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跨域情感分类模型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知识管理论坛》

    摘要: [ 目的 / 意义 ] 跨领域情感分类仍是亟需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方法 / 过程 ] 借助情感无关词, 通过谱聚类算法构建源领域与目标领域的跨域情感特征词簇,将谱聚类得到的情感词特征与位置特征、关 键词特征、词性特征融入逻辑回归分类算法中,实现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跨领域情感分类算法;并以用户评 论数据进行验证。[ 结果 / 结论 ] 研究结果表明,CDFF(Cross Domain pulse Four Factor) 算法可有效实现跨 域用户的情感分类,为跨领域情感分类研究提供借鉴。

  • 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幼苗光合特性对硬化地表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6-13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以北京典型绿化树种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和元宝枫(Acer truncatum)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透水硬化地表、不透水硬化地表和对照3个水平的地表类型,通过监测地表温度、土壤含水量(20 cm)和光合参数等指标,分析3种树木叶片光合特性对硬化地表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硬化地表极显著地提高了地表温度(P 不透水地表 > 对照;不透水地表极显著地降低了3种树木土壤含水量(P P < 0.01)。两种硬化地表下油松、元宝枫和不透水地表下白蜡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株高和基径生长受到抑制。硬化地表对油松和元宝枫的影响主要源于硬化地表形成的高温胁迫,对白蜡的影响主要源于不透水地表形成的干旱胁迫。因此,在配置和种植城市绿化植物时,为缓解硬化地表对城市树木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应选择适应高温和干旱的植物,并采取降温和灌溉措施来降低硬化地表的影响。

  • 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3-3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以增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影响下,植被活动产生了动态的、非线性的响应规律,并体现出水热要素与植被活动多过程的交互作用和复杂影响机制,形成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总结了温度升高和降水变动对植被活动影响研究进展,一定幅度的增温与增雨有利于植被活动增强,但许多研究认为升温超过3℃,或者降水变化50%,将会对植被活动造成不利影响,而其中的关键响应阈值与脆弱性机制仍不明晰;整合分析了气候多要素对植被活动的耦合效应,水、热、光等气候要素相互叠加共同影响植被活动过程,尤其是暖湿的气候组合对植被活动更为有利。综述了植被活动响应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性,及其对植被带分布产生的影响,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植被活动对温度较为敏感,森林界线发生北移,而内蒙古西部地区则受到水分影响,草原有所退化。提出了今后应遵循"过程和格局耦合"思路,集成应用实验、统计和模型等多种方法,增强植被活动响应气候变化的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 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的理论范式和方法体系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1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以全球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将会在本世纪持续,针对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而采取适应和减缓措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然而,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领域理论和方法并不规范,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基于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理论范式和构造范式概念,梳理、集成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的"脆弱性-要素分离-不确定性-风险"理论框架,总结相应的方法体系包括实地观测与科学实验、数值模型和统计方法、风险定量化评估框架等。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应遵循理论范式"四要素"的逻辑关系,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力求相关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化,以利增强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研究的科学性及其成果的应用指导意义。

  • 摆盘美学影响健康饮食决策的行为与神经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摘要: 前人研究发现食物摆盘的美感水平会影响个体的食物选择, 但未有研究进一步探讨相同美感、不同审美特征对健康饮食决策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招募被试34名, 采用基于价值的食物决策范式, 使用2 (审美特征:古典美, 表现美) *2 (食物热量:高, 低) 被试内设计, 通过分离计算模型参数与脑电指标来检验不同审美特征差异化的审美价值, 以及审美价值对热量影响的调节效应及其认知神经基础。结果显示:(1)古典美(vs. 表现美)审美价值更高, 食物选择率和漂移率(v)更高、N400振幅更低; (2)审美价值调节热量价值, 但热量价值的突显性高于审美, 热量信息的神经处理时间更早(240~320ms); (3)审美价值的调节效应发生在决策证据积累过程中, 影响漂移率(v)以及中央顶叶正波(CPP)。本研究在理论层面揭示了健康饮食决策中审美价值的调节效应及认知神经基础, 同时在实践应用方面为助推健康饮食选择提供了食物摆盘的审美设计指导。

