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1-04-14
  • 基于快速鲁棒性主成分分析的日冕喷流自动检测方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本文使用快速鲁棒性主成分分析(Fast RPCA,Fast 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方法对日冕序列图像中的日冕喷流活动进行检测。检测的基本思路是利用Fast RPCA方法中低秩和稀疏分解的思想与日冕序列图像中有着变化尺度稍小且占比较大的随机变化背景成分、变化尺度较大且占比较小的日冕喷流的特点相结合,以此来实现随机复杂多变的动态背景和稀疏运动目标之间的分离,从而检测出作为前景变化的日冕喷流。采用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卫星上大气成像组件(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AIA) 观测设备的两组不同时间段、不同波段、不同观测位置的日冕序列图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日冕序列图像的预处理、日冕喷流检测、Fast RPCA方法与帧间差分法的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帧间差分法相比,Fast RPCA方法能够检测出强度较弱的日冕喷流且提高了日冕喷流检测的准确度。

  • 对2015年9月28日月全食期间月基光学望远镜图像中宇宙线事件的分析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2015年9月28日月基光学望远镜在其任务期间经历了唯一一次完整的月全食过程,为研究地球对太阳光的几何遮挡是否会对月面辐射环境产生影响提供了难得机遇。首先,利用月食期间连续长达2小时27分的CCD天文观测图像,统计分析了月食期间的宇宙线事件计数,发现月食期间宇宙线计数不存在明显变化,在30秒曝光时间内,宇宙线事件平均计数为129.27(±15.78);其次,还分析了8月、10~12月采集的CCD暗场图像中的宇宙线事件计数,分别为119.92(±6.37)次、117.00(±10.90)次、118.61(±8.94)次、123.90(±8.92)次,在1误差分为内,与月食期间的宇宙线事件计数一致,说明地球对太阳的几何遮挡对月面辐射环境没有产生明显影响。最后,文章对以上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 吸积盘随机振荡光度功率谱密度中低频准周期振荡现象的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采用含频率涨落噪声和指数形式关联随机力作用的广义朗之万方程模型描述黑洞吸积盘的垂向振荡,推导出吸积盘随机振荡光度功率谱密度的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系统参数对功率密度谱中低频率准周期振荡(LFQPOs)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选取合适的系统参数时,功率密度谱曲线上出现了一个基频和一个二次谐频的共振双峰LFQPOs,基频峰对应的中心频率为吸积盘振荡的特征频率,随机力关联时间决定了基频峰的高度和宽度,频率噪声强度和粘滞阻尼只对二次谐频峰产生影响。结果说明了吸积盘的随机振荡模型可作为LFQPOs起源的一种解释。

  • 自杀行为的动机-意志整合模型:缘起、现状及未来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摘要: 自杀行为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全球每年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近十几年来有关自杀风险方面取得较多进展,但对于自杀预测准确性与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仍难以突破,其关键的原因在于缺乏全面的理论模型来预测自杀。本研究引入自杀行为的动机-意志整合(The integrated motivational–volitional, IMV)模型,IMV模型提出挫折、羞耻与迷失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而动机调节变量调控自杀意念向自杀行为的转变。本文详细阐述IMV模型的理论起源、结构、实证研究、干预思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法。

  • 两种新的多维计算机化分类测验终止规则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21-04-14

    摘要: 计算机化分类测验(Computerized Classification Testing, CCT)由于具备分类的功能,目前在职业资格考试、健康与护理问卷等以分类为目的的测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作为 CCT 的重要组成部分,终止规则不仅决定测验停止的条件而且直接影响分类准确率及测验效率。 然而,目前少有研究对多维 CCT(Mulitidimensional CCT, MCCT)的终止规则进行探索。针对已有 MCCT 终止规则的不足,提出两种新的 MCCT 终止规则(即基于马氏距离的多维序贯似然比规则 Mahalanobis-SPRT 和随机缩减的多维广义似然比规则 M-SCGLR),并开展模拟研究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比如,不同的题库结构、能力维度间相关及分界函数)考查它们的表现。结果表明:(1)在使用补偿性分界函数的条件下,Mahalanobis-SPRT 规则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与同类方法相近的测验长度;(2)在几乎所有实验条件下,M-SCGLR 规则不仅在测验精度上大幅优于已有的多维随机缩减规则,而且具有较短的测验长度。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欠发达地区健康资源 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医疗卫生资源是健康服务体系的基础和保障,高水平、高均衡性的医疗卫生资源是人民健 康的保障。以甘肃省为例,基于卫生资源集聚度和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分解,分析 2010—2017 年甘肃省 14 个市、州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及均衡性的差异,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影 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7 年甘肃省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及其均衡性整体上升。(2)医疗卫 生资源水平及均衡性分布呈现东南>西北的格局,经济较好的陇中、陇东地区优于其他地区,其中兰 州市资源水平及均衡性最高。(3)甘肃省人均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及均衡性要优于地均医疗卫生资 源,河西地区由于面积广阔、人口集聚度相对较小,人均均衡性明显优于地均均衡性。(4)甘肃省整 体医疗卫生资源水平差异逐渐减小,医疗卫生资源均衡性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同时其区域内差异 减小、区域间差异逐渐增大,且河西地区和陇中地区的内部差异是甘肃省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 者。(5)经济水平是影响医疗卫生资源水平的主导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老龄化与其他因 子的交互作用的解释力较高,同时自然因素的解释力逐年上升。

