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面向智慧图书馆的馆员能力建设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03-13

    摘要: 智慧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新阶段,其建设过程中应当将图书馆的馆员能力建设作为首要任务。馆员借助于智能技术面向用户提供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的基本服务模式,而图书馆馆员的能力建设应当从用户需求分析能力、数据管理服务能力、技术研发应用能力、智慧智能服务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专业核心竞争力六个方面进行强化和完善。

  • 土壤动物粒径谱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26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群落结构如何响应环境变化是生态学研究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粒径谱由个体大小和多度构建而来,与营养级转换速率相关、反映生态系统过程动态以及表征生态系统稳定性,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综合的功能多样性指标用于预测和表征群落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如何响应环境压力。粒径谱研究最初始于水生生态系统,近年来被引入到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中。简要回顾粒径谱的概念由来及理论基础,分析比较了当前粒径谱研究中的4种易混淆类型,介绍了常用的两类土壤动物粒径谱构建方法及其生态学意义,梳理了土壤动物粒径谱对环境梯度响应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应用粒径谱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的难点及限制条件。未来,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土壤动物粒径谱应关注个体大小与营养级位置及能量利用关系;在应用方面,土壤动物粒径谱可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广泛应用于指示环境污染、生态恢复、保育生物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

  • 技术驱动的文献情报服务变革审视与前瞻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4-05-04

    摘要: 近现代以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技术驱动的结果。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文献情报工作应客观看待信息技术的影响,也应正视信息技术的挑战,充分发挥好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变革服务理念与模式,提升文献情报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跨学科与跨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平衡技术进步与信息安全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更有效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 技术驱动的文献情报服务变革审视与前瞻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24

    摘要: 近现代以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技术驱动的结果。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文献情报工作应客观看待信息技术的影响,也应正视信息技术的挑战,充分发挥好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变革服务理念与模式,提升文献情报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跨学科与跨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平衡技术进步与信息安全的和谐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更有效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 氢脉泽调制技术和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仪器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6-22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对于氢原子钟,由于微波谐振腔的腔牵引效应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谐振腔的振荡频率,导致氢原子钟长期频率稳定度降低。为了修正这种情况,使用腔自动调谐方式实现谐振腔的频率稳定在工作频率上。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的腔自动调谐技术包括3种:外部探测信号调谐方式、微波腔频率开关调谐方式和 调制方式。将对外部探测信号调谐方式和微波腔频率开关调谐方式进行分析,并在上海天文台SOHM-4型外部探测信号调谐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微波腔频率开关调谐方式。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进行电路设计与程序开发,最终在SOHM-4型氢原子钟上实现腔自动调谐。

  • CRISPR/Cas9 技术在非模式植物中的应用进展

    分类: 农、林、牧、渔 >> 植物保护学 提交时间: 2018-07-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出现对植物遗传育种及作物性状的改良产生了深远的意义。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是由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关联蛋白组成的免疫系统。其作用是原核生物(40%细菌和 90%古细菌)用来抵抗外源遗传物质(噬菌体和病毒)的入侵。该技术实现了对基因组中多个靶基因同时进行编辑,与前两代基因编辑技术:锌指核酶(ZFNs)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酶(TALENs)相比更加简单、廉价、高效。目前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已在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烟草(Nicotianabenthamiana)、水稻(Oryzasativa)、小麦(Triticumaestivum)、玉米(Zeamays)、番茄(Tomato)等模式植物和多数大作物中实现了定点基因组编辑,其应用范围也不断的向各类植物扩展。但是与模式植物和一些大作物相比,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在非模式植物,尤其在一些小作物的应用中尚存在如:载体构建、靶点设计、脱靶检测、同源重组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该文对CRISPR/Cas9 技术在非模式植物与小作物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该技术目前在非模式植物、小作物应用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改进策略。最后对 CRISPR/Cas9 系统的在非模式植物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相关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 PODE/汽油双燃料RCCI大负荷扩展的试验研究1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18-01-02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采用新型含氧燃料PODE 作为缸内直喷燃料实现PODE/汽油双燃料RCCI 燃烧,研究PODE 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对RCCI双燃料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合进气门晚关策略进行了大负荷扩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柴油燃料,PODE 作为直喷燃料能够实现更低的烟度排放,同时有效的改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降低λ 可以有效的抑制峰值燃烧速率,而PODE/汽油RCCI 的烟度排放对λ 不敏感,即便在λ<1 的富油条件下依然可以实现极低的烟度排放,但当量比附近区域会引起CO 的恶化;进气门晚关可以降低缸内压力和峰值燃烧速率,但是过于推迟的进气门关闭时刻会导致进气量降低引起NOx 的升高;进气门晚关结合高增压实现当量燃烧可以将大负荷范围扩展至2.31 MPa IMEP,同时并未引起有效热效率的显著恶化。

