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对威胁刺激的:眼动研究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个体的一种表现。近年来, 研究者利用眼动技术探讨了注意偏向的加工特点及其内在机制。尽管针对是否存在注意定向加速、注意解除困难或注意回避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但都试图为验证如警戒-回避模型、注意保持模型等提供眼动证据。未来研究在记录PTSD个体注视模式时, 不仅需要从多个维度构建、整合PTSD个体的眼动模型, 也要结合多种技术从多模态角度共同考察PTSD个体的威胁信息注意偏向机制。

  • 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对威胁刺激的眼动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1-18

    摘要: 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个体的一种表现。近年来,研究者利用眼动技术探讨了注意偏向的加工特点及其内在机制。尽管针对是否存在注意定向加速、注意解除困难或注意回避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都试图为验证如警戒—回避模型、注意保持模型等提供眼动证据。未来研究在记录PTSD个体注视模式时,不仅需要从多个维度构建、整合PTSD个体的眼动模型,也要结合多种技术从多模态角度共同考察PTSD个体的威胁信息注意偏向机制。

  • 面孔可爱度和客观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效应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近年来, 研究发现, 与成人面孔和其他社会性刺激相比, 成人对婴儿面孔表现出更多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利用点探测范式, 结合眼动技术, 探讨了面孔可爱度和熟悉度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 成人对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反应时注意偏向更强; 眼动结果发现, 高可爱度的婴儿面孔的首注视时间偏向和总注视时间偏向更强, 表现为注意维持模式, 并且, 这一效应只出现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而在可爱度评分上, 高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的可爱度评分显著高于低熟悉度的婴儿面孔。结果表明, 在低熟悉度条件下, 可爱度才会影响成人对婴儿面孔注意偏向效应; 在偏好行为上, 对婴儿面孔的主观评定和观看行为上可能存在分离的情况。

  •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人们常将特定的颜色与风味联系起来形成色味联结, 而且颜色线索会影响风味感知, 这体现了视觉信息对味觉信息加工的跨通道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行为实验, 考察了味觉信息是否也会影响视觉搜索。实验任务要求被试品尝饮品后对形状靶子进行视觉搜索, 并且操纵了味觉刺激的提示性以及靶子颜色与风味之间的关联性。实验1的结果表明, 当风味线索提示的靶子颜色是与风味关联的颜色时可以加快视觉搜索。但如果与该风味关联的颜色出现在干扰项上, 风味线索则无法促进视觉搜索。其后, 我们在实验2中排除了语义启动的混淆, 也发现了与实验1一致的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风味线索会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证实了味觉刺激对视觉注意的跨通道影响, 为色味交互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揭示了跨通道影响可能的发生机制。

  •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02

    摘要: 人们常将特定的颜色与风味联系起来形成色味联结,而且颜色线索会影响风味感知,这体现了视觉信息对味觉信息加工的跨通道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了味觉信息是否也会影响视觉搜索。实验任务要求被试品尝饮品后对形状靶子进行视觉搜索,并且操纵了味觉刺激的提示性以及靶子颜色与风味之间的关联性。实验1的结果表明,当风味线索提示的靶子颜色是与风味关联的颜色时可以加快视觉搜索。但如果与该风味关联的颜色出现在干扰项上,风味线索则无法促进视觉搜索。其后,我们在实验2中排除了语义启动的混淆,也发现了与实验1一致的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风味线索会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证实了味觉刺激对视觉注意的跨通道影响,为色味交互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揭示了跨通道影响可能的发生机制。

  • 我看不到你的疼痛:隐性自恋特质与疼痛共情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人格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7-28

    摘要: 研究首次考察了隐性自恋特质与疼痛共情的关系,并考察了对疼痛面孔的视觉注意在这其中的中介作用。两个研究一致显示,隐性自恋对个体疼痛共情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且这一作用是由于隐性自恋者减少了对疼痛面孔的注意偏向,特别是减少对包含疼痛表情面部特征的眼部特征区域的注视时间导致的。研究提示了高隐性自恋者会通过减少对他人疼痛表情面孔的注意,来降低对他人的疼痛共情,从而调节自身情绪,满足自身自我钦慕自我关注的需求。

