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5-07-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传统中医药在妇幼健康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应用,国家积极推动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发展。然而,孕产妇的围产中医知识知晓不足、安全性认知有限等问题,为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发展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加强孕产妇中医药使用行为研究对提高孕产妇中医药服务有效利用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孕产妇中医药使用现状和使用意向,并探索孕产妇中医药使用意向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6—10月,通过横断面研究,抽取在全国多地妇幼保健机构接受孕产医疗保健服务的孕期及哺乳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增加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协变量),设计结构化调查问卷,主要调查计划行为理论的4个变量(主观规范、行为意向、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及既往中医药使用情况变量。借助SPSS 20.0和AMOS 26.0进行统计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变量间路径关系。结果 共发放问卷264份,回收有效问卷2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99名(37.5%)孕产妇在孕产期使用了中医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阶段(OR=0.519,95%CI=0.386~0.697)和既往中医药使用史(OR=9.399,95%CI=4.500~19.633)是孕产妇中医药使用的影响因素(P<0.05)。参与调查的孕产妇有着相对积极的中医药使用态度[(5.49±1.13)分]、较高的中医药使用意愿[(4.95±1.04)分]、对孕产期中医药使用有着较高的感知行为控制[(5.22±1.12)分]、较强的主观规范[(4.99±1.12)分],并且有着较为满意的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4.90±1.16)分]。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主观规范、行为意向、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和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均对孕产期中医药使用意向有显著影响(P<0.001),其中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大(β=0.435)。结论 我国孕产妇群体的中医药利用率偏低、中医药服务利用存在区域差异、中医药使用意愿较容易受重要他人意见影响以及受既往中医药使用经历影响。需因地制宜施策、深入推进面向孕产妇群体的中医药服务模式改革、加强围产医疗保健服务中对孕产妇中医药使用主观规范的关注、加快全生命周期中医药服务建设,从而推动和带动孕产妇中医药服务应用和妇幼健康领域中医药工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