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甲酸和乳酸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及磷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甲酸钙和乳酸钙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产奶量、胎次、乳成分和泌乳天数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以甲酸钙和甲酸钙+乳酸钙替代基础饲粮中50%的石粉,并使3组饲粮中钙水平一致。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之间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糖率、乳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血浆骨钙素(O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血清中钙、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血浆中骨吸收标志物(CTX)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钙、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钙、磷平衡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粪钙、粪磷含量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奶牛饲粮中用甲酸钙和乳酸钙替换部分石粉,显著提高了泌乳奶牛乳蛋白率,对乳脂率和乳钙含量也有提升作用,显著提高了钙、磷表观消化率,减少了钙、磷排放量。

  • 不同浓度对喜和嫌型金花茶光合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1-1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采用砂培法,分别以2 种喜钙型金花茶[直脉金花茶(Camellia multipetala)和柠檬金花茶(C. limonia)]和2 种嫌钙型金花茶[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和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幼苗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a2+(设为5、25、50、100 mmol·L-1)营养液进行培养,研究其对两种不同类型金花茶的光合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探讨喜钙型金花茶对高钙环境的生理适应机制,分析嫌钙型金花茶的避钙机理。结果表明:两种嫌钙型金花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效率ETR、Chl a、Chlb、Chl 总量等均随Ca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高钙环境降低了嫌钙型金花茶的光合能力;喜钙型金花茶的这些指标在不同Ca2+浓度下并无显著变化,高钙环境并未影响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嫌钙型金花茶叶片丙二醛含量和PSII 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在高钙环境下并未有显著变化,表明其光合膜系统还未受到伤害。随着Ca2+浓度的升高,嫌钙型金花茶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并不大;喜钙型金花茶在不同Ca2+浓度下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均不明显,但其可溶性糖的含量明显高于嫌钙型金花茶。喜钙型金花茶对外界钙浓度的变化并不敏感,其适应高钙的生理机制可能与叶片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有关;而嫌钙型金花茶对高钙环境的适应性较差,这可能是其不能在钙质土上生长的主要原因。

  • 高、低饲粮交替饲喂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低钙饲粮交替饲喂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68周龄的大午粉1号蛋种鸡6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2只,单笼饲养于个体智能鸡笼内,对照组08:00和14:00分别饲喂43.3、86.7 g中钙饲粮(钙含量为3.66%),试验组08:00饲喂43.3 g低钙饲粮(钙含量为2.00%),14:00饲喂86.7 g高钙饲粮(钙含量为4.49%)。试验期为5周,其中预试期1周,正试期为4周。结果显示:试验组各周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产蛋率、料蛋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各周的产蛋率在数值上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第2周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各周蛋白高度、哈氏单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中,18:00和22:00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10:00和14:00(P<0.05),高于06:00和次日02:00(P>0.05);试验组中,22:00的血清钙含量极显著高于06:00、10:00、18:00和次日02:00(P<0.01),并显著高于14:00和18:00(P<0.05);从06:00到22:00,试验组血清钙含量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在22:00时,试验组血清钙、降钙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高、低钙饲粮交替饲喂(将高钙饲粮在下午饲喂)可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产蛋率和对钙的吸收和沉积,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壳质量。

  • 高、低饲粮交替饲喂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低钙饲粮交替饲喂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68周龄的大午粉1号蛋种鸡6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2只,单笼饲养于个体智能鸡笼内,对照组08:00和14:00分别饲喂43.3、86.7 g中钙饲粮(钙含量为3.66%),试验组08:00饲喂43.3 g低钙饲粮(钙含量为2.00%),14:00饲喂86.7 g高钙饲粮(钙含量为4.49%)。试验期为5周,其中预试期1周,正试期为4周。结果显示:试验组各周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蛋重、产蛋率、料蛋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各周的产蛋率在数值上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第2周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各周蛋白高度、哈氏单位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中,18:00和22:00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10:00和14:00(P<0.05),高于06:00和次日02:00(P>0.05);试验组中,22:00的血清钙含量极显著高于06:00、10:00、18:00和次日02:00(P<0.01),并显著高于14:00和18:00(P<0.05);从06:00到22:00,试验组血清钙含量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在22:00时,试验组血清钙、降钙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高、低钙饲粮交替饲喂(将高钙饲粮在下午饲喂)可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产蛋率和对钙的吸收和沉积,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蛋壳质量。

