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数字化时代动漫出版的发展途径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本文从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特点出发,在分析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动漫出版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途径进行了分析。实践证明,动漫出版的发展必须要符合时代要求,需要具备原创性,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 黄土高原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本研究基于CASA模型获得黄土高原20002018年植被NPP数据集,通过相关性、残差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20002018年植被NPP呈东南高、西北低分布格局,研究区约86.86%区域植被NPP呈增加趋势,主要为退耕还林还草的核心区;呈下降趋势的面积占13.14%,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干旱区。(2)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48.78%和51.22%,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差异性,人口稀少、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植被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好地区植被变化以人类活动为主。(3)黄土高原作为干旱半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于黄土高原的植被变化。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并为黄土高原的植被恢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阐明群落水平上的土壤矿质元素特征,对揭示植物的产量、品质形成机制和养分计量平衡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科学指导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本研究以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类型划分,探讨了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元素在不同树种之间的变化幅度各异,锌、铬、铁、钛、铝、镁、镍、钴等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钙、锶等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砷、硒、硅在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林、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林和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林中的含量较高,硫、钠、氯等元素含量则相反;不同矿质元素随林分类型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表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提取和富集能力存在差异;矿质元素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不同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各异,表现出增强或抑制效应,尤其以铁、钙等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更为密切;矿质元素之间的互作效应及其计量平衡关系是分析元素特征的关键,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有利于掌握养分元素积累特征与调控规律,对于该区域典型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阐明群落水平上的土壤矿质元素特征,对揭示植物的产量、品质形成机制和养分计量平衡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科学指导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本研究以贵州喀斯特山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进行类型划分,探讨了土壤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典型人工林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元素在不同树种之间的变化幅度各异,锌、铬、铁、钛、铝、镁、 镍、钴等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钙、锶等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砷、硒、硅在桉树(Eucalyptusrobusta) 林、柏木(Cupressusfunebris)林和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林中的含量较高,硫、钠、氯等元素含量 则相反;不同矿质元素随林分类型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表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提取和富集能力存在差异;矿质元素之间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不同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各异,表现出增强或抑制效应,尤其以铁、钙等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关系更为密切;矿质元素之间的互作效应及其计量平衡关系是分析元素特征的关键,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结果有利于掌握养分元素积累特征与调控规律,对于该区域典型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轻度认知障碍的干预效果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于正常认知老化和老年痴呆的中间状态,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可通过诱导突触可塑性的改变来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对rTMS干预MCI认知功能的有效性及神经机制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优化定位手段, 延长对干预效果的随访评估, 考察不同刺激参数和刺激靶区对干预有效性的影响, 以及结合脑成像技术来探索rTMS的干预机制。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轻度认知障碍的干预效果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5-30

    摘要: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于正常认知老化和老年痴呆的中间状态,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可通过诱导突触可塑性的改变来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对rTMS干预MCI认知功能的有效性及神经机制进行分析。未来研究应优化定位手段,延长对干预效果的随访评估,考察不同刺激参数和刺激靶区对干预有效性的影响,以及结合脑成像技术来探索rTMS的干预机制。

  • FGF14在神经退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11-17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FGF14)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一员,主要在发育中及成熟的神经系统中表达,研究发现,FGF14在退行性神经系统中的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7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FGF14的功能与各种离子通道关系密切,以钠离子通道为主,活性被神经元的兴奋性调节,根据FGF14的特点,本文归纳总结了FGF14目前的研究进展,为FGF14的基础和工程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黔中石漠化区衰老退化与正常生长顶坛花椒根区土壤质量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7-2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探讨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mum var. dintanensis)衰老退化的原因,实现林分稳定与可 持续性经营。以开黄花为典型标志的衰老退化植株和正常生长的植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农业化学和环 境矿物学的方法,分析不同植株根区土壤矿质元素含量,评价土壤综合质量。结果表明:(1)正常生长植 株根区土壤的 C、P、K、S、Se、Sr、Mo、氧化物等总体显著高于衰老退化植株,总氮、速效磷、速效氮、 Cu、Pb、Zn、Cr 无显著差异,其他元素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元素的有效态含量亦对植株生长产生影响。 从植物营养需求角度看,大量、中量、微量元素均对土壤质量产生支配效应。(2)根区土壤质量指数表现 为正常生长植株 3 最高、衰老退化植株 1 最低,说明土壤质量对顶坛花椒衰老退化具有影响。 (3)顶坛花 椒林分经营时,应培育良好的土壤结构,注重土壤养分的全面性和均衡性,关注矿质元素过低引起的亏缺 效应。

