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子滴线核$^9$C的实验研究进展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12

    摘要: 质子滴线核$^{9}$C可能存在的集团结构对于理解原子核奇特结构和核子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9}$C在核天体物理研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研究人员从实验上对$^{9}$C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内容包括衰变性质、能级结构、磁偶极矩、核天体物理$S$因子、反应截面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但是对于$^{9}$C的认识仍不够充分。随着新一代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建成和运行,结合新的实验方法和更高效率的探测设备,有望得到更高精度的实验数据,加深对于$^{9}$C的奇特结构和反应机制的理解。

  • 多位态研究主题识别及其演化路径方法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科学主题演化路径对认识科学发展过程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现有研究将演化路径上的主题同等看待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多位态科学主题识别及其演化路径方法。[方法/过程] 以向心度和密度将每个时间区间的主题划分为核心-成熟型、边缘-成熟型、边缘-非成熟型和核心-非成熟型4种类型,并利用余弦相似度将不同时间区间的主题进行关联,以展示不同类型科学主题之间的动态交叉演化关系。[结果/结论] 以3D打印领域文献为例,从技术发展阶段、主题识别、主题类型划分和主题演化路径4个方面对3D打印技术发展过程进行测度,结果证明该方法对科学主题识别及其演化路径展示具有较好效果。

  • OSM/高德路网匹配融合技术在道路空间化中的应用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10-11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六合一”道路编码是交管业务中用来定位事故和违法的基础文本数据,缺乏空间位置信息,而已有的常用路网数据如高德路网,都是基于多车道路段表达的路网且现势性相对于OSM路网较低,难以满足交管业务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以高德路网作为基础、高现势性的OSM(OpenStreetMap)路网做补充,将轨迹聚类分析中的LCSS(longest common subsequence)算法应用在路网匹配过程中,并对匹配后的路网使用Stroke方法进行路网融合。实验结果表明,使用LCSS算法可以达到良好的路网匹配效果。最后,基于此开发了一套路网匹配融合程序,并在武汉市交通管理局投入使用。

  • 网络众包模式下知识转移过程及影响因素 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 目的 / 意义 ] 网络众包是一种以虚拟社区的形式存在的新兴创新商业模式,知识转移贯穿于这 一模式的整个过程中。深入分析众包的知识转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企业更好地利用众包具有重要意义。 [ 方法 / 过程 ] 对网络众包的运行过程及知识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网络众包中知识转移过程模式和影响因素 分析模型;同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 , 最后以用户间的交互过程为切入点, 通过激励理论和博弈论等相关知识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结果 / 结论 ] 知识的模糊性、任务的属性和接包方 的动机是知识能否成功转移的关键因素,同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加强相互信任与沟通有利于提高问 题解决的精准性和知识的实用性。

  • 基于BERTopic模型的国内智慧医疗文献主题挖掘与演化趋势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文献学 提交时间: 2024-04-14

    摘要: 目的/意义 探讨智慧医疗主题相关内容及发展演化趋势,为智慧医疗 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过程 基于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构建基础词 典及停用词表,通过 BERTopic 模型对智慧医疗进行主题特征分析,并建立线性 回归模型——以预测未来五年发文量。 结果/结论 智慧医疗在未来五年发文 数量持上升趋势,并涵盖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三个方向。研究有助于医院 加强基础设备的智能化建设,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国家加强支持力 度及数字化设备的推广以及该领域的人才培养,推进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

  • 在线心理社区的用户信息需求挖掘--以壹心理平台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资料的利用 提交时间: 2024-04-14

    摘要: 目的/意义 为优化在线心理社区信息资源的精细管理与高效利用,对用户信息需求的深层次挖掘并以此构建用户信息需求特征模型。 方法/过程 从信息需求认知层的主题维度对中文语境下在线心理社区内用户提问信息实施内容分析与统计研究,构建用户心理健康信息需求主题模型并对用户的需求特点进行归纳。 结果/结论 结果显示,用户心理健康信息需求的主题包括二次婚姻、未来规划、妯娌关系、婚姻生活、心理疾病史等五大类。 创新性/价值 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突破了被研究者心理健康需求研究过程中以问卷调查为主导的传统范式,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主题内容挖掘的新方案;文章致力于构建线上心理社区的理论模型,并在信息交互设计及功能提升方面提供改进措施以优化心理健康社区的系统结构。