  • 磷酸一二对肉鸭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采用双因子随机分组试验设计,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和磷酸氢钙(DCP)及其添加水平(前期为0.075%、0.150%、0.225%、0.300%和0.375%,后期为0.12%、0.18%、0.24、0.30%)对肉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胫骨指标的影响,以评价MDCP对肉鸭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前期(1~21日龄)共选用96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10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鸭;试验后期(22~42日龄)选用720只22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鸭。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1~21日龄,随着MDCP或DCP添加水平由0.075%上升到0.225%,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0.075% MDCP添加组肉鸭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MDCP添加组(P<0.05)。22~42日龄,0.12% MDCP或DCP添加组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MDCP或DCP添加组(P<0.05);0.12% DCP添加组肉鸭的料重比高于其他DCP添加组(P>0.05),0.30% MDCP添加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其他MDCP添加组(P<0.05)。2)磷来源与添加水平互作显著影响21日龄肉鸭的胫骨强度(P<0.05),MDCP添加组肉鸭的胫骨强度显著高于DCP添加组(P<0.05);磷添加水平对21日龄肉鸭胫骨指标的影响显著(P<0.05)。42日龄肉鸭的胫骨灰分、钙、磷含量以及胫骨强度随着磷添加水平的增加而线性升高;磷来源与添加水平互作对42日龄肉鸭胫骨钙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3)21日龄,MDCP添加组肉鸭的血清磷含量显著低于DCP添加组(P<0.05),0.075% MDCP或DCP添加组血清钙、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MDCP或DCP添加组(P<0.05),0.075%、0.150% MDCP或DCP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MDCP或DCP添加组(P<0.05)。42日龄,肉鸭血清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DCP或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而逐渐降低,0.12% DCP添加组的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DCP添加组(P<0.05)。结果提示,MDCP可以替代DCP作为肉鸭饲粮的磷来源;MDCP为磷来源时,1~21日龄肉鸭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为0.355%,22~42日龄肉鸭适宜的非植酸磷水平为0.305%。综合肉鸭体重、体增重和胫骨矿化指标,肉鸭MDCP相对于DCP(100%)的生物学利用率是109.85%。

  • 磷酸一二对肉仔鸡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和磷酸氢钙(DCP)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评价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2×6双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采用MDCP和DCP 2种磷源,设6个磷添加水平(0、0.05%、0.10%、0.15%、0.20%和0.25%),将990只1日龄健康科宝肉公鸡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11个组(对照组共用),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交互作用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MDCP添加组肉仔鸡采食量、体增重、胫骨灰分含量、血清磷含量均显著高于DCP添加组(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DCP组(P<0.05),且随着磷添加水平提高,肉仔鸡采食量、体增重显著增加(P<0.05),而料重比和死淘率显著降低(P<0.05)。0.25%添加组的钙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添加组(P<0.05),且其磷表观代谢率、胫骨钙含量、胫骨磷含量和胫骨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磷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合考虑肉仔鸡体增重、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相对于DCP(100%),MDCP对肉仔鸡的生物学利用率是112.5%。

  • 不同无机磷源对断奶仔猪、磷表观消化率及、磷代谢的影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无机磷源对断奶仔猪钙、磷表观消化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20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初始体重为(8.41±0.97) kg的(28±2)日龄的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公母各占1/2)。5组仔猪分别饲喂含0.66%粉状磷酸氢钙(DCP)、0.44%粒状磷酸二氢钙(MCP)、0.44%粉状MCP、0.49%粉状磷酸一二氢钙(MDCP)、0.49%粒状MDCP的饲粮,并保持饲粮钙、磷水平一致。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1)各组仔猪的钙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粉状MDCP组仔猪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粉状DCP、粒状MCP和粉状MCP组(P0.05);2)仔猪血清钙、磷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粉状MCP组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但粉状MDCP、粉状MCP以及粒状MCP组蹄骨钙含量显著高于粉状DCP组(P<0.05)。由此可知,相较于粉状DCP,粉状MDCP、粒状MDCP、粒状MCP和粉状MCP均能较好地促进断奶仔猪钙、磷的代谢和利用,是替代粉状DCP的良好磷源。