  • 急性应激干扰对情绪面孔的注意解除:眼动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02

    摘要: 急性应激会影响个体对情绪刺激的隐性注意(covert attention)偏向,但其如何影响显性注意(overt attention)偏向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眼动记录方法,让被试在应激状态下完成注意定向-解除任务,研究急性应激对正性和负性情绪面孔显性注意偏向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应激组在皮质醇浓度、焦虑状态和负性情绪上显著高于控制组,正性情绪显著低于控制组。在行为上,应激组对正性面孔的注意定向显著慢于控制组,在负性面孔上没有显著差异;应激组对正性和负性面孔的注意解除均显著慢于控制组。在眼动上,两组对正性和负性面孔的注意定向无显著差异;应激组对负性面孔的注意解除比控制组更困难,对正性面孔的注意解除两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急性应激损害了个体对负性刺激的注意解除,这可能是因为急性应激损害了大脑额-顶网络相关的注意功能。

  • 状态焦虑对时距知觉的影响:认知评价和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4-06

    摘要: 探讨状态焦虑对时距知觉的影响以及注意偏向与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招募大学生60人,随机分为高、低状态焦虑组,用情绪诱导程序诱导高、低状态焦虑;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用时间再现任务测量时距知觉;用视觉模拟心境量表测量认知评价。结果发现: (1) 状态焦虑会导致对2000 ms 时距的高估; (2) 注意偏向在状态焦虑对2000 ms时距知觉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3) 状态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时距知觉的中介过程受到认知评价的调节作用:只有当认知评价得分较高时,即个体认为焦虑对心理健康有害程度较高时,状态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2000 ms时距知觉。研究结果揭示了焦虑个体时距知觉的内部过程,丰富了焦虑通过注意偏向影响时距知觉的解释视角,为通过认知评价和注意偏向的调整改善焦虑个体时距偏差现象提供了重要参考。

  • 为何越减越肥?——限制性饮食者过度进食的心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限制性饮食作为一种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所采用的减肥策略, 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维持和降低体重的方法, 在许多情况下, 限制性饮食者反而比非限制性饮食者更容易发生过度进食,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限制性饮食者过度进食的研究, 总结了限制性饮食者过度进食的心理机制以及预加载、情绪唤醒、自我损耗、认知资源分散、人格与社会五大影响因素, 并对现有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和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 高功能自闭症个体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 HFA)个体智力正常, 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与HFA个体社会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梳理相关研究发现, HFA个体在自动加工阶段和情绪目标参与阶段, 不存在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 而在任务与情绪无关的控制加工阶段, 存在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针对HFA个体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杏仁核理论、强烈世界理论和执行功能理论等。神经生理机制方面, HFA个体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可能与其异常的皮下及皮层通路功能有关, 同时可能会受5-羟色胺系统基因及催产素水平等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在综合考虑研究方法及个体因素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究其加工特征及神经生物机制, 着力开发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 高功能自闭症个体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2-16

    摘要: 高功能自闭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 HFA)个体智力正常,但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与HFA个体社会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梳理相关研究发现,HFA个体在自动加工阶段和情绪目标参与阶段,不存在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而在任务与情绪无关的控制加工阶段,存在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针对HFA个体威胁性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杏仁核理论、强烈世界理论和执行功能理论等。神经生理机制方面,HFA个体对威胁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可能与其异常的皮下及皮层通路功能有关,同时可能会受5-羟色胺系统基因及催产素水平等的影响。未来研究可在综合考虑研究方法及个体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加工特征及神经生物机制,着力开发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

