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以全新视角看待孤独症的社交沟通:双重共情问题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08

    摘要: 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型的引领下,多数将孤独症社交沟通问题归咎于其自身的不足,而双重共情问题(double empathy problem)是以社会沟通本质的双向性为基点,认为孤独症难以融入社会环境不仅由于其自身无法理解典型发展人群,典型发展人群亦难以理解孤独症,由于双方之间感知和理解的不匹配,信息的双向脱节,从而导致双方的互动困难。一系列相关研究证实双重共情问题的存在,其内部机制包括行为表达方式的不同和污名化现象,可通过共同阅读模式、同伴支持和人际同步性方式进行干预。未来研究需关注更多年龄层面的孤独症间社交沟通情况,研究评估需考虑孤独症特殊的共情表达,深入研究双方互动过程,并鼓励扩展更多有效的干预方法。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探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对于相关信息需求旺盛,信息搜寻成为公众了解和应对风险的重要途径。面对风险信息,公众对信息搜寻的态度如何塑造其行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不同人群间是否具有差异性?解答这些问题有助于为公众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助力提升个体应对效能、开展有效防疫工作。[方法/过程] 以在线问卷形式调查国内719名受访者,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的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不同地区、年龄、学历的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具有显著差异;感知风险、情感反应、信息充分性、信息主观规范与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公众信息搜寻态度与行为;信息搜寻态度在各因素与信息搜寻行为间起中介作用。基于研究结果,分别从信息发布渠道、信息传播过程与信息搜索平台等角度提出意见。

  • 时间限制与时间压力下的信息行为研究综述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时间是信息行为中普遍存在的情境因素,然而将时间视为稀缺资源,探讨其对信息行为影响的研究较为零散。本研究梳理信息行为领域中对时间限制和时间压力影响的相关研究,总结时间限制与时间压力对信息行为的作用和影响,以加深对时间因素的理解,呼吁信息行为领域对时间的关注。[方法/过程]在阅读与筛选近10年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系统性归纳与总结时间限制与时间压力对信息行为的影响,着重梳理时间限制与时间压力在不同类型的信息行为过程中的角色。[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时间限制与时间压力会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信息行为(包括搜索、浏览与撰写行为)、无明确任务下的信息偶遇行为和信息决策行为均产生影响。未来研究者应厘清时间限制、时间压力及其相关概念边界,明确时间压力测量标准,同时关注时间压力积极作用。

  • 基于事件要素的组合模型微博热点事件摘要提取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为帮助读者从热点事件产生的海量微博报道中快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提高微博事件摘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提出一种基于事件要素的多模型微博热点事件时间轴摘要提取方法。[方法/过程] 针对微博文本特征,结合主题模型(LDA)与互信息最大熵模型(MaRxEnt-MI)的特点提取事件摘要关键词,以微博传播价值和主题相关性为标准筛选微博,以时间-摘要关键词-摘要微博的形式生成时间轴摘要。[结果/结论] 利用人工标注的测试集,与传统的TextRank方法进行对比,F值提高8%-13%,内部测试表明摘要可读性提高明显。实验文本和测试集的数量及事件丰富度需要进一步扩展,应考虑更多的加权策略模型以提高摘要的准确性。实验结果及测试反馈表明,本文的方法能很好满足用户对热点事件摘要信息需求,提高微博摘要提取的准确率。

  • 野燕麦繁殖和抗逆特性及其对小麦的他感效应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农田恶性杂草, 野燕麦具有很强的环境胁迫适应能力, 并且在种间竞争中常处于优势地位。本试验对野燕麦种群的繁殖与扩散特性、种子与幼苗抗逆特性及其根系分泌物对小麦的异株克生作用进行了研究, 以期为找寻治理野燕麦的有效措施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1)野燕麦具有很强的种子繁殖与扩散能力, 开花结实比小麦早, 种子产量大、地下储量多、扩散距离远; (2)野燕麦种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在室温与变温条件下均可以正常萌发, 而冷冻后置于室温环境是其萌发最佳条件, 总发芽率可达93.33%; (3)野燕麦种子对盐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在浓度低于1.8%的NaCl 溶液中均可正常萌发; (4)野燕麦幼苗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随着NaCl 浓度和PEG 浓度的升高, 野燕麦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1), 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5)野燕麦根系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株高、干重、根长及根系活力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证明野燕麦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幼苗生长具有异株克生作用。以上结果表明, 野燕麦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强大的繁殖扩散能力、较强的抗逆性以及异株克生效应, 相关研究可为大田野燕麦防除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 相变蓄能型联供系统最优相变温度研究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燃气轮机驱动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我国近年来大力鼓励发展的小型能源供应系统,将蓄能装置与联供系统结合对系统供能设备能起到减容增效的作用。本文建立了相变蓄能型联供系统的简化数学模型,提出了在给定实际用户负荷的情况下,以一次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最佳相变温度确定方法。典型算例分析表明,相变型烟气蓄热器的最优相变温度与用户负荷及设备性能相关,相比于N丁U无限大,N丁U有限大时,最优相变温度会升高,最小一次能耗会增大。

