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气候变化对四种木姜子地理分布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利用最大墒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3)软件对中国木姜子属四种资源植物在我国当代、未来(2061—2080)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分析和划分。结果表明:山鸡椒(Litsea cubeba)适生区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区域,在未来时段2061—2080年两种(RCP2.6、RCP8.5)二氧化碳浓度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分别减少4.9%和0.5%;毛豹皮樟(Litsea coreana)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及北亚热带区域,分布相对偏北,其在未来2061—2080年两种二氧化碳浓度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分别增加5.6%和4.5%;华南木姜子(Litsea greenmaniana)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亚热带区域;毛叶木姜子(Litsea mollis)适生区广泛分布在亚热带区域。这两种树种在未来气候RCP2.6情景下适生面积减少1.0%和3.3%,在RCP8.5情景下减少5.6%和8.3%。上述结果说明木姜子属不同种由于生态习性差异对未来的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对这些植物引种栽培须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

  • 黔西南北盘江镇喀斯特高原峡谷区植被演替阶段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5-1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究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碳氮(C、N)、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随演替发生的变化特征与内在联系,该文以喀斯特高原峡谷区草灌、灌木、乔灌和乔木 4 个演替阶段的森林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凋落物-土壤的 C、N 及稳定同位素值,并分析其在不同层次间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1)喀斯特区森林叶片-凋落物-土壤 δ13C 值分别为-31.31‰ ~ -28.23‰、-29.96‰ ~ -20.07‰、-26.83‰ ~ -21.14‰,相应的 δ15N 值依次为-3.41‰ ~ 1.54‰、-2.61‰ ~ 0.99‰、5.36‰ ~ 8.63‰,总体上土壤更表现出富集效应;(2)伴随着演替发生,叶片 δ13C 值与土壤 δ15N 值均为先减小后增大,土壤、凋落物 δ13C 值呈降低趋势,叶片和凋落物 δ15N 值均无明显变化规律;(3)乔灌阶段叶片-土壤 δ15N 值最低,表明该阶段生态系统 N饱和程度较小,N 含量相对亏缺;(4)叶片-土壤 C、N 及稳定同位素之间相关性较强,表明两者间养分循环紧密相关,具有显著抑制或促进效应。综上表明,该区生态系统修复时,应选择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川钓樟(Lindera pulcherima)、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翅荚香槐(Cladrastis platycarpa)等树种,提高生态系统对资源利用和养分吸收的自调控能力。

  • 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逆转录病毒HERV-K Np9基因转录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分子机制。方法MTT检测雷公藤甲素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然后用OriginPro8计算出ICso。按照。,2,4,8,16 nmol/L浓度雷公藤甲素处理Jurkat细胞48 h,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加药处理后各组Np9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并用Kodak 1D 3.6软件对条带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分析Np9转录抑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Np9下游信号分子c-myc, p-catenin, ERK, AKT和Notchl蛋白的变化。结果雷公藤甲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其ICso为12.7 nmol/L。雷公藤甲素呈剂量依赖诱导Jurkat细胞凋亡。进一步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Jurkat细胞中Np9基因的mRNA的转录水平。经统计分析发现Np9转录抑制与细胞凋亡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907) 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发现雷公藤甲素在抑制Np9 mRNA转录同时伴有其下游信号分子c-myc, (3-catenin,ERK,AKT和Notchl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下调HERV-K Np9 mRNA及其下游信号分子c-myc , (3-catenin, ERK , AKT和Notchl蛋白水平是雷公藤甲素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 高压输电线塔用日本角钢表面氧化膜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运行在辽宁电网的高压输电线塔用日本角钢服役80年以上,其表面几乎没有明显锈蚀和局部腐蚀现象,显示其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本文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服役80年以上日本角钢表面氧化物的电子结构和价带结构。日本角钢氧化膜的XPS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r+ 溅射时间持续2100 秒,氧化膜中Zn2+ 2p3/2的结合能为1022.10 ± 0.08 eV,基本保持不变,氧化膜中Fe、Cr和Mn原子百分含量都低于10%。氧化膜主要成分为Zn 的氧化物和碳氧化合物。结合日本角钢的化学成分和氧化膜的XPS结果,分析了日本角钢耐腐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