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内容与用户手势行为的用户画像构建系统设计与实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开发移动端的文献阅读系统, 通过利用在移动端的用户手势行为数据及手势行为对应的内容, 挖掘用户兴趣, 构建用户兴趣画像。【应用背景】融合内容与用户行为的用户画像构建系统能够挖掘用户在阅读文献时的兴趣, 并进行用户画像构建。【方法】以移动平台下的Web 阅读系统为工具, 通过收集用户在移动设备上浏览文献产生的用户手势行为(单击、双击、滑动、拖动、放大/缩小等)数据以及与用户手势行为相对应的文本内容, 结合对应文本内容的浏览时间构建用户模型。【结果】用户在使用文献阅读系统时可以发现自己在阅读文献过程中的阅读兴趣, 进行用户兴趣画像构建。【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用户手势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的阅读兴趣, 并进行用户建模。该研究结论可以提高市场营销和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效果。

  • 融合内容与用户手势行为的用户画像构建系统设计与实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开发移动端的文献阅读系统, 通过利用在移动端的用户手势行为数据及手势行为对应的内容, 挖掘用户兴趣, 构建用户兴趣画像。【应用背景】融合内容与用户行为的用户画像构建系统能够挖掘用户在阅读文献时的兴趣, 并进行用户画像构建。【方法】以移动平台下的Web 阅读系统为工具, 通过收集用户在移动设备上浏览文献产生的用户手势行为(单击、双击、滑动、拖动、放大/缩小等)数据以及与用户手势行为相对应的文本内容, 结合对应文本内容的浏览时间构建用户模型。【结果】用户在使用文献阅读系统时可以发现自己在阅读文献过程中的阅读兴趣, 进行用户兴趣画像构建。【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用户手势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的阅读兴趣, 并进行用户建模。该研究结论可以提高市场营销和个性化推荐系统的效果。

  • 预测性对快速读者和慢速读者词汇加工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本研究借助眼动仪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熟练阅读中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对语境预测性的利用是否有差异。实验1比较快速组与慢速组在中央凹加工高、低预测词的差异。实验2对比两组读者利用副中央凹预视(相同、相似假字、低预测词和不相似假字)加工高预测词的差异。实验1结果显示两组读者有相似的预测性效应:对高预测词的注视时间比低预测词更短。实验2结果显示两组读者的预视效应存在差异:慢速组在相同预视下对目标词的跳读率高于低预测预视, 而快速组在这两种预视下的跳读率差异不明显但高于慢速组; 慢速组在低预测和不相似预视下注视目标词的时间分别长于相同预视, 而快速组的这两种效应较小。结果表明, 两组读者利用预测性的差异表现在副中央凹加工阶段, 即慢速读者比快速读者利用相似预视激活预测性信息的效率更低, 且在低预测或无效预视下对词汇的识别和语义整合更困难, 这说明慢速读者在词汇加工中更依赖语境且对无关信息的抑制更弱。这些结果支持词汇质量假说。

  • 预测性对快速读者和慢速读者词汇加工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6-27

    摘要: 本研究借助眼动仪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熟练阅读中快速读者与慢速读者对语境预测性的利用是否有差异。实验1比较快速组与慢速组在中央凹加工高、低预测词的差异。实验2对比两组利用副中央凹预视(相同、相似假字、低预测词和不相似假字)加工高预测词的差异。实验1结果显示两组读者有相似的预测性效应:对高预测词的注视时间比低预测词更短。实验2结果显示两组的预视效应存在差异:慢速组在相同预视下对目标词的跳读率高于低预测预视,而快速组在两种预视下的跳读率差异不明显但高于慢速组;慢速组在低预测和不相似预视下注视目标词的时间分别长于相同预视,而快速组的这两种效应较小。结果表明,两组读者利用预测性的差异表现在副中央凹加工阶段,即慢速读者比快速读者利用相似预视激活预测性信息的效率更低,且在低预测或无效预视下对词汇的识别和语义整合更困难,这说明慢速读者在词汇加工中更依赖语境且对无关信息的抑制更弱。这些结果支持词汇质量假说。

  • 不同还田方式对砂质潮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6-13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为探索不同物料还田方式对中低产田砂质潮土的改良效果,在黄淮海平原麦玉轮作区典型砂质潮土上进行了连续6季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全量秸秆翻耕还田(TS),秸秆等碳量的生物炭(TB)及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配合翻耕还田(TSB),全量秸秆免耕覆盖还田(NTS)和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配合免耕覆盖还田(NTSB),共5种还田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秸秆翻耕还田(TS)相比,生物炭翻耕还田(TB)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玉米各个生育期土壤水分和pH值,有机质含量提升了16.4%,但TB处理的土壤大团聚体降低了21.2%和微生物数量降低了16.1%;翻耕秸秆配合生物炭还田(TSB)除了显著降低了大团聚体数量,对其余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免耕模式下的秸秆还田(NTS)和秸秆生物炭配施(NTSB)分别在玉米生长的喇叭口期和收获期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耕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有效降低砂质潮土分形维数,对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改善,其中NTSB有机质含量提升了14.9%和微生物数量增加了53.7%,对砂质潮土改良效果更好。总体来说,短期内用等碳量的生物炭替代秸秆翻耕还田更多的表现为物理的掺混效应,虽能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不能有效改善砂质潮土的物理结构及生物性质,一半秸秆用生物炭替代还田对该类土壤的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改良效果也不显著,而免耕条件下秸秆配合生物碳还田效果最佳,可为砂质潮土的改良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