奖赏反馈中形成RPE,且需要同时记忆图片(项目)以及图片-奖赏联结,最后进行记忆测试。结果表明,(1)联结记忆成绩存在RPE正效价和低凸显性优势,其信心判断准确性在RPE正效价时更高,而项目记忆成绩存在RPE负效价和高凸显性优势;(2)在编码过程中,RPE正效价和低凸显性提高了个体的瞳孔变化均值和峰值;RPE低凸显性增加了分值注视时间,缩短了图片注视时间;(3)增加RPE水平后,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成绩的分离影响仍稳定存在。这些结果表明,RPE对项目和联结记忆的影响存在分离,编码阶段中,个体以RPE效价和凸显性为线索,通过元记忆控制对项目和联结记忆加工中的认知资源进行差异性分配;提取阶段中,RPE正效价提高了对联结记忆提取的元记忆监测水平。

  • 老年人情景更新的改变:竞争的回溯性干扰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04

    摘要: 记忆更新是获取新知识的一种重要能力。大量研究显示老年人情景记忆受损,但鲜有研究探讨老年人情景记忆更新模式的改变。研究在匹配了老年人和年轻人编码程度的前提下,探讨情景记忆更新的老化效应及其潜在的认知机制。我们对AB-AC记忆更新范式进行了创新,同时考察了在项目改变和位置改变条件下的老化效应,并在测试阶段纳入诱饵选项,进一步排除编码程度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年轻人能对A-B和A-C记忆分离存储,而老年人更多地受到回溯性记忆干扰,即在A-B测试中出现C的闯入,并且该干扰效应显著地大于诱饵刺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年轻人和老年人编码程度匹配的情况下,年轻人的记忆更新通过记忆分化来实现,而老年人更多地受到竞争记忆的回溯性干扰。

  • 动作操作促进联结的认知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8-04

    摘要: 研究发现,相比语词任务(VT),动作操作任务(SPT)可以促进随后的记忆,此现象被称为SPT效应或操作效应。以往关于动作操作促进记忆的证据多集中在项目记忆,最近的研究首次发现动作操作也能促进动作与物体的联结记忆。本研究拟综合使用ERP、眼动和两者同步技术,结合线索再认、联结再认与情景启动范式,考察SPT与VT条件下动作与物体的联结记忆的行为、眼动和神经活动差异,以期探究动作操作促进联结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本研究将深化动作记忆SPT效应和整合对联结记忆的作用的认识,推动联结记忆、动作记忆等领域的研究,为改善人类学习与记忆特别是联结记忆提供科学依据。

  • 难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深度语义编码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9

    摘要: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考察难度对字体大小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简单词对相比,被试对困难词对给予更低的学习判断(judgments of learning, JOLs)值;而被试对大字体的JOLs值与小字体相比没有差异。(2)字体大小影响编码早期(200~300ms),诱发个体对学习项目的浅加工(非语义编码);难度影响编码中后期(450~600ms),困难词对诱发个体对学习项目的深加工(语义编码)。(3)被试在进行JOLs时会在前额叶诱发代表尝试提取的LPN成分。以上结果表明,编码阶段难度线索通过诱发个体对项目进行语义编码,从而消除字体大小效应;在JOLs阶段个体会进行尝试提取,该过程中,个体基于语义编码的信息做出准确的JOLs。本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字体大小效应产生和消除的电生理机制,还为如何提高JOLs这一元记忆监测过程的准确性提供了神经证据。

  • 厌恶与恐惧面孔的编码、保持、提取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09-13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情绪记忆增强效应在负性情绪记忆研究中被反复证实。尽管厌恶和恐惧同属负性情绪, 提示威胁的存在, 但由于它们的进化意义和生理功能不同, 可能导致它们对记忆的编码、保持、提取三个阶段不同的调节方向或调节强度。本文采用延迟再认任务,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考察健康成年被试对唤醒度和效价相当的恐惧和厌恶面孔的记忆编码、保持和提取。结果显示, 1)在记忆编码的早期, 被试主要加强了对恐惧面孔的注意(P1)和结构编码(N170), 而厌恶信息的加工受到了抑制; 2)从记忆编码晚期到记忆保持的整个阶段, 被试对厌恶信息的精细评估(编码阶段P3)和复述保持(保持阶段的负走向慢波)均强于恐惧信息; 3)相比于恐惧面孔, 厌恶面孔可能在工作记忆系统形成了更强的表征, 从而使被试在记忆提取时可回忆起更多的细节, 对记忆提取的信心更足(提取阶段P3)。这后两条发现是导致行为层面上厌恶情绪记忆优于恐惧情绪记忆的原因。本研究为“厌恶比恐惧具有更强的记忆增强效应”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脑活动层面的证据, 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负性情绪增强记忆的认知机制。

