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心理学其他学科
  • 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的样本代表性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9

    摘要: 心理与脑科学以人类被试作为研究对象,其结果的可推广性(generalizability, 也称为普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样本的代表性(representativeness)。但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样本的代表性长久以来饱受诟病。当前研究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1) 样本信息的缺失,大部分研究仅报告了被试的性别、年龄与国别,而被试的种族/民族、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等重要信息较少被报告,且从时间跨度上看,这种状况较以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2) 从已报告的信息来看,当前样本的代表性不足:女性被试多于男性,集中于西方的、年轻的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而中老年人、受教育水平较低人群及低收入人群较少被研究者关注,亚洲人/亚裔、黑人/非洲裔、西班牙裔/拉丁裔人群同样较少受到关注,从国别角度来说,亚非拉国家尤其是非洲、拉丁美洲与中东地区的人群较少出现在心理和脑科学研究中。以上两大问题的产生可能主要存在如下原因:方便取样法作为主要的取样方法;欧美研究者主导了心理与脑科学的研究;整体上忽视文化以及不同人口因素的影响;研究者自身存有偏见。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研究者、学术组织、期刊编辑和基金资助方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提升样本代表性将有助于让心理与脑科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更广泛的群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 音乐学习延缓老年人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衰退: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6

    摘要: 本文采用经典范畴感知实验范式,探讨音乐学习对老年人普通话声调范畴感知的影响及工作记忆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通过考察年轻音乐组、年轻非音乐组、老年音乐组和老年非音乐组人群对普通话声调阴平(T1)-阳平(T2)的范畴感知表现,并基于路径分析探讨个体性因素对老年人声调范畴感知能力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1)相比年轻群体,老年群体的声调范畴感知能力普遍衰退,但音乐学习可以增强老年人声调范畴感知能力;(2)年龄和音乐训练时长通过工作记忆对老年人声调范畴感知衰退产生相反的影响。研究支持音乐学习提升老年人语音感知能力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明其内在机制。同时,研究对揭示音乐学习延缓言语感知老龄化具有积极作用。

  • 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基于非目标特征及可能目标位置的抑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5

    摘要: 采用线索化范式,建立线索和靶子及非靶项目间的意义关联,形成较强的注意抑制定势,探索基于抽象概念水平的同位置成本现象的出现条件及限制因素。实验1建立了基于非靶项目特征的意义水平的注意抑制定势,首次发现了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实验2排除了线索和非靶项目的意义关联,结果同位置成本现象消失。实验3增加了不可能目标位置的线索,发现线索出现在可能靶子位置和不可能靶子位置时对注意分配的调节情况不同。实验4排除了线索和非靶项目的意义关联,同位置成本现象消失且不受线索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1)同位置成本现象可以发生在抽象的意义概念水平,受当前的注意控制定势影响;(2)相对于特征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现象需要更强的注意抑制定势;(3)意义关联的同位置成本来源于对非目标特征的抑制,但仅限于可能目标位置。

  • 心心不通?孤独症倾向对合作的影响:来自近红外超扫描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5

    摘要: 正常发展人群中的高孤独症倾向个体是否如孤独症患者一样表现出较少的合作,其机制如何仍有待探讨,本研究采用近红外超扫描技术客观衡量高孤独症倾向个体的合作表现。采用经典囚徒困境任务,发现(1)高孤独症倾向个体的单人合作率显著低于低孤独症倾向个体;(2)与低-低孤独症倾向配对组相比,高-低孤独症倾向配对组的双人合作率更低,且右侧顶下小叶(r-IPL)和右侧颞顶联合区(r-TPJ)的脑间同步性(IBS)更低;(3)高孤独症倾向个体认知共情得分显著低于低孤独症倾向个体,认知共情得分与其单人合作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右侧前额下回(r-IFG)激活存在显著负相关;高孤独症倾向个体情绪共情得分与低孤独症倾向组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高孤独症倾向个体情绪共情得分与右侧前额下回(r-IFG)激活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合作率无关。本研究从社会互动视角揭示高孤独症倾向个体其亲社会合作行为存在异常表现,且可能与其认知共情能力有关。

  • 教练身份领导力对运动员经验性回避的影响: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和主观活力的中介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7-02

