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酸梭菌对肉仔鸡饲料加工过程及消化道环境的耐受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通过模拟肉仔鸡饲料制粒条件及其消化道环境,研究丁酸梭菌在饲料制粒过程中及在肉仔鸡消化道内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试验分别对丁酸梭菌的温度、压力、人工胃液及肠道消化酶耐受性进行评价。温度耐受性试验:将含丁酸梭菌试验饲粮在85 ℃的条件下分别处理2.5、5.0、7.5 min,对照组不作处理。压力耐受性试验:将丁酸梭菌试验饲粮分别在0.20、0.30、0.40 MPa压力下处理5 min,对照组不作处理。人工胃液耐受性试验:将含丁酸梭菌试验饲粮在pH分别为2.00、3.00、4.00的人工胃液中处理48 min,对照组以pH为7.0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替代人工胃液。肠道消化酶耐受性试验:将含丁酸梭菌试验饲粮用pH为3.00的人工胃液处理48 min后,再在肠道消化酶混合液中处理198 min,对照组以pH为7.00的PBS替代肠道消化酶。每组均设3个重复。试验结束后平板计数法检测试验饲粮的丁酸梭菌活菌数,计算存活率。结果表明:85 ℃高温处理2.5、5.0、7.5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分别为70.43%、52.69%、46.35%;0.20、0.30、0.40 MPa压力下处理5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分别为64.38%、87.14%、101.74%;pH为2.00、3.00、4.00的人工胃液处理48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分别为113.27%、123.07%、78.52%;经肠道消化酶混合液处理198 min后丁酸梭菌的存活率为47.71%。结果表明,丁酸梭菌能够耐受肉仔鸡饲料加工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环境,对人工胃液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对肠道消化酶的耐受性较低。

  • 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为了探明不同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生长、生化组成、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33±1.27) g的管角螺3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20只),设置饥饿时间分别为0(对照组)、5、10、20、30、40 d,在水温29~31 ℃条件下进行饥饿试验。结果显示:饥饿时间对管角螺的存活率、壳高和壳宽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的存活率均为100%;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管角螺的体重逐渐下降,特别是饥饿20~40 d时,体重减少12.73%~21.14%。除饥饿40 d外,饥饿时间对足肌中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中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粗灰分含量逐渐上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糖原含量显著下降(P0.05)外,其他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足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逐渐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上升;偶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而奇数碳原子个数的脂肪酸含量却相对上升。肝胰腺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饥饿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淀粉酶活性在饥饿10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5 d组(P<0.05),在饥饿4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饥饿5~30 d内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饥饿40 d时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在饥饿30 d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饥饿30 d后则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管角螺耐饥饿,但在高温(29~31 ℃)下饥饿30 d后其体内生化指标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明其体内已经发生了饥饿胁迫。

  • 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10年随访数据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局部进展期胃癌主要包括Ⅲ期胃癌,以综合治疗为主,患者术后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目的 探究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疗科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理结果根据国际癌症联合会(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第八版胃癌TNM分期系统进行分期,明确诊断Ⅲ期胃癌。术后所有患者在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2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而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12-15。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病生存时间(DFS)的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临床病理特征对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pTNM分期、年龄、转移淋巴结率(LNR)、胃切除方式患者生存差异。结果 共纳入行术后辅助放疗的Ⅲ期胃癌患者135例,中位随访时间10.48年。5年内复发70例,死亡62例,5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48.1%(65/135)、54.1%(73/135);10年内复发74例,死亡74例,10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均为45.2%。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pTNM分期、pT分期、LNR、癌结节、肿瘤位置、胃切除方式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50%,OS:HR=1.74,95%CI=1.03~2.94;DFS:HR=1.87,95%CI=1.73~1.02)、胃切除术方式(全胃切除术,OS:HR=2.07,95%CI=1.22~3.50;DFS:HR=2.02,95%CI=1.20~3.41)是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OS和D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40岁,HR=2.19,95%CI=1.06~4.53)是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另外,列线图表明年龄、pTNM分期、LNR、胃切除术方式对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预后有预测作用。胃癌术后患者复发情况:10例(7.4%)局部复发(放射野内吻合口和淋巴结的复发),35例(25.9%)患者出现腹、盆腔播散种植,37例(27.4%)患者出现了远处转移(包括肺、肝、骨、脑等脏器);部分患者发现了2种类型以上的复发。不同pTNM分期、年龄、LNR、胃切除方式的Ⅲ期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Ⅲ期胃癌D2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复发或死亡主要在5年内。pTNM分期、LNR和胃切除方式是这类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