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张华
  •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水分遥感反演及植被需水量估算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探究西北干旱区土壤水分和植被需水量动态变化特征,可为生态恢复不同阶段所需水资源量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以兰州市南北两山为研究区,Sentinel-2 L2A和Landsat8 OLI遥感影像,结合实测土壤0~10 cm的111个数据,分别构建垂直干旱指数(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PDI)、改进型垂直干旱指数(Modified 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MPDI)和植被调整垂直干旱指数(Vegetation-adjusted Perpendicular Drought Index,VAPDI)土壤水分反演模型,并采用4种模型指标定量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反演的效果进行精度评价,选出最优的土壤水分反演模型并结合土壤水分限制系数,与研究区2019年林地、草地和耕地植被面积的空间数据、各站点生长季内的参考作物蒸散量,最后构建植被生态需水量模型,厘清研究区内土壤水分、植被需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种数据源下的 PDI、MPDI、VAPDI 和实测数据之间均有着不同程度线性负相关性,其中R2分别为0.37、0.64和0.59,从评价指标的结果来看,MPDI的土壤水分回归模型的拟合决定系数最高,两种遥感数据反演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具有一致性。(2)分辨率高的Sentinel-2 L2A土壤水分反演更加精细,土壤水分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多时段土壤水分的平均值为23.27%,呈现出降低再增加然后下降,总体增幅为74.07%。(3)兰州市南北两山4—10月植被需水量月均值呈现增加然后下降,与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4—10月中7月植被需水量值最大,为3.98×107 m3,10月植被生态需水量最小,为0.97×107 m3,出现在10月。随着环境绿化工程的实施,兰州市南北两山从只能生长耐旱草本和低矮灌木的植物,逐步形成以多种类结合的群落结构。本研究可为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 新华社教育培训平台信息化建设与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进步,更多的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本文立足新华社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实践,对教育培训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 一例运用全息刮痧技术治疗黄褐斑患者的病例报告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13

    摘要: 本文总结1例运用全息刮痧治疗黄褐斑的护理体会。该患者患黄褐斑8年,经西医治疗欠佳,在以中医情志护理及饮食护理为主的基础上,施以中医全息刮痧疗法,经治疗前、后对比,有效改善黄褐斑。

  • 1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及护理体会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07

    摘要: 本文总结1例脑梗死恢复期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及护理体会,包含一般评估、专科评估、中医辨证、护理诊断和措施等,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中西医相结合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合适的康复治疗护理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以及心理状态,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使其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 海洋中示踪物等值线的分形长度及其与混合效率的关系

    分类: 地球科学 >> 海洋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5-31

    摘要: 涡致混合扩散是物理海洋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有效扩散理论,研究示踪物等值线在海表地转湍流的多尺度搅拌作用下,发生拉伸、扭曲、变形、折叠等改变其几何拓扑结构的现象,并探讨了等值线分形长度的变化与混合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转流场的搅拌下,示踪物的等值线会被迅速拉长,并产生丰富的精细结构。这种分形式的增长可达原长度的10-20倍,是混合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而涡丝和锋面伴随的梯度增强虽然也有贡献,但为次要因素。另一方面,在示踪物模拟过程中,小尺度扩散会通过不可逆混合对示踪物进行均匀化,从而抹平等值线的精细结构,抑制等值线的增长,限制混合效率的提高。基于数盒子算法计算了等值线的分形维度,其数值在1.4到1.6之间,介于一维和二维之间。但由于地转湍流数据分辨率的限制,无法考虑更小尺度(次中尺度过程)的搅拌作用,可能低估了等值线的分形长度和混合效率。本研究将海洋混合与等值线几何特征联系了起来,初步得到了分形长度和混合效率两者的经验关系式,未来可以利用图像识别等成熟遥感技术将海洋示踪物等值线的几何特征直接转换为混合效率,为诊断分析海洋混合及其参数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市场信息整合的创造性思维机制初探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采用个别测试和集体测试相结合的方法, 辅以个别访谈等技术, 运用自编的实验测试材料, 通过两个实验探索市场信息的量、关键启发信息的突出性等对商业投资问题的思维决策结果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市场信息整合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和机制。实验结果发现, 提供给被试的市场信息越多, 信息整合的问题空间越大, 其整合过程难度越大; 在问题空间进行搜索时, 被试需要抓住关键启发信息形成一个初始意向, 明确进一步搜索的思维方向; 初始意向形成后, 被试须筛选必要信息、排除冗余信息, 并进一步整合有用信息, 使初始意向更加精致化, 最终形成一个“可盈利的完善的投资方案”。

