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生态网络分析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6-2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自生态网络分析方法提出40多年来,其理论发展和应用实践不断拓展,但直至21世纪才不断引入到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中,用以分析城市内部多个主体和多种生态流构成的关联网络。目前,城市生态网络分析集中于生态网络分析方法与指标的拓展及多尺度的应用研究,而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又形成了上升性分析和环境元分析两大分支,多尺度应用涵盖了城市镶嵌的区域背景尺度和城市内部产业部门之间的细节尺度。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着多尺度融合、多种生态网络分析方法集成不足等问题,这限制了城市生态网络分析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未来城市生态网络分析研究集中于如下3点:(1)开展多尺度城市生态网络分析,包括城市群-城市-园区/社区等,构建多级嵌套生态网络模型;(2)集成上升性与环境元分析方法,提出由外在表征到内在过程的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模式及模拟方法;(3)强调自然节点在城市生态网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社会经济节点与自然节点并重的生态网络模型,并强调构建多精度的生态网络模型服务于不同的研究目的。

  • 紧急起始腹膜透析患者实行递增式腹透的临床疗效观察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1-09

    摘要: 目的:观察紧急起始腹膜透析(Urgent-start Peritoneal Dialysis, USPD)患者实行递增式腹膜透析(Incremental Peritoneal Dialysis)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8-1至2021-7-3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行紧急起始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所有患者透析前肾小球滤过率介于4~6ml/min/1.73m2。根据起始透析剂量不同,分为递增剂量组(透析剂量≤6000mL/日)和标准剂量组(透析剂量≥8000mL/日),其中递增剂量组依据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调整透析方案。每位患者随访时间1年,于透析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分别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透析剂量、透析充分性、尿量、腹透超滤量、残余肾功能以及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69位患者,其中递增剂量组111人,平均年龄45.01±12.84岁;标准剂量组58人,平均年龄43.5±15.62岁。透析前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指标(血压、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钾、血磷、甲状旁腺素、血红蛋白)以及残余肾功能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整个随访期内,虽然递增剂量组的透析剂量始终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透析充分性均达标。并且在透析治疗1个月和6个月时,递增剂量组的UKt/V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1月:0.75±0.43 VS. 0.61±0.32,P=0.027;6月:0.68±0.53 VS. 0.50±0.29,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随访期内,两组患者血压的控制、贫血及低钙血症纠正的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磷血症的纠正情况均达标,但在透析1个月时,递增剂量组的血磷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1.48±0.43mmol/L VS. 1.34±0.31mmol/L,P=0.039);当透析1年时,递增剂量组的血磷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1.39±0.36mmol/L VS. 1.53±0.35mmol/L,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随访期内,两组的残余肾功能相似,标准剂量组的超滤量高于递增剂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递增剂量组的尿量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尤其在透析1个月和透析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USPD患者,递增式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与标准剂量组相似,并且递增式腹膜透析不会导致US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快速下降。因此,递增性腹膜透析方式可以作为USPD患者的起始透析方式。

  • 紧急起始腹膜透析患者实行递增式腹透的临床疗效观察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2-30

    摘要: 目的:观察紧急起始腹膜透析(Urgent-start Peritoneal Dialysis, USPD)患者实行递增式腹膜透析(Incremental Peritoneal Dialysis)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8-1至2021-7-3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行紧急起始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所有患者透析前肾小球滤过率介于4~6ml/min/1.73m2。根据起始透析剂量不同,分为递增剂量组(透析剂量6000mL/日)和标准剂量组(透析剂量8000mL/日),其中递增剂量组依据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调整透析方案。每位患者随访时间1年,于透析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分别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透析剂量、透析充分性、尿量、腹透超滤量、残余肾功能以及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69位患者,其中递增剂量组111人,平均年龄45.0112.84岁;标准剂量组58人,平均年龄43.515.62岁。透析前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指标(血压、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钾、血磷、甲状旁腺素、血红蛋白)以及残余肾功能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整个随访期内,虽然递增剂量组的透析剂量始终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透析充分性均达标。并且在透析治疗1个月和6个月时,递增剂量组的UKt/V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1月:0.750.43 VS. 0.610.32,P=0.027;6月:0.680.53 VS. 0.500.29,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随访期内,两组患者血压的控制、贫血及低钙血症纠正的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磷血症的纠正情况均达标,但在透析1个月时,递增剂量组的血磷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1.480.43mmol/L VS. 1.340.31mmol/L,P=0.039);当透析1年时,递增剂量组的血磷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1.390.36mmol/L VS. 1.530.35mmol/L,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随访期内,两组的残余肾功能相似,标准剂量组的超滤量高于递增剂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递增剂量组的尿量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尤其在透析1个月和透析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USPD患者,递增式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与标准剂量组相似,并且递增式腹膜透析不会导致US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快速下降。因此,递增性腹膜透析方式可以作为USPD患者的起始透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