  • 干热河谷石漠化区火龙果地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矿质元素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探讨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特征,旨在促进火龙果生长发育和品质改良。研究区采用套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施用有机肥、施用化肥与农药、地膜覆盖和无措施 5 种耕作方式,以每种方式土壤的 22 种矿质元素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耕作方式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阐明土壤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无措施相比,其他耕作方式的 Ca、Si、Mn 等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Fe、Mg、Al 等元素含量则降低,Na含量无显著差异;施用有机肥的矿质元素含量最丰富,地膜覆盖次之,套种紫花苜蓿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火龙果地土壤矿质元素间多存在显著相关性,Al、Si、S、Ni 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较密切,其次为 Fe、Mg、Na、Mn、Cu、Co,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Ca、Fe、Mg、Mn、Cu、Zn 和 B 之间多呈负相关,存在拮抗效应。干热河谷石漠化区在火龙果栽培时,应首选有机肥作为养分添加方式;并及时补充不同耕作方式造成的土壤矿质养分亏缺,尤其是 Fe、Mg、Al、Na、Cu、Zn 等元素。

  • 百合鳞片的不同诱导分化及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百合作为无性繁殖的观赏花卉,种质改良备受世人关注,基因工程可作为改造百合性状的重要手段。为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本文对百合组织培养的分化再生体系和外源基因的转化体系进行了探索。以百合地下茎鳞片为外植体,用不同配比的植物激素、蔗糖等进行正交试验,以期建立最适合鳞片的直接和间接再生体系;把含枸杞GR(Glutathione reductase)基因和筛选基因NPTII的载体,利用根癌农杆菌转化系统,分别对鳞片和愈伤组织等受体进行基因转化,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适合不同受体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鳞片诱导和膨大的最优培养条件为MS+2mg/L 2,4-D(2,4-二氯苯氧乙酸)+0.1mg/L NAA(萘乙酸)+ 90g/L蔗糖;鳞片直接分化最优培养条件为MS+1.0mg/L 6-BA(6-苄氨基嘌呤)+0.2mg/L NAA+30g/L蔗糖,鳞片间接分化的最优培养条件为MS+2.5mg/L 2,4-D +0.4mg/L TDZ(噻重氮苯基脲)+60g/L蔗糖;百合鳞片的卡那霉素(Kana)选择压为100 mg/L,愈伤组织为75mg/L;鳞片直接遗传转化的最优条件为农杆菌OD600=0.6,预培养3d,侵染40min,As(乙酰丁香酮)200μmol/L,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7.50%;鳞片分化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最优条件为:农杆菌OD600,预培养5d,侵染40min,As 200μmol/L,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2.60%。结果显示,愈伤组织和鳞片均可作为百合遗传转化的受体。

