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2-08-12
  • 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但目前国内外针对高血压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多集中在老年群体,缺少中青年高血压患者MCI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 探讨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12月在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13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D型人格量表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37.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受教育程度、吸烟史、高血压分级、D型人格、TG、HDL-C是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 结论 中青年高血压住院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高龄、低教育水平、D型人格、高TG及低HDL-C等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发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医护人员应当尽早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与危险因素筛查,以发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并进行有效防控。

  • 中等剂量促红素每周单次与分次给药治疗肾性贫血的安全性探讨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多个研究表明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给药频率不影响治疗效果,每周单次给药与分次给药疗效无显著差异,临床中大部分血液透析患者使用中等剂量rHuEPO,而对于中等剂量rHuEPO单次给药与分次给药的安全性研究较欠缺。目的 探讨中等剂量rHuEPO每周单次与分次给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性差异。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设计。选取2019 年1月至 2021年5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血透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试验组为rHuEPO每周单次给药,分为6000IU(试验1组)、4000IU(试验2组)两个小组,对照组为rHuEPO每周分次给药,分为6000IU(对照1组)、4000IU(对照2组)两个小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安全性指标及疗效指标。结果 安全性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组间与时间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及时间对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与时间对两组透前血钾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及时间对透前血钾水平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水平保持稳定,无明显升高现象;各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心脑血管事件及与rHuEPO相关的胃肠道反应。疗效指标:试验组治疗12周后血红蛋白不劣于对照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等剂量组rHuEPO每周单次给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与分次给药在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chiCTR2100050894

  • 美国2021版《妊娠期肾结石诊治-单中心多学科指南》解读-提高临床诊断能力,加强多学科协作管理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妊娠期肾结石是妊娠患者非产科因素住院的常见病因,容易出现疼痛、恶心、呕吐、肾功能下降、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处理不当会导致流产、早产等不良的妊娠结局。美国医学中心多学科联合发布《妊娠期肾结石诊治-单中心多学科指南》,以期创建妊娠期肾结石的循证的、全面的治疗指南,以规范妊娠期肾结石患者的诊治。本次指南共形成11个指南共识,其中4个用于指导诊断和影像学检查,7个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内指南相比,该指南提供了循证依据,证据了妊娠期使用低剂量CT平扫的安全性、有效性,并可以在患者病情变化且诊断不明确时优先使用;本文就以上内容对该指南展开深度解读。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对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发生后,我国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旨在切断COVID-19传播链。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在COVID-19流行期间,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的频率有所下降,但防疫措施对不同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 探究新冠肺炎疫情背景对慢阻肺不同严重程度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方法 患者来自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慢阻肺诊断满足慢阻肺全球创议(GOLD)标准。收集患者2016年10月-2017年5月(Ⅰ组)、2017年10月-2018年5月(Ⅱ组)、2018年10月-2019年5月(Ⅲ组)、2019年10月-2020年5月(Ⅳ组)的急性加重频率和其他临床资料。分析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频率在COVID-19疫情前后的变化。分别比较Ⅰ组患者与Ⅱ、Ⅲ、Ⅳ组患者同期急性加重频率的差异。结果 慢阻肺患者Ⅰ组共162例、Ⅱ组共157例、Ⅲ组共167例、Ⅳ组共159例。Ⅰ组、Ⅱ组急性加重频率与Ⅳ组COVID-19疫情发生后对应月份(10月-1月)比疫情前对应月份(2月-5月)有小幅增高(p0.05),而Ⅳ组急性加重频率COVID-19疫情发生后比疫情前低(p=0.01)。2020年2-4月急性加重频率均比2019年2-4月、2018年2-4月、2017年2-4月显著降低(p<0.05)。四组慢阻肺患者每月急性加重未就诊的频率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COVID-19防控措施对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率起着积极的作用。提示慢阻肺患者即使疫情过后也应减少聚集活动,保持社交距离,外出带口罩,勤洗手。

