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油脂类型对肉鸡不同组织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究油脂类型对肉鸡不同组织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的科宝肉鸡母雏,随机分为8个组(4个单一油脂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5.00%亚麻油、玉米油、芝麻油和猪油;4个混合油脂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2.50%猪油+2.50%玉米油、2.50%猪油+2.50%芝麻油、2.50%亚麻油+2.50%玉米油和2.50%亚麻油+2.50%芝麻油),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组织及油脂类型与组织的交互作用对42日龄肉鸡组织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影响显著(P0.05)。42日龄肉鸡胸肌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和腹脂(P0.05);玉米油组胸肌中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但日龄对肉鸡肝脏GAPDH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显著(P<0.05)。由此可见,油脂类型对肉鸡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呈现组织间的差异,玉米油可提高胸肌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42日龄肉鸡胸肌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和腹脂,21日龄肉鸡肝脏GAP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42日龄。

  • 肉鸡WD和肽重复序列结构域1基因组织表达特性及油脂类型和水平对WD和肽重复序列结构域1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WD和肽重复序列结构域1(WD and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1,WDTC1)基因是调控能量代谢、脂肪沉积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关键基因。本试验旨在分析肉鸡WDTC1基因组织表达谱及不同类型和水平的油脂对肉鸡不同组织、不同日龄WDTC1基因表达的影响。随机挑选42日龄商品肉鸡母雏5只,进行WDTC1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在此基础上,试验选取240只1日龄科宝肉鸡母雏,随机分为8个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2.50%、5.00%的亚麻油、玉米油、芝麻油和猪油),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分别于21和42日龄时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鸡屠宰取样,通过三因素析因试验设计分析油脂类型、水平和肉鸡组织以及油脂类型、水平和肉鸡日龄对肉鸡WDTC1基因表达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WDTC1基因在肉鸡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卵巢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肾脏、脑、肺脏、胸肌、心脏、小肠等组织,在胰腺组织中表达量最低。2)油脂类型对42日龄肉鸡不同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极显著(P0.05)。3)油脂类型对不同日龄肉鸡肝脏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油脂类型与油脂水平的交互效应显著(P<0.05);2.50%和5.00%油脂水平时猪油组21日龄肉鸡肝脏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42日龄时(P<0.05);2.50%油脂水平时亚麻油组肝脏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5.00%油脂水平时亚麻油和玉米油组42日龄肉鸡肝脏组织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芝麻油组(P<0.05)。由此可见,肉鸡WDTC1基因的表达有时空特异性,优势表达组织为肝脏,WDTC1基因表达量受油脂类型、肉鸡组织、肉鸡日龄、油脂类型与油脂水平以及油脂类型与肉鸡组织的交互影响。

  • 肉鸡WD和肽重复序列结构域1基因组织表达特性及油脂类型和水平对WD和肽重复序列结构域1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WD和肽重复序列结构域1(WD and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1,WDTC1)基因是调控能量代谢、脂肪沉积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的关键基因。本试验旨在分析肉鸡WDTC1基因组织表达谱及不同类型和水平的油脂对肉鸡不同组织、不同日龄WDTC1基因表达的影响。随机挑选42日龄商品肉鸡母雏5只,进行WDTC1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在此基础上,试验选取240只1日龄科宝肉鸡母雏,随机分为8个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2.50%、5.00%的亚麻油、玉米油、芝麻油和猪油),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分别于21和42日龄时从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只肉鸡屠宰取样,通过三因素析因试验设计分析油脂类型、水平和肉鸡组织以及油脂类型、水平和肉鸡日龄对肉鸡WDTC1基因表达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WDTC1基因在肉鸡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卵巢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脏、肾脏、脑、肺脏、胸肌、心脏、小肠等组织,在胰腺组织中表达量最低。2)油脂类型对42日龄肉鸡不同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极显著(P0.05)。3)油脂类型对不同日龄肉鸡肝脏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且油脂类型与油脂水平的交互效应显著(P<0.05);2.50%和5.00%油脂水平时猪油组21日龄肉鸡肝脏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42日龄时(P<0.05);2.50%油脂水平时亚麻油组肝脏组织中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猪油组(P<0.05),5.00%油脂水平时亚麻油和玉米油组42日龄肉鸡肝脏组织WDTC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芝麻油组(P<0.05)。由此可见,肉鸡WDTC1基因的表达有时空特异性,优势表达组织为肝脏,WDTC1基因表达量受油脂类型、肉鸡组织、肉鸡日龄、油脂类型与油脂水平以及油脂类型与肉鸡组织的交互影响。

