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之外的冰雪世界――行星冰冻圈研究综述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文章介绍了太阳系和太阳系外行星冰冻圈。太阳系各行星和卫星的表面温度差异很大,它们的冰冻圈发育各不相同。水星和月球的两极陨石坑的永久阴影区中可能有水冰存在。金星太热,表面既没有液态水,也不可能有水冰存在。火星两极存在永久性冰帽,包括水冰和干冰(固态CO2)。在太阳系雪线之外,存在很多冰卫星和富含水的矮行星,它们的主要是由水冰组成的;在极低的温度下,水冰甚至比地球上的岩石还要坚硬,并成为这些星体的壳层。除了水冰,其他易挥发组分如CO2、CH4、N2、CO等在极低温度下都会凝固为冰,形成不同于水冰的冰冻圈。因此,行星冰冻圈具有与地球冰冻圈迥然不同的丰富多样性。对行星冰冻圈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扩大视野,更深入地理解地球冰冻圈,也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太阳系的形成、地球水分的来源、地球深时古气候环境和生命演化,以及开展未来的系外生命探测。

  • 移动端新闻平台信息设计要素对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机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研究移动阅读背景下新闻平台界面设计要素对信息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机制,提出设计优化策略。[方法/过程] 通过控制移动端新闻平台界面中3个重要因素信息密度、图文结构、文字粗细,采用行为及眼动实验,并结合主观满意度问卷,考察不同界面要素对用户信息视觉搜索效率的影响结果,对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其影响机制。[结果/结论] 移动端新闻信息平台中信息密度、图文结构、文字粗细3种界面设计要素的交互作用显著,且信息密度对用户的主观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视觉搜索效率最优组合为上文下图、低密度、细体组合。

  • 一价铜离子掺杂无铅钙钛矿Cs2AgBiBr6对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能影响第一性原理模拟研究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核科学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 无铅双钙钛矿Cs2AgBiBr6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受到了核辐射探测领域的广泛关注,实验上发现对Cs2AgBiBr6进行Cu+掺杂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稳定性与光电转换率。目前Cu+掺杂Cs2AgBiBr6的影响还未得到理论系统研究,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采用密度泛函,开展了Cu+掺杂Cs2AgBiBr6对结构和电学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掺杂会提高Cs2AgBiBr6的稳定性。掺杂形成的Cs2Ag1-xCuxBiBr6与原始材料Cs2AgBiBr6皆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并随着Cu+掺杂比例提高能带间隙会显著缩短。根据态密度图分析,能带间隙缩短是由于Cu+掺杂会导致由Bi6p轨道主导的导带底部下移。Cs2Ag1-xCuxBiBr6相比Cs2AgBiBr6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更优的电学性能,可作为半导体辐射探测器的候选材料。

  • 电子加速器光中子源生产医用同位素的模拟研究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粒子加速器 提交时间: 2024-03-25

    摘要: 光核反应和紧凑型中子源是生产医用同位素的新兴工具,东华理工大学(ECUT)正在建设一种电子加速器驱动的光中子源(ECANS),用于医用同位素生产研究。本文在分析W- 100Mo光中子源的中子产额及99Mo产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子能量调节层和中子反射层组成的放射性同位素产生模型,对不同天然氧化物材料(MoO3、Lu2O3、Y2O3)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的产生模拟及伴生产物分析,探讨了光核反应中子源生产医用同位素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富集100Mo靶材中99Mo同位素的产量为54.1 Ci/day,在氧化物靶材中99Mo的产量为17.4 Ci/day、177Lu的产量为18.2 Ci/day以及90Y的产量为57.0 Ci/day。此外分析了天然氧化物在辐照条件下放射性杂质的含量,为后续分离纯化提供数据参考。

  • 膀胱造瘘术对于80 g以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双极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评估膀胱造瘘术对于80 g以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患者行双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双极TURP)的围手术期获益情况。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采用双极TURP治疗80 g以下BPH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双极TURP术中是否行膀胱造瘘术分为膀胱造瘘组和非膀胱造瘘组,比较两组之间的手术安全性、手术效率、并发症及护理时间。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585例,其中膀胱造瘘组366例,非膀胱造瘘组219例。造瘘组和非造瘘组手术前后的血钠浓度、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的下降量分别为0.06±2.92 mmol/L和0.54±3.64 mmol/L; (2.44±4.01)%和(2.89±4.05)%;9.62±12.81 g/L和10.42±8.31 g/L,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前列腺切除重量分别为42.50±12.39 g和43.76±12.23 g,两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造瘘组具有更长的手术时间90.75±40.78 min vs 76.28±32.60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造瘘组相比,造瘘组具有更长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15±1.44 d vs 2.57±0.89 d;5.19±1.41 vs 4.15±1.13 d;7.36±2.09 d vs 5.65±1.36 d,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80 g以下的BPH,行膀胱造瘘术会增加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手术效率,对于双极TURP围手术期未见明显益处。

  • 基于D-Be紧凑型快中子源硼中子的慢化整形研究

    分类: 核科学技术 >> 粒子加速器 提交时间: 2024-06-06

    摘要: 硼中子俘获治疗是一种细胞尺度内强靶向性与高传能线密度的二元放射疗法,具有治疗周期短、对周围健康组织损伤小等优势,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癌症治疗方法。在BNCT装置中,束流整形组件的作用是将中子源产生的快中子束慢化至超热中子能区(0.5 eV< E<10 keV),并保证中子方向性。本文使用蒙特卡罗模拟程序GEANT4以及FLUKA模拟9Be(d,n)10B反应中子源产生及后续中子慢化。采用1.45 MeV、30 mA的氘束轰击9 μm的薄铍靶,由该反应产生的中子作为源项,对BSA进行了可行性方案设计。结果表明:采用45 cm厚的BiF3和5 cm厚的TiF3组合慢化层,12 cm厚的Pb反射层,11 cm厚的Al2O3补充慢化层,以及0.1 mm厚的Cd热中子吸收层,保证出口处的γ成分、快中子成分、Φepi/Φth以及Φepi/Φfast符合IAEA所推荐的建议值。本研究得出了低能氘束与薄铍靶的中子谱及BSA具体设计方案,为D-Be中子源中子的慢化整形提供了数据参考,为D-Be源进一步优化研究提供支持。

  • 国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分类: 统计学 >> 社会统计学 提交时间: 2024-05-1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在开放科学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增进 创新合作和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资源稀缺性和资源可持续性2 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 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4 种开放共享模式:公共普惠共享模式、市场响应共享模式、集约保障共享模式和战 略合作共享模式。遴选国外代表性案例,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不同开放共享模式的基本 特征。最后,基于对这些模式的深入分析,探讨对我国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方面可借鉴的经验和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