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 基因导入对侵染丛枝菌根真菌的玉米生长生理及磷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了分析Bt 玉米与常规玉米对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响应的异同, 本文在接种摩西球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不接种的条件下, 对比分析了两个Bt 玉米品种‘5422Bt1’(Bt11)和‘5422CBCL’(Mon810)以及同源常规玉米品种‘5422’根系中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磷转运基因的表达量、生长和养分利用状况。结果表明: 生长50 d 和80 d 时, Bt 玉米‘5422Bt1’和‘5422CBCL’根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显著高于常规玉米‘5422’, 分别比‘5422’高13.54%、11.24%和9.83%、6.70%; 50 d 取样时, 接菌和不接菌处理玉米‘5422Bt1’、‘5422CBCL’和‘5422’根系内的磷转运基因表达量均没有显著差异; 接菌和不接菌处理下玉米‘5422Bt1’的干重显著高于‘5422CBCL’相应的处理, 而与‘5422’没有显著差异; 80 d 取样时, 不接菌处理玉米‘5422Bt1’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高于‘5422’和‘5422CBCL’不接菌处理。Bt 基因的导入主要影响了两个Bt 玉米品种(‘5422Bt1’和‘5422CBCL’)苗期(50 d)和成熟期(80 d)的氮素吸收利用, 与常规玉米品种‘5422’相比, 合成Bt 蛋白消耗了部分氮素和磷; 3个玉米品种对接种AMF 的响应不同, 接菌处理提高了‘5422Bt1’和‘5422CBCL’苗期(50 d)和成熟期(80 d)的氮素吸收利用。在磷养分条件满足玉米生长需要的条件下,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Bt 玉米磷转运基因表达量和磷的吸收利用没有显著影响。Bt 基因的导入以及接种F. mosseae 对Bt 玉米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与不同转化事件形成的品种特性相关。

  • 近足月头位胎儿生长受限的分娩方式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近足月头位胎儿生长受限(FGR)的适宜分娩方式。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9月分娩孕周≥36周、单胎、头位分娩的FGR病例且符合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的孕妇146例,按其分娩方式分为研究组(阴道分娩)和对照组(剖宫产分娩),并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分娩时间较对照组延迟5 d(t=3.941,P<0.001),住院时间缩短3 d(t=-3.870,P<0.001);而研究组的羊水混浊和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1.490,P=0.222;χ2=0.216,P=0.642),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或病婴室的概率明显下降(59.1% vs85.3%,χ2=12.280,P<0.001),住院时间缩短 3 d(t=-3.230,P=0.002)。结论 妊娠 36 周后的 FGR 病例,采取阴道分娩不增加其围产儿不良结局,并可减少母儿住院时间。

  • 儿童过敏性紫癜肠道菌群的变化及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9-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目前国内外有一些关于过敏性紫癜患儿较健康儿童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但研究数量不多,且尚未见关于紫癜性肾炎患儿疾病早期的肠道菌群的相关报道。目的 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过敏性紫癜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自2019年07月至2019年09月收治的37例过敏性紫癜初治患儿作为研究组(A组),另外选择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B组);并对过敏性紫癜患儿随访6个月,根据有无肾损伤进行分组,无肾损伤患儿为A1组,有肾损伤患儿为A2组,也就是紫癜性肾炎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所有入组对象的肠道菌群进行测序及分析,利用LEfSe分析找到组间差异显著的物种。结果 ①PCoA分析显示A组肠道菌群群落结构与B组有差异,Adonis分析表明,A组与B组两组之间菌群群落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044,P=0.005)。PCoA分析显示A1组、A2组和B组三组之间肠道菌群群落结构均有差异,Adonis分析表明,A1组与B组两组之间菌群群落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086,P=0.006),A2组与B组两组之间菌群群落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061,P=0.006),A1组与A2组两组之间菌群群落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043,P=0.045)。②LEfSe分析显示,A组和B组进行比较,A组中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Agathobacter和罗斯伯里氏菌属(Roseburia)的微生物显著降低,巨单胞菌属(Megamonas)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的微生物显著增加(LDA>4.0);A1组和A2组进行比较,A1组中纺锤状细菌属(Christensenella)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微生物显著增加,A2组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罗斯氏菌属(Rothia)的微生物显著增加(LDA>4.0)。结论 ①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道菌群中产生丁酸的有益菌减少,而机会病原体增多,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有关。②在疾病早期紫癜性肾炎患儿的肠道菌群已经与过敏性紫癜无肾损伤患儿出现差异,疾病早期时的肠道菌群紊乱可能与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有关。

  • 磷酸三乙酯与稀土铈(IV)离子在盐酸溶液中对铜的缓蚀协同效应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1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采用电化学阻抗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磷酸三乙酯(TEP)对铜在0.5 mol/L盐酸中的缓蚀作用,考察了TEP与稀土Ce4+对铜在0.5 mol/L盐酸中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TEP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Ce4+浓度的增加,缓蚀率先增后减,当Ce4+浓度为1.0 mmol/L时,缓蚀效果最好。在Ce4+浓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TEP浓度的增加,缓蚀率逐渐增大。当复配缓蚀剂浓度为1 mmol/L的Ce4+与58.7 mmol/L的TEP时,其缓蚀率达到最大,为80.6%。

  • 枸骨 IcFPS1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FPS)是三萜皂苷生物合途径的 一个关键酶。为了研究 FPS 基因在枸骨中的功能,该研究采用 PCR 技术将一个 FPS 基因 的 cDNA 序列从枸骨叶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 IcFPS1;测序结果分析发现,扩增获得的 IcFPS1 基因 cDNA 长度为 1591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 1029bp。序列分 析发现枸骨 IcFPS1 基因编码 342 个氨基酸,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 39.58kDa 和 5.18。理 化性质预测分析发现 IcFPS1 蛋白不含信号肽,不含有跨膜区域,该 IcFPS1 蛋白为亲水性 蛋白质。序列多重比对发现,IcFPS1 蛋白质与其他植物的 FPS 蛋白质高度同源,有共同的 保守区域和氨基酸序列,其中与西洋参 FPS 序列的相似性高达 89%。系统进化树分析也表 明枸骨 FPS 蛋白与同属于被子植物的五加科植物 FPS 蛋白亲缘关系较近,表明 FPS 基因在 进化过程中相对比较保守。蛋白调控网络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该蛋白可能与 IPP1、IPP2、 GGPS3、GGPS6 和 ERA1 相互作用,参与类异戊二烯的合成代谢过程。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析显示,IcFPS1 基因在枸骨各个组织部位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枸骨根中表达量最高,在 茎和雌花中表达量最低。该研究为后续探究植物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 理论基础。

  • 白花地胆草单体EM-12诱导2774-C10细胞G1/S期阻滞及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2-22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研究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 mollis H.B.K)的乙醇提取物EM-12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方法:MTT检测EM-12对卵巢癌细胞活性影响;克隆形成抑制实验检测EM-12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GSEA(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分析EM-12对卵巢癌2774-C10细胞的影响; 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周期相关蛋白。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EM-12可以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活性;RNA-seq及GSEA分析表明EM-12诱导2774-C10发生G1/S期阻滞;克隆形成抑制实验结果表明,EM-12可以显著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增加,并且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发生G1/S期阻滞。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cyclin E2、Cyclin D1、CDK2、CDK6蛋白水平下降 ,并伴随caspase-8、Caspase-3活化及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酶切失活。 结论:EM-12诱导卵巢癌细胞发生G1/S期阻滞,且通过死亡受体通路诱导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