  • 知识管理推动创新:国际研究视角与本土 实践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 目的 / 意义 ] 在全球经济处于下行的情况下,研究知识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方法 / 过程 ] 对 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与现实进行综合性研究,调研主要分 3 个部分:一是利用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 对 5 000余篇国外有关知识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主题分析,试图发现知识管理各项活动的研究关联和研究热点。 二是对我国 559 家企业进行问卷调研,以了解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调研结果显示,人际网络是知识 获取的主要来源;多数企业在知识管理实践上仍处于准备期;知识密集度高的实践较少。三是利用结构方 程模型对上述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发现知识管理对探索式创新和拓展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结 果 / 结论 ] 结果发现,这 3 项要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还同时发现,企业大多关注知识深度,对知 识联系和知识广度重视不足。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针对中国企业的知识管理与创新提出对策和建议。

  • 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10-07

    摘要: 以往关于学校联结与抑郁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为明确两者间的整体关系, 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 对纳入的87项研究进行了三水平元分析。结果发现, 学校联结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r = 0.39, df = 205, p < 0.001)。此外, 学校联结和抑郁的关系受被试性别、年龄、抑郁测量工具、研究数据属性的调节, 但不受学校联结测量工具、文化类型、发表年份的调节。本研究首次使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整合了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 理论上为两者关系提供了阶段性定论, 实践上为预防和干预个体抑郁提供了参考依据。

  • 西沙群岛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的抗逆生物学特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3-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热带珊瑚岛由于光照强、季节性干旱明显、土壤贫瘠、保水能力差而少有植物生长。草海桐(Scaevola sericea)是一种典型的热带滨海植物,是西沙群岛珊瑚岛植被中的主要建群种,在海岛和海岸带防风固沙及植被生态恢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西沙群岛自然环境下草海桐的形态解剖学特征、抗氧化能力、抗逆性物质含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草海桐具有阳生性植物特征,叶片及上表皮厚、气孔密度小、导管直径及水力导管直径大,有利于其适应珊瑚岛干旱环境;其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相较于其他受胁迫植物高,脱落酸含量也较高,表明草海桐对珊瑚岛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及抗逆性;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但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表明草海桐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高。研究结果表明,草海桐能够很好地适应干旱、贫瘠的珊瑚砂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及适应能力,这为草海桐的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 不同加工工艺对玉米纤维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干玉米纤维饲料(DCGF)和湿玉米纤维饲料(WCGF)为原料,分析加工工艺对玉米纤维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选取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方法测定DCGF和WCGF营养成分含量,采用尼龙袋法测定瘤胃降解特性,采用三步体外法测定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的小肠消化率,采用NRC模型预测代谢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供给量。结果表明:1)DCGF常规营养成分中除中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NDICP)、酸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ADICP)含量显著高于WCGF(P0.05);2)DCGF和WCGF的瘤胃NDF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DCGF的瘤胃干物质(4、24、48 h)、粗蛋白质(CP)降解率(12、24、48和72 h)及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WCGF(P0.05);4)DCGF的RUP的小肠消化率显著低于WCGF(P0.05);5)饲料RUP提供的必需氨基酸中,DCGF的RUP提供的组氨酸(His)、苯丙氨酸(Phe)、异亮氨酸(Ile)以及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WCGF(P<0.05)。综合得出,DCGF和WCGF都含有高含量的可利用纤维和蛋白质,可以作为奶牛良好的纤维和蛋白质源饲料,但DCGF的瘤胃CP降解率和RUP的小肠消化率较低,可能影响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价值。

  • 不同加工工艺对玉米纤维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以干玉米纤维饲料(DCGF)和湿玉米纤维饲料(WCGF)为原料,分析加工工艺对玉米纤维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选取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常规方法测定DCGF和WCGF营养成分含量,采用尼龙袋法测定瘤胃降解特性,采用三步体外法测定瘤胃非降解蛋白质(RUP)的小肠消化率,采用NRC模型预测代谢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供给量。结果表明:1)DCGF常规营养成分中除中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NDICP)、酸性洗涤不溶粗蛋白质(ADICP)含量显著高于WCGF(P0.05);2)DCGF和WCGF的瘤胃NDF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DCGF的瘤胃干物质(4、24、48 h)、粗蛋白质(CP)降解率(12、24、48和72 h)及有效降解率显著低于WCGF(P0.05);4)DCGF的RUP的小肠消化率显著低于WCGF(P0.05);5)饲料RUP提供的必需氨基酸中,DCGF的RUP提供的组氨酸(His)、苯丙氨酸(Phe)、异亮氨酸(Ile)以及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WCGF(P<0.05)。综合得出,DCGF和WCGF都含有高含量的可利用纤维和蛋白质,可以作为奶牛良好的纤维和蛋白质源饲料,但DCGF的瘤胃CP降解率和RUP的小肠消化率较低,可能影响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价值。

