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兰兔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建立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正交设计筛选苯和环磷酰胺联合使用建立新西兰兔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的适宜剂量。方法新西兰兔,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应用L9(34)正交表对苯的剂量(A)、环磷酰胺的剂量(B)、苯的注射次数(C)、环磷酰胺的注射次数(D)四个因素及它们各自不同的3个水平在建立新西兰兔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并最终从9个实验组中优选出建模的较优方案。给药方法为先背部皮下注射苯,隔日1次,再耳缘静脉注射环磷酰胺,每天注射,均按照规定次数注射。每6 d检测1次血常规,于建模前、建模后36d取小段股骨进行骨髓组织学检查,观察变化。结果将9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进行对比分析,4~9组新西兰兔再障模型建立成功,第7、8、9组与其他组日均下降速率之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7组骨髓切片显示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组织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或消失,脂肪细胞增多。随访发现,第7组骨髓抑制一直存在,与该病临床特点相符合。结论第7组采用苯1.5 mL/kg,8次/d,环磷酰胺10 mg/kg,4次/d,这一组合剂量建立的新西兰兔AA模型建模周期短、且模型稳定,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建模方法。

  • 高强度聚焦超声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X16-F10在体内的转移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在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上,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处理对黑色素瘤细胞体内转移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以构建小鼠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模型;待肿瘤最长径长至7-10 mm时进行HIFU处理,并设置实验对照组(荷瘤鼠辐照HIFU但保持治疗头功率源开关关闭,即假照组);治疗后每3d测量肿瘤长径和短径,共观察3周,绘制肿瘤曲线,统计生存率和转移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液中黑色素瘤细胞3个标志物的相对表达量以监测血液中循环黑色素瘤细胞的数量,它们分别是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 ( MAGE-A3 ) ,T细胞1识别的黑色素瘤抗原(MART 1)以及同源转化成对框基因转录因子PAX3);在HIFU治疗后14d,通过尾静脉注射再次移植B 16-F 10细胞,观测其肺转移率。结果(1)各自的中位生存时间及95%可信区间(CI):假照组分别为19.00 d和17.14-20.86 d,HIFU组则分别为26.00d和24.76-27.25 d,生存率差异显著(P<0.01);从治疗后第20天起,两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差异明显,从HIFU处理后第20天开始,包括处理后第23,26天,辐照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假照组(P<0.05); (2)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IFU组小鼠在治疗后第7天的MAGE-A3 , MART 1和PAX3三个指标都明显低于假照组(P<0.05 ),在治疗后第14天其MAGE-A3的表达量仍然明显低于假照组(P<0.05 ) ; (3 )在HIFU治疗后14d通过尾静脉再次移植相同肿瘤细胞,HIFU组肺转移灶的数量明显低于假照组(P<0.05 ),肿瘤转移抑制率为42.4%。结论HIFU处理能够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在体内转移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涉及减少肿瘤细胞从原发灶的脱落和瘤细胞在肺部的定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