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自然发展行为干预在孤独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0

    摘要: 孤独症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加剧了对早期干预的需求,但传统行为干预有其局限性。自然发展行为干预(Naturalistic 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NDBI)是一类结合了行为原则和发展理论,并在自然情境中实施的孤独症早期干预方法。近年来,NDBI在国际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实证研究基础持续扩大。NDBI代表性干预方法包括:共同关注、象征性游戏、参与和调节,强化式情境教学,社交沟通-情绪调节-交往支持模式,关键反应训练,早期介入丹佛模式和教导父母成为社交教练等,这些方法具有共同的核心要素和特征,但目标领域和效果特点各有侧重。NDBI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语言、认知等领域的发展,以及降低家庭经济成本和提高儿童主动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应围绕提高干预效果和扩展应用范围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厘清影响干预效果的预测因素与调节变量、探索有效的家长培训方法、探索不同干预方法和工具的结合等,同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推动NDBI的本土化研究和实践。

  • 互动性阅读对学前孤独症儿童口语沟通的干预效果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2-11-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国外研究表明互动性阅读正在成为一种探索中的干预孤独症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方法。本文整理和分析了国外互动性阅读干预学前孤独症儿童口语沟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动性阅读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词汇发展和口语(主动回应)有积极效果,而对口语(主动发起沟通)的效果存在争论,但由于这些研究的被试样本较小,互动性阅读干预对改善孤独症儿童口语沟通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期望未来研究在更大的样本中探讨并验证互动性阅读干预对学前孤独症儿童主动回应和主动发起沟通的促进效果,并进一步考察互动性阅读干预对孤独症儿童口语能力提升效果的维持和泛化情况。

  • 自然发展行为干预在孤独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孤独症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加剧了对早期干预的需求,但传统行为干预有其局限性。结合了发展理论和行为原则的自然发展行为干预被认为是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中最有希望的方法。文章系统梳理总结了自然发展行为干预在孤独症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六种代表性模式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发现自然发展行为干预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交,语言,认知等领域的发展、降低家庭时间经济成本和提高儿童主动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自然发展行为干预在我国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未来研究应围绕提高干预效果、扩展实践应用范围,进行自然发展行为干预共同组件的活性成分分析,开发不同干预模式组合以及优化家长培训方式等。

  • 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公平性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群体情境下儿童的资源分配决策受到群体身份、群体地位和群体规范的影响。在群体因素与公平分配之间, 儿童或坚持公平正义, 或偏向群体利益。这三种群体因素对儿童的分配公平性均造成了影响; 个体因素也会影响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决策。未来研究应对群体因素多加关注, 通过操控分配情境中的群体信息, 尝试探讨三种群体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进一步了解复杂的群体情境下儿童的分配公平性。群体情境下影响分配公平性的个体因素也是需要未来研究逐一验证和讨论的问题。

  • 3~6岁幼儿对智能语音助手在不同领域的知识性信任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5-06

    摘要: 基于双信息源实验范式,考察3~6岁幼儿和成人对智能语音助手(Digital Voice Assistants, DVAs)的知识性信任,并验证准确性在其信任中的作用。实验一,操纵了信息源类型(DVAs VS人类)和知识领域(自然VS社会)。结果显示,与人类相比,幼儿和成人对DVAs的知识性信任更强。对DVAs的信任程度,6岁幼儿高于4、5岁幼儿,成人高于幼儿。与社会领域相比,幼儿和成人均更倾向于询问DVAs自然领域的问题。基于实验一,实验二操纵了两种信息源提供证言的准确性条件,结果发现,当DVAs不准确时,幼儿和成人均不再信任其证言,且3岁幼儿对准确性的敏感性较低。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源类型、知识领域和证言准确性都会影响幼儿的知识性信任,准确性是评估DVAs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噪音抑制缺陷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缺陷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近些年, 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假设——噪音抑制缺陷假设, 并得到了许多研究证据的支持。这种缺陷在视觉和听觉通道中均存在, 说明阅读障碍具有多感觉/一般性噪音抑制缺陷。但也有研究者指出知觉噪音抑制本质上反映了注意的功能, 因而这种缺陷可能是由注意缺陷导致的。目前还缺乏直接证据支持汉语阅读障碍存在噪音抑制缺陷。最后本文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 武汉“封城”对民众心理行为的影响与对策建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武汉“封城”在有效遏制疫情的同时也对民众的心理行为造成了一定影响。利用41105名活跃微博用户2020年1月20日—2月16日发布的原创微博数据,通过对微博内容中心理行为语言表达特征的分析,非侵扰地考察“封城”背景下武汉民众心理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武汉民众在“封城”后短期内处于焦虑、愤怒敌意和失望等负面情绪较高的状态;“封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更多的恐惧、心理疼痛和压力体验,也使得武汉民众语言表达中的“休闲”词频率降低,“工作”词频率升高。建议针对不同的负面情绪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疏导,提前布局,尽量消除或减少压力反应的长期负面影响,并且将民众心理感知疏导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助力战“疫”的最终胜利。

  • 心安国安心治国治——把握时代心理脉搏提升国家凝聚力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26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把握社会大变迁背景下中国人的心理变化特点,增强国家认同,打牢提升国家凝聚力的心理基础,对于维护国家团结与稳定以及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简要论述国家凝聚力及其核心成分国家认同的含义,以及国家认同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然后扼要介绍了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带来的中国人的主要心理变化;最后,展望如何立足于中国人当下主要心理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增强国家认同,提升国家凝聚力

  • 3~6岁幼儿对智能语音助手在不同领域的知识性信任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基于双信息源实验范式, 考察3~6岁幼儿和成人对智能语音助手(Digital Voice Assistants, DVAs)的知识性信任, 并验证准确性在其信任中的作用。实验1, 操纵了信息源类型(DVAs vs人类)和知识领域(自然vs社会)。结果显示, 与人类相比, 幼儿和成人对DVAs的知识性信任更强。对DVAs的信任程度, 6岁幼儿高于4、5岁幼儿, 成人高于幼儿。与社会领域相比, 幼儿和成人均更倾向于询问DVAs自然领域的问题。基于实验1, 实验2操纵了两种信息源提供证言的准确性条件, 结果发现, 当DVAs不准确时, 幼儿和成人均不再信任其证言, 且3岁幼儿对准确性的敏感性较低。研究结果表明, 信息源类型、知识领域和证言准确性都会影响幼儿的知识性信任, 准确性是评估DVAs可靠性的重要标准。

  • 妥善应对现于新冠肺炎疫情中“心理台风眼效应”的建议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心理台风眼效应”描述了民众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非理性恐慌心理和行为,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纾及其团队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发现并命名的现象。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调查身居5类疫情不同风险地区(极低风险地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对于武汉市疫情的安全担忧和风险知觉,又发现了“心理台风眼效应”,即:国外受测者反而比国内受测者对武汉市疫情表现出更多的安全担忧或害怕;随着所处地区风险水平的升高(从极低风险地区到极高风险地区),民众对武汉市疫情的风险知觉反而降低。也就是说,在空间上越接近高风险地点的民众心理越平静,越远离高风险地点的民众反而更对高风险地点的风险感到恐慌。基于“心理台风眼效应”的研究发现,提出4条有针对性的防范建议。

  • 心理健康问题基础研究和干预技术进展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26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心理健康是当今国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人民的心身健康,社会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都需要以国民心理健康为基础。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然而受机体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心理状态的失衡会引起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围绕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干预策略,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章主要从心理健康问题识别的角度,系统综述生物-心理-环境等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并讨论了新近发展起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和干预新技术。通过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阐述,希望为系统认识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应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