  • 新疆文化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特定的生存环境,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其空间分布与人类迁 徙、文明的传播与扩散有着紧密的联系。新疆是古代陆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古代中西文化、经济 交流的交汇地,非遗丰富多样,但对自然与人文因素与其空间分布关联却鲜有学者研究。通过借 助 ArcGIS 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国家级、自治区级 484 项非遗项目进行空间分 析,并首次从历史视角将人类迁徙、古丝绸之路纳入到非遗空间成因中。结果显示:(1)新疆非遗 整体为凝聚型,中原文化传入为主体的传统戏剧、曲艺零星分布个别区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 技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等均匀分布,形成多个高密度区;其中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彼 此空间近邻,互相依存,相伴而生;天山以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带,古陆路丝绸之路主要驿 站成为传统技艺、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大多分布的高密度区域。(2)新疆非遗空间不仅与地貌、河 流分布有关,同时古丝绸之路、人类迁徙对非遗的扩散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 响具有多面性。研究结果对非遗开发,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国家文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5 分钟生活圈”视角下住宅小区与公共服务 设施空间配置评价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加大“15 分钟生活圈” 公共服务建设力度能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基于国家“15 分钟生活圈”建设要求使用高 德地图 POI 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栅格分析等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 间覆盖特征进行判断,对住宅小区与各类设施的空间匹配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1)不同 类型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特征有所差异,既与住宅小区的集聚分布有一定关联,又体现 了不同设施的属性特点。(2)不同类型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在住宅小区“15 分钟生活圈”的覆盖率 有一定的差异,以公交站点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出行的覆盖率最高,便民商业设施中超市、果蔬店、 理发店等日常服务设施的覆盖率相对高于银行、电讯营业厅等设施,教育设施中幼儿园覆盖率最 高,其次为小学,中学的覆盖率相对较低。医疗设施服务覆盖率在各类型中差别不显著,卫生服务 中心、药店、诊所基本都能实现 95%的覆盖率。(3)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与住宅空间配置达标率 存在较明显区域差异。在人口分布越密集的区域,便民商业、教育、医疗、交通 4 类公共服务设施均 达标的住宅小区比例越高,而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外围区域和新建城区医疗和便民商业设施的达 标率偏低。(4)乌鲁木齐市建设“15 分钟活动圈”应注重加强新建城区的公共服务配套,尤其是便民 商业和基层医疗设施,老城区应加强改造过程中公共服务的更新配套。

  • 新疆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空间选择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的基本原理,从区域范畴、资金分配、生态价值 3 个方面,解析了新 疆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基本特征,并利用“效益成本比瞄准”法、“生态补偿优先等级”法定量分析新 疆生态补偿优先等级。结果表明:“生态补偿优先等级”中,新疆生态补偿优先等级与转移支付资 金分配基本一致,因忽略环境因素,使得优先补偿等级未获得充分的生态转移支付资金;“效益成 本比瞄准”法中,因忽略民生因素和环境因素,新疆生态补偿优先等级与转移支付资金呈现不对等 关系,但这一方法,能更好地解读后期生态补偿的区域选择。在分配转移支付资金时,应综合环 境、民生因素,均衡生态补偿优先等级与转移支付资金,提高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推进新疆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 1980—2018年银川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s,ESV)的准确评估及其驱动力分析,关乎区域 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基于 1980—2018 年银川市各区县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变化率、动态度、敏 感性和相关性核算了银川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驱动因子。结果表 明:1980—2018 年不同生态服务类型总的 ESV 在减小,减少了 0.753×109 元。绝大部分生态服务类 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较小,水文调节的价值最高且变化显著。水资源供给的变化动态 度最大,并且呈增长趋势;草地和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性较强,水体与总的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关联性最强。从分布来看,灵武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金凤县最小。单因子主要驱动因 子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多 因子交互驱动中 GDP ∩ 气温和 GDP ∩ DEM 对银川市 ESV 分布的贡献最大,银川市生态系统服务 价值分布主要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

