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新疆荒漠一年生植物区系组成、分布及资源类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荒漠一年生植物生长速度快、繁殖力强,具有重要的饲用、药用和生态价值。通过文献资料与标本采集信息的考证和野外调查,明确了新疆荒漠一年生植物的物种数量、分布特征及资源类型。结果表明:新疆荒漠一年生植物共有236种,隶属于20科109属,其中藜科为优势科,猪毛菜属为优势属。科可划分为4个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广布科为主,占总科数的65%;属可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8个变型,以温带分布属为主,占总属数的77.98%。在主要荒漠类型中,沙质、砾质和盐质荒漠中一年生植物分别有126种、96种和5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53.38%、40.67%和21.61%。在这些物种中,具有饲用和药用价值的资源分别有51种和55种,其中藜科和菊科植物占优势;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冬季一年生植物有64种,主要集中在十字花科、禾本科、菊科和紫草科。

  • 近30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的时空格局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26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基于1985-1999年的GIMMS-NDVI数据和2000-2014年的MODIS-NDVI数据提取短命植物的时空格局,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和1985-2014年气象站点气温和降水数据,从不同时空尺度上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短命植物层片整体表现出物种组成简单,优势度高、多样性和覆盖度低等特征,且层片特征主要是由优势物种所主导,在早春至盛夏期间,由于短暂的生活史造成层片整体在物候上有一个明显的起伏差异。(2)沙漠中短命植物覆盖度最高的区域为南部和中东部,北部次之,西部最少。就时间变化趋势而言,受近30年早春温度和冬春降水增加的影响,短命植物覆盖的区域面积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3)1985-2014年间3、4月温度和冬春两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而反映短命植物长势的NDVI值与冬春两季降水量也呈正相关性,但就相关性程度而言,冬季降水量与NDVI呈显著性相关(P r=0.405),而春季降水由于时滞效应并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 不同干扰程度下沙生植物异翅独尾草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11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导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异翅独尾草(Eremurus anisopterus (Kar.et Kir.) Regel)生存生境片段化,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斑块种群。为深刻理解在不同程度破碎化斑块中异翅独尾草种群的生存现状,共选取19个样点,分析其龄级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并引入4个生存分析函数。结果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不同样地中异翅独尾草种群动态因人类干扰与生境破碎化程度的差异,呈现为不同的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各样地异翅独尾草种群龄级完整性均不同,破碎化程度高的样地中种群的龄级有残缺或断代现象;人类干扰程度中、弱的b类型、c类型斑块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属于稳定至衰退型和增长型,而受干扰最强的a类型斑块中的种群结构表现出较强的波动性,种群趋于衰退的风险较高;存活曲线与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a类型种群前、中期稳定,后期衰退;b类型种群前期衰退,中、后期稳定;c类型种群稳定增长。说明异翅独尾草种群的衰退可能是其生境破碎化引起的,因此,对于人类干扰程度强的衰退型种群应亟需减少人为干扰,依据不同生境中的干扰因素及种群生存现状,制定科学与切实可行的保护、恢复策略。

  • 不同油葵品种对盐碱地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新葵4号、新葵6号、新葵10号和美国矮大头4个油葵品种对盐碱地土壤理化、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更适宜改善盐碱地土壤质量的油葵品种。结果表明,种植新葵6号对降低盐碱地根际土壤pH值、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的效果最为显著,新葵4号对提高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效果最为显著;种植这4个品种的油葵均能显著(72 h,P 新葵6号 > 美国矮大头 > 新葵10号 > CK。种植这4个油葵品种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盐碱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H)、Shannon优势度指数(D)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并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新葵4号根际土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大,而CK的最小,且显著高于CK。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植油葵改善了盐碱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羧酸类化合物和聚合物是盐碱地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因此,在盐碱地中种植油葵可提高相关土壤理化性质和酶的活性,改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优化盐碱地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尤其是种植新葵4号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最为显著。

  • 新疆苋属新记录植物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通过对北疆、东疆杂草的野外实地调查,利用《中国植物志》等相关资料和形态分类学研究方法,本团队在阿勒泰、伊犁、昌吉、塔城和哈密等地区发现苋属Amaranthus 外来杂草新记录植物4种。本研究发现,新疆苋属Am⁃aranthus 3个新记录种和1个新记录变种,即绿穗苋Amaranthus hybridus L.、鲍氏苋A. powellii S. Watson、皱果苋A.viridis L.和短苞反枝苋A. retroflexus L. var. delilei (Richter Loret) Thell.。绿穗苋在伊犁新源县、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均有小居群分布;皱果苋在乌苏车排子垦区、吐鲁番市高昌区、哈密市伊州区等地有多个居群分布;鲍氏苋仅在哈密市巴里坤县有分布;短苞反枝苋仅在石河子市有少量分布。这些新记录植物的发现对新疆苋科苋属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该新记录种的地理分布研究、入侵杂草的扩散与有效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新资料。