  • 盲肠灌注丙酸对生长猪结肠黏膜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盲肠灌注丙酸,利用转录组测序,探究丙酸对生长猪结肠黏膜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16头杜×长×大阉公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头。试验期内,通过盲肠瘘管给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猪分别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及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丙酸溶液,共灌注28 d。试验期结束后屠宰,采集结肠黏膜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灌注丙酸后,在生长猪结肠黏膜中共检测出121个差异表达基因(FC≥2,P<0.05),其中78个基因上调,43个基因下调。其中,丙酸显著提高了酪酪肽(PY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R7)、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LDOB)、ATP合成酶5I(ATP5I)、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基4L(ND4L)、细胞色素P450(CYP39A1)等与糖代谢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促进了Occudin-1、生长抑素(SST)、G蛋白偶联受体5A(GPRC5A)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经GO与KEGG pathway分析发现,上调基因显著富集的GO term主要包括糖基化合物代谢、糖类衍生物代谢等,显著富集的通路有氧化磷酸化、糖胺聚糖生物合成等。下调基因显著富集的GO term主要有心腔发育、干细胞群维持等,显著富集的通路包括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叶酸生物合成等。综上所述,盲肠灌注丙酸改变了结肠糖代谢和能量代谢,以及肠道屏障与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丙酸对结肠代谢及机体健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刺梨GL2同源基因的克隆、系谱树和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3-1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刺梨的果刺给水果采摘和食品加工带来不便。本文从刺梨果实中克隆得到与果刺发育形成相关的基因RrGL2,为研究果刺的形成和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刺梨果实的果刺细胞学发育过程。以刺梨‘贵农5号’的cDNA为模板,通过RACE克隆获得刺梨中与拟南芥表皮毛形成GL2的同源基因RrGL2,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刺结构在花芽形成早期基部内的细胞首先不断分裂,向外继续发育,中部的细胞变细、变长形成“针”状结构,顶部的细胞逐渐木质化使刺变硬,形成果刺。通过RACE扩增得到RrGL2的cDNA全长2 292bp,编码763aa氨基酸。RrGL2具有Homeodomain同源结构域和StAR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的结构域,RrGL2与其他物种编码的GL2氨基酸同源性高度相似,并且系谱树分析揭示刺梨RrGL2和草莓属亚种的GL2密切相关。最后,qRT-PCR分析表明,RrGL2在茎和果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织,在花后7周果刺中的表达最高,是3周和5周果刺中的7.87倍和2.10倍。RrGL2的功能与果刺的形成发育密切相关,该研究为刺梨中刺形成的分子机制和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 维生素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A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脂和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使用无血清培养基饥饿24 h后,采用维生素A浓度分别为0(对照)、0.05、0.10、0.20、1.00和2.00 μg/mL的培养基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2.00 μg/mL维生素A可以显著提高相对增殖率以及甘油三酯(TG)含量(P<0.05);维生素A能显著提高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0.05、0.10、0.20、1.00和2.00 μg/mL)、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0.05、0.10 µg/mL)、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0.05、0.10 µg/mL)的基因表达量(P<0.05);维生素A也能显著提高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5(STAT5,0.20 μg/mL)、αs1-酪蛋白(CSN1S1,0.05和0.10 μg/mL)、κ-酪蛋白(CSN3,0.10 μg/mL)基因表达量(P<0.05);维生素A也能显著提高乳脂合成相关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活性(0.05、0.10、0.20和1.00 μg/mL)(P<0.05)。结果提示,维生素A对BMECs内乳脂、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效果呈浓度依赖性,以0.10 μg/mL维生素A效果较好

  • 乙烯对绞股蓝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和皂苷含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3-2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药食两用植物绞股蓝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激素乙烯对绞股蓝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及皂苷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乙烯利处理后绞股蓝不同器官中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GpFPS,GpSS和GpSE的表达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及HPLC技术,测定了乙烯利处理对绞股蓝总皂苷和皂苷单体Rb1、Rb3和R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施乙烯利能够不同程度地上调GpFPS,GpSS和GpSE基因的表达水平,且3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在不同器官间不同,而在同一器官中相似。在乙烯利处理后3 d,所测各器官中的总皂苷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根、成熟叶和幼叶达到显著水平,但3个皂苷单体在不同器官中的增加或降低并不一致,以Rb3含量最高。该结果为探索利用植物激素调控绞股蓝皂苷次生代谢提供了参考。