  •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研究进展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当前,人们原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且维权意识也有所增强,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于医院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其中,护理安全就是其中重要一项。护理安全不仅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患者选择医院最直接的依据指标。本文即对现有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更好的掌握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能够更好为护理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所帮助。

  • 耳穴贴压应用于失眠治疗的临床进展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本文从常用耳穴、治疗方法、贴压材料、与其他中医疗法联合应用4个方面,对耳穴贴压在失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参考。

  • 中风恢复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研究综述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又称为脑卒中、脑中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多发于中老年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脑卒中疾病发病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中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补缺血、出血性损伤等,该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眩晕、突发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如果中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于中风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而为了有效提高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良好康复,还需要注重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中风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如肢体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给患者及家属都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对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随着我国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且中医所以发挥作用越来越显著。比如在中风恢复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中西医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就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就对中风恢复期中西医康复护理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

  • 高血压致脑血管意外心身护理的对策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摘要: 脑血管意外是高血压患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临床上基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如果能采取积极全面的护理措施,对高血压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预后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患者得到简单的疾病护理,还要求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社会关怀。 因此,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和身体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门诊护理策略研究进展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17

    摘要: 椎间盘是脊柱重要的支持结构,其突出是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重要的根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及纤维环破裂等原因导致的髓核突出刺激或者压迫神经根的疾病,具体临床的表现为腰腿痛及麻木的一种常见的综合征。在门诊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症,本论文主要探讨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发病原因以及门诊护理策略。

  • 1966—2018年河西走廊春季寒潮频次 及影响因子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11-1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甘肃河西走廊15个国家基准基本站点提供的196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春季(3~5月)逐日最低气温值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Spline空间插值法和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法,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1966—2018年春季(3~5月)寒潮频次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1966—2018年河西走廊地区春季(3~5月)单站寒潮频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0.098次·(10 a)-1〕,其中1980—2010年寒潮频次呈显著下降趋势,2010年之后下降趋势变缓,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区域寒潮53 a来频次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0.015次·(10 a)-1〕。(2)近53 a河西走廊地区春季三个月中,单站寒潮总量4月>3月>5月,其中4月、5月寒潮频次下降不明显,3月频次下降显著。(3)空间上,大致以北大河和黑河干流为界,两河中间区域春季寒潮频次低,而北大河以北和黑河干流以东区域则是寒潮高值区,走廊外围地区寒潮频次较高,且大多呈显著下降趋势,寒潮频次与气温距平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内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4)河西地区春季寒潮频次受气候变暖、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寒潮频次变化趋势存在地区差异。研究可提高对甘肃河西走廊寒潮演化过程的认知,为河西走廊气候变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民勤绿洲青土湖植被优势种地上生物量估算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青土湖区域属于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系统脆弱,极易发展为荒漠。梭梭、白刺和芦苇为青土湖区域的植被优势种,对其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以青土湖区域梭梭、白刺和芦苇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分辨率为0.5 m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Worldview-2,采用辅以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梭梭和白刺的冠幅面积以及芦苇的分布面积;根据野外试验数据,建立梭梭和白刺地上生物量与冠幅面积、芦苇地上生物量与分布面积关系模型。利用关系模型、冠幅面积以及分布面积对青土湖区域植被优势种地上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实现了植被优势种地上生物量估算由“点”到“面”的转换。结果表明:(1) 采取辅以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取得了较高的分类精度,总体Kappa系数为87.9%,总体精度达到91.3%。(2) 研究区植被优势种地上生物量总量为3.17×103 t,其中梭梭地上生物量为0.54×103 t,白刺地上生物量为0.90×103 t,芦苇地上生物量为1.73×103 t,地上生物量芦苇>白刺>梭梭。该研究可以为深入研究青土湖区域生态恢复与碳储量提供参考。

