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社区移动医疗的心律失常筛查方案真实世界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2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但由于其症状的隐匿性和发作的不可预测性,传统的心电设备很难捕捉到发作时心电图,无法得以确诊和对因治疗。在社区医生指导下,居民居家自行应用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采集数据并实时上传可以大大提升心律失常的诊断率,但目前国内外研究大多缺乏真实世界数据的支撑。目的:探讨基于社区移动医疗的三种心律失常筛查方案的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在社区应用三种心律失常筛查方案,应用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设备,分别采集:两周内任意三天的24小时心电数据(方案一)、两周内任意一天24小时采集及两周内至少任意三次1小时心电数据(方案二)、两周内任意一次连续72小时采集及至少任意一次1小时心电数据(方案三)。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银川市所属社区纳入的435位居民作为受试者,其中男性177例、女性258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35例)、中年组(200例)、老年组(100例)。根据文化程度分为小学组(77例)、中学组(165例)、大学组(193例);根据既往有无明确心血管病病史分为有病史组(233例),无病史组(202例)。由受试者自主自愿选择筛查方案中的任意一种,不论有无症状均自主选择时间,自行佩戴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设备采集心电数据并上传至云平台。统计选择三种筛查方案的受试者数量、不同分组与方案选择的相关性,及三种筛查方案的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①选择三种筛查方案的受试者分别为321例、40例、70例。其中受试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89。各组间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07、0.66。②受试者性别、文化、有/无病史与方案选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0.56、0.89;年龄与方案选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其中仅在方案一中的青年组与老年组受试者例数存在显著差异。③三种筛查方案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别为85.67%、82.50%、8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及有/无病史组的受试者在三种筛查方案中心律失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1、0.68;0.34、0.71、0.62;0.27、0.63、0.35;0.51、0.82。结论:基于社区移动医疗的心律失常筛查三种方案在心律失常检出上无显著差异,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各年龄段,不论有无症状。但受试者在选择方案上却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提示社区医生应结合患者的年龄、职业特点、经济收入等因素进行多维度评估后,选择能达到最优依从性筛查方案,才能真正使移动医疗服务助力于社区心律失常患者的筛查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