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交替灌溉对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作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请选择邀稿期刊:
摘要: 为探明交替灌溉对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作物生理状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揭示交替灌溉的节水机理,以小麦、蚕豆为材料, 采用根箱试验, 设置交替灌溉(A)、传统灌溉(T)2 种灌溉方式和单作小麦(SW)、单作蚕豆(SF)、小麦间作蚕豆(IWF)3 种种植模式, 于2008 年3—11 月在甘肃农业大学网室系统研究了交替灌溉对小麦/蚕豆间作作物叶片水分生理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与传统灌溉相比, 交替灌溉条件下间作小麦、间作蚕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 叶片相对含水量、叶水势等水分生理指标减小; 不同灌溉方式间小麦间作蚕豆生理特性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之间, 间作显著增加了小麦和蚕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2)交替灌溉小麦间作蚕豆在保持光合速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降低, 与传统灌溉相比, 交替灌溉间作小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降低了10.99%、20.99%, 间作蚕豆分别降低6.66%、11.63%。3)与传统灌溉相比, 交替灌溉降低了作物的地上部干物质量, 增加了根冠比, 其中交替灌溉间作小麦和间作蚕豆的根冠比分别较传统灌溉提高14.47%和18.18%。4)间作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 交替灌溉和常规灌溉间作小麦的收获指数分别较相应单作增加8.68%和2.72%, 间作蚕豆分别较相应单作处理增加4.78%和5.23%。可见, 对小麦间作蚕豆实行交替灌溉, 可以调节光合产物在根冠间的分配, 优化根冠比, 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灌溉方式。

版本历史

[V1] 2017-11-07 11:03:44 ChinaXiv:201711.00712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1872
  •  下载量114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