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身体活动和睡眠对腰背痛的独立和联合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4-1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中老年人腰背痛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身体活动和睡眠是占据24h生命周期的两个核心生活方式组成部分,坚持充足的身体活动和良好的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且两者均与腰背痛有关。目的 调查我国中老年人腰背痛发病率,分析身体活动和睡眠两大行为要素对其发病的独立影响和联合影响,为行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排除没有提供人口学、身体活动、睡眠和腰痛数据的参与者,筛选出符合标准的45~69岁中老年13496例,收集其一般人口学信息和行为相关信息。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检验身体活动、睡眠时间和腰背痛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构建睡眠时间在身体活动与腰背痛之间的中介模型进行中介作用分析。结果 13496例调查对象腰背痛患病率为39.0%(5269/13496);我国中老年人睡眠不足(1.96,且身体活动影响腰背痛的路径不显著(β=0.105,P>0.05),故睡眠时间在身体活动与腰背痛的关联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有超过1/3的中国中老年人患有腰背痛,身体活动水平越高或睡眠时间越短,腰背痛患病风险越高,睡眠时间在身体活动与腰背痛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即高强度身体活动所带来的腰背痛风险经由睡眠时间锐减所完全传递,充足的睡眠时间在降低高强度身体活动所带来的腰背痛发病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提示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并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降低腰背痛患病风险。

  • 湖南西部矿区空气污染物暴露与血脂异常的关联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2-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血脂异常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之一,然空气污染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如何,目前报道较少。目的 探讨湖南西部矿区空气污染物暴露与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2019年,以社区或村为抽样单位,抽取湖南省西部矿区45岁以上的的居民1965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获取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史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空气污染数据,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法估算矿区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再根据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CI)估算个体空气污染物的日均摄入量(ADD总),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DD总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在调查的1965人中,血脂异常的有498例,患病率为25.3%,TC、TG、HDL-c及LDL-c的异常率分别为12.9%、10.6%、5.4%、8.8%,ADD总范围为0.53~1.83(m³/kg/day)。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文化程度、收入、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之后,与ADD总水平Q1组对象相比,Q2、Q3、Q4组对象出现TG异常的风险较大[OR(95%CI)值分别为2.61(1.38,4.93)、3.42(1.51,7.73)和5.12(1.77,14.85)];Q4组对象出现TC异常的风险较大[OR(95%CI)为2.62(1.02,6.75)]。结论 空气污染物暴露与TC、TG异常存在关联。

  • 我国三大地区失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1-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重大慢性病问题的加剧,势必会引起失能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社会养老压力增大,政府和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同时,卫生资源配置分配不均衡,将对失能人口的医疗和护理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目的 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失能率、失能程度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 于2022-10-052023-01-13对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进行分析,以19 170名45周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常活动量表(ADL)和工具性日常活动限制量表(IADL)对失能进行判断,将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和失能程度作为因变量,并根据CHARLS数据调查问卷内容从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评价和生活方式3个方面选取自变量,对东、中、西部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及失能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和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失能率及失能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143.014,P<0.001;2=136.356,P<0.001)。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均以轻度失能为主;东、中、西部地区的轻度和重度失能中老年人的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大地区失能及失能程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共性和特性。年龄、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是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发生失能共同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躯体残疾是东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女性中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的风险比男性高86.0%(OR=1.860,95%CI=1.036~3.338)。婚姻状态、患慢性病是中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居住地、大脑受损/智力缺陷是西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应针对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基层-社区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区域化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指导,以降低中老年人失能水平,严防失能程度的加深,缓解区域间失能差异。

  • 社区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3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生活方式是认知功能下降及痴呆发生的重要可调控性风险因素,了解社区中老年人坚持有益于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现状和影响因素将是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痴呆一级预防干预措施的基础,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社区中老年人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1月~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5个社区中参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体检的506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社区中老年人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生活方式平均得分为88.0013.27分,脑力活动和健脑运动的条目均分低于中等水平。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和是否及受过痴呆相关健康教育是社区中老年人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结论 社区中老年人降低痴呆风险的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脑力活动和健脑运动尚有很大的一级预防干预空间。在社区健康管理中,应重点关注男性、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弱势以及未接受过痴呆相关健康教育的中老年人,加强相关健康教育和预防干预,促使中老年人采纳有益于降低痴呆风险和促进脑健康的生活方式。