  • 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服务价值评估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26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湿地,为不同尺度的受益者提供了多项生态系统服务。 开展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最终 服务(final ecosystem services)价值评估能用直观的经济数据揭示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对不同尺度受益者的直接贡献,为白洋淀 湿地生态保护创建生态补偿等经济驱动机制。 基于白洋淀湿地生态特征和受益者分析,确定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服务 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以 2011 年可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个体旅行费用模型法和支付卡式条件 价值法评估了白洋淀湿地提供给人类的经济价值。 评估结果表明:2011 年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 35.55×108 元,其 中调蓄洪水和休闲娱乐是白洋淀提供的主导服务。 对所评估的 8 项生态系统最终服务按价值量排序,依次为调蓄洪水>休闲娱 乐>淡水产品>原材料生产>非使用价值>水资源供给>释氧>固碳。 评估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白洋淀湿地对受益者的直接贡 献,不仅能提高管理部门和受益者的湿地保护认知,也为管理部门确定白洋淀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 同时, 评估指标的确定为区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中间服务和最终服务,构建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白洋淀湿 地生态系统最终服务动态评价、权衡分析及驱动因子研究提供了重要方向,有助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由静态评估向湿地生 态系统服务的优化管理方向发展。

  • BIM技术在深基坑支护预应力锚索施工中的应用

    分类: 土木建筑工程 >> 土木建筑工程设计 提交时间: 2017-12-05 合作期刊: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摘要: 利用BIM技术,建立了湖南广电节目生产基地项目深基坑支护桩锚三维信息模型,实现了预应力锚索的预建造,辅助工程师提前发现了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了处理。通过BIM技术的应用,重点发现并解决了原设计图纸中预应力锚索的碰撞问题,将碰撞报告提交设计院进行了图纸优化设计,并制作了三维可视化交底动画,为项目深基坑支护工程按期、保质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利用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建立肉羊常用蛋白质饲料原料代谢能的预测模型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应用套算法分析肉羊常用蛋白质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对有效能值的影响,基于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建立蛋白质饲料原料代谢能(ME)的预测模型。选取36只22月龄、体重为(52.6±1.4) kg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去势肉羊,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组,包括1个基础饲粮组和5个试验饲粮组。利用消化代谢试验和呼吸代谢试验并结合套算法计算5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消化能(DE)和ME,并分析蛋白质饲料原料DE、ME与该原料中营养成分[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可消化营养成分[可消化干物质(DDM)、可消化有机物(DOM)、可消化粗蛋白质(DCP)、可消化粗脂肪(DEE)、可消化中性洗涤纤维(DNDF)、可消化酸性洗涤纤维(DADF)]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饲料原料中的OM含量、DDM、DOM、DCP与DE和ME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DADF与DE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ME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预测ME的方程为:ME(MJ/kg)=-82.855+2.391OM(%)+1.802EE(%)-6.21GE(MJ/kg)-0.121ADF(%)(R2=0.910,n=30,P<0.01);通过饲料原料中的可消化营养成分预测ME的方程为:ME(MJ/kg)=-5.564+30.526DOM(%)+55.402DEE(%)(R2=0.841,n=30,P<0.01);通过饲料原料中的可消化营养成分与DE共同预测ME的方程为:ME=-5.787+1.126DE(MJ/kg)+20.769DEE(%)(R2=0.879,n=30,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中,蛋白质饲料原料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与ME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可通过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可消化营养成分对肉羊蛋白质饲料原料的ME进行有效预测。

  • 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甲烷排放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不同添加水平的地衣芽孢杆菌对肉羊甲烷排放及消化代谢的影响,为微生态制剂减少肉羊甲烷排放和提高饲料利用率提供依据。试验选取24只体重为(45.00±1.96) kg、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成年羯羊,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其分为4组,每组6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基础饲粮中地衣芽孢杆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2.4×108、2.4×109和2.4×1010 CFU/(只•d),分别记作低、中、高剂量组。试验期20 d,其中预试期8 d,正试期12 d。采用Sable开路式循环测热系统测定甲烷排放量,采用全收粪尿法测定消化代谢。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中剂量组显著降低了肉羊干物质采食量和代谢体重基础的甲烷排放量[L/(kg W0.75·kg DMI)](P<0.05),降幅分别为5.18%和9.33%。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均显著提高了肉羊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除低剂量组)、氮的表观消化率和沉积氮(P<0.05),并显著提高了饲粮消化能和代谢能(P<0.05)。本试验条件下,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肉羊的甲烷排放量,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进而提高饲料的能量利用率。

  • 直接法与替代法测定羊草对肉用绵羊代谢能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比较直接法和替代法测定羊草对肉用绵羊代谢能。选用体重约为45.00 kg的体况良好的杂交肉用羯羊30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是直接法的全羊草饲粮、用于替代法的基础饲粮(精粗比为1:1)和3个试验饲粮,3个试验饲粮分别以60%、40%、20%羊草替代基础饲粮。饲粮均于08:00、18:00各饲喂600 g饲粮。试验每期19 d,包括预试期10 d,正试期9 d。结果表明:干物质、有机物、总能、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基础饲粮组>20%组>40%组>60%组>全羊草饲粮组(P20%组>40%组>60%组>全羊草饲粮组(P0.05)。直接法和替代法对测定原料羊草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直接法中全羊草饲粮组的羊草干物质、有机物、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60%组(P0.05)。全羊草饲粮组羊草的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高于60%组(P0.05)。综合得出,直接法与替代法在测定羊草的代谢能时,替代比例不同会对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在采用替代法测定羊草的代谢能时,最佳的替代比例为20%。