  • 成员关系对协作提取成绩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18

    摘要: 当人们与搭档组成社会群体一起协作讨论某些已经发生的事件或经验时,该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对协作提取成绩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分别使用语词词单和情景故事作为实验材料,考察成员关系(关系类型和关系时长)对协作提取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记忆的材料为语词词单时,青年陌生组出现了协作抑制;而当记忆的材料为情景故事时,青年夫妻和老年夫妻组均出现了协作促进。此外,老年夫妻在协作提取情景故事的过程中使用的有效交流策略更多,且这些有效交流策略的使用与更高的协作提取成绩有关。该结果支持了具有长时亲密关系的老年夫妻之间“交互记忆系统”对协作促进的关键作用,为理解成员关系对协作提取成绩的影响提供了全面的证据。

  • 依恋差异对自传加工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自传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生活事件的记忆, 是自我系统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对维持自我同一性和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自传记忆的形成是一个建构过程, 依恋可能通过概念性自我系统和工作自我目标系统两种途径影响自传记忆的加工。依恋与自传记忆加工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个体依恋特征及亲代依恋特征分别与自传记忆客观性特征、现象学特征、叙事特征及重构特征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应聚焦依恋影响自传记忆加工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增加不同社会文化情境、不同发展阶段亲代依恋特征和子代自传记忆加工的相关研究, 并使用启动范式、静息态成像技术、感知相机等变量控制更加严格、更具生态效度的研究方法。

  • 尼古丁对内隐与外显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胆碱是一种与记忆密切相关的物质, 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不同胆碱类药物对外显记忆的影响, 内隐记忆受胆碱影响与外显记忆是否相同仍存在争议。实验1采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 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拟胆碱药物尼古丁的影响下, 记忆成绩是否发生变化。结果表明, 摄入尼古丁后, 内隐与外显记忆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内隐记忆受影响的程度更大。为进一步探讨尼古丁对两种记忆的影响, 实验2分别在编码前与提取前摄入尼古丁, 观察其对两种记忆不同阶段的影响, 并使用ERP技术观察其中受影响的成分。结果表明, 编码前摄入尼古丁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概念加工都受到影响, 而对知觉加工没有影响。提取前摄入尼古丁则对两种记忆的概念加工与知觉加工都产生影响, 但是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更大。上述结果表明, 拟胆碱物质尼古丁对记忆影响的情况与实验任务较为一致, 而与记忆种类关系较小。对两种记忆的影响不同可能主要源于两种记忆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导致, 两者的生理机制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 老年人情景更新的改变:竞争的回溯性干扰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记忆更新是获取新知识的一种重要能力。大量研究显示老年人情景记忆受损, 但鲜有研究探讨老年人情景记忆更新模式的改变。研究在匹配了老年人和年轻人编码程度的前提下, 探讨情景记忆更新的老化效应及其潜在的认知机制。我们对AB-AC记忆更新范式进行了创新, 同时考察了在项目改变和位置改变条件下的老化效应, 并在测试阶段纳入诱饵选项, 进一步排除编码程度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年轻人能对A-B和A-C记忆分离存储, 而老年人更多地受到回溯性记忆干扰, 即在A-B测试中出现C的闯入, 并且该干扰效应显著地大于诱饵刺激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年轻人和老年人编码程度匹配的情况下, 年轻人的记忆更新通过记忆分化来实现, 而老年人更多地受到竞争记忆的回溯性干扰。

  • 奖赏预测误差对时间顺序和来源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先前研究表明, 事件边界会增强边界处来源记忆、削弱跨边界的时间顺序记忆, 但对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 一种权衡关系, 以及内在的、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变化作为事件边界是如何影响记忆的, 尚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奖赏 预测误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s, RPE)作为事件边界,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和一个 ERP 实验, 探讨 RPE 事件边界对 时间顺序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 RPE 事件边界增强了边界处信息的来源记忆, 高 RPE 事件边界引发 了记忆权衡效应; 相对于事件内/非边界条件, 跨事件/边界条件记忆的正确提取诱发出更大的 N400 波幅, 时间顺 序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前部, 来源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后部。本研究表明, 事件边界的切分强度 是影响记忆权衡效应的重要因素, N400 成分可能是反映事件边界对情景记忆的整合与切分的重要指标。