  • 两种常用剂量的托伐普坦对高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托伐普坦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应用广泛,但7.5mg/天和15mg/天两种剂量的托伐普坦对心衰预后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别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两种常用剂量的托伐普坦对高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2年2月于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保健病房进行治疗,且应用了托伐普坦药物的高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212例,按应用剂量分为7.5mg/天和15mg/天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合并疾病、合并用药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两种剂量托伐普坦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212例高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访374.5 (155.5, 940.5)天,共发生全因死亡124例(58.5%)和心血管死亡53例(2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托伐普坦15mg/d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均高于托伐普坦7.5mg/d组(P=0.0043,P=0.001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利尿剂、ALB、NT-proBNP与eGFR,与7.5mg/d组相比,15mg/d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03倍和1.51倍(HR=2.03,95%CI: 1.34-2.99)和HR=2.51,95%CI: 1.4-4.5)。在对eGFR、年龄、白蛋白、NT-pro BNP分层后,托伐普坦15mg/d组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增加仍相关。结论 在高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托伐普坦15mg/d比托伐普坦7.5mg/d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推荐使用低剂量托伐普坦。

  • 贻贝粘蛋白联合痛痒消洗剂治疗Ⅰ、Ⅱ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长期以来痔病的高发病率一直困扰着人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痔病的发生与肛垫黏膜屏障功能的失衡、黏液屏障与黏膜屏障的破坏关系密切,如何简洁高效地治疗痔病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目的 综合评价贻贝粘蛋白(MAP)联合中药痛痒消洗剂熏洗坐浴治疗Ⅰ、Ⅱ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Ⅰ、Ⅱ度混合痔患者29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49例。均予以饮食、生活指导等一般治疗,试验组患者局部外用MAP联合中药痛痒消洗剂坐浴,对照组患者只采用中药坐浴,疗程10d。观察指标有主要疗效指标,包括疗效指数和复发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际完成病例试验组140例、对照组136例,治疗前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访视期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试验组起效迅速,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两组患者VAS评分、临床症状评分、肛管静息压力值、HF-QoL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试验组降幅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痊愈率84.28%,总有效率96.43%,复发率3.23%;对照组痊愈率69.85%,总有效率91.18%,复发率5.33%;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MAP联合中药痛痒消洗剂坐浴可修复痔病患者肛垫黏膜损伤,联合用药可改善Ⅰ、Ⅱ度混合痔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肛门内括约肌张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效迅速,疗效更具优势。

  •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的Meta分析与试验序贯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胰岛素可以进行每日多次注射(MDI),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泵实现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目前对两种注射方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的效果仍存在争议。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CSII对老年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用试验序贯分析(TSA)检验Meta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Medline、Scoup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CSII治疗老年T2DM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哥本哈根临床试验中心研发的TSA v0.9完成试验序贯分析。结果 共纳入16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FPG)[MD=-0.82,95%CI(-1.09,-0.54),P<0.05]、餐后2h血糖(2hPG)[MD=-0.76,95%CI(-1.39,-0.14),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SMD=-1.23,95%CI(-2.23,-0.23),P<0.05]、严重低血糖发生率[RD=-0.10,95%CI(-0.17,-0.03),P<0.05]、胰岛素日用量[MD=-9.63,95%CI(-12.35,-6.92),P<0.05]、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MD=-1.19,95%CI(-1.40,-0.97),P<0.05] 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试验序贯分析,同样得到肯定的结论,即CSII治疗能明显降低老年T2DM患者的FPG、2hPG、HbA1水平和严重低血糖发生率。结论 相对于MDI, CSII能进一步改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波动幅度,同时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本研究已在PROSPERO平台注册,注册号为CRD42021283729。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血糖波动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多项研究已证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血糖波动与其近、远期预后密切相关,血糖波动目前是治疗新靶点,但目前关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血糖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鲜少。目的 探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血糖波动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精准降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疼痛数字评分法和床旁快速血糖监测对156例冠心病合并2型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糖监测。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血糖波动现况,评估患者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及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血糖波动现况分析显示,SDBG为(2.10±0.67)mmol/L、PPGE为(2.84±1.13)mmol/L、LAGE为(5.99±2.00)mmol/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食、睡眠、手术结束至进餐时间等是PCI患者围术期SDBG的独立影响因素,解释度为19.3%;文化程度、体质指数、控糖方案、进餐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结束至进餐时间等是PCI患者围术期PPGE的独立影响因素,解释度为21.3%;运动、糖尿病病程、疼痛、睡眠、收缩压、户籍地、手术结束至进餐时间、手术开始时间等是PCI患者围术期LAGE的独立影响因素,解释度为47.8%。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户籍地、文化程度、体质指数、饮食、运动、睡眠、疼痛、手术结束至进餐时间、进餐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开始时间段、控糖方案,临床医护人员根据这些因素为围术期患者制定个性化血糖管理方案,降低血糖波动,以改善患者预后。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肌-骨-脂关系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骨质疏松症作为慢性老年性疾患,其发病过程缓慢隐秘,在学术界素有“沉默杀手”之称,目前针对“肌-骨-脂”之间和骨质疏松症发病联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检测受试者T值、脂肪质量、肌肉质量和骨矿含量相关指标,记录一般信息,计算BMI和脂肪百分比,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肌-骨-脂关系。方法 纳入108例受试者,记录一般资料,DXA检测受试者T值、脂肪质量、肌肉质量和骨矿含量,Elisa法检测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保护素(OPG)等骨形成相关血清指标,根据受试者的不同年龄段分组,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年龄段受试者的身高、体重、BMI、T值、脂肪质量、肌肉质量、脂肪百分比和骨矿含量。根据T值将受试者分为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比较不同组别间脂肪质量、肌肉质量、脂肪百分比、骨矿含量和骨形成相关血清指标。结果 不同年龄段的受试者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9岁年龄段与49~58岁年龄段T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骨密度组别间脂肪质量、肌肉质量、骨矿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矿含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骨矿含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骨质疏松组脂肪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密度组别间OPG、BMP2、BCL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BMP2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OPG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骨-脂”之间的动态平衡与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骨密度呈下降趋势,骨密度是影响人体脂肪质量、肌肉质量、骨矿含量的重要因素;血清BMP2、OPG和Bcl2含量降低,这可能与凋亡蛋白不能很好发挥作用抗凋亡和促骨形成作用,使得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活动减弱有关。