  • 龙眼DlPSY 基因在根和叶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0-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研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基因在龙眼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机制,我们从龙眼转录组数据中筛选获得一个PSY 基因,命名为DlPSY,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龙眼PSY 蛋白的一级结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亲疏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卷曲螺旋域、蛋白质结合位点、系统进化树、蛋白质互作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DlPSY 基因在龙眼根和叶中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龙眼DlPSY 基因长度为1260 bp,编码420 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DlPSY 蛋白具有Isoprenoid Biosyn C1 超家族结构,含有信号肽,为分泌性蛋白,无跨膜结构,是一种可溶性亲水蛋白,定位于膜外;DlPSY 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具有卷曲螺旋。Ramachandran 评估结果表明应用SWISS-MODEL 构建的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可靠,其配体结合位点为344Phe 和347Lys。qRT-PCR 分析结果表明DlPSY 基因在龙眼根和叶中均有表达,叶中表达量高于其在根中的表达量。该研究的结果为下一步采用遗传学方法提高龙眼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奠定理论基础。

  • 饲料中添加亚麻籽对延边黄牛肌肉组织及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关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5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亚麻籽对延边黄牛肌肉组织及皮下脂肪中的脂肪酸组成及与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480 kg左右的延边黄牛阉牛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8%整粒亚麻籽(WPS组)和8%破碎亚麻籽(PS组)的试验饲粮。试验结束后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组织,测定其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预试期10 d,正试期18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WPS组和PS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但饲料利用率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相比,在肌肉组织中WPS组和PS组饱和脂肪酸C16:0和C18:0含量显著下(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C18:1n-9、C18:2cis-9,trans-11、C18:2trans-10,cis-12含量显著上升(P˂0.05);皮下脂肪中WPS组和PS组单不饱和脂肪酸C18:ln-9、C18:2n-6、C18:2cis-9,trans-11、C18:3n-3的含量显著上升(P˂0.05),饱和脂肪酸C10:0、C12:0、C16:0、C18:0含量显著下降(P˂0.05)。3)与CON组相比,在肌肉组织中WPS组和PS组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43)、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在皮下脂肪中PS组和WPS组的4种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亚麻籽可调控延边黄牛肌肉组织及皮下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本试验条件下,8%破碎亚麻籽(PS组)添加效果更好,有益于延边黄牛生长性能的提高和脂肪代谢的调控。

  • 甘薯IbGL3 的克隆和表达分

    分类: 农、林、牧、渔 >> 植物保护学 提交时间: 2018-07-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紫肉甘薯富含花青素,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受到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的控制。bHLH(basic helix-loop-helix protein)转录因子能够调节多个花青素结构基因基因的表达,在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目前在甘薯中还没有关于bHLH调控花青素生物合成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根据甘薯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技术在甘薯中克隆了一个2 120 bp的bHLH基因IbGL3,该基因包含一个1 87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2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69.08 k D,理论等电点(pI)5.20。IbGL3蛋白和其他植物中类黄酮合成相关的bHLH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都包含保守的MIR区、bHLH结构域和ACT类似结构域。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IbGL3与其他植物类黄酮相关bHLH蛋白聚为一类,属于Ⅲf 亚类成员。表达结果显示,IbGL3基因在深紫色甘薯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浅紫色甘薯中的表达量次之,而在白肉甘薯中表达量最低, 与花青素积累正相关,推测其在甘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IbGL3在甘薯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功能和作用机理,为甘薯花青素生物合成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 急性髓系白血病CDX2和β-catenin的相关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DX2与β-catenin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92例初诊AML ,3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CDX2及β-caten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中的26例AML , 8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CDX2,p-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AML组CDX2mRNA和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78%和76.92%,对照组未检测到表达(P<0.01) ; β-catenin mRNA和蛋白在两组均表达,但AM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 CDX2, β-catenin mRNA表达均与初诊时白细胞数、LDH水平呈正相关(P<0.01) } AML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时,CDX2 mRNA转阴、β-catenin mRNA表达显著下降,复发时两者均增高。AML患者CDX2与β-catenin无论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AML患者存在CDX2基因过表达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且CDX2与β-caten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 环状RNA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2-13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环状 RNA是一类新发现以共价键形成环状结构的RNA分子,没有5'帽和3'尾,具有高度的序列保守性和稳定性,不易被核酸外切酶降解,在转录或转录后水平发挥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近年来,环状RNA已被发现与许多肿瘤包括胃癌发生密切相关。本文首先介绍环状 RNA形成、分类、分子特征和功能,然后从环状 RNA与胃癌发生、环状 RNA与胃癌诊断、以及环状 RNA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等3个方面阐述环状RNA与胃癌的关系。