  • 睾酮素与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的攻击行为:敌意的中介和皮质醇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为考察睾酮素与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攻击行为的关系,在整合攻击行为生物激素视角和社会认知视角的基础上,探究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与皮质醇的调节作用。对84名未成年犯的激素水平、敌意注意偏向以及攻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敌意注意偏向(注意不稳定性、注意回避)在睾酮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2)皮质醇调节睾酮素与敌意注意偏向的关系,仅在高皮质醇水平下,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效应显著。基于生物激素影响攻击行为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可尝试从增加对敌意刺激的注意回避和提高皮质醇水平两个方面对反社会倾向未成年犯的攻击暴力行为进行干预。

  • 睾酮素与未成年犯的攻击行为:敌意的中介作用和皮质醇的调节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7-03

    摘要: 为考察睾酮素与未成年犯攻击行为的关系,在整合攻击行为生物激素视角和社会认 知视角的基础上,探究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与皮质醇的调节作用。对 84 名未成年犯的 激素水平、敌意注意偏向以及攻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敌意注意偏向(注意不稳 定性、注意回避)在睾酮素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2)皮质醇调节睾酮素与 敌意注意偏向的关系,仅在高皮质醇水平下,敌意注意偏向的中介效应显著。基于生物激素 影响攻击行为的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可尝试从增加对敌意刺激的注意回避和提高皮质醇水 平两个方面对未成年犯的攻击暴力行为进行干预。

  • 社交焦虑的动态变化

    分类: 心理学 >>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6-19

    摘要: 注意偏向是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个体症状维持的重要因素,其中注意警觉、注意回避、注意脱离困难三种注意模式得到了研究者最广泛的研究与讨论。随着研究深入,有研究者提出SAD个体的注意模式不是单一、静态模式,更有可能在不同注意模式间切换,表现为动态的过程。目前,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和理论假设,证据均指向SAD个体的注意偏向具有随着焦虑水平提高和注意控制能力受损而动态变化的倾向,从注意警觉过渡到注意回避与注意脱离困难均如此。此观点还需研究进一步证实,并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式。

  • 手机成瘾与抑郁:社交焦虑和负性情绪信息的多重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为考察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 研究同时整合情绪和认知两方面因素, 探讨了社交焦虑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和抑郁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研究1共有545名大学生完成了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研究2选取51名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和2(配对面孔表情的情绪类型: 负性、中性) × 2(探测点位置: 与负性情绪面孔表情同侧、与负性情绪面孔表情异侧)的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表明: (1)手机成瘾、社交焦虑和抑郁两两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且社交焦虑在手机成瘾和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2)社交焦虑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而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手机成瘾与抑郁间的单独中介效应不显著。具体而言, 手机成瘾通过两条路径影响抑郁: 一是社交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 二是社交焦虑→负性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链式中介作用。

  • 虚拟仿真场景中威胁性视觉刺激搜索的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4-18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自Öhman, Flykt和Esteves (2001)完成威胁性刺激引起注意偏向的经典实验后, 有不少实验重复了这一发现。进化心理学家据此将人对蛇与蜘蛛的威胁反应解释为早期人类适应野外环境的结果。然而已有实验中既没有野外环境, 也没有视觉搜索时的光流动态信息, 实验的生态效度存疑。本研究利用新近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 模拟早期人类生存的丛林环境, 让被试以完全浸入式的方式来搜索丛林草地中的威胁性刺激(蛇、蜘蛛), 结果发现被试搜索威胁性刺激确实比非威胁性刺激(蘑菇、花、松鼠、蝉)要快。并且, 三维空间数据显示, 被试确认威胁性刺激的空间距离要显著远于非威胁性刺激。这是首次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揭示了人对威胁性刺激搜索的注意偏向加工。实验结果为威胁性刺激加工的进化心理学解释提供了新的事实依据。此外,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高实验的生态效度的尝试也获得了初步进展.