  • 新疆典型沙漠和绿洲植被-水汽-地表温度相关性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4-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探讨新疆不同区域沙漠、绿洲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归一化植被指数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及大气水汽含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利用20012019 年MOD13C3植被指数、MOD11C3地表温度以及20132017年Suomi NPP VIIRS水蒸气含量数据, 运用Slope趋势分析方法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9年新疆植被指数年平均值整体呈增加趋势,绿洲增加尤为明显。地表温度年平均值变化为绿洲白天减少、夜晚增加,年温度差值减少;沙漠白天夜晚均增加,年温度差值增加。(2)全疆的NDVI、大气水汽含量及地表温度三者的月值数据彼此呈正相关关系。植被增加可减少地表温差和大气水汽差,在北疆绿洲的高植被覆盖区表现明显。绿洲对于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优于沙漠,北疆绿洲调控作用优于南疆。(3)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每年310月夜晚地表逆温和逆湿现象明显,导致夜晚大气水汽含量高于白天。南 疆绿洲受沙漠环境及植被增加的双重影响,近年来夜晚水汽含量高于白天水汽含量的月份逐渐减 少,主要集中在夏季。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认识新疆气候变化,为新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准噶尔盆地植被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21-09-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探讨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采用2000—2019年MOD09A1遥感影像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Mann-Kendall、Hurst趋势分析、水热配合分析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植被动态变化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区域气候暖湿化、冷季降水增加及滴灌技术普及的影响,近20 a来准噶尔盆地植被整体呈增加趋势,增加区面积各季节平均占比为85.47%,减少区面积平均占比为12.61%。局部地势低洼易于积水、聚盐的区域植被表现为减少趋势。植被指数与盐渍化指数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绿洲区域植被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调控。Hurst趋势预测结果表明,盆地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方向与近20 a变化趋势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结果对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盆地各生境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及成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塔里木河下游柽柳灌丛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土壤真菌群落对干旱区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新疆干旱地区柽 柳沙包和非沙包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该实验采集了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附近沙包柽柳灌丛和非沙包柽柳灌丛的冠幅内部、冠幅边缘和灌丛边缘 3 个位置的土壤,基于高通量测序对沙包柽柳灌丛和非沙包柽柳灌丛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进行初步研究,结合土壤理化 性质,分析沙包和土壤因素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 pH、速效钾、全钾、铵态氮、速效磷在柽柳灌丛的不同位置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总盐、有 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在整个柽柳灌丛中均无显著性差异。(2)该区域柽柳灌丛土壤真菌分为 1 界,14 门,48 纲,110 目,227 科,410 属,557 种。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为该区域柽柳灌丛主要的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链格孢属、曲霉属、Stolonocarpus、刺盘孢属、unidenti⁃fied_Saccharomycetales_sp、裸子囊菌属为柽柳灌丛的主要优势菌属。(3)通过分析土壤理化因子与土壤真菌群落的关系,发现全氮、速效钾、铵态氮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全磷与曲霉属、Microthelia、裸子囊菌属、Phialosimplex 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氮与链格孢属呈显著正 相关关系。(4)基于 FUNGuild 真菌功能预测,在柽柳灌丛中共检测到腐生、共生、病理 3 类营养型和 5 类互有交叉营养型功能菌群,其中腐生营养型(30.0%)功能真菌在柽柳灌丛中占据主导优势,其 次是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10.6%)、病理-共生营养型(5.9%)、共生营养型(4.3%)在柽柳灌丛中 占据一定的优势。(5)研究发现柽柳沙包和柽柳冠幅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真菌的富集效应不明显,但在沙包冠幅内功能真菌与其它组存在明显差异,说明柽柳灌丛沙包和冠幅的综合效对土壤真菌功能组成有较大的影响。

