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2022-11-26
  • 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影响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6

    摘要: 视听觉整合是将视觉和听觉信息整合成为统一、连贯且稳定的知觉过程。研究采用内源性线索靶子范式,探讨了不同内源性空间线索有效性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影响,以及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差异。结果表明,(1)无论线索有效性的高低,老年人的视听觉整合均弱于青年人;(2)低线索有效性(50%)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3)中线索有效性(70%)条件下,老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与无效线索条件下没有差异,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4)高线索有效性(90%)条件下,老年人和青年人在有效线索条件下视听觉整合效应均显著高于无效线索条件。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不确定性假说,并且进一步揭示了内源性注意与视听觉整合的交互作用,明确了不同线索有效性条件下内源性空间注意定向收益的不同是导致老年人与青年人视听觉整合差异的原因之一。

  • 基于引文内容分析法的刘国钧《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影响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是刘国钧先生早期图书馆学代表作,其对当今图书馆学研究的影响值得探索。使用引文内容分析法,构建指标体系,从引用方式、引用内容、引用位置、引用情感、引文的作用对该文的施引文献进行标注,统计该文被引情况,使用质性分析方法对引文内容进行编码并提炼出核心范畴,分析该文影响。《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影响时间长,主要影响的研究领域为图书馆学史,文中对古代藏书特点的总结、近代图书馆性质的描述、关于图书馆是一种制度的观点被引较多。该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对今天的图书馆学研究也具有一定启迪作用。

  • 引文分析视角下的中国古诗词用典问题初探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基于引文分析视角对中国古诗词用典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致力于促进传统人文研究范式向当前大数据时代基于数据驱动的量化研究范式的转变与拓展,推动中国古诗词用典研究与文献计量学方法的交叉融合与创新性发展。首先通过对中国古诗词用典行为(现象)与学术论文引用行为(现象)之间异同点的比较对照,对古诗词用典现象的产生与发展、用典动机与用典行为、用典关系与用典网络等进行理论分析;其次,选用《全宋词》和《全宋词典故辞典》等语料,从施典维度和典源维度对宋词用典开展量化实证研究。中国古诗词用典现象历史悠久,研究议题丰富,现阶段亟需研究范式的创新和转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引文分析法有助于在较大规模古诗词语料上开展更深入的探索。目前研究存在的最大困难在于典故自动识别和提取。未来需加强与 NLP技术的密切结合,致力在典故识别提取、用典动机与用典行为分类、用典网络与典故知识图谱构建等问题上提出更有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和量化分析策略,以有力促进传统人文研究范式由理论阐释到实证解读、由主观判断到客观揭示、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并在更多数字人文研究议题上产生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

  • 学者画像研究综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对学者画像研究进行梳理,为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文献调研与分析,对学者画像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归纳总结学者画像的构建流程、关键技术以及主要的应用,并分析目前研究面临的挑战。学者画像的构建流程包含数据搜集、数据预处理、学者标签构造与可视化分析,主要实践应用包括专家推荐、学术资源推荐和科研能力评价。当前相关研究面临多源数据获取与融合难度大、学者画像动态更新研究困难以及有效评价机制缺乏等挑战。

  • 网络分析在数字人文中的应用框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网络分析作为有效的分析手段与可视化方式,是数字人文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方向之一。对网络分析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纳,有助于数字人文研究人员快速明确网络分析的能力与局限,以便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实践。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发表在国际数字人文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期刊和国际数字人文会议上近5年的文章进行梳理与总结,从研究问题、数据集、网络特性、网络分析指标4个方面进行梳理,最终提炼出网络分析方法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应用框架。该应用框架包括三类数据规模(单一文本、平行文本和语料库)、五大应用场景(角色分析网络、人物关联网络、话语空间网络、文本关联网络、文化主题网络)、两种指标规模(全局指标和局部指标)以及五类指标类型(构成、密度、中心度、派系和结构)。

  • 新冠疫情下的数字鸿沟:研究进展与新兴数字不平等

    分类: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提交时间: 2022-11-26

    摘要: 数字鸿沟关注数字媒体的获取、使用和结果,是一门涉及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研究。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有关数字鸿沟的探讨再次掀起热潮,数字鸿沟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首先从互联网的获取、使用和效益三个层次系统回顾和梳理了数字鸿沟概念的演进历程和与研究进展;其次,着重探讨了新冠疫情对数字鸿沟的影响及其在城乡差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最后,结合数字鸿沟的动态演变特性,从算法知识、数字劳动与数字剥削以及个人信息保护三个角度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数字不平等的新维度。通过研究在理论上指明了数字不平等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对数字鸿沟领域的理论探索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实践上为数字鸿沟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参考。

  • 参与智库活动对中国图情学者学术成果的影响探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中国图情学者是智库研究的主力军,探析参与智库活动对中国图情学者学术成果的影响,对于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描述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多期双重差分法,探析中国图情学者参与智库活动对其学术成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图情学者参与智库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任职学会委员、智库兼职、任职教育部专业委员、参与政府决策和参与智库发展论坛。其中,除了参与智库发展论坛,前两类形式的参与人数最多;智库兼职和任职教育部专业委员可以显著提高中国图情学者的学术成果数量,智库兼职可以显著增强其学术成果合作,任职教育部专业委员可以显著提升其学术成果质量;参与智库活动对中年组学者的学术成果有显著影响。

  • 情报理论探索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不确定性是情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应对不确定性的情报研究是情报理论与实践的基本议题。阐述针对不确定性的情报理论探索中必须解决的几个情报认知基本问题,包括:情报基本概念、情报任务场景、情报评估诉求、情报分析方法、情报理论研究、情报体系能力和情报学科建设。提出情报工作者针对不确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的规范做法应当是破除称谓困扰,兼顾发展安全,立足资源整序,重视感知刻画,突出线索发现,强化体系能力

  • 50年来全球信息政策研究的阶段化演进历程、逻辑与展望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2-11-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This paper combs and  clarifies the development logic behind  the evolution­ ary process of global information policy in the past 50 years, and points out the trends of future research by looking back  at the past. Using  bibliometric analysis,  knowledge mapping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more than  a thousand  pieces of literature on  information  policy  across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and  summarize the thread  of emergence,evolution,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polic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changes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central and  burst terms,  clustered  keywords,  etc. , the staged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global information  policy  was divided  into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policy-led  stage (1967 一 1985 ) ,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policy-led stage (1986 — 1992) , the technique diffusion policy-led stage (1993 - 1998 ) , the Internet policy-led stage (1999 - 2005 ) , the data governance policy-led stage (2006  -2011),the social media policy-led  stage (2012  -2014),and  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IoE) policy-led stage (2015-present).  There are profoun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taged  evolutionary  process and  the changing  in­ formation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the path-dependent nature of logical evolution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co­ 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policy  research  alo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to  ad­ dress the evolving regulatory challenges that comprehensive informatization of society brings to information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