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膀胱造瘘术对于80 g以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双极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评估膀胱造瘘术对于80 g以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患者行双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双极TURP)的围手术期获益情况。方法 收集南方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0月采用双极TURP治疗80 g以下BPH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双极TURP术中是否行膀胱造瘘术分为膀胱造瘘组和非膀胱造瘘组,比较两组之间的手术安全性、手术效率、并发症及护理时间。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585例,其中膀胱造瘘组366例,非膀胱造瘘组219例。造瘘组和非造瘘组手术前后的血钠浓度、血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的下降量分别为0.06±2.92 mmol/L和0.54±3.64 mmol/L; (2.44±4.01)%和(2.89±4.05)%;9.62±12.81 g/L和10.42±8.31 g/L,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前列腺切除重量分别为42.50±12.39 g和43.76±12.23 g,两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造瘘组具有更长的手术时间90.75±40.78 min vs 76.28±32.60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造瘘组相比,造瘘组具有更长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15±1.44 d vs 2.57±0.89 d;5.19±1.41 vs 4.15±1.13 d;7.36±2.09 d vs 5.65±1.36 d,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80 g以下的BPH,行膀胱造瘘术会增加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手术效率,对于双极TURP围手术期未见明显益处。

  • 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预后价值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明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能否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的生存预后指标。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2年4月间在本院初治诊为NMIBC,并行TURBT术治疗,有完整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的216名膀胱癌患者。将纳入患者根据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血清白蛋白组(<40 g/L)和正常血清白蛋白组(≥40 g/L)。应用Kaplan-Meier 模型评估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总体生存率(OS)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216 例NMIBC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组共82(39%)例,正常血清白蛋白组共127(61%)例。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组的5年OS低于正常血清白蛋白组(P=0.017)。进一步进行Cox多因素分析以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后发现,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仍可成为NMIBC电切患者5年OS(HR:3.102,95% CI:1.200~8.020,P=0.02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的NMIBC电切患者拥有更差的5年OS。对于NMIBC电切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作为一项廉价易得且简单有效的生存预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