    摘要: 目的:厘清教练身份领导力对运动员经验性回避影响的作用机制,解释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和主观活力的中介机制。方法:构建教练身份领导力为自变量,运动员经验性回避为因变量,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和主观活力为中介变量的关系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788名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1)教练身份领导力(身份原型、身份推进、身份企业家精神、身份嵌入)对经验性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在教练身份领导力(身份推进、身份企业家精神、身份嵌入)和运动员经验性回避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3)主观活力在教练身份领导力(身份原型、身份推进、身份企业家精神、身份嵌入)对运动员经验性回避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教练身份领导力的四项原则对减少运动员经验性回避具有不同效果。因此,教练应坚持身份领导力四项原则,及时关注并降低运动员对教练相关批评态度感知,提升运动员主观活力水平,从而减少经验性回避。

  • 养宠人的宠物自我及其记忆加工优势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15

    摘要: 良好的人宠关系可以为人类带来诸多的益处,但亲密重要的人宠关系的内在机制仍然不清楚。本文通过3个研究来探查养宠人的宠物自我及其记忆加工优势。结果发现:(1)相比非养宠人,养宠人会将宠物融入自我概念,形成了宠物自我,拟人化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2)养宠人对与宠物相关的信息有更强的记忆加工优势,在宠物参照下的再认率显著高于名人参照和语义参照,并且与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下的再认率相近。(3)宠物参照下诱发的LPC波幅显著高于名人参照,但与母亲参照下类似,显著低于自我参照。整个研究表明,养宠人会将宠物视为自己的一部分,形成了宠物自我,并表现出记忆上的宠物参照效应,但宠物自我距离核心自我还存在一定距离。

  • 客体类别调节跨通道冲突感觉主导效应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06

    摘要: 感觉主导效应是大脑面临多种感觉通道信息时, 优先加工某种感觉通道信息的现象。认知加工水平假说认为感觉主导效应的产生是由于不同认知加工水平所决定, 即早期知觉加工水平表现为视觉主导, 晚期反应加工水平表现为听觉主导。然而, 现有的研究并未关注认知加工水平中处于早期和晚期之间的中间加工水平如何影响感觉主导效应。研究操纵了位于中间加工水平的客体类别差异, 采用2-1 mapping(映射)范式通过3个实验考察介于早期知觉和晚期反应水平之间的客体类别表征如何影响反应水平的感觉主导效应。实验1结果发现, 客体类别差异能够调节反应水平的感觉主导效应。类别差异小时, 表现为视觉主导;类别差异大时, 表现为听觉主导。实验2结果说明此效应的产生与视觉刺激不同加工深度无关, 证实了此效应的产生特异于视觉通道。实验3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抑制类别加工脑区, 即左侧颞前叶。结果发现, 反应水平的听觉主导效应消失。研究表明, 认知加工水平中的客体类别表征这一中间加工水平对感觉主导效应产生了调节, 完善了认知加工水平假说对于感觉主导效应的解释。

  • 焦虑梦内容与情绪状态的关联性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04

    摘要: 探讨焦虑梦内容与情绪状态之间的关联,分析梦境内容特征与个体情绪状态的关系。通过目的性和滚雪球抽样法,招募120名年龄在18至35岁之间的参与者。数据通过梦境日记和DASS-21量表收集,并使用曼海姆梦问卷评估梦境变量。结果显示,焦虑梦频率与参与者的日常情绪状态显著相关,梦境色调和情感强度也与情绪状态密切相关。高频率的焦虑梦和负面的梦境内容可能是个体情绪问题的反映,同时也可能进一步加剧个体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通过系统地探讨焦虑梦内容与情绪状态之间的关联,为理解和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 特质愤怒与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的网络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03

    摘要: 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青少年的网络攻击行为的网络结构及性别差异进行探索,并探讨了特质愤怒与不同性别的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的网络结构。结果发现:(1)无论是整体网络还是性别网络,“在游戏中辱骂别人”的预期影响指数都最高;(2)网络比较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网络攻击行为的题项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的网络强度强于女生;(3)特质愤怒中的反应型愤怒与青少年网络攻击的网络结构联结更紧密。

  • 语言与音乐经验存在双向迁移: 基于普通话母语音乐家声调范畴感知的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02