  • 甘肃省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化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 2008、2018 年 A 级景点数据,采用 GIS 空间分析方法,从景点时空分布集中性、移动性、 可达性三方面对甘肃省旅游空间结构变化进行探究,并以“点—轴”理论为基础提出优化建议。结 果表明:(1)甘肃省 A 级景点空间结构类型为聚集-随机型,景点分布高密度区主要集中在酒—嘉、 兰州、天水等地,在旅游板块上呈现出“点强、面弱”的特点。(2)景点可达性时间成本变化明显,1 h 等时圈增率为 134%,2 h 等时圈增率为 41%,交通情况改善明显,路网“线分散”的特点趋于弱化。(3)以“点—轴”理论为基础,因地制宜,联系实际,提出三大旅游板块各自的增长级和发展轴线,以 期推进甘肃省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

  • 黄土高原地区农村贫困空间演化及偏远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基于统计数据和时间距离数据,采用全局自相关、分组分析等 方法探讨 2010—2015 年黄土高原地区农村贫困的时空格局分异,并运用区位偏远度模型对农村贫 困水平和类型的偏远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村贫困深度比贫困广度问 题更为严峻,贫困类型以“双低”和“低广度高深度”型为主,农村贫困发生率和缺口率高值区呈现 区域差异化特征。(2)农村贫困整体处于渐弱型发展路径,“双高”型区县比重显著下降。贫困发生 率高值区向六盘山区逐渐收缩,贫困缺口率高值区在燕山—太行山区形成局部热点。(3)集中连片 特困区与农村返贫区高度重叠,广度返贫区集中分布于宁夏六盘山区和吕梁山区,而深度返贫区 则集中分布于燕山—太行山区。(4)在当前城乡地域系统中,各区县距中心城市的区位偏远度与贫 困发生率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贫困缺口率未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距省会城市极偏远的区县应 关注邻近地级城市发展的正向溢出效应,在交通建设上注重强化其与地级城市的公路联系。

  • 黄土高原苹果树叶片气孔导度的环境响应与模拟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气孔导度(gs)是衡量植物与外界环境中水、CO2 等物质交换速率的重要参数,其观测与模拟 可以有效指示物质交换情况及各项生理参数。通过 LI-6400 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黄土高原苹果树 叶片各项生理参数进行观测,分析 gs 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运用 Jarvis 模型和 Ball-Woodrow-Berry(BWB)模型对 gs 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1)黄土高原苹果树 gs 日变化在气 温较高、辐射较强的 8、9 月观测日内呈双峰曲线。上午(8:00—12:00)随着太阳辐射逐渐增强,气孔 张开,gs 在 11:00—13:00 出现第一次峰值;中午(12:00—14:00)由于气温(Ta)升高,为避免细胞散失 过多水分,气孔关闭出现短暂的“光合午休”现象;午后(14:00—18:00),随着 Ta、光合有效辐射(PAR)下降,gs 逐渐增加并在 15:00—17:00 出现第二次峰值。(2)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 gs 与各 环境因子的关联程度依次为:PAR(0.731)>CO2 浓度(Ca,0.712)>饱和水汽压差(VPD,0.702)>Ta(0.689)>相对湿度(hs,0.673)。gs 与各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表现为:随 PAR、Ta、Ca、hs 的增大而增大, 随 VPD 的增大而减小。(3)从 gs 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Jarvis 模型的决定系数(0.678)、修正效率系数(0.335)和修正一致系数(0.803)均优于 BWB 模型各值(0.329、-1.630、0.138),而平均绝对误差 (0.103)小于 BWB 模型(0.143),表明 Jarvis 模型模拟效果较好。通过对黄土高原苹果树叶片 gs 环境 响应与模拟的分析研究,对于掌握苹果树叶片一天内不同时刻对水分的需求变化,进一步提高该地区苹果树种植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干旱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土壤养分与盐渍化的分析研究 ——以民勤绿洲为例