  • 低淀粉饲粮条件下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作为淀粉来源的低淀粉饲粮条件下不同瘤胃降解淀粉(RDS)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以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各组分别以不同RDS水平饲粮作为发酵底物,体外产气法测定培养48 h时产气量和瘤胃发酵参数以及24 h时瘤胃微生物区系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RDS水平的提高,体外培养48 h时产气量、潜在产气部分和产气速率呈线性升高(P0.05);3)随着饲粮RDS水平提高,体外培养24 h时培养液中白色瘤胃球菌和嗜淀粉瘤胃杆菌的相对数量呈线性升高(P0.05)。综合考虑,低淀粉饲粮条件下提高RDS水平有利于瘤胃发酵。

  • 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一致性行动是如何达成的?责任意识动态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24

    摘要: [目的]基于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民众可以短时间内戴上口罩这一现象,本研究探讨了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下一致性行动的达成机制。 [方法]通过逻辑整合前人研究及疫情期间民众戴口罩行为动机的全国性问卷调查结果,研究首先构建出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其随社会与组织情境变化而动态变化的可能性;而后研究采用问卷、访谈、主题统觉测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模型及其动态变化的存在和原因,且推测该责任意识模型的不同形态会导致集体目标下不同水平的一致性行动,进而设计了情境启动的问卷实验。 [结果]1、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微观模型可以分为个体责任和互依责任两个部分:当互依责任占主导时,个体与集体中的他人形成元责任互依,构成责任意识的中观模型;集体中所有个体的元责任互依相互连结形成类似于“中国结”的宏观模型;2、由于自我构念组成随情境的变化引发了责任意识模型中个体责任和互依责任的强弱变化,责任意识的“中国结”模型呈现出随情境变化而产生的动态变化;3、问卷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在集体目标的驱使下,与集体责任互依的个体的一致性行动倾向会显著增强。 [局限]作为将中国本土心理学和西方文化心理学视角相结合进行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的初步探索,本研究离其最终目标“用世界通用的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结论]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下民众的责任意识可以用“中国结”来形象表征,且其由自我构念随情境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形态会导致集体目标驱使下不同水平的一致性行动。

    同行评议状态: 评论中 评论中
  • 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一致性行动是如何达成的?责任意识动态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2

    摘要: 目的 基于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民众可以短时间内戴上口罩这一现象,本研究探讨了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下一致性行动的达成机制。 方法 通过逻辑整合前人研究及疫情期间民众戴口罩行为动机的全国性问卷调查结果,研究首先构建出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其随社会与组织情境变化而动态变化的可能性;而后研究采用问卷、访谈、主题统觉测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了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模型及其动态变化的存在和原因,且推测该责任意识模型的不同形态会导致集体目标下不同水平的一致性行动,进而设计了情境启动的问卷实验。 结果 1、集体主义文化下的责任意识微观模型可以分为个体责任和互依责任两个部分:当互依责任占主导时,个体与集体中的他人形成元责任互依,构成责任意识的中观模型;集体中所有个体的元责任互依相互连结形成类似于“中国结”的宏观模型;2、由于自我构念组成随情境的变化引发了责任意识模型中个体责任和互依责任的强弱变化,责任意识的“中国结”模型呈现出随情境变化而产生的动态变化;3、问卷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在集体目标的驱使下,与集体责任互依的个体的一致性行动倾向会显著增强。 局限 作为将中国本土心理学和西方文化心理学视角相结合进行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的初步探索,本研究离其最终目标“用世界通用的学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结论 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下民众的责任意识可以用“中国结”来形象表征,且其由自我构念随情境变化而产生的不同形态会导致集体目标驱使下不同水平的一致性行动。

  • 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10头荷斯坦经产奶牛[平均泌乳天数为(214±38) d,平均乳产量为(26.2±2.4) kg/d,平均体重为(727±65) kg]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试验设计2种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的试验饲粮,分别为瘤胃降解淀粉水平为62.3%(占总淀粉的百分比)的低瘤胃降解淀粉水平饲粮(L-RDS组)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为72.1%(占总淀粉的百分比)的高瘤胃降解淀粉水平饲粮(H-RDS组)。采用交叉试验设计,试验分为2期,过渡期7 d,每期试验21 d,其中适应期14 d,采样期7 d。结果显示:1)相比L-RDS组,H-RDS组有机物和淀粉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2)相比L-RDS组,H-RDS组尿素氮及其占摄入氮比例有降低趋势(P=0.09),摄入氮、乳氮、粪氮、尿氮和沉积氮及其占摄入氮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尿中总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蛋白产量亦无显著变化(P>0.05).3)饲粮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乳产量和乳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以上结果可知,饲喂高淀粉饲粮时不同瘤胃降解淀粉水平影响饲粮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对泌乳性能和氮平衡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