  • 饲粮不同磷水平和磷比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磷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130±1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水貂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磷水平分别为1.0%、1.4%、1.8%,3个钙磷比分别为1.0、1.5、2.0,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试验饲粮的钙、磷水平如下:1.03%钙、0.97%磷(Ⅰ组),1.47%钙、0.98%磷(Ⅱ组),1.98%钙、0.99%磷(Ⅲ组),1.45%钙、1.37%磷(Ⅳ组),2.08%钙、1.38%磷(Ⅴ组),2.79%钙、1.38%磷(Ⅵ组),1.81%钙、1.75%磷(Ⅶ组),2.70%钙、1.79%磷(Ⅷ组),3.59%钙、1.80%磷(Ⅸ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67 d。结果表明:1)饲粮磷水平和钙磷比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冬毛期水貂的末重、平均日增重(P0.05)。4)随着饲粮磷水平的升高,粪钙含量随之增加,组间差异极显著(P0.05),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磷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磷消化率以Ⅰ组最低,Ⅲ组最高。综合各项指标,从降低饲粮成本、保护环境和维持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的角度出发,饲粮磷水平在1.4%,钙磷比在1.5~2.0时较为适宜。

  • 饲粮不同磷水平和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磷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70日龄体重相近的雌性水貂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磷水平分别为1.0%、1.4%、1.8%,3个钙磷比分别为1.0、1.5、2.0,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试验饲粮的钙、磷水平实测值如下:1.02%钙、0.96%磷(Ⅰ组),1.49%钙、1.00%磷(Ⅱ组),1.98%钙、1.01%磷(Ⅲ组),1.47%钙、1.35%磷(Ⅳ组),2.11%钙、1.40%磷(Ⅴ组),2.81%钙、1.40%磷(Ⅵ组),1.83%钙、1.73%磷(Ⅶ组),2.70%钙、1.80%磷(Ⅷ组),3.59%钙、1.80%磷(Ⅸ组)。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磷水平对育成期水貂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影响(P0.05)。饲粮磷水平与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的平均日增重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脂肪消化率有随饲粮钙磷比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变化趋势。3)氮沉积表现为Ⅵ组显著高于Ⅰ和Ⅷ组(P0.05)。粪氮含量有随饲粮磷水平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随饲粮磷水平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饲粮钙磷比对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有极显著影响(P<0.01)。4)粪钙、粪磷含量及钙、磷消化率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以Ⅸ组粪钙、粪磷含量最高,Ⅵ组钙消化率最高,Ⅶ组磷消化率最高。饲粮磷水平、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粪钙、粪磷含量及钙、磷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饲粮磷水平与钙磷比对育成期水貂的粪钙含量、钙消化率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粪磷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合各项指标,饲粮中磷水平在1.4%~1.8%、钙磷比在1.5~2.0时,育成期水貂可以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及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

  • 大鼠灌胃葡萄糖酸后尿液蛋白质组的变化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提交时间: 2024-01-18

    摘要: 钙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元素。本研究对大鼠灌胃葡萄糖酸钙3225mg/kgd(相当于钙剂量300mg/kgd)4天,对比分析了大鼠短期灌胃葡萄糖酸钙前后的尿液蛋白质组。许多差异蛋白被报道与钙有关,比如Regucalcin(灌胃后是灌胃前的2.6倍,p=0.022)、跨膜蛋白132A(Transmembrane protein 132A)(灌胃后是灌胃前的8.2倍,p=0.009)、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灌胃前是灌胃后的17.5倍,p=0.006)、Claudin-3(灌胃前是灌胃后的13.3倍,p=0.037)等。差异蛋白富集到的KEGG通路包括钙信号通路,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也显示出与钙的相关性。本研究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角度探究钙元素对机体的整体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钙元素的生物学功能,拓宽尿液蛋白质组学的应用潜力。