  • 罗沙司他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贫血是慢性肾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加速疾病进展和死亡的风险,纠正贫血和监测改善肾性贫血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意义重大。目的 比较罗沙司他和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PubMed、FMRS、万方数据库中共计检索出535篇相关文章,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然后用CONSORT 2010表格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6项随机对照研究、901例患者。其中罗沙司他组549例,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组352例。Meta分析显示,相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素组,罗沙司他组在提高血透患者的血清铁、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方面均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罗沙司他可以有效纠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在升高血清铁、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方面较红细胞刺激剂效果更好。短期内使用罗沙司他未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 体脂成分及血脂、血糖、尿酸与非肥胖人群MAFLD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非肥胖MAFLD患者的体脂成分及代谢指标特点如何,以及各指标对该病的预测价值,不同的研究结论尚不一致。 目的 分析非肥胖人群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体脂成分及血脂、血糖、尿酸变化特点,明确非肥胖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探讨以上指标与非肥胖MAFLD相关性及对该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员,根据肝脏B超结果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分别在两组当中根据BMI<25Kg/m2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最终纳入非肥胖MAFLD 129例、非肥胖健康组129例、肥胖MAFLD129例 、肥胖非MAFLD 129例。比较非肥胖MAFLD与其它3组间体脂成分及血脂、血糖、尿酸和肝功能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非肥胖MAFLD的相关性,明确非肥胖M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及以上指标对非肥胖M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1、非肥胖MAFLD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肪(Body fat,BF)、体脂肪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fat,BFR)、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 hip ratio ,WHR)较非肥胖健康组升高而低于肥胖MAFLD;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丙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尿酸(uric acid,UA)高于非肥胖健康组且与肥胖MAFLD无明显差异。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与非肥胖健康组无明显差异。2、Kendall's相关分析显示 TC 、LDL、TG 、ALT 、GGT、UA、BFR、VFA和WHR与MAFLD呈正相关。HDL与MAFLD呈负相关。3、分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G、ALT、UA、BFR和VFA为非肥胖MAFLD独立危险因素。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TG、ALT、UA、BFR和VFA对非肥胖MAFLD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其中以VFA对非肥胖MAFLD预测价值最大。最佳临界值男性为59.75cm2,女性为79.15cm2。 结论 非肥胖MAFLD与非肥胖健康人群相比,体脂肪及内脏脂肪增多,脂质代谢异常,尿酸水平升高,转氨酶上升。TG、ALT、UA、BFR和VFA为非肥胖MAFLD独立危险因素, ROC曲线分析显示以上指标对非肥胖MAFLD有预测能力,其中以VFA对非肥胖MAFLD预测价值最大。HDL为非肥胖MAFLD保护因素。