    摘要: 研究构造普通话声调T1-T2连续统, 采用声调范畴感知识别与区分任务, 考察: (1)音乐经验能否影响普通话母语音乐家的音系能力; (2) 普通话母语音乐家的声调范畴感知模式能否迁移至精细化的音乐加工当中。结果发现: (1) 普通话母语音乐家具有更高的声调范畴感知程度, 在识别曲线陡峭度、范畴边界宽度、范畴间区分率、区分峰度等指标上均有体现; (2)普通话母语音乐家在音乐刺激的识别与区分曲线上均表现出范畴感知模式。研究表明, 音乐经验能够跨领域提升普通话母语音乐家的音系能力, 声调范畴感知模式能够跨领域迁移到音乐感知中。研究结果证明普通话母语音乐家语言与音乐经验存在双向迁移, 从声调范畴感知这一领域特异性角度支持了“训练迁移效应”。

  • 空间语言交互在不同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6-02

    摘要: 空间语言交互受空间线索影响,但多线索影响机制尚不明确。将环境线索、布局线索、社会空间线索编码为空间线索一致性作为核心变量,将空间视角转换能力、场认知风格作为调节变量,基于虚拟场景构建四个实验探究表述和接收过程在两种视角下的多线索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第一人称视角下,空间参照系受空间线索的支持越多,个体越倾向于使用它进行语言表述且交互效率更高,其中布局线索的支持效应远大于环境线索;场独立型表述者在选择参照系时受空间线索一致性的影响更大;空间视角转换能力越高,表述者越倾向于承担更多认知负荷,接收者的理解效率越高。第三人称视角会削弱空间线索支持效应和高空间视角转换能力者的交互优势,还会使两类场认知风格表述者的表述过程产生不同程度的复杂化。但无论何种视角下,使用接收者参照系进行语言表述都是提高理解效率的最优方法。

  • 中学生社交焦虑与攻击性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29

    摘要: 为探讨社交焦虑与中学生攻击性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基于认知-行为理论及情感-认知理论,采用社交焦虑量表、言语流畅性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对90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性别、年龄和是否独生的条件下,社交焦虑能够显著预测中学生攻击性行为;(2)社交焦虑能够通过言语流畅性的中介作用预测中学生攻击性;(3)言语流畅性的中介作用受到情绪智力的调节。具体来说,相对于高情绪智力的中学生,低情绪智力中学生的社交焦虑对言语流畅性及攻击性的预测作用更大。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机制,对中学生的攻击性干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不同手机使用时长下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特点及演化:基于大样本网络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27

    摘要: 本研究对南充市167728名青少年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大样本普查,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探究休息日不同手机使用时长下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特点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青少年手机使用时长越长,其抑郁症状越重;“忧愁”、“失败感”、“无快乐感”和“无幸福感”这四种抑郁症状的强度中心性较高;在休息日从不使用手机、休息日使用手机但每天≤3小时、休息日使用手机且每天>3小时这三种条件下,抑郁症状的网络全局强度、网络结构和网络边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休息日使用手机时长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中,抑郁症状的网络全局强度、网络结构和网络边缘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本研究基于休息日不同手机使用时长下抑郁症状的特点及演化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抑郁症状的四种演化模式,为青少年抑郁的防控提供了新策略。

  • 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来自行为和脑电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27

    摘要: 线索利用模型指出个体利用不同线索进行元记忆监测,而此过程会发生线索整合。以往研究忽视面孔记忆中线索整合在元记忆监测中的作用。本研究借助影响面孔元记忆监测的情绪和吸引力两线索,探究线索整合对学习判断准确性的促进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超过半数的被试整合情绪和吸引力两线索进行学习判断评分。(2)线索整合能够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3)线索整合组相比于非线索整合组在编码阶段顶区出现的晚期正波(LPP)与学习判断阶段额区出现的晚期负波(NSW)的波幅更大,且均与学习判断准确性呈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情绪和吸引力线索整合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其内在机制体现在编码阶段晚期更好地进行认知评估,在学习判断阶段更好地进行信息保持,从而更准确地监测自身面孔记忆的认知过程。这一结果进一步补充线索利用模型中的个体差异,并且揭示线索整合促进学习判断准确性的神经机制。

  • 原生艺术绘画对心理健康促进的实践研究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24

    摘要: 本文通过SCL-90量表筛选出66名来自广东某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样本,以完全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干预组33人和对照组33人。治疗前使用PANAS量表、SAS量表、艺术治疗效果他评量表对干预组进行评估,使用PANAS量表、SAS量表对对照组进行评估。对干预组进行18周的(团体辅导)绘画艺术治疗后,使用SCL-90量表、PANAS量表、SAS量表、艺术治疗效果他评量表对两组被试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分析前后测结果发现SCL-90量表因子分、SAS量表总分、PANAS量表分、艺术治疗效果他评量表总分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后测结果均优于前测结果,提示原生艺术绘画疗法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根据测试结果,围绕认知、情绪、社交三方面分析原生艺术绘画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体现,为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途径。