  • 饲粮阴阳离子差水平对小鼠血浓度及胃肠道组织结合蛋白9ku 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在前期建立了动物胃肠道钙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检测体系与表达谱分析的基础上,旨在进一步确定饲粮阴阳离子差(DCAD)水平对动物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钙结合蛋白9ku(CaBP-D9k)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揭示低DCAD水平防治动物低血钙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将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0只,自配种前3 d起分别饲喂DCAD水平为+300(高DCAD水平组,HD组)、+150(对照组,CON组)、-50(低DCAD水平组,LD组)的饲粮。检测母鼠产前20 d(-20 d)、产前5 d(-5 d)、产后当天(0 d)、产后3 d(+3 d)血钙浓度和胃肠道组织Ca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HD组相比,LD组显著提高了围产期内0 d、+3 d小鼠血钙浓度(P<0.05),显著上调了小肠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结肠Ca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这一效应在-5 d、0 d表现最为显著(P<0.05),并在+3 d提高了小鼠空肠与结肠的Ca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统计结果显示,十二指肠、空肠与结肠3个位点的Ca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CAD水平、血钙浓度具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由此可见,降低DCAD水平可上调动物小肠及结肠肠段CaBP-D9k mRNA相对表达水平,同时伴随更高的血钙浓度。这可能是低DCAD水平有效维持动物围产期血钙稳恒,降低低血钙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 不同水平饲粮添加维生素D3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胫骨质量和血浆磷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钙水平饲粮添加维生素D3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胫骨质量和血浆钙磷代谢的影响。采用3×3因子设计,即3个钙水平(3.0%、3.5%和4.0%)和3个维生素D3添加水平(0、2 500和5 000 IU/kg)。选取60周龄罗曼粉壳蛋鸡810只,随机分为9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与未添加维生素D3组相比,添加维生素D3组蛋鸡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极显著升高(P0.05)。2)与未添加维生素D3组相比,添加维生素D3组蛋壳强度、蛋壳重和蛋壳比重极显著升高(P0.05)。3)不同钙水平饲粮添加维生素D3对蛋鸡胫骨强度有极显著影响(P0.05),而饲粮钙水平为4.0%时,胫骨强度显著高于饲粮钙水平为3.0%和3.5%时(P0.05),与3.0%钙组相比,4.0%钙组血浆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结果显示,产蛋后期适当提高饲粮钙水平有利于蛋鸡生产性能,但维生素D3缺乏会降低生产性能,甚至引起停产;饲粮添加2 500 IU/kg维生素D3既能满足产蛋后期蛋鸡对维生素D3的需求,同时又不造成资源的浪费,节约成本。

  • 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适宜磷添加水平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钙、磷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性能、体成分、组织钙磷水平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钙添加水平为0、0.50%、1.00%的条件下,分别添加0、0.40%、0.80%、1.20%、1.60%的磷,配制15种不同钙磷水平的试验饲料。1 800尾初始重为(0.38±0.01) g的对虾随机分为15组,每组投喂1种试验饲料,每组3重复,每重复40尾虾。养殖8周。结果表明:1)饲料钙水平及钙水平与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P<0.01);饲料磷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WGR、SGR、PER、FCR和存活率(SR)(P<0.01)。2)饲料钙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肌肉粗蛋白质(CP)、粗脂肪(CL)、粗灰分(Ash)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的全虾CL、Ash的含量(P<0.05);饲料磷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全虾CP、CL含量,肌肉CP、CL、Ash含量(P<0.01);饲料钙水平与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全虾CL含量,肌肉CP、CL、Ash含量(P<0.01)。3)饲料钙磷水平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全虾、肌肉、虾壳的钙磷水平(P<0.01)。4)饲料钙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酚氧化酶(PO)活性,钙离子(Ca2+)含量(P<0.01);饲料磷水平极显著的影响对虾血清ALP、PO的活性,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无机磷(IP)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血清Ca2+的含量(P<0.05);饲料钙水平与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血清ALP活性,Ca2+、IP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血清TG含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SGR为判断依据,通过二次回归曲线模型分析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钙和磷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00%和1.26%。