  • 中国特有植物巴山榧树的种群结构与动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2-01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为了掌握中国特有裸子植物巴山榧树的种群现状,预测种群数量动态趋势,以分布于重庆、四川、陕西、湖北、安徽、河南和甘肃等省市的15个地点的残存巴山榧树种群为对象,建立巴山榧树种群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图,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种群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同时结合谱分析方法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巴山榧树种群密度较低,平均为5.33株/100m2,其中神农架种群(SN)密度最高,为9.58株/100m2,城口种群(CK)密度最低,为2.75株/100m2。径级结构中低龄级个体占有较高的比例,种群表现为增长型年龄结构;不同局域种群的径级结构差异明显,除宝兴种群(BX)外,其余种群的径级分布不完整。高度级结构中低于6m的个体占88.74%,绝大多数个体处于群落灌木层。种群的生命期望在不同龄级间波动明显,第3、7龄级的生命期望较低。巴山榧树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均在第3、7龄级出现峰值。巴山榧树种群的数量动态除受基波的影响外,在3、5、7龄级还显示出明显的小周期波动。巴山榧树为长寿命孑遗植物,呈岛屿化斑块分布,种群规模小,自然更新能力差,面临灭绝的危险,应及时加以保护。

  • 肉用绵羊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和代谢能预测模型的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建立肉用绵羊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和代谢能(ME)的预测模型。选用66只体重为(45.0±2.0) kg的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杂交肉用羯羊,随机分为11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测定11种不同粗饲料组成的饲粮的营养物质含量,通过物质代谢试验和气体代谢试验测定这11种饲粮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消化能(DE)及ME,在分析饲粮营养物质含量、可消化营养物质、DE和ME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估测因子并建立估测方程。结果表明:饲粮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总能(GE)消化率与饲粮中CP、GE和OM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饲粮NDF消化率与饲粮中DM、OM、CP、GE含量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NDF含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P<0.01)。利用饲粮中营养物质含量对ME进行估测的最佳方程为ME=–49.593+0.594OM–0.107NDF(R2=0.949,P<0.01)。由此得出,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ME与营养物质含量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可通过营养物质含量对饲粮的营养物质消化率、ME进行合理估测。

  • 浙江省典型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2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松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天然次生林代表性的森林类型,通过研究主要树种分布变动趋势,可以有效地指导森林经营措施。在该地区4个1hm2典型样地,在0-30m尺度范围内综合分析了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并对同一树种分发育阶段在不同森林群落中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以探讨亚热带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种群维持机制。样地1和2为松阔混交林,其中样地1的马尾松密度较低,样地3和4为常绿阔叶林。研究结果表明:(1)以完全随机模型为零假设时,样地1的主要种群在小尺度(< 10 m)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呈随机分布;样地2-4的主要种群在所有尺度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聚集强度逐渐减弱;以异质泊松模型为零假设时,4个样地的主要种群在大部分尺度呈随机分布;(2)青冈和苦槠的小树(5.0 cm ≤ DBH<10.0 cm)在4样地的所有尺度以聚集分布为主,大树(DBH ≥ 10.0 cm)在松阔混交林样地呈随机分布趋势,但在常绿阔叶林样地青冈在0-20 m尺度、苦槠在所有尺度呈聚集分布;(3)松阔混交林中建群种马尾松和其他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样地1的小尺度为负相关,随尺度增加为不相关,在样地2的所有尺度为负相关;常绿阔叶林中建群种青冈和其他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在样地3的小尺度为负相关,随尺度增加为不相关,在样地4的所有尺度为负相关;所有伴生树种的种间关联性以负相关为主。结果说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随群落结构和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出现变化,在松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群落格局形成中除了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以外,密度制约机制在松阔混交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常绿阔叶林中其作用随着树木生活史阶段的提高而减弱。

  • 肉用绵羊常用粗饲料有效能值的预测与方程的建立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应用套算法分析肉用绵羊常用10种粗饲料的概略养分含量对其有效能值及消化率的影响,基于概略养分含量建立粗饲料代谢能(ME)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预测模型。采用消化代谢试验和呼吸代谢试验结合套算法测定10种常用粗饲料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消化能(DE)及ME,在分析各种原料概略养分含量、消化率、DE和ME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预测因子并建立有效能值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单一粗饲料各营养物质消化率、有效能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单一粗饲料干物质(DM)、有机物(OM)、总能(GE)、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消化率与其DM、OM、GE、C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其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DE和ME与其DM、OM、GE、C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其NDF和ADF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得出,可以通过概略养分预测粗饲料营养物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ED)的预测方程为:ED(%)=99.013+9.588GE+0.157CP-0.457ADF-1.981OM-0.213NDF(R2=0.974,n=60,P<0.01)。可以通过概略养分预测粗饲料有效能值,随着预测因子的增加,方程精确性有所提高,ME的预测方程为:ME(MJ/kg)=-6.943-0.101NDF+0.704GE-0.101ADF+0.138OM+0.032CP(R2=0.994,n=60,P<0.01)。

