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诊疗人次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3-15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我国分级诊疗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速度依旧相对缓慢。 目的 分析20132020 年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政府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 2021 年 12 月,从 20132015 年《广东省卫生统计年鉴》、20162017 年《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82020 年《广东省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提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数据,作为参考序列;从《广东统计年鉴2021》提取人口数据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52017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和 20182021 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提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作为比较序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各影响因素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的关联强度。 结果 20132019 年,广东省医院诊疗人次从 33 459.2万增长至 40 131.7 万,年均增长 3.08%,同期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年均增长 2.10%,2019 年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已达 43 731.7 万。2020 年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人次均有明显下降,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重从 2013 年的 50.7% 下降至 2020 年的 48.1%。灰色关联 分析结果显示,常住人口( r=0.913)及 65 岁以上人口( r=0.913)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关联度最强,其次是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 r=0.89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r=0.89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 r=0.886)和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 r=0.872)。 结论 目前,仍有较多患者涌向医院就诊,基层首诊制有待加强,建议结合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从丰富基层卫生服务内涵、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差距、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三方面满足居民就近就医的服务需求。

  • 基于卫生费用视角的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资金的筹集与消耗状况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分级诊疗的关键环节,国家政策强调要深化“强基层”改革,发挥其“网底”作用。目的 了解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与资源利用情况,为下一步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以 SHA2011 为基础,采用分层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共抽取医疗卫生机构 29 家。依据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编码形成数据库,完成北京市经常性卫生费用核算。卫生费用总量数据来源于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北京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北京市政府卫生投入监测系统、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等。核算 2014—2020 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费用概况、筹资来源和功能流向(包括治疗服务费用和预防服务费用)。结果 基层卫生费用由 122.31亿元增至 327.61 亿元,年均增速为 15.53%,其占卫生费用的比重由 7.93% 增长至 13.61%,基层卫生费用筹资方案以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方案、政府方案为主,家庭卫生支出占比由 18.65% 降至 8.30%;治疗服务费用占比由 87.49% 波动下降至 77.73%,主要由内分泌、中医、循环系统疾病这三类患者消耗,累计占比在 60.00% 以上,基层治疗服务的主要人群是 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其费用占比由 48.92% 增至 64.31%;预防服务费用的占比由 12.51% 波动增长至22.27%,基层预防服务资源主要由中医药健康管理、免疫规划、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预防服务项目消耗。结论 分级诊疗成效初显,基层医疗资源发展迅速,在首都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承担基层重要筹资责任,居民个人负担下降,基层患者以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主,预防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应针对需求,精准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关注重点公卫任务,把握服务新特点。

  • 开展乳腺癌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9-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乳腺癌筛查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制约,难以保证筛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乳腺癌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目的 构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乳腺癌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于 2022 年 910 月,通过文献检索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乳腺癌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库并设计专家函询表,于 2022 年 1112 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邀请21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根据函询结果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和专家协调系数,经过小组讨论最终确定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并检验各级指标逻辑一致性。结果 专家咨询表全部收回且有效,专家积极系数为 100.0%,专家权威系数为 0.812,重要性专家协调系数为 0.209(P<0.001),最终确立的指标体系由结构、过程、结果 3 个一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和 56 个三级指标构成,3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0.310 8、0.195 8 和 0.493 4,各层级指标的一致性比率均 <0.100。结论 初步构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乳腺癌筛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有望为乳腺癌筛查能力评估相关研究提供指导与参考,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应用效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 发展困境分析:基于桂林市的扎根理论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7-0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新医改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诊疗人次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面临着人员素质不高且流动性强、服务能力弱且效率低等问题,因此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困境成为当务之急。目的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于 2021 年 45 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桂林市 6 个县、2 个区共计 16 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负责人开展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服务能力建设、医保政策执行及发展困境等。采用 Nvivo 11.0 质性分析软件,对原始访谈资料逐级分类、归纳和提炼。结果 本研究提炼出 38 个初始概念、9 个初始范畴、4 个主范畴及 1 个核心范畴,获得样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在资源配置制约三医联动路径阻碍功能定位偏离医共体建设缺乏紧密性4 个维度的阻滞节点。结论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均衡资源配置完善补偿机制是核心问题,三医联动路径协同是外部条件,调整功能定位是关键环节,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是重要手段。

  • 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改革中的“以患者为中心”: 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了吗?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以患者为中心为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医患沟通方式和医患关系重构提出了更高要求。目的  分析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为促进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内蒙古自治区某市主城区内所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现场,于 2021 年采用标准 化病人法开展了现场调查。本次调查包括由 26 家医疗机构、59 名医生和 12 名标准化病人组成的 118 条医患沟通数据。 本研究选择感冒、哮喘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作为标准化病人所要扮演的疾病类型。结合多元回归模型和 Probit 模型,评 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 由 118 条医患沟通数据得出的结果显示,中位推荐问 诊条目依从性为 17.6%(14.6%),中位推荐检查条目依从性为 25.0%(40.0%);其中 75 条(63.5%)诊断正确,59 条(50.0%)治疗正确;中位总费用为 84.84(130.44)元,中位药物费用为 37.62(47.38)元;其中 66 条(55.9%) 有不必要药物,71 条(60.2%)有不必要检查;中位就诊时间为 13.625(10.850)min;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 平均得分为(26.71210.658)分,第一维度得分为(12.9155.355)分,第二维度得分为(7.4922.867)分,第三 维度得分为(6.3053.465)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 Probit 模型结果显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总得分每增 加 1 分,推荐问诊条目依从性提高 0.001 个百分点,推荐检查依从性增加 0.001 个百分点,诊断正确率平均上升 4.6 个 百分点,治疗正确率上升 4.2 个百分点,总费用提高 1.993 元,药物费用提高 0.517 元,不必要药物比例下降 3.4 个百 分点,不必要检查比例增加 0.2 个百分点,就诊时间减少 0.291 min。结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增加了医疗 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也提高了医疗费用。需要从资源禀赋、薪资激励、医患关系、协同服务四方面促进以患 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进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