  • 宁夏试点县健康公平性及其分解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摘要】 背景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预期寿命高于以往几年,但老年人口的增多使得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变得日益严峻,目前农村老年人在卫生服务方面存在利用不足的现象,健康状况更加不容乐观。目的 分析宁夏海原、盐池两个医改试点县中老年人的健康公平性,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健康不公平的贡献程度,为改善中老年人健康和政府完善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2年1月—3月,利用“农村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2019年随访数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筛选年龄≥45岁且家庭常住一年以上共5908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个人健康状况等。采用集中指数分析中老年人健康公平性,采用集中指数分解法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健康不公平的贡献程度。 结果 宁夏海原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集中指数(CI)分别为0.0300、0.0029、0.0114、0.0327;宁夏盐池县中老年人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卧床率、两周休工率的集中指数(CI)分别为0.0004、-0.0001、0.0374、0.0374。集中指数分解显示,年龄对健康不公平贡献程度最高,年龄对两周患病率的贡献率为30.01%,对慢性病的贡献率为218.56%,对两周卧床率贡献率为1.21%,对两周休工率的贡献率为129.53%;文化程度和家庭年人均收入对健康不公平贡献程度较高,性别、职业、饮用水类型对健康不公平贡献程度较低。 结论 从整体来看,宁夏试点县中老年人健康公平性较好,但偏向收入较高的人群,年龄对中老年人健康不公平贡献程度最大。社会应重视中老年人健康,当地基层卫生机构可定期对中老年人健康进行免费检测,并对其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提升中老年人健康意识,政府也应调整相关医疗卫生政策,满足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最终实现健康公平。

  • 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及患病种类区域差异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1-0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成为主要的健康威胁。同时,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地区间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存在差异。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患病种类区域差异与医疗卫生资源的相关性。方法 于2022年10月2023年3月研究者通过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CHARLS)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及统计分析,共计纳入19520名45岁的中老年人,并选取《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2020年)中的2018年统计数据作为对应的医疗卫生资源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将各省份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乡村医生和卫生员]、财政支出(卫生健康总支出)、卫生机构数(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泰尔指数与各省份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2=57.900,P<0.001)、患慢性病数量(2=11.138,P=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东、中、西部慢性地区中老年人在14种慢性病患病类型中,慢性肺部疾病(2=30.906,P<0.001)、肝脏疾病(2=17.871,P<0.001)、脑血管疾病(2=18.313,P<0.001)、肾脏疾病(2=24.383,P<0.001)、消化系统疾病(2=16.973,P<0.001)、记忆相关疾病(2=6.898,P=0.032)、哮喘(2=22.055,P<0.001)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与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乡村医生和卫生财政支出的公平性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应加强重大慢性病的区域性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的能力,壮大医疗卫生人员队伍,改善医疗卫生资源区域配置均衡性,从而缩短东、中、西部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区域差异。

  • 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 CHARLS 数据实证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然而目前关于全国范围内大规模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我国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在 2020 年开展的第五轮全国调查数据,共筛选出 12551 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抑郁量表(CES-D)测定研究对象的抑郁状况,并用 χ2 检验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状况的主要因素。结果 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中,有抑郁症状 的 占(5 111/12 551)。 多 因 素 Logistic 回 归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性 别( 男:OR=0.613,95%CI=0.553~0.680)、 年龄(65~<75 岁:OR=0.862,95%CI=0.769~0.965; ≥ 75 岁:OR=0.604,95%CI=0.510~0.716)、 是 否 有 配 偶 / 伴侣 共 同 生 活( 有:OR=0.730,95%CI=0.648~0.822)、 居 住 地( 农 村:OR=1.515,95%CI=1.387~1.654)、 文 化 程度( 初 中:OR=0.727,95%CI=0.657~0.805; 高 中 及 以 上:OR=0.561,95%CI=0.488~0.646)、 社 交 情 况(1 项:OR=0.870,95%CI=0.793~0.956; ≥ 2 项:OR=0.866,95%CI=0.779~0.963)、 子 女 关 系 满 意 度( 满 意:OR=0.266,95%CI=0.218~0.324)、 吸 烟(OR=1.131,95%CI=1.014~1.263)、 饮 酒(OR=0.873,95%CI=0.795~0.959)、 夜 间睡 眠 时 长(6~<8 h:OR=0.539,95%CI=0.493~0.590; ≥ 8 h:OR=0.443,95%CI=0.396~0.495)、BADL( 受 损:OR=1.875,95%CI=1.692~2.077)、IADL( 受 损:OR=2.251,95%CI=2.030~2.496)、 慢 性 病 患 病 数 量(2 种:OR=1.202,95%CI=1.076~1.342;3 种:OR=1.452,95%CI=1.289~1.636; ≥ 4 项:OR=1.954,95%CI=1.749~2.183) 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为 40.7%,情况不容乐观,其抑郁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医疗卫生机构及政策制定者等应关注其心理健康,从个人、家庭、社区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进行改善。