    分类: 农、林、牧、渔 >> 土壤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整体掌握民勤绿洲耕地质量、土壤养分以及盐渍化状况等,充分利用县域耕地资源,分 析研究民勤绿洲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耕地土壤养分和盐渍化现状,为及时准确掌握绿洲耕地地 力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绿洲耕地土壤养分、盐渍化障碍提供改良措施。基于农业农村部《耕 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 2016 年第 2 号)和《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GB/T33469- 2016)的相关要求,构建民勤绿洲县域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模糊数学、层次分析和综 合指数等方法,对民勤绿洲耕地质量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耕地质量平均等 级为 3.26 等;分布有一至七等级地,八、九、十等级地没有分布;以三、四等级地为民勤绿洲耕地的 主要等级分布,面积占比分别为 31.63%、28.27%。泉山区中部和坝区灌溉农业区多分布一、二等级 地。湖区灌溉区多分布三、四等地。在绿洲边缘带较多分布五、六、七等地。(2)民勤绿洲耕地土壤 有机质平均含量在 10.00~15.00 g·kg-1 之间,全氮平均含量在 0.50~1.00 g·kg-1 之间,总体处于较低水 平。有效磷和速效钾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昌宁区、泉山区与坝区交界东北部以及湖区镇(昌宁镇、 东湖镇、南湖镇、泉山镇、西渠镇)耕地土壤养分平均含量较均低。(3)民勤绿洲盐渍化耕地的面积 为 32240.36 hm2,占民勤绿洲耕地总面积的 30.09%;主要以轻度盐渍化为主。轻度盐渍化多分布在 湖区红沙岗镇、红沙梁镇、西渠镇等镇;中度盐渍化分布在昌宁镇以及环河区沿风沙线一带。其评 价结果对民勤绿洲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以及绿洲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及其稳定性

    分类: 农、林、牧、渔 >> 土壤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通过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影响下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 从土壤水分复杂的“变异性”中提取相对的“不变性”。结果表明:20cm以上土壤水分无明显规律, 难以表征不同植被类型或空间位置上的土壤水分差异;小于 30 mm 的降雨基本不会引起 40 cm 以 下土壤水分明显波动;100 cm 深处,各采样点的土壤水分能在一个稳定值上保持数月时间,在大于 46 mm 的强降雨之后出现阶梯式抬升,之后又保持稳定状态;越往土层深处,土壤水分时空稳定性 越明显,能较好的表征各植被类型或空间位置上的土壤水分差异。该研究从土壤水分的稳定性角 度进行分析,对黄土高原土壤水分的地面采样设计和时空预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小麦产量 对干旱胁迫响应的模拟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进一步探明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对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依据甘肃 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 2016—2018 年大田控水试验数据以及定西市安定区 1971—2018 年气象数据,验证农业生产系统模拟(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s simulation,APSIM)模型模拟不 同干旱胁迫旱地春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适宜性,基于 APSIM 模型分析不同生育期、不同程 度干旱胁迫对旱地春小麦籽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确定陇中黄土高 原区旱地春小麦最佳灌水时间和灌水量。结果表明:(1)APSIM 模型模拟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 小麦生育期、籽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均小于 3.67 d、300.52 个·m-2、2.56 g、267.43 kg·hm-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ormalized root mean square error,NRMSE) 均小于 3.89%、2.86%、9.71%、11.58%,模型有效性指数(Model effectiveness index,ME)均大于 0.62、 0.78、0.60、0.66,表明 APSIM 模型对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小麦产量形成具有 较好的适应性。(2)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下,拔节期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数影响最大,其次由大到 小依次为出苗期、分蘖期、无胁迫、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灌浆期干旱胁迫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最 大,其次由大到小依次为开花期、抽穗期、无胁迫、拔节期、出苗期和分蘖期;拔节期干旱胁迫对小 麦产量影响最大,其次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浆期、抽穗期、开花期、出苗期、无胁迫和分蘖期。(3)不同 程度干旱胁迫下,灌水量 300.00 mm 旱地春小麦产量最大为 4866.19 kg·hm-2,与其他 4 种灌水相比 产量分别增加 283.53%、39.65%、0.46%和 15.58%。(4)出苗后第 1 d、47 d、60 d、82 d、86 d 灌水,且灌 水量达到 343.09 mm 时,旱地春小麦产量最大为 5578.91 kg·hm-2。干旱胁迫发生时间和程度对研 究区小麦产量形成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分蘖期适度干旱胁迫有利于提高陇中黄土高原区旱地春 小麦产量,而拔节期和灌浆期为旱地春小麦田间水分管理的关键生育期,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应 加强该生育期的水分管理以提高陇中黄土高原区粮食产量。