  • 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分析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为优化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描述性分析2015-2020年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并利用基尼系数和集聚度评价2020年西藏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西藏基层床位数及各类卫生技术人员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全国水平;西藏基层病床使用率及基层医师工作效率呈下降的趋势;2020年西藏基层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3,优于按地理配置;西藏西北部地区基层卫生资源集聚度低于东南部,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可及性较差。 结论:西藏地区基层卫生人员呈现“低增长、低质量、低效率”趋势,缺少针对地广人稀特点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建议重视地理因素对基层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重要影响,打破基层用人机制,改革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援藏体制机制,并建立基层财政投入新模式。

  • RLP-C、AIP与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血脂代谢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在一些血脂正常的人群中,仍有AMI的发生。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作为非常规血脂指标,与AMI之间的研究尚少,同时对于青年AMI患者致病作用关系不明确。目的 探讨RLP-C、AIP与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方法 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21年11月初诊住院并行冠脉造影且年龄位于18-45岁者共1201人,其中将急性心肌梗死者共627人作为研究组,非急性心肌梗死者574人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根据公式计算出RLP-C和AIP,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所有研究者依据年龄中位数37岁分为两组,>37岁为A组,≤37岁为B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组RLP-C、AI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相关分析显示吸烟、TC、RPL-C、AIP均为青年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在RLP-C、AIP预测正常人群罹患急性心肌梗死ROC曲线中,RLP-C约登指数为0.547,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 0.83-0.873,P<0.001)敏感性84.8% 特异性为69.9%;AIP约登指数为0.544,ROC曲线下面积为0.813(95% CI 0.789-0.837,P<0.001)敏感性85.2%,特异性为66%;两项指标联合约登指数为0.587,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 CI 0.840-0.882,P<0.001)敏感性83.1%,特异性为75.6%。根据年龄分层之后,AIP、RLP-C仍为两组不同年龄段青年患者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为不同年龄段罹患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RLP-C、AIP是青年人群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两项指标预测价值逐渐增大;并且和传统血脂指标相比,两项指标及其联合指标对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更具有临床预测价值。

  • 中国人群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为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 、CBM和 VIP 数据库, 搜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 2022 年3月1日。采用 Stata 16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1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 6782例患者,其中切缘阳性患者2028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A(OR=1.77, 95%CI: 1.18~2.65)、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OR=1.83, 95%CI: 1.35~2.47)、穿刺阳性针数(OR=2.17, 95%CI:0.98~4.8)、穿刺Gleason评分(OR=2.14, 95%CI:1.67~2.74)、穿刺神经周围侵犯(OR=5.83, 95%CI:2.05~16.59)、术前临床T分期(OR=2.17, 95%CI:1.06~4.42)、术后病理 T 分期(OR=4.30, 95%CI: 2.43~7.63)和术后 Gleason 评分(OR= 2.33, 95%CI:1.80~3.01)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不同的手术方式的亚组分析显示,在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下,术前PSA(OR=1.47, 95%CI: 0.42~5.09),穿刺阳性针数(OR=2.17, 95%CI:0.98~4.80),术前临床T分期(OR=4.57, 95%CI:2.57~8.12),术后病理 T 分期(OR=4.80, 95%CI: 2.20~10.48),术后 Gleason 评分(OR=2.46, 95%CI:1.57~3.86)是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下,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是术前PSA(OR=2.17, 95%CI:1.60~2.94),术前临床T分期(OR=1.19, 95%CI: 0.52~2.74)。结论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涉及术前和术后多个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尽早识别,并采取干预措施来预防肿瘤复发和进展。

  • 血尿酸水平与首次急性脑梗死两年预后的关系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8-1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结局有关,但UA对AIS患者是否具有正面影响仍然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早期不同UA水平是否与首次发生AIS的患者两年内复发及全因死亡情况有关,进一步为制定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广东省深圳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发生AIS的患者。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信息、生化指标及两年内复发和全因死亡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卒中时UA水平是否与AIS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结果 不同尿酸水平的患者出院时住院天数、住院花费、出院NIHSS评分、BADL(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评分及两年内的复发和全因死亡风险总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相对于Q1组,Q4组的住院花费显著降低(P 0.05)。结论 相对于较低水平的UA,较高水平的UA与男性AIS患者两年内复发及全因死亡率较低有关。但我们的研究并不意味着高尿酸能降低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及全因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