  • 1967—2017年甘肃省小麦需水量和缺水量时空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甘肃省28个气象站点1967—2017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 公式和作物系数计算了小麦的需水量,结合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方法计算了有效降水量,进一步得出小麦缺水量,并分析了小麦需水量与缺水量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小麦需水量影响因子重要程度。结果表明:1967—2017年甘肃省春、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517.03 mm和436.70 mm,年平均缺水量分别为468.24 mm和301.54 mm;在时间上,51 a来春小麦种植区内的需水量与缺水量整体上无明显的趋势变化,而冬小麦种植区内的需水量与缺水量整体上呈明显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春小麦种植区内需水量和缺水量大致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冬小麦种植区内的需水量和缺水量大致由西向东递减。甘肃省小麦生育期内日照时数和日平均气温是影响小麦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 不同分子质量及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及甲烷排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分子质量及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体况相近、健康状况良好、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选择分子质量分别为1 000、3 000和50 000 u的壳聚糖,每种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再分别以底物0.4%、0.8%及1.6%的浓度添加到底物中,共设9个试验组,另外设1组对照组(不添加壳聚糖),每组4个重复,共重复3个批次。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产气量、甲烷产量及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壳聚糖可以使瘤胃发酵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促进瘤胃发酵模式的改变。浓度为1.6%、分子质量为50 000 u和浓度为0.8%、分子质量为50 000 u的壳聚糖在不影响干物质消化率的基础上使发酵液甲烷产量有降低趋势(P<0.10)。综上,在体外条件下,添加壳聚糖可以有效调节瘤胃微生物发酵状态,综合考虑,浓度为1.6%、分子质量为50 000 u的壳聚糖最为适宜。

  • 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免疫反应、氧化应激以及胰岛素调节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形成的产品。近年来,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天然饲料添加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植物提取物在反刍动物营养的研究与生产中应用也很广泛。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从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的免疫反应、氧化应激以及胰岛素调节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 壳聚糖在奶牛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得到一种天然活性产物,具有黏膜黏附力及带有正电荷等特性,可有效促进肠道吸收营养物质和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进而对肠道和乳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饲粮中添加壳聚糖能改变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和菌群结构,使瘤胃的甲烷产量下降,并可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此外,壳聚糖还具有无耐药性、安全、无残留等优点,不仅对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还可有效地提高乳房炎奶牛的抗氧化能力和促进炎症康复,使其在奶牛生产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壳聚糖在奶牛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壳聚糖在奶牛生产实践中进一步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 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生产性能及甲烷产量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植物提取物不但具有调控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模式、提高氮存留率、减少甲烷排放等功能,而且因其低毒副作用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性、营养性和生物活性等特性,已成为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之一。本文综述了植物提取物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及产品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 基于纹理特征与LSSVM的青土湖地物提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0-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纹理特征作为一种非光谱信息能够增强地物之间的特征差异,这对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地物提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青土湖为研究区,以Worldview-2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引入权重因子定义联合概率函数来确定最佳窗口尺度,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最佳窗口尺度下的纹理特征,将其与原始遥感影像合成,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进行地物提取,将提取结果与仅利用光谱信息的支持向量机(SVM)提取结果、辅以纹理特征的SVM提取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提取青土湖地物,精度高达85.86%,优于仅利用光谱信息的SVM的 65.13%,辅以纹理特征的SVM的73.45%,可为地物破碎的干旱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物提取提供有益借鉴。

  • 渤海围填海发展趋势、环境与生态影响及政策建议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5-1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近年来,中国沿海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驱动下的新一轮大规模围填海阶段,环渤海围填海历史久、规模大,已成为我国围填海的重心区域。由于围填海和河口三角洲增长,1940s以来渤海面积萎缩了0.57×104km2,萎缩速率大于82km2/a,2000年以来萎缩速率更高达141km2/a;渤海自然岸线的长度和比例也急剧下降,由1990年的1397km减少为2014年的561km,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由54.92%下降为16.18%。围填海导致多种危害,如:海洋潮波和水动力条件变化,近岸和近海沉积环境与水下地形变化,加剧近岸水环境与底泥环境污染,潮滩湿地面积减损与生态功能下降,底栖生物栖息地减损和群落破坏,侵占和破坏渔业资源"三场一通道",加剧海岸带自然灾害风险、诱发经济社会系统风险,对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等。在分析我国围填海监督管理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改革和优化围填海管理体制,建立陆海协调与联动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生态红线制度,控制围填海规模与速度,推进和优化保护区建设;开展已围填区及其周边海域环境和生态的恢复与重建;强化已围填区新增土地资源的监管和集约优化利用;加强基础观测体系建设,大力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公众、利益相关方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滨海湿地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