  • 青少年网络适应的拓扑结构分析:基于纵向追踪数据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23

    摘要: 网络适应作为当代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复杂多维的内部属性仍未得到系统探讨。本研究首次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青少年网络适应的核心特征、动态演变以及外部联结。横断网络分析揭示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对网络适应的非线性影响,即过高或过低的好奇心均不利于网络适应的发展。交叉滞后网络分析表明,网络自我效能感在网络适应发展过程起“总舵手”作用,而网络信息搜索能力是青少年网络适应的重要“落脚点”。二元网络分析指出,网络信息保护能力对网络成瘾具有最显著的直接影响。本研究不仅为理解青少年在数字世界中的成功适应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新时代的数字化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 社交媒体相关信息影响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者的冒险倾向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22

    摘要: 基于I-PACE模型,通过2项实验考察了社交媒体相关信息对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者的风险决策的影响。实验1使用财富之轮任务考察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与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问题组有更大的反应时和总注视时间、在高风险条件下更少地选择风险选项。实验2通过呈现社交媒体相关线索和中性线索测量社交媒体相关信息对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者的风险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一致情况下增加了问题组的风险选项选择次数和首次到达时间。整个研究表明,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会影响风险决策,社交媒体相关信息对问题组的影响更大,增加了其风险决策时的冒险倾向。未来可对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者在风险决策过程中的大脑活动进行探究,以便深入了解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与风险决策间的关系。

  • 试论当代艺术空间中人与艺术疗愈的互动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18

    摘要: 面对考学、就业等生活压力,当代年轻人的心理承受着焦虑不安的情绪,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需要从更多途径寻求心理上的慰藉。当代艺术空间作为大众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公众性责任愈发显现,近几年结合艺术疗愈逐步开展尝试,在实践发展中走向转型升级。文章首先对艺术疗愈的空间呈现进行分类,分析其内在逻辑和活动机制,进而探究人、艺术疗愈和当代艺术空间之间存在的互动性关系,寻求三者共同发展的依据和可能。

  • 金钱稀缺感对社会善念的影响—基于社会信息线索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15

    摘要: 金钱稀缺感会影响个体的亲社会行为,然而以往相关研究大多关注需要个体付出较大成本的亲社会行为, 较少考察金钱稀缺感对低成本亲社会行为—社会善念的影响。其次,以往研究多是从善念实施者自身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较少对善念的接受者自身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通过点比较范式来启动被试的金钱稀缺感,结合社会善念实验范式考察了金钱稀缺感(金钱稀缺感组、非金钱稀缺感组)对社会善念的影响, 以及社会信息线索(他人魅力、自我表演、目标社会阶层)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非金钱稀缺感组,金钱稀缺感组表现出更少的社会善念。此外, 接受者的社会信息线索在其中调节了社会善念的表达程度,高吸引力的面孔、嗓音、积极的情绪面孔和低目标社会阶层会激发个体更多的社会善念。最后,接受者的社会信息线索能够促进社会善念的表达,且在非金钱稀缺感组促进作用更强。

  • 睡眠效率相关的皮质醇觉醒反应的变异性及其与特质焦虑和心理弹性的关系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10

    摘要: 皮质醇觉醒反应 (CAR)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传统研究将多天的平均值作为CAR的指标探讨二者的关系,然而由于CAR受个体状态性因素(例如,睡眠)的影响,研究结论非常不一致。对此,本研究将多天内的CAR变异性作为量化CAR的新指标,并且将特质焦虑与心理弹性作为反映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关键变量,探讨在控制/操纵睡眠效率的情境下,CAR变异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实验一在自然睡眠情境下通过提高睡眠效率的稳定性来降低CAR变异性,发现自然睡眠的CAR变异性与特质焦虑分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稳定环境下较小的CAR变异性伴随着个体较低的特质焦虑水平。实验二则通过完全睡眠剥夺的操纵提高CAR变异性,发现睡眠剥夺前后的CAR变异性与心理弹性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变动环境下较大的CAR变异性伴随着个体较高的心理弹性水平。上述结果表明,CAR变异性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可信生理指标。在多天内考虑CAR变异性对于理解个体如何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为促进心理健康和设计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