  • PODE/汽油双燃料RCCI大负荷扩展的试验研究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采用新型含氧燃料PODE作为缸内直喷燃料实现PODE/汽油双燃料RCCI燃烧,研究PODE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对RCCI双燃料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合进气门晚关策略进行了大负荷扩展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柴油燃料,PODE作为直喷燃料能够实现更低的烟度排放,同时有效的改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降低入可以有效的抑制峰值燃烧速率,而PODE/汽油RCCI的烟度排放对入不敏感,即便在},< 1的富油条件下依然可以实现极低的烟度排放,但当量比附近区域会引起CO的恶化;进气门晚关可以降低缸内压力和峰值燃烧速率,但是过于推迟的进气门关闭时刻会导致进气量降低引起NOr的升高;进气门晚关结合高增压实现当量燃烧可以将大负荷范围扩展至2.31 MPa工MEP,同时并未引起有效热效率的显著恶化。

  • 马尾松林两种林下植被土壤碳氮特征及其与凋落物质量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6-0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以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样品测定,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冗余分析(RDA)方法分析芒萁类和禾草类两种林下植被类型土壤碳、氮特征及其与凋落物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在0-10、10-20 cm土层均表现为禾草类显著高于芒萁类(P P > 0.05)。(2)两种植被类型凋落物半分解和未分解层的C含量及C/N值均表现为芒萁类显著高于禾草类(P P P P P > 0.05);10-20 cm土层,芒萁类的半分解层C/N值与土壤碳氮各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P P < 0.01)。林下植被凋落物C/N值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禾草类凋落物C/N值低于芒萁类是导致其土壤碳氮指标高于芒萁类的重要原因。

  • 龙眼新品种(系)引种南宁的生长与开花结果特性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9-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宝石1号’、‘晚香’和‘福晚8号’是2017年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到广西南宁市的新品种(系)。为研究其在本地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表现,以广西主栽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为对照材料,研究其树体生长发育情况、产量、物候期、开花和落花落果规律及雌花开放数与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引进的3个龙眼新品种(系)高接后的植株长势和产量与‘石硖’相近,‘宝石1号’的单穗重最重,其次是‘福晚8号’,‘晚香’与2个主栽品种的相近;‘福晚8号’的果实成熟期最晚,生育期最长,达196 d,比‘桂明1号’长15 d。‘宝石1号’的花期最长,‘晚香’最短,3个新品种(系)的雌雄花开放顺序均为“雄~雌~雄~雌~雄”,‘宝石1号’和‘福晚8号’的雌雄花相遇时间较长,为18~19 d;3个龙眼新品种(系)在南宁均有3次落果高峰期,落果主要集中在6月份的第二次生理落果期。3个龙眼新品种(系)的雌花开放数与花前温湿度的关系密切,花期前后一定的温湿度范围内,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空气湿度有利于‘宝石1号’和‘福晚8号’的雌花开放,而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晚香’的雌花开放。综合来看,3个引进的福建龙眼新品种(系)在广西均能正常开花结果且表现较好,‘宝石1号’较早熟,‘福晚8号’成熟期最晚、雌雄花相遇时间长且落果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