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证决策的协同模式:面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与决策关系建构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推进重大科技决策制度化,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然而,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而言,面对一个更加不确定的风险社会,建构科学与决策的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与蔓延,是一堂生动的风险社会启蒙课。在疫情中,关于科学与决策关系的讨论,特别是英国“群体免疫”决策引发的质疑和争议,揭示出风险社会中的循证困境。文章从追溯科学与决策关系的模式及其演进出发,梳理循证决策的路径和机制,提出以反思科学和纾解循证困境为基础建构科学决策的协同模式,并分析了该模式嵌入我国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全局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 不同治理结构下创业生态系统内知识流动模式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近些年来,创业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创业研究的热点,但是从创业生态系统治理模式角度探索知识流动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通过研究创业生态系统不同治理模式下企业间的知识流动特点,促进企业自身创新以及创新成果的扩散,进而带动整个创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方法/过程] 结合创业生态系统治理模式的演化过程,对创业生态系统及其治理模式和知识流动进行界定,提出创业生态系统不同发展阶段的层级治理模式和关系治理模式,并构建不同治理模式下的企业间知识流动模型,即层级治理下的知识流动模型和关系治理下的知识流动模型。[结果/结论] 在创业生态系统层级治理模式下,知识流动形成知识供应链;当治理模式处于层级治理和关系治理模式之间,知识流动从知识供应链向知识网络转变;当治理模式为关系治理时,知识流动方向具有多元化特点,形成知识网络。

  • 幼龄反刍动物纤维营养需要与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幼龄反刍动物饲粮的纤维性碳水化合物(FC)来源与组成对调控其生长发育和瘤胃功能建立有重要作用,其来源各异,粒度不同,对正处于生长期的幼龄反刍动物的采食和消化、瘤胃液pH及瘤胃发育等生理参数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幼龄反刍动物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来源和粒度的研究,分别从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瘤胃发育3个方面总结了二者对幼龄反刍动物的影响,并对相关机制进行了探讨。

  • 胚胎营养环境对动物出生后营养代谢的调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动物胚胎营养环境受母体营养供应与胎盘营养转运2方面的影响。充足、合理的母体营养供应是胚胎健康发育的保障,胎盘负责转运来自母体的营养,转运的效率决定了胚胎的养分供给。胚胎的发育与所处的营养环境密不可分,而不利的胚胎营养环境可以程序化胚胎发育,并持续影响代谢,导致动物成年发生慢性疾病。因此,深入研究母体营养供应对后代代谢的长期影响,有助于后代的健康生长,还可有效降低动物出生后代谢疾病的发生率。本文梳理了母体营养供应不足对动物出生后营养代谢的影响,初步综述了营养程序化的发生机制。

  • 构建制度环境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学研究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包含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科学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对科学研究活动的资助有助于缔造新产品和催生新业态,进而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较高的经济回报。但科学研究活动具有高风险、不确定性等特征,与追求利润导向的社会资金天然存在鸿沟,难以获其青睐。针对这个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我国社会资金投入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社会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同时对政府引导基金和领军企业愿意重金投入科学研究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研究科学活动逻辑与资本投资逻辑共生协同的可能性,提出应加强公共政策的体系化设计,消弭和平滑投资风险、助推投资偏好沿创新链前移,建构驱动社会资金向科学研究集聚的支撑性制度环境。

  • 国立科研机构的建制化演进及发展趋势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国立科研机构之于国家创新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关于国立科研机构制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却长期以来被忽视。今天,在美、德等国反思其国家实验室的发展定位与模式,以及中国政府开启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关于国立科研机构的相关理论研究显得尤为迫切。文章尝试从认识国立科研机构的使命演进出发,运用制度逻辑理论,建构国立科研机构的分类模型,为推进国立科研机构分类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 紧急起始腹膜透析患者实行递增式腹透的临床疗效观察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1-09

    摘要: 目的:观察紧急起始腹膜透析(Urgent-start Peritoneal Dialysis, USPD)患者实行递增式腹膜透析(Incremental Peritoneal Dialysis)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8-1至2021-7-3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行紧急起始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所有患者透析前肾小球滤过率介于4~6ml/min/1.73m2。根据起始透析剂量不同,分为递增剂量组(透析剂量≤6000mL/日)和标准剂量组(透析剂量≥8000mL/日),其中递增剂量组依据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调整透析方案。每位患者随访时间1年,于透析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分别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透析剂量、透析充分性、尿量、腹透超滤量、残余肾功能以及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69位患者,其中递增剂量组111人,平均年龄45.01±12.84岁;标准剂量组58人,平均年龄43.5±15.62岁。透析前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指标(血压、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钾、血磷、甲状旁腺素、血红蛋白)以及残余肾功能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整个随访期内,虽然递增剂量组的透析剂量始终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透析充分性均达标。并且在透析治疗1个月和6个月时,递增剂量组的UKt/V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1月:0.75±0.43 VS. 0.61±0.32,P=0.027;6月:0.68±0.53 VS. 0.50±0.29,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随访期内,两组患者血压的控制、贫血及低钙血症纠正的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磷血症的纠正情况均达标,但在透析1个月时,递增剂量组的血磷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1.48±0.43mmol/L VS. 1.34±0.31mmol/L,P=0.039);当透析1年时,递增剂量组的血磷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1.39±0.36mmol/L VS. 1.53±0.35mmol/L,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随访期内,两组的残余肾功能相似,标准剂量组的超滤量高于递增剂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递增剂量组的尿量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尤其在透析1个月和透析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USPD患者,递增式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与标准剂量组相似,并且递增式腹膜透析不会导致US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快速下降。因此,递增性腹膜透析方式可以作为USPD患者的起始透析方式。