  • 百合鳞片的不同诱导分化及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百合作为无性繁殖的观赏花卉,种质改良备受世人关注,基因工程可作为改造百合性状的重要手段。为建立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本文对百合组织培养的分化再生体系和外源基因的转化体系进行了探索。以百合地下茎鳞片为外植体,用不同配比的植物激素、蔗糖等进行正交试验,以期建立最适合鳞片的直接和间接再生体系;把含枸杞GR(Glutathione reductase)基因和筛选基因NPTII的载体,利用根癌农杆菌转化系统,分别对鳞片和愈伤组织等受体进行基因转化,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建立适合不同受体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鳞片诱导和膨大的最优培养条件为MS+2mg/L 2,4-D(2,4-二氯苯氧乙酸)+0.1mg/L NAA(萘乙酸)+ 90g/L蔗糖;鳞片直接分化最优培养条件为MS+1.0mg/L 6-BA(6-苄氨基嘌呤)+0.2mg/L NAA+30g/L蔗糖,鳞片间接分化的最优培养条件为MS+2.5mg/L 2,4-D +0.4mg/L TDZ(噻重氮苯基脲)+60g/L蔗糖;百合鳞片的卡那霉素(Kana)选择压为100 mg/L,愈伤组织为75mg/L;鳞片直接遗传转化的最优条件为农杆菌OD600=0.6,预培养3d,侵染40min,As(乙酰丁香酮)200μmol/L,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7.50%;鳞片分化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的最优条件为:农杆菌OD600,预培养5d,侵染40min,As 200μmol/L,阳性植株转化率为12.60%。结果显示,愈伤组织和鳞片均可作为百合遗传转化的受体。

  • 葛藤覆被下干热河谷冲沟沟岸土壤水热变化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2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干热河谷冲沟沟岸裸露、陡立、土壤水热变化剧烈,导致植被恢复极端困难。通过野外调查和定位监测,在葛藤覆被沟岸,根据藤本生物量设置4个处理(T1:309.70g/m2鲜藤覆被地块,T2、T3、T4:594.34、1103.43、1693.27g/m2枯藤覆被地块),并选取裸露地块作为对照CK,研究了葛藤不同覆被状况对沟岸土壤水分和温度在单次降雨过程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裸露沟岸而言,1)鲜藤覆被沟岸土壤含水率仅为8.68%,较裸露沟岸还降低了4.47%;枯藤覆被沟岸土壤含水率则相对增加,T2-T4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4.91%、16.75%、19.44%,较裸露沟岸增加了1.76%、3.6%、6.29%。2)鲜藤覆被可明显增加土壤水分活跃层深度、变化幅度和变异程度,枯藤覆被下土壤水分活跃层深度、变化幅度和变异程度则相对减小。3)随鲜、枯藤覆被量增加,水分补给过程中土壤含水率的增加量增大,同时水分衰减过程中土壤含水率的散失量减小;增加枯藤覆被量后,沟岸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率的波形逐渐平缓、波动依次减小、波长稳步增大。4)随鲜、枯藤覆被量的增加,沟岸表层土壤温度波动逐渐减小。研究成果对干热河谷冲沟沟岸生境改良与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不同施氮水平对返青期水分胁迫下冬油菜补偿效应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确定甘蓝型冬油菜在返青期水分胁迫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及其对水分胁迫的补偿效应, 本文采用桶栽试验方法, 在返青期设置每桶施纯氮0 g(N0)、0.2 g(N1)、0.4 g(N2)、0.6 g(N3)和0.8 g(N4)5 个施氮水平(折合为0 kg·hm2、30 kg·hm2、60 kg·hm2、90 kg·hm2、120 kg·hm2)及水分亏缺(D, 土壤含水率为50%~55%田间持水率)和充分供水(W, 土壤含水率为70%~80%田间持水率), 研究施氮量对返青期水分胁迫后复水冬油菜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补偿效应, 并对不同处理下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在相同水分条件下, 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并在N3 达到最大。返青期干旱胁迫后复水, 各施氮处理冬油菜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 补偿效果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在N3 施氮量下补偿效果最好。在N3 施氮水平下, D 处理冬油菜的各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和籽粒产量均与W 处理无显著差异, 表现为等效补偿效果; 而D 处理冬油菜初花期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W 处理, 表现为超补偿效果。N3D 处理的产量比N3W 处理降低2.2%,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8%。氮偏生产力和油菜籽粒的含油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油菜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N0相比, 2 种水分处理下N3 的平均氮肥偏生产力降低6.2%, 籽粒含油率降低13.0%, 但产量提高87.6%,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9%, 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24.6%。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 N3D 处理的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由此可见, N3D 处理对促进冬油菜生长, 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保证品质的综合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