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乔鹏宇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远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分系统预测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1-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风险大,指南指出准确的早期危险分层对STEMI患者PCI术后MACEs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风险评分系统包括年龄、血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心肌梗死溶栓(TIMI)评分、Zwolle评分、首次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PAMI)评分、使用控制阿昔单抗和装置的研究以降低晚期血管成形术并发症(CADILLAC),然而哪种风险评分系统更适用于预测STEMI患者PCI治疗远期预后尚无定论。目的 分析我国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比较我国目前常用的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对其远期MACEs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完成首次PCI术的68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入组后均采用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风险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复查方式随访患者,每年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8月,主要记录随访期间患者MACEs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不同风险评分系统诊断MACE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风险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687例STEMI患者接受了PCI术,随访过程中44例患者因基本资料数据缺失过多被剔除,最终纳入64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7(25,49)个月。至随访结束共有134例发生MACEs,发生率为20.8%,其中36例(26.9%)为全因死亡,19例(14.2%)为心源性死亡,33例(24.6%)为再发心肌梗死,61例(45.5%)为再发心绞痛,12例(8.9%)为再发心力衰竭。MACEs组和非MACEs组年龄、住院时间、Killip分级、脑利纳肽前体、纤维蛋白原、贫血、左心室射血分数、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瓣膜返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住院时间、血肌酐水平、纤维蛋白原、左心室射血分数、瓣膜返流状态是影响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ACEF、TIMI、Zwolle、PAMI、CADILLAC五种风险评分系统均能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s的发生,但从区分度和敏感度方面考虑推荐使用CADILLAC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