  • 婴幼儿面孔:先天倾向与发展轨迹——来自正常和孤独症婴幼儿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正常发展(Typically developing, TD)婴儿的先天面孔注意倾向稳定地存在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刺激情景中, 且在生命第一年内呈现短暂下降后快速增强的发展趋势。TD婴幼儿的视觉注意在第4至6周之间发生由皮下控制向皮层控制的关键性转变之后, 伴随面孔视觉经验的不断积累, 逐渐形成的面孔特异性皮层网络对面孔的优先选择性反应逐渐增强。而孤独症谱系(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婴幼儿具备初始的面孔注意先天倾向, 但在面孔皮层发育关键期内逐渐偏离正常轨道, 在1岁左右表现出面孔注意障碍。该群体先天的感知注意损伤或社会动机缺失可能导致其在关键性转变期内的面孔视觉经验输入不足, 进而阻碍面孔特异性皮层网络的正常发展。未来研究可考虑采用生物遗传学方法和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探索新生儿面孔注意先天倾向的起源, 系统考察社会场景中感知觉特征和社会性特征对ASD高危婴儿面孔注意发展轨迹尤其是关键性转变期的影响作用。

  • 孤独症青少年的情绪韵律缺陷:低效率的知觉模式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3-22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情绪注意偏向是指与中性刺激相比, 情绪刺激会引起个体的优先加工。为了探讨ASD青少年听觉通道的情绪注意偏向是否存在缺陷, 并进一步考察目标任务的知觉负载水平是否影响ASD青少年的情绪韵律的注意偏向, 研究先后采用oddball范式、双任务范式呈现中性、快乐和愤怒韵律。实验1结果发现, ASD被试在不同情绪韵律类别下的反应时均长于TD被试。实验2结果发现, 在提供注意指示条件下, 即使在高知觉负载水平上, ASD被试的情绪韵律检测能力及错误率也与普通被试相似, 但对于情绪韵律的反应时与中性韵律无差异。结果表明, 知觉负载对ASD青少年情绪韵律注意偏向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该群体听觉通道的情绪注意偏向存在缺陷, 主要表现为对情绪韵律知觉效率的相对低下。

  •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近年来, 大量的研究对高社交焦虑者的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的干预进行了考察, 取得了丰富成果,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 在以往的中国动态情绪面孔库存中, 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种类偏少; (2)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未被系统探讨; (3) 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存在争议, 即一些研究者发现注意偏向训练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而其他研究者却未发现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针对这些不足, 当前项目建设的中国人动态情绪面孔库拟增加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类型, 此外运用神经科学的技术系统探究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情绪面孔的识别机制, 最后采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生气面孔识别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团队提出了高社交焦虑个体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模型, 该模型主要包括机制和干预两个部分。本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动态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还突破原有单一的研究方法, 拟从行为、电生理和脑成像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促进社交焦虑干预工作的开展, 从而缓解社交焦虑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命质量有重要价值。

  •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9-11

    摘要: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对高社交焦虑者的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的干预进行了考察, 取得了丰富成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 在以往的中国动态情绪面孔库存中,刺激材料的 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种类偏少; (2) 高社交焦虑者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 神经机制未被系统探讨; (3) 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存在争议,即一些研究者发现注意偏向训 练对社交焦虑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而其他研究者却未发现注意偏向训练的效果。针对这些不 足, 当前项目建设的中国人动态情绪面孔库拟增加刺激材料的情绪类别、视频维度以及视频持续时间的类型,此外运用神经科学的技术系统探究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情绪面孔的识别机制,最后采用工作记忆训练改善高社交焦虑者对动态生气面孔识别的注意偏向。本研究团队提出了高社交焦虑个体识别动态情绪面孔的神经机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机制和干预两个部分。本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动态情绪面孔加工和社交焦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还突破原有单一的研究方法,拟从行为、电生理和脑成像三个层次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促进社交焦虑干预工作的开展, 从而缓解社交焦虑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生命质量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