  • 德氏乳杆菌对育肥猪血脂指标、胆固醇代谢和脂肪沉积相关酶活性及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德氏乳杆菌制剂对育肥猪血脂指标、肝脏胆固醇代谢和脂肪沉积相关酶活性、组织胆固醇代谢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mRNA表达和皮下脂肪组织形态的影响。试验选用120头平均体重为(65.34±3.64) kg的健康“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栏),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德氏乳杆菌制剂的饲粮,预试期7 d,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血清甘油三酯(TG)(P=0.08)和总胆固醇(TC)(P=0.06)含量均有降低趋势,血清总胆汁酸(TBA)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肝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活性有降低趋势(P=0.07),胆固醇7α-羟化酶活性(CYP7A1)显著增加(P<0.05),脂肪甘油三酯酯酶(ATGL)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猪的回肠胆汁酸结合蛋白(IBABP)的mRNA相对表达量有降低趋势(P=0.07),皮下脂肪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皮下脂肪细胞直径有降低趋势(P=0.09)。结果提示,德氏乳杆菌可通过干扰育肥猪回肠对胆汁酸的吸收来调控肝脏胆固醇和脂肪代谢。

  • CRISPR/Cas9系统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CRISPR/Cas9系统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编辑DNA序列和调控目标基因表达水平的能力,从而为生物体的精确基因组编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简化后的CRISPR/Cas9系统由两部分组成:Cas9蛋白和sgRNA。其作用原理为sgRNA通过自身的Cas9把手与Cas9蛋白形成Cas9-sgRNA复合体,Cas9-sgRNA复合体中sgRNA的碱基互补配对区序列与目标基因的靶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结合,Cas9利用自身的核酸内切酶活性对目标DNA序列进行切割。与传统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相比,CRISPR/Cas9系统具有几大明显的优势:易用性、简便性、低成本、可编程性以及可同时编辑多个基因。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及衍生出来的CRISPRi和CRISPRa基因表达调控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真核和原核生物中。该文综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起源、作用机理、在生物体中的应用和其衍生出的技术,并概述了其脱靶效应和未来前景。

  • 育王时额外添加叶酸对西方蜜蜂蜂王质量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确定育王时额外添加不同浓度的叶酸对西方蜜蜂蜂王质量的影响。控制蜂王产卵8 h,孵化后进行人工移虫育王,从移虫第2天起每天用微量进样器给王台内的小幼虫饲喂2 μL分别含有0(Ⅰ组)、0.05(Ⅱ组)、0.25(Ⅲ组)、1.00 mg/kg(Ⅳ组)叶酸的糖水,连续饲喂3 d。蜂王出房时,测其初生重、胸宽,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蜂王卵巢中储存蛋白110(hex110)、储存蛋白70b(hex70b)和卵黄蛋白原(V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Ⅱ组蜂王初生重显著高于Ⅰ组、Ⅲ组和Ⅳ组(P0.05);蜂王胸宽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Ⅲ组蜂王卵巢中Vg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Ⅱ组与Ⅳ组之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随着叶酸浓度的增加,蜂王卵巢中hex11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增加后降低,且4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育王时额外添加叶酸对西方蜜蜂蜂王质量存在影响,额外添加低浓度的叶酸可以增加蜂王的初生重及卵巢中hex110基因的表达,但额外添加高浓度的叶酸会抑制蜂王卵巢中Vg、hex110及hex70b基因的表达,因此,育王时可适当添加低浓度叶酸来提高蜂王质量。