  • 生长猪基础饲粮组成对磷酸氢和磷酸二氢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猪基础饲粮组成对磷酸氢钙(DCP)和磷酸二氢钙(M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的影响。试验1选用10头平均体重为(30.4±1.8) kg的生长猪,按照10×8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含有5个DCP添加水平的玉米-豆粕型和含有5个DCP添加水平的小麦-豆粕型饲粮,进行8期消化试验;试验2选用10头平均体重为(30.9±1.5) kg的生长猪,按照10×8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含有5个MCP添加水平的玉米-豆粕型和含有5个MCP添加水平的小麦-豆粕型饲粮,进行8期消化试验。每期消化试验包括5 d的饲粮适应期和2 d的粪便收集期。结果表明:1)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总粪磷排泄量极显著高于小麦-豆粕型饲粮(P<0.01),小麦-豆粕型饲粮的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和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极显著高于玉米-豆粕型饲粮(P<0.01)。饲粮添加DCP和MCP线性增加总粪磷排泄量、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及磷的ATTD(P<0.01)。2)通过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得生长猪采食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对DCP中磷的TTTD分别为82.33%和82.88%,生长猪采食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对MCP中磷的TTTD分别为85.88%和84.62%。由此可见,生长猪基础饲粮组成对DCP和MCP中磷的TTTD无显著影响。

  • 库调控的通道Orai1体外研究方法的建立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7-15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建立钙通道Orai1的体外研究方法。方法:利用脂质体重组技术,将体外纯化的Orai1蛋白重组到脂质体膜上,并利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来检测其重组效率及Orai1蛋白在脂质体膜上的结构,并利用钙染料Fura-2检测脂质体内钙离子的释放。结果:成功制备了脂质体及体外纯化了GST-Orai1融合蛋白,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结果证明GST-Orai1蛋白成功重组到脂质体上,以及Orai1蛋白以多聚体的形式定位在脂质体膜上。钙离子释放实验证明脂质体内钙离子包装完好,可用于后续Orai1钙通道的功能研究。结论:利用脂质体重组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Orai1的研究方法,能够更直接有效地研究其功能及其活化机制。

  • 儿童腺病毒肺炎降素原变化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腺病毒肺炎及非腺病毒呼吸道病毒肺炎儿童、腺病毒普通肺炎患儿及腺病毒重症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浓度水平,了解腺病毒肺炎儿童降钙素原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诊断为小儿肺炎的患儿,先通过呼吸道病毒检测将患儿分组,检测腺病毒肺炎组及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肺炎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作两样本t检验;然后把两组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作χ2检验;最后把腺病毒肺炎组再分为普通腺病毒肺炎组及重症腺病毒肺炎组,将该两组降钙素原浓度作两样本t检验。结果 腺病毒肺炎组及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肺炎组血清降钙素原浓度及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腺病毒肺炎患儿降钙素原浓度(t=21.772,P=0.000)及降钙素原升高阳性率(χ2=313.873,P=0.000)均高于非腺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病毒组;普通腺病毒肺炎组及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降钙素原浓度有显著差异(t=-11.190,P=0.000),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降钙素原浓度高于普通腺病毒肺炎组。结论 腺病毒肺炎儿童血清降钙素原较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肺炎儿童明显升高,且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降钙素原浓度明显高于普通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中诊治中或应引起重视。

  • 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磷酸一二氢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在低磷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二氢钙(MCP)和高水溶性磷酸一二氢钙(MDCP),通过研究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氮和磷的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全鱼和椎骨磷含量与全鱼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首先配制低磷基础饲料,然后在低磷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8.86、11.08、13.29、15.51 g/kg MCP,以及9.34、11.67、14.01、16.34 g/kg高水溶性MDCP,使得2种磷酸盐所提供的磷均分别为2.0、2.5、3.0、3.5 g/kg,9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P0、P2、P2.5、P3、P3.5、DP2、DP2.5、DP3、DP3.5。每种饲料饲喂4个重复的初始体重为(8.5±0.1) g的大口黑鲈,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CP和高水溶性MDCP均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磷消化率与沉积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P0.05)。随M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均以P0组最低。随高水溶性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磷消化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以P0组磷沉积率最低,DP3组磷沉积率最高。分别以增重率和磷沉积率为指标,通过斜率比法计算得出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0%和118%。以M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1%时,增重率和磷沉积率达到最高。以高水溶性MD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2%时,磷沉积率达到最高。