  • 奖赏预测误差对时间顺序和来源的影响

    提交时间: 2023-03-16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先前研究表明, 事件边界会增强边界处来源记忆、削弱跨边界的时间顺序记忆, 但对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 一种权衡关系, 以及内在的、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变化作为事件边界是如何影响记忆的, 尚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奖赏 预测误差(reward prediction errors, RPE)作为事件边界,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和一个 ERP 实验, 探讨 RPE 事件边界对 时间顺序记忆和来源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 RPE 事件边界增强了边界处信息的来源记忆, 高 RPE 事件边界引发 了记忆权衡效应; 相对于事件内/非边界条件, 跨事件/边界条件记忆的正确提取诱发出更大的 N400 波幅, 时间顺 序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前部, 来源记忆的激活主要集中在头皮中后部。本研究表明, 事件边界的切分强度 是影响记忆权衡效应的重要因素, N400 成分可能是反映事件边界对情景记忆的整合与切分的重要指标。

  • 协作中学习程度判断的作用及发展特点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摘要: 研究目的是从与个体记忆中的学习程度判断(JOL)比较的角度,探讨协作记忆中JOL的作用及发展特点。首先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了正常成年人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差异;然后考察了三、五、七年级学生协作记忆与个体记忆中JOL的发展差异。实验1发现,在经历JOL后,大学生并没有出现常态下的协作抑制,同时出现了协作后促进。实验2则发现,小学生和初中生在进行JOL后,协作抑制均未出现,协作促进也未发生。同时发现,首次提取前,各年级被试对协作记忆的自信心均高于个体记忆,预测准确性低于个体记忆。首次提取后,五、七年级和大学生协作组对个人记忆的自信心和预测准确性与名义组相当,但三年级协作组的自信心低于名义组,预测的准确性高于名义组。结论:(1)JOL的参与带来了记忆效果的变化,支持了监测制约结果假说。(2)提取结果对被试的记忆监测具有反馈效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被试就能依据提取结果调整自己的JOL,这印证了结果影响监测假说。

  • 振动触觉频率信息的工作容量及存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工作记忆可以同时保存多个信息并且容量有限, 这一内在机制是工作记忆研究的重点问题。视觉和言语等研究领域都发现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多个信息单元, 但对振动触觉工作记忆是否能存储多个频率信息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由于振动触觉频率刺激和视觉刺激具有不同的神经编码机制, 以及振动频率信息是通过躯体感觉产生的模拟的、单维的、参数化信息, 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容量及其加工存储机制的研究也必不可少。首先, 本项目将采用新的实验范式, 探究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以及不同反应报告方式下, 振动触觉工作记忆的容量及其认知机制。其次, 本项目也将同时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 来阐述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加工存储的神经机制。探究基于触觉频率信息的参数工作记忆容量及其神经机制是完善工作记忆模型的重要补充, 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工作记忆系统的理解, 并为视觉、听觉、触觉多模态感知觉信息的跨通道研究奠定基础。

  • 振动触觉频率信息的工作容量及存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25

    摘要: 工作记忆可以同时保存多个信息并且容量有限,这一内在机制是工作记忆研究的重点问题。视觉和言语等研究领域都发现工作记忆能够存储多个信息单元, 但对振动触觉工作记忆是否能存储多个频率信息目前尚无相关研究。由于振动触觉频率刺激和视觉刺激具有不同的神经编码机制,以及振动频率信息是通过躯体感觉产生的模拟的、单维的、参数化信息,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容量及其加工存储机制的研究也必不可少。首先,本项目将采用新的实验范式,探究不同的刺激呈现方式以及不同反应报告方式下,振动触觉工作记忆的容量及其认知机制。其次,本项目也将同时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来阐述振动触觉工作记忆加工存储的神经机制。探究基于触觉频率信息的参数工作记忆容量及其神经机制是完善工作记忆模型的重要补充,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工作记忆系统的理解,并为视觉、听觉、触觉多模态感知觉信息的跨通道研究奠定基础。

  • 基于手机APP的双维n-back训练的认知与情绪效益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工作记忆训练的训练获益能够迁移至与工作记忆相关的各项基础认知活动中去。基于情绪认知控制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密切关联,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情绪性双维n-back训练, 并且验证利用手机APP搭载训练任务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APP的短期双维n-back训练能够使个体在视空间工作记忆任务、活动记忆任务、数字转换任务、Stroop任务上的成绩产生相较控制组更大的进步, 表明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工作记忆的容量和中央执行功能。然而, 基于不同情绪材料的训练(中性、负性、正性)在各类迁移上差异不大。短期训练无法迁移到情绪Stroop任务中, 即无法产生特异的情绪控制上的效益。双维n-back任务通道单一, 且搭载于手机APP, 拥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将情绪材料单纯地糅合进工作记忆任务中的价值与意义须被进一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