  • 基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宁夏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10-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中老年人健康问题突出。慢性病共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阻碍健康中国行动的进展,探讨其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目的 了解宁夏中老年人慢性病的共病情况及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情况,分析中老年人健康社会决定因素与慢性病共病的关联,为中老年慢性病共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 2022-06-272022-08-27 调查宁夏石嘴山市、银川市、固原市的 10 个区 / 县 1 997 名中老年人健康相关数据,应用 Apriori 算法分析宁夏地区中老年人的共病模式,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宁夏中老年人慢性病共病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关联性。结果 宁夏地区中老年人共病人数 418 名,慢性病共病率 20.9%;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有 14 条共病模式,其中 11 条与冠心病有关,9条与高血压有关,9 条与糖尿病有关;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 岁、子女数量为 2~3 个、已建立家庭档案、工作状况为离退休和无业、养老保险为居民养老保险的中老年人发生慢性病共病率较高(P8 h、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中老年人发生慢性病共病率较低(P<0.05)。结论 中老年慢性病共病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体、社区、社会各个方面,建议从多维度对慢性病共病患者进行干预,以期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 代际反哺:农村信息寻求行为形成机制探索——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的实证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农村中老年人向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子辈寻求事件相关信息的代际反哺行为及其形成过程,以期为农村地区的风险信息的传播构建新路径,同时亦为政府部门进行乡村治理提供可实践的思路。[方法/过程] 基于动机信息管理理论,重点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农村中老年人的不确定性差异、焦虑、结果预期和效能是否会影响他们的信息寻求行为。同时,在获得相关信息后,他们是否会表现出信息采纳和信息传递的行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研究假设的验证。[结果/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不确定性差异会引起农村中老年人的焦虑,进而影响其结果预期和效能,最后触发他们的信息寻求行为。他们亦会采纳和传递所获取的信息,以达到共同防疫的目的。

  • 中老年居民网络健康信息使用习惯与其电子健康素养的关系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3-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健康科普服务的供需双方对互联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电子健康素养应成为慢性病患者需要掌握的主要技能。目的分析中老年居民网络健康信息使用习惯和电子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老年居民网络健康信息使用习惯与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关系,为提高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和发展适合的互联网健康科普服务提供借鉴。方法于2021年69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1 061例来自上海市社区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电子健康素养量表(eHEAL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网络健康信息使用习惯和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使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中老年居民网络健康信息使用习惯及其他潜在候选因素对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01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04%。寻求网络健康信息的渠道方面,中老年居民主要通过关注健康类账号〔411例(40.33%)〕寻求网络健康信息,对搜索功能或引擎〔336例(32.97%)〕、健康管理类APP或小程序〔254例(24.93%)〕及在线健康社区〔65例(6.38%)〕的利用较少;使用的网络健康信息来源方面,中老年居民使用的网络健康信息较少来自医疗机构〔397例(38.96%)〕和医务人员个人〔187例(18.35%)〕。1 019例中老年居民中文版eHEALS平均总得分为(27.628.57)分,电子健康素养的相对薄弱环节是对如何利用网络来解答自己的健康问题的知晓度较低〔在中文版eHEALS条目2上的平均得分为(3.361.27)分〕和评价网络卫生资源信息好坏的技能较弱〔在中文版eHEALS条目6上的平均得分为(3.381.23)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同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情况、寻求网络健康信息的渠道是否2种、使用的网络健康信息来源是否2种、转发分享网络健康信息情况、是否参加集体线上学习和是否对网络健康信息持认可态度是中老年居民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中老年居民电子健康素养处于中等水平,网络健康信息使用习惯等多种因素会影响中老年居民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应向中老年居民普及权威信息整合及检索平台,注重对网络健康信息平台的监管审核和适老化改造,并通过调动社区、家庭、健康社团和商业医疗保险机构等多方资源帮助中老年居民更好地利用网络健康信息,提高其电子健康素养水平。