  •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6-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塔里木河下游不同生长时期(幼龄期、中壮期、过熟期、衰亡期)胡 杨根际土壤细菌进行测序,结合典范对应分析(CCA)与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探讨细菌群落组成 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样品共获得 7287 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经过对比鉴 定共得到 73 门,165 纲,339 目,454 科,651 属和 205 种。(2)胡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 随生长时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不同生长时期间无显著差异。(3)胡杨根际细菌群落主 要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unidentified_Bacteria、Halobacterota,优势细菌属为海 杆菌属(Marinobacter)、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Woeseia,相较于门分类学水平,细菌群落组成在 属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生长时期胡杨根际细菌群落的优势菌属不同。(4)不同生长时期胡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可分为两大类,中壮期与衰亡期的土壤样品聚为一类,幼龄期与过熟期的 土壤样品聚为一类。(5)CCA 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全钾、总盐、pH 是显著影响胡杨根际土壤细菌 群落组成的环境因子(P<0.05)。研究结果为丰富干旱区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探讨干旱区植物-微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 AM真菌对红花生长及其有效成分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真菌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的优秀微生物资源,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本文基于人工培育条件下对中药材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分别进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和混合菌(G.mosseae,Glomus etunicatum,Glomus microagregatum,Glomus caledonium,Glomus cladoideum和G.intraradices) 3种AM真菌接种处理,并以接种等量灭活菌种作为对照组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摘时期红花绒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奈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M真菌接种处理显著促进了红花生物量的积累,且AM真菌混合接种效果显著高于AM真菌单接种;在次生代谢产物合成方面,AM真菌接种处理以及不同采摘期的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奈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AM真菌虽能促进红花的生长,但不影响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奈素的合成。

  • 模拟降水和氮沉降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梭梭光合生理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氮沉降和降水格局变化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倍受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 也是荒漠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限制因子。因此, 研究两者对荒漠植物的效应有助于深入了解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本文选择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地区的建群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作为研究对象, 设置自然降水(W0)与增加降水30%(W1)两个水分条件和自然氮沉降(N0)、增加氮素30 kg(N)·hm−2·a−1(N1)与增加氮素60 kg(N)·hm−2·a−1(N2) 3 个施氮水平, 连续处理2 年, 以探究降水、氮沉降及其交互作用对梭梭光合日变化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降水、氮沉降及其交互作用对梭梭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产生极显著正相关影响; 同时根据梭梭Pn、胞间CO2 浓度(Ci)及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 推测梭梭光合“午休”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此外, W0 条件下, 梭梭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POD、CAT、SOD)活性、可溶性蛋白(Pr)和可溶性糖(SS)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 脯氨酸(Pro)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 而W1 条件下, 梭梭MDA 含量、抗氧化酶(POD、CAT、SOD)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Pro、Pr、SS)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显著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两种水分条件下, 除W1N1 处理梭梭的Pro 含量高于对照组外, 其余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同时梭梭的MDA 含量、抗氧化酶活性、Pr 及SS 含量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降水、增氮及其交互作用均有利于梭梭的生长, 但其交互作用效应的强弱则取决于二者间的比例。

  • 亚洲中部干旱区绿洲水热匹配与生物、农业技术适应性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09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亚洲中部干旱区“中亚天山北坡—新疆天山北坡—甘肃祁连山北坡”山前平原,在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期均为社会、经济、文化最繁荣的重要地区。而一个地区某生物的生长发育除与降水、气温有关外,还与当地的水热匹配特征密切相关。中亚天山北坡区段水热不同步—新疆天山北坡区段水热较同步—甘肃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区段水热同步的生态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当地的天然动植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使某些生物在研究区内各区段间形成了发生中心区、扩散区及无发生区的规律性分布;不同区段多项绿洲农业技术的差异性也反映出其对当地水热匹配特征的适应性。

  • 温度和光照对莫索湾地区两种典型短命植物光合系统的损伤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0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莫索湾地区两种优势短命植物对光照和温度的光合适应机制,该文测定了卷果涩芥 (Malcolmia scorpioides)和硬萼软紫草(Arnebia decumbens)在不同温度下(25~60 ℃)及恒定常温(25 ℃) 与胁迫高温(50 ℃)下不同光强间(80~400 molm-2s-1)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以探讨其光损伤情况和光 合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随温度升高,两种短命植物的光合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先升后降,40 ℃时 达到最高值,其后快速下降,并伴随着光系统 II(PS 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和光系 统 I(PS I)受体端热耗散效率[Y(NA)]的上升,受体端激发压积累,光合系统受损。(2)在 80~400 molm-2s-1 的光照范围内,常温下,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而高温下,光照与高温对植物产生了联合胁迫, 造成光合活性下降,PS II 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降低,并且当光强达 320 molm-2s-1 时, 环式电子传递流逐渐消失。综上,一定范围内的光照和温度能够提升两种短命植物的光合活性,激活热耗 散和环式电子传递流,减少光抑制,但高温及高温下光强的增加会使两种短命植物的适应能力减弱,光保 护机制消失,其主要原因为 PS I 受体侧激发压积累和调节性热耗散保护能力不足使植物光合系统受损。