  • 评定菜籽粕的肉鸭净能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实测菜籽粕的肉鸭净能(NE),并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建立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之间的回归模型。试验采用析因法将菜籽粕的NE剖分为其提供给肉鸭的维持净能(NEm)和沉积净能(NEp),NEm用肉鸭禁食产热(FHP)来估计,NEp用比较屠宰法测定。选用760只7日龄、平均体重为(130.48±3.01) g的樱桃谷肉鸭进行试验:首先选择100只肉鸭进行NEm评定试验,设自由采食、限饲15%、限饲25%、限饲35%和限饲45%共5个处理,建立产热(HP)和食入代谢能(MEI)的回归关系,外推到MEI为0时求得FHP;然后选择640只鸭进行NEp评定试验,试验前屠宰20只肉鸭测定初始体能量作为起始对照,设基础饲粮组和菜籽粕替代基础饲粮组31个处理,所有处理均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肉鸭,15日龄时将肉鸭全部屠宰测定体能量;最后将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樱桃谷肉鸭的NEm为0.557 MJ/(kg W0.75•d)。2)31种不同菜籽粕的NE有较大差异,经套算法得到菜籽粕的NE为4.18~6.05 MJ/kg DM,NE/表观代谢能(AME)为0.56±0.06。3)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高度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的回归模型如下:NE=0.416AME+0.041CP-0.020NDF+0.110CF-1.093 (R2=0.901,RSD=0.06 MJ/kg,P<0.01),式中:CP为粗蛋白质,NDF为中性洗涤纤维,CF为粗纤维。由此可见,不同来源的菜籽粕的常规组分和肉鸭NE有较大差异,菜籽粕NE与其常规组分高度相关,并具有回归关系。

  • 采用英系北京鸭评定棉籽粕净能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评定棉籽粕在英系北京鸭上的净能(NE),并运用棉籽粕的表观代谢能(AME)和常规成分建立其预测方程。根据析因法将棉籽粕替代饲粮的NE剖分为维持净能(NEm)和沉积净能(NEp),利用回归法测定NEm,比较屠宰法测定NEp,再套算得到棉籽粕的NE。选取400只7日龄的英系北京鸭进行动物试验。首先选取20只肉鸭在试验开始时挫颈致死,测定其体能量作为测定维持净能(net energy for maintance,NEm)和沉积净能(net energy for production,NEp)的共同初始能量对照;再选取50只肉鸭用于NEm的测定,NEm用禁食产热(FHP)估计,共设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分别为自由采食组及限饲15%、25%、35%、45%组,均饲喂基础饲粮1;剩余的330只肉鸭用于NEp的测定,共设3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2和以不同棉籽粕替代15%基础饲粮2的试验饲粮。于14日龄时将所有的试验鸭挫颈致死,测定所有试验肉鸭的体能量。最后,将实测棉籽粕NE与AME和其常规成分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棉籽粕NE的预测方程。结果显示:英系北京鸭的FHP为580.7 kJ/(kg W0.75·d),棉籽粕替代饲粮提供给肉鸭的NEm和NEp分别为(2.97±0.15) MJ/kg和(5.22±0.12) MJ/kg,棉籽粕替代饲粮提供给肉鸭的NE为(8.19±0.09) MJ/kg,计算得到的棉籽粕的NE和AME分别为(6.12±0.62) MJ/kg和(10.05±1.02) MJ/kg,AME转化为NE的效率为(60.97±2.04)%,使用AME和常规成分建立棉籽粕NE的最佳预测方程为NE=3.276+0.241AME+0.044CP-0.081ADF(R2=0.954,RSD=0.13 MJ/kg,P<0.01),式中CP为粗蛋白质,ADF为酸性洗涤纤维。由以上结果可知:英系北京鸭棉籽粕的NE为(6.12±0.62) MJ/kg,分布范围为5.04~7.30 MJ/kg,变异较大;运用AME结合常规成分可以准确预测英系北京鸭棉籽粕的NE。

  •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量化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不足7年,仍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保障机制不健全是阻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亟须科学且合理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来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目的 对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探究现有政策的侧重点及不足,为后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 于2023-01-10,检索中国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网站,获取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的政策文件15份,检索时限为2015-01-01至2022-12-31。构建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件进行分类、编码及分析。结果 政策工具维度中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工具分别占30.5%(69/226)、19.0%(43/226)、50.5%(114/226),利益相关者维度中家庭医生、签约者、未签约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二级及以上)、政府分别占29.2%(123/422)、14.7%(62/422)、9.2%(39/422)、21.3%(90/422)、13.3%(56/422)、12.3%(52/422),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平均力度值为2.2分。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交叉维度中,利益相关者在供给型、环境型工具中的分布情况欠佳,子工具存在缺位现象;政策工具-政策力度交叉维度中,环境型工具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受到更多使用;利益相关者-政策力度交叉维度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政策力度匹配分数具有较大差异,家庭医生主体分数最高(311分),未签约者主体分数最低(90分)。结论 政策工具角度,应合理配置政策工具,不断调整使用比重,优化内部结构,并提升利益相关者间政策工具分布的合理性;利益相关者角度,应统筹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明确各自定位,着重关注未签约者需求;政策力度角度,应强化政策监督管理能力,持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