  • 紧急起始腹膜透析患者实行递增式腹透的临床疗效观察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2-30

    摘要: 目的:观察紧急起始腹膜透析(Urgent-start Peritoneal Dialysis, USPD)患者实行递增式腹膜透析(Incremental Peritoneal Dialysis)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8-1至2021-7-3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行紧急起始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所有患者透析前肾小球滤过率介于4~6ml/min/1.73m2。根据起始透析剂量不同,分为递增剂量组(透析剂量6000mL/日)和标准剂量组(透析剂量8000mL/日),其中递增剂量组依据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调整透析方案。每位患者随访时间1年,于透析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分别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透析剂量、透析充分性、尿量、腹透超滤量、残余肾功能以及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69位患者,其中递增剂量组111人,平均年龄45.0112.84岁;标准剂量组58人,平均年龄43.515.62岁。透析前两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指标(血压、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钾、血磷、甲状旁腺素、血红蛋白)以及残余肾功能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整个随访期内,虽然递增剂量组的透析剂量始终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透析充分性均达标。并且在透析治疗1个月和6个月时,递增剂量组的UKt/V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1月:0.750.43 VS. 0.610.32,P=0.027;6月:0.680.53 VS. 0.500.29,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随访期内,两组患者血压的控制、贫血及低钙血症纠正的情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磷血症的纠正情况均达标,但在透析1个月时,递增剂量组的血磷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1.480.43mmol/L VS. 1.340.31mmol/L,P=0.039);当透析1年时,递增剂量组的血磷明显低于标准剂量组(1.390.36mmol/L VS. 1.530.35mmol/L,P=0.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随访期内,两组的残余肾功能相似,标准剂量组的超滤量高于递增剂量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递增剂量组的尿量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尤其在透析1个月和透析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USPD患者,递增式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与标准剂量组相似,并且递增式腹膜透析不会导致USPD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快速下降。因此,递增性腹膜透析方式可以作为USPD患者的起始透析方式。

  • 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及其长效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p[Gly2]GLP-2)、聚乙二醇修饰猪胰高血糖素样肽2(PEG-p[Gly2]GLP-2)和p[Gly2]GLP-2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利用p[Gly2]GLP-2修复断奶仔猪肠道损伤提供参考依据。18只280 g左右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次皮下注射p[Gly2]GLP-2(5.64 nmol/kg)、PEG-p[Gly2]GLP-2(5.64 nmol/kg)和p[Gly2]GLP-2微球(15 mg/只),定点采血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的血药浓度。结果表明:1) PEG-p[Gly2]GLP-2的半衰期(t1/2)是p[Gly2]GLP-2的4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和平均滞留时间(MRT0-t)是p[Gly2]GLP-2的3倍,清除率(CL)是p[Gly2]GLP-2的1/2,2者的达峰浓度(Cmax)相差不大,PEG-p[Gly2]GLP-2的达峰时间(Tmax)滞后于p[Gly2]GLP-2。2)p[Gly2]GLP-2微球的达峰时间与p[Gly2]GLP-2、PEG-p[Gly2]GLP-2相差不大,但半衰期为(72.20±6.02) h,平均滞留时间为(90.66±7.41) h。结果提示,经聚乙二醇(PEG)修饰后p[Gly2]GLP-2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半衰期延长、达峰时间滞后、平均滞留时间延长、血浆清除减慢、生物利用度更高;p[Gly2]GLP-2微球半衰期更长,且持续稳定的释放,操作便利。

  • 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幼苗生长、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三年桐和千年桐)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变化及响应,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正常供水、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对油桐幼苗生长、叶片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对两种油桐生长、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明显影响(P > 0.05);中度干旱及重度干旱使两种油桐的叶绿素SPAD值、生长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P < 0.05),且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迅速下降,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补偿点(LCP)、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升高(P< 0.05);中度干旱胁迫下油桐幼苗Pn的降低是由气孔因素及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共同引起的,而重度干旱胁迫下光合作用的下降主要是由光合机构活性降低的非气孔因素引起的。三年桐的光合机构活性及光合效率高于千年桐,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较千年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