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球溶胀悬浮聚合法制备镉(II)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以聚苯乙烯为种球、镉(II)离子为模板、安息香肟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种球溶胀悬浮聚合法在水相环境中制备了镉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IIPs)。使用紫外光谱(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模板离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最佳配比和相互作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印迹聚合物的微观形貌。进行平衡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镉(II)离子与安息香肟之间有相互作用,其最佳配比为1:2;合成的IIPs外形规则,分散性较好;溶液的pH值为6时该IIPs达到最佳吸附效果,且对镉离子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具有较高的特异识别性,可对水环境中的镉离子进行有效的吸附和分离。

  • 流域风化层雨洪调蓄生态机理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7-1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风化层是陆地表面经各种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堆积层,是雨洪调蓄的天然场所,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从复杂开放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风化层雨洪调蓄特征的研究,分析了风化层在流域雨洪调蓄中的生态机理。主要研究了风化层的概念、风化层雨洪调蓄的组成与时空结构;解释了风化层集水、蓄水、净水、养水、供水功能等方面的雨洪调蓄功能;分析了风化层与地形地貌、生境、地质、土壤、大气、能量以及人类活动等流域环境要素的生态关系。研究表明:(1)流域风化层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特征,是由其特有的物质组成与时空结构特征决定的,正常发挥风化层的雨洪调蓄功能,流域中的水为健康的"活水",不同流域风化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时空变化极大,其雨洪调蓄功能的发挥机制也极其复杂,采用常规定量研究方法几乎不可能掌握其机理,应采用复杂开放系统理论和方法开展研究;(2)风化层是流域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与其它流域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去我们通常采用的"排水范式"解决局部问题以期改善整个流域系统问题的治理思路是行不通的,已不适应今后的风化层雨洪调蓄生态学研究,还极可能衍生新的系统问题;(3)将流域视为一个复杂开放系统,国外流域生态学家提出了生态结构(Ecostructures)的概念,强调流域系统自身生态能力的发挥,将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VA)研究扩展到风化层-生境-能量连续体(RHE)的生态耦合研究。因此建议,采取"边学边做"(Learning by Doing)的流域适应性管理,应当是今后流域风化层雨洪调蓄管理的重要方向。

  • 带锚垫板的预埋预应力螺纹钢筋的弹性埋置长度计算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预埋预应力螺纹钢筋在桥梁预制盖梁反拉法施工中采用,因在钢筋锚固端配置锚垫板,锚固特点表现为黏结锚固和承压锚固的组合传力,这种组合传力锚固计算还缺乏合适方法。基于弹性半空间理论和平衡微分方程,通过锚垫板和钢筋之间的变形协调关系,推导了带锚垫板的预埋螺纹钢筋的锚固传力计算方法以及弹性埋置长度计算公式,并通过有限元进行了验证。参数分析表明,影响锚固性能的主要参数是拉拔荷载、钢筋直径和埋置长度,在对225种情况进行参数拟合后给出了弹性埋置长度的实用计算公式,方便工程设计参考。

  • RS译码优化及卫星通信CCSDS下RS译码仿真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9-04-01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针对里德所罗门(RS)译码的关键步骤错误值求解不灵活的问题提出一种更加通用的求解算法。该算法融入多种本原元运算,使得对不同参数都普遍适用; 针对该算法在求解错误值多项式时计算量过大,根据伽罗华域的特征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从而省去一半运算以及节省存储资源。针对RS译码另一个步骤求解错误位置多项式时迭代复杂度过高的问题,经过对补偿差值的详细分析,给出了一种快速搜索迭代次数的算法,且迭代复杂度由O(n^2)下降了一个数量级到O(n)。以卫星通信中的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标准下RS(255,223)为具体研究对象,结合优化后的译码算法进行了数据仿真分析和误比特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求错误值算法和优化的迭代次数搜索算法,可以有效快速解码。

  • 西藏虎头兰高效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植物保护学 提交时间: 2018-07-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西藏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为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目前关于西藏 虎头兰组培快繁的研究报道甚少。该研究以野生西藏虎头兰种子为外植体,通过分析不同基本培养基和植物激素配比对原球茎诱导、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光照时间和培养温度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西藏虎头兰植株高效再生的条件。 结果表明:适宜西藏虎头兰生长的基本培养基为 1/2 MS;种子萌发和原球茎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 1/2 MS+1.0 mg·L-1 6-BA +0.5 mg·L-1 NAA,培养 50 d 后,有 95.00%的种子发育成原球茎;原球茎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 1/2 MS+2.0 mg·L-1 NAA, 培养 30 d,增殖倍数为 4.25;原球茎的最适分化培养基为 1/2 MS+2.0 mg·L-1 NAA+60 g·L-1土豆泥+0.5 g·L-1活性炭, 培养 10 d,不定芽发生率为 98.33%,培至 40 d,幼苗生根率为 94.67%;试管苗在温度 20℃、光照时间 12 h·d-1、光照强度 2 000 lx 的条件下培养,苗长势好,叶片生理性焦尖发生率仅为 3.33%;以腐殖土作为栽培基质,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为 97.78%。该研究结果为保护西藏虎头兰野生资源和工厂化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黄土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2-1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在该地区先后开展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整治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对土壤侵蚀控制、生态建设等均起到了良好作用。为全面评价该地区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以野外站不同尺度监测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长期研究为基础,利用多种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地块-小流域-行政区和典型生态工程-典型样区-侵蚀和地貌区等不同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河流径流和输沙量动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范围明显缩小、水土流失程度显著减轻,区域生态状况向良性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局部地段(如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治理形势依然严峻。据此,从该地区生态建设的内容、学科建设重点、监督和政策机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该地区生态工程后期建设的方向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