  • 沙葱黄酮对肉羊生产性能和肠道组织β-防御素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黄酮对肉羊生产性能和肠道组织免疫因子β-防御素-1(sBD-1)和β-防御素-2(sBD-2)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60只健康、体重[(39.9±3.2)kg]相近的6月龄小尾寒羊羯羊,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低浓度黄酮组)、22(中浓度黄酮组)和33 mg/kg沙葱黄酮(高浓度黄酮组)的试验饲粮,共饲喂7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每天记录各组羊的采食量,每隔15 d晨饲前空腹称重1次。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羊进行屠宰,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样,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sBD-1和sB-2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试验第30~45天以及第45~60天,各试验组肉羊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高浓度黄酮组肉羊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试验第45~60天,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中浓度黄酮组肉羊的平均日增重最高,高浓度黄酮组料重比最低。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33 mg/kg的沙葱黄酮显著提高了sBD-1基因在空肠和回肠中及sBD -2基因在空肠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22 mg/kg的沙葱黄酮显著提高了sBD-2基因在十二指肠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2~33 mg/kg的沙葱黄酮能够显著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β-防御素(sBD-1、sBD-2)基因在肠道中的表达。

  • UV-B辐射对神农香菊菇类物质合成及其相关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研究以神农香菊为材料,用强度为400 }wcW的紫外光UV-B对其进行辐射处理,辐射时间分别为0, 0.5, 1, 2, 4 h,探讨U V-B辐射对神农香菊菇类物质合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短时间的U V-B辐射对神农香菊菇类物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0.5, 1, 2, 4 h处理对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在2h处理下HMGR, DXR, TPS, G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在4h处理下FPS和DXS的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其中FPS基因表达量变化最显著,为对照的69倍。M VA途径中,去氢白首烯、杜松菇烯的含量与FPS基因表达量4h内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1一石竹烯与HMGR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MEP合成途径中,a-钡财白酮、崖柏酮、p一钡财白酮的含量呈现与DXR, GPS, TPS基因表达量相同的变化趋势。按树脑在U V-B辐射4 h内持续上升,与DXS基因的变化一致。由此可以推断,UV-B辐射通过影响各自途径中一些关键基因的表达量,进而影响了神农香菊菇类物质的合成量。

  • 黄芪多糖干预树突状细胞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源性树突状细胞(DCs)的基因表达和其功能变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黄芪多糖的抗AS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健康人外周血分离PBMC源性DCs和血清作为研究对象,培育5 d后,随机分为APS组和对照组。其中APS组给予200 mg/LAPS孵育过夜,对照组不给干预。通过基因芯片和RT-PCR技术,观察APS处理PBMC源性DCs的免疫功能和其他基因表达的差异与AS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PS组 CD36(0.97±0.23 vs5.45±1.14)、IL-27(1.08±0.22 vs 2.97±0.61)基因表达相对量显著性上调;APS组IFI16(0.98±0.18 vs 0.46±0.11)基因表达相对量显著性下调。结论 适量的APS可以上调DCs膜表面与抗原递呈相关的CD36、IL-27的表达,下调IFI16的表达,对增加DCs的免疫活性,促进DCs的成熟与分化有显著的影响。APS对AS的发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积极地干预作用,有着重要的积极地临床意义。

  • 饲粮能量水平对后备母猪卵巢发育及相关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后备母猪卵巢发育及卵巢促卵泡素受体(FSHR)和促黄体素受体(LH/CGR) mRNA表达的影响。选择27头体重(61.0±3.1) kg的长×大二元母猪,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分别饲喂低、中、高3个能量水平[分别为NRC(1998)推荐消化能需要的90%、100%和110%]的饲粮。试验期内各组平均日采食量相同,但摄入的消化能水平不同。试验母猪在第2个发情期的第19天屠宰。结果表明:高能组卵巢重及大卵泡数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高能组卵巢FSHR和LH/CGR mRNA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由此得出,高能量水平饲粮可促进后备母猪卵巢发育,有利于促进卵巢FSHR和LH/CGR mRNA的表达。

  • 苜草素对蛋鸡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及其基因调控机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苜草素对蛋鸡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选取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26周龄尼克蛋鸡5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600、900、1 200 mg/kg的苜草素。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1)试验第35天和第70天,900 mg/kg苜草素组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9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升高了蛋鸡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HDL/LDL)(P<0.05),各组蛋鸡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600、900、1 2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降低了蛋鸡肝脏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mRNA表达量(P<0.05),900和1 200 mg/kg苜草素组显著升高了蛋鸡肝脏组织中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mRNA表达量(P<0.05)。各组蛋鸡肝脏中固醇结合蛋白元件-2(SERBP-2)和卵巢中卵黄蛋白原受体(OVR)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苜草素降低了蛋黄胆固醇和全蛋胆固醇含量,其调控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蛋鸡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和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的转化排泄2种途径来实现。本试验推荐26~35周龄蛋鸡苜草素添加水平为90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