  • 基于卫星资料的气溶胶对冰云影响及分布特征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通过利用 2010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 CALIOP(the Cloud-aerosol lidar with orthogonal polariz⁃ ation)冰云和气溶胶 3 级月平均产品和 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大气 3 级日平均产品研究气溶胶和冰云空间分布特征及气溶胶对冰云的影响。结果表明:纬度与冰云的 分布密切相关,在热带附近的高空区域冰云样本数存在极大值区,随着纬度增加,冰云样本数的最 大值和大值区所处的高度也在逐渐减小,且南北半球存在差异;气溶胶在地面附近以赤道为对称 的低纬度地区存在极大值,北半球气溶胶能发展到 5 km 左右,而南半球在 3 km 左右;气溶胶与冰 云随时间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冰水含量和冰云粒子半径随时间变化存在相反的关系,气溶胶与冰 水含量和冰云粒子半径的变化在时间上没有较好对应;清洁区域由于海盐粒子作用表现出较大的气 溶胶光学厚度,但这不影响清洁区具有较小的冰云光学厚度;气溶胶促进了 0 ℃~-10 ℃和-20 ℃~-40 ℃之间的冰云形成;随着温度降低,云中冰水含量减小,冰云粒子半径增大,在污染区域,冰水 含量相对于清洁区域更小,冰云粒子半径也小于清洁区域。

  • 卫星降水产品评价研究的演进脉络与前沿进展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卫星遥感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全球降水准确定量观测提供新的手段,应用卫星降水产 品的前提是进行地区的适用性评价。为了解卫星降水产品评价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以 Web of Sci⁃ ence 数据库核心合集中 1998—2020 年 752 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和网络分析的方法 剖析卫星降水产品评价研究的演变趋势、合作关系和研究热点,以此来了解该领域的前沿进展。 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发文量和引文量不断增长,且 2015年开始高被引论文显著增多。美 国、中国和德国是该领域的主要发文国家,美国和中国占到世界总发文量的76.2%,中国科学院是 全球该领域发文量最大的学术机构,占到发文总量的11.6%。基于卫星降水数据在复杂地形区的 多时空尺度评价、极端降水事件分析、大尺度干旱评价等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典型的研究区 包括青藏高原、拉普拉塔流域等。基于卫星降水数据在无资料地区的水文过程模拟、结合人工智 能方法进行气候变化模拟、气象预报和预测等是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和热点。

  • 新疆生态系统健康遥感评估及关键驱动因子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作为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具有多样的生态系统结构和丰 富的动植物物种资源,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研究区域。通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特点和定量遥感数据实时、易获取、周期性等优势,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 动物物种丰富度、干旱度、人类扰动指数四类单因子指标,依据“活力-组织-恢复力”生态健康评估 模型,定量化的构建了新疆以遥感数据为主导的区域综合生态健康遥感评估指数,并进一步基于 地理探测器探明不同环境驱动因子对新疆生态健康的影响程度,在县级行政区层面对该方法进行 了长时间序列的应用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1)新疆生态健康水平以塔里木河—叶尔羌河流域 为分界线,北疆生态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南疆,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和集聚特征。(2)各环境因子 对新疆生态健康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归一化植被指数(0.645)>人类扰动指数(0.512)>动物物种丰 富度(0.414)>干旱度(0.116)。(3)2000—2018 年新疆整体生态健康水平呈现逐步攀升的趋势,变 化最为显著的区域是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玛纳斯县、呼图壁县以及昌吉市;阿勒泰地区的福海县 和富蕴县。

  • 基于遥感时序特征的地表覆被信息提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地表覆被作为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重要地表景观特征,对全球或局地气候、水 热循环、物质传输及陆面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影响深远。利用年内时序遥感影像自动提取不同地表 覆被类型的方法,以新疆阜康地区为研究目标,组织 2016 年植被全生长季的Landsat 8 OLI 地表反 射时序影像,研究不同物候期植被冠层的纹理响应信息,考察研究区典型地表覆被类型在 3—11 月 多波段波谱、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时序特征,构建提取地表覆被类 型的策略规则,形成时序特征匹配方法,将其应用于 2018 年研究区地表覆被填图的提取。最后,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野外实地调查对随机选取的 2500 个样点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结 果和验证数据一致性较好,总体精度为 97.2%,Kappa 系数为 0.9655,且实地考查结果显示本方法在 复播作物识别和有效降低单一时相中“异物同谱”现象上展示潜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