  • 松叶猪毛菜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初步验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是典型的荒漠C3-C4中间型植物,隶属于藜科(Chenopodiaceae)猪毛菜属,是研究C4途径进化以及光呼吸减少机制的最佳物种。以松叶猪毛菜无菌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转化方法,分别对质粒载体、苗龄、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和乙酰丁香酮浓度进行研究,探究各因素对松叶猪毛菜植株瞬时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以确立最佳的瞬时转化体系;并在上述体系的基础上,过表达松叶猪毛菜叶绿体型NADP-苹果酸酶基因(SaNADP-ME1),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PCR验证瞬时转化效果。结果表明:(1)采用pCAMBIA1301构建表达载体,以30 d苗龄植株作为转化受体,在侵染液中添加200 μmol·L-1乙酰丁香酮,农杆菌菌液OD600为0.8,侵染6 h条件下,瞬时转化效率最佳(92%);(2)构建过表达载体并瞬时转化松叶猪毛菜植株,通过染色检测到GUS活性,并且荧光定量PCR检测到SaNADP-ME1的表达量相比对照组显著增高,该基因成功瞬时过表达转化至植株中。综上所述,本试验在松叶猪毛菜植株中建立了一种快速基因功能验证方法,为以后研究松叶猪毛菜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 新疆野苹果果实总RNA提取方法的筛选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由于新疆野苹果[WTBX](Malus sieversii[WTBZ])果实富含多糖、多酚、可溶性果胶及其他次生代谢物质,导致果实的总RNA提取相对比较困难,质量较差。因此,本试验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新疆野苹果的果实为材料,采用TaKaRa试剂盒、全氏金试剂盒、田伟等改良的CTAB法、本试验改良的CTAB法(一)和CTAB法(二)这5种方法来摸索提取野苹果果实的总RNA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2种试剂盒均无法从野苹果果实中提取出RNA;通过3种改良CTAB法提取的RNA,在琼脂糖凝胶上得到清晰的28S和18S条带,并且纯度均较高, OD260/OD280值在1.8~2.2之间、OD260/OD230值大于2.0。但是只有本试验改良CTAB法(一)获得较高的RNA产量,从5个不同发育时期的野苹果果实中提取的RNA平均值在116.79~474.76 μg·g-1。改良CTAB法(一)通过延长LiCl沉淀时间,将-20 ℃放置15 min改为4 ℃放置过夜(时间不超过16 h),可以有效地除去RNA中的杂质污染,使得RNA充分沉淀。这种改良方法耗时相对较长,需要2 d,但是方法易于操作且提取成本较低。因此,改良CTAB法(一)是适用于提取野苹果果实(尤其是发育晚期)总RNA的有效方法,完全可以满足后期的分子生物学试验所需。

  • 伊犁退化野果林表土层土壤 可培养真菌多样性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06-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认识伊犁退化野果林下表层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采用稀释平板法从野果林健康果树覆盖区表层土壤(H土)和患病果树覆盖区表层土壤(D土)中分离不同种类的土壤可培养真菌,基于可培养真菌ITS基因序列与NCBI数据库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对,选择相似性最高的参考菌株序列,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退化野果林表层土壤中分离获得25株真菌菌株,隶属3亚门6纲8目11科11属。从H土分离的土壤真菌优势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D土的土壤优势属为青霉属(Penicill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聚孢霉属(Clonostachys)和拟青霉属(Purpureocillium)仅存于H土,茎点霉属(Phoma)和小球腔菌属( Leptosphaeria )仅存在于D土。H土可培养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10)大于D土(1.98),H土均匀度指数(0.91)亦高于D土(0.79)。由此可见,充分认识野果林真菌类群的分布有助于指导果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 昆仑山北坡两种优势荒漠灌木的生物量预测模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构建数学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以中昆仑山北坡山前荒漠带常见的两种荒漠灌木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和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收获法采集植株,分别以株高(H)、冠幅面积(S)、植株体积(V)为自变量,植株地上生物量(W1)、地下生物量(W2)、全株生物量(W3)为因变量,建立函数模型,选取决定系数(R2)、估计标准差(SEE)、回归检验显著水平(P值)为评价指标,以P< 0.001为前提,选取R2尽量大、SEE尽量小的模型为红砂和合头草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红砂和合头草的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均为二次函数模型,合头草全株最优预测模型为一次函数模型除外。红砂植株体积(V)与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R2为0.820~0.920。合头草冠幅面积(S)与生物量相关性最高,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R2为0.935~0.973。红砂和合头草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均通过(P< 0.001)显著性检验,拟合率在84.1%~95.6%之间,可用于生物量估算,本研究为预测荒漠生态系统碳储量和评价碳汇潜力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