  • 不同品种奶牛产奶量、乳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与乳含量的相关性研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检测不同品种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研究其三者与乳钙含量的相关性,为获取高钙奶源提供理论依据。从饲养娟姗牛、西门塔尔牛、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杂交牛(西荷F1牛)和荷斯坦牛的4个牧场中分别选取50头泌乳天数为100~150 d、胎次1~3胎、健康无疾病的奶牛,于气温(14±4) ℃的某日采集样品。记录当日3次产奶量,采集当日早、中、晚3次奶样,再从其中随机挑选30头牛,采集早、中、晚3次血液样品。即每个品种奶牛采集150个奶样,检测乳成分;采集90个血样,检测生化指标。并对不同品种奶牛乳钙含量与产奶量、乳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荷斯坦牛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奶牛(P0.05)。综上所述,品种对于乳钙含量的影响较大,娟姗牛和西门塔尔牛乳钙含量较高,荷斯坦奶牛的乳钙含量最低但产奶量最高。乳钙含量与乳蛋白率和乳锌、乳磷含量呈正相关,与血清ALP活性和PTH、维生素D、钙、磷、镁含量无相关性。

  • 饲粮、磷水平对泌乳期伊犁母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钙、磷水平对泌乳期伊犁母马体重、胸围、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代谢以及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确定泌乳期伊犁母马钙、磷适宜需要量提供参考。选取年龄(11~14周岁)、体重[(371±21) kg]和胎次(4~6胎)接近的处于第2泌乳月的伊犁母马25匹,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匹。第3泌乳月Ⅰ、Ⅱ、Ⅲ、Ⅳ和Ⅴ组母马钙饲喂水平分别为45.03、48.50、51.96、55.43和58.89 g/d,磷饲喂水平分别为30.05、32.03、34.01、35.99和37.97 g/d;第4和第5泌乳月Ⅰ、Ⅱ、Ⅲ、Ⅳ和Ⅴ组母马钙饲喂水平分别为43.60、46.42、49.25、52.07和54.92 g/d,磷饲喂水平分别为27.63、29.24、30.86、32.47和34.12 g/d。试验为期90 d,每30 d为1个试验周期。结果显示:饲粮钙、磷水平对母马体重和胸围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钙、磷水平对干物质、有机物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Ⅴ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分别比Ⅱ、Ⅲ和Ⅳ组提高12.26%、12.37%和18.28%(P0.05)。Ⅰ组的代谢能较Ⅱ和Ⅳ组分别增加7.95%和11.33%(P0.05)。Ⅲ组的血浆中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高于Ⅳ和Ⅴ组(P<0.05),分别提高70.61%和47.58%。由此得出,Ⅰ组饲粮(在第3泌乳月钙、磷饲喂水平分别为45.03和30.05 g/d,第4和第5泌乳月钙、磷饲喂水平分别为43.60和27.63 g/d)即可满足伊犁母马泌乳期的钙、磷需要。适宜的饲粮钙、磷水平有助于维持较高水平的能量和钙的表观消化率以及能量和磷的沉积和利用。

  • 饲喂不同、磷水平饲粮对泌乳期伊犁马乳成分、乳脂脂肪酸组成和马驹生长发育、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饲粮对泌乳期伊犁马乳成分、乳脂脂肪酸组成及马驹生长发育、血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伊犁马钙、磷营养提供参考。选取年龄、体重和胎次接近的处于第2泌乳月末的伊犁马25匹,根据母马体重和马驹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5匹。5组马匹饲粮钙、磷水平分别设为45.0、30.0 g/d(Ⅰ组),48.5、32.0 g/d(Ⅱ组),52.0、34.0 g/d(Ⅲ组),55.5、36.0 g/d(Ⅳ组),59.0、38.0 g/d(Ⅴ组)。试验为期90 d,每30 d为1个试验周期。结果显示:饲粮钙、磷水平显著影响每次平均挤奶量及估计日产奶量(P0.05)。Ⅲ组每次平均挤奶量分别比Ⅰ和Ⅳ组提高了20.65%(P0.05),而胸围则随着饲粮钙、磷水平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下降。Ⅰ组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显著高于Ⅱ、Ⅲ和Ⅳ组(P<0.05),分别增加34.24%、24.89%和23.64%。由此得出,增加饲粮钙、磷水平可提高伊犁马的产奶量,但使乳中钙含量降低;饲粮钙、磷水平不影响乳成分,但增加乳脂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由于乳中钙含量降低,导致马驹血浆降钙素含量下降、胸围发育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