  • 花生秧作为肉用绵羊单一粗饲料有效能值的测定与估测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用套算法和插值法测定与估测肉用绵羊花生秧有效能值,确定替代法中饲粮中适宜花生秧替代比例,为单一秸秆饲料有效能值的测定与估测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选用体重为(45.00±1.96) kg的体况良好的杜泊×小尾寒羊F1肉用成年羯羊54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9组,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全花生秧饲粮和分别以10%、20%、30%、40%、50%、60%、70%花生秧替代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预试期10 d;正试期9 d,其中气体代谢试验3 d,消化代谢试验6 d。结果表明:1)全花生秧饲粮组花生秧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与20%、30%、4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花生秧消化能(DE)、代谢能(ME)均具有相同的规律,即全花生秧饲粮组DE、ME(8.57、6.69 MJ/kg DM)与20%(8.22、6.58 MJ/kg DM)、30%(8.02、6.50 MJ/kg DM)、40%组(8.10、6.52 MJ/kg DM)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插值法求得花生秧ME“真值”为6.62 MJ/kg DM,接近于套算法得到的花生秧ME。综合得出,套算法可以用于肉用绵羊估测花生秧(单一粗饲料)的DE和ME;用套算法测定花生秧秸秆类粗饲料有效能值,其在饲粮中的适宜替代比例为20%~40%。

  • 应用套算法估测肉羊精饲料代谢能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应用套算法建立肉羊精饲料代谢能估测模型。选取66只18月龄体重为(49.6±1.3) kg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去势肉羊,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11组,包括1个基础饲粮组和10个试验饲粮组,每组6只羊。通过消化代谢试验(为期8 d)和气体代谢试验(为期3 d)并结合套算法计算10种精饲料的消化能和代谢能,建立精饲料代谢能和其概略养分或可消化养分之间的模型。结果表明,1)10种精饲料总能、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消化能呈显著相关(P<0.05),有机物含量与消化能达到极显著相关(P<0.01);精饲料概略养分与代谢能之间则无相关性(P>0.05)。2)10种精饲料的可消化养分与代谢能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所建立的预测方程为:ME=-1.907+1.344DE+1.321DDM-5.347DOM-2.093DADF(R2=0.845,n=60,P<0.01);ME=-2.105+1.349DE-6.577DOM(R2=0.842,n=60,P<0.01)。[ME为代谢能(MJ/kg),DE为消化能(MJ/kg),DDM为可消化干物质(%),DOM为可消化有机物(%),DADF为可消化酸性洗涤纤维(%)。]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无法利用精饲料概略养分预测其代谢能,通过精饲料的可消化养分可准确预测其代谢能。

  • 浙江遂昌马尾松林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驱动因子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1-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是影响森林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多样性)的主要生态过程, 但它们对亚热带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物种和谱系多样性的相对贡献仍有待阐明。 本研究以浙江省遂昌县37 个马尾松林样地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种和谱系多样性分析,探 讨了影响群落间物种组成差异主要生态机制。通过计算群落内物种多样性指数 (Bray-Curtis 指数)和谱系多样性指数(Dnn 和Dpw 指数),分析土壤、地形等生境因子 和地理距离与物种和谱系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方差分解分析生境因子和地理距离 对物种和谱系多样性的相对作用大小。此外,还进行了不同径级和生长型的上述相关性分 析和方差分解。结果表明,1)Bray-Curtis 指数与土壤、地形因子和地理距离均显著正相关; Dnn 指数仅与地理距离显著正相关;Dpw 指数与土壤因子和地理距离显著正相关;2)环境 因子对Bray-Curtis 和Dpw 的解释度均高于地理距离的解释度;3)从物种多样性角度来说, 生境因子对不同生长阶段Bray-Curtis 的解释度均高于地理距离的解释度;从谱系多样性角 度来说,地理距离对幼树阶段的Dnn 和Dpw 的解释度更高,生境因子则对成树阶段的Dpw 的解释度更高。由此可以推论,生境过滤是驱动该地区马尾松林物种和谱系多样性的主要 生态机制,扩散限制仅在幼树阶段对马尾松林谱系多样性起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