  • 中国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前瞻性队列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体力活动不足是 21 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有研究发现体力活动与死亡存在着关联, 体力活动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在近年来备受关注,但鲜少有针对不同人群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关系的研究报道。目 的 探究我国中老年人(45 岁及以上)人群体力活动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CHARLS)20112018 年数据,于 2022 年 9 月 10 日提取 CHARLS 中 2011 年基线人群的 2 799 名中老年人作为研究 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变量、生活方式变量、慢性病患病数量等基线资料,依据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评 价研究对象的体力活动水平:低水平体力活动〔3 000 METs/ 周)。随访起止日期为 20112018 年,并选取 2013 年、2015 年和 2018 年的数据进 行追踪随访,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存状态分为存活组(n=2 424)和全因死亡组(n=375)。 采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分层分析。结 果 2 799 名中老年人随访 7 年期间全因死亡 375 例,全因死亡发生率为 13.40%。存活组与全因死亡组的体力活动水 平、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水平、ADL 受限状况、BMI、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以及患慢病数量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节混杂因素后,多因素 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低水平体力活动为对照, 中、高水平体力活动中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 43%〔HR=0.57,95%CI(0.44,0.75),P<0.001〕和 64%〔 HR=0.36,95%CI(0.27,0.48),P<0.001〕。2 次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显示,与低水平体力活动比较,中、高水平体力 活动中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P<0.001),表明结果具有稳健性。分层分析结果表明,中水平体力活动可使 60~74 岁人群全因死亡风险降低 50%〔HR=0.50,95%CI(0.33,0.26),P<0.001〕,使 BMI 正常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 降低 51%〔HR=0.49,95%CI(0.33,0.73),P<0.001〕;高水平体力活动可使 45~59 岁和 60~74 岁人群的全因死亡风 险分别降低 74%〔HR=0.26,95%CI(0.14,0.47),P<0.001〕、65%〔HR=0.35,95%CI(0.24,0.51),P<0.001〕, 以及 BMI 正常、超重或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 71%〔HR=0.29,95%CI(0.20,0.43),P<0.001〕、64% 〔HR=0.36,95%CI(0.22,0.59),P<0.001〕。结论 中、高水平体力活动均可降低中老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且高 水平体力活动的效果更明显。从降低全因死亡风险的角度考虑,45~59 岁和超重肥胖人群适宜选择高水平体力活动; 60~74 岁和 BMI 正常人群选择中、高水平体力活动均可受益; 75 岁和偏瘦人群尚未形成有充分证据的明确推荐, 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

  • 中国 C 反应蛋白累积升高次数与躯体和非躯体抑郁症状的关系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2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是否考虑 C 反应蛋白(CRP)升高的累积效应及区分抑郁症状的不同维度是既往中老年人 CRP与抑郁症状关联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可能原因。目前中国关于 CRP 与抑郁症状的研究缺乏探索 CRP 累积升高次数对抑郁症状不同维度的影响。目的 探索中国中老年人 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累积升高次数与抑郁症状及其躯体和非躯体症状之间的纵向关联。方法 本研究采用 20112018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公开数据,共纳入 3868 名研究对象。依据 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2011 年、2015 年)的累积升高次数(CRP>3 mg/L)将研究对象分为累积升高 0 次组(n=2 918)、累积升高 1 次组(n=763)、累积升高 2 次组(n=187)。分别于 2011 年、2015 年、2018 年采用 10 项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10)评估抑郁症状,该量表分为躯体抑郁症状和非躯体抑郁症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累积升高次数与 2018 年抑郁症状总分 / 躯体抑郁症状得分 / 非躯体抑郁症状得分之间的纵向关联。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 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累积升高次数与 2018 年抑郁症状患病情况(是 / 否)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所有协变量后,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升高 2 次相比于 0 次,是抑郁症状总分(=1.22,P<0.05)、躯体抑郁症状得分(=0.51,P<0.05)及非躯体症状得分(=0.71,P<0.05)的影响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所有协变量后,CRP 在 2 次连续测量中升高 2次相比于 0 次,抑郁症状的患病风险更高(OR=1.64,95%CI=1.18~2.29)。结论 中国中老年人 CRP 累积升高次数与抑郁症状及其躯体和非躯体症状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及时治疗可能存在的慢性炎性疾病,避免其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可以降低抑郁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