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农户响应研究进展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3-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LUCC是表达土地系统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仅利用LUCC已不能完整理解土地系统的变化,而通过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的研究加深对土地系统的认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目前,探讨和分析宏观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微观主体行为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已成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土地利用功能表达与变化研究、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的微观响应机制等两个方面,对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农户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论如下:(1)需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功能类型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其在表达宏观土地利用功能分异规律的同时,亦能表达微观主体土地利用行为的信息;(2)还需借鉴土地利用决策和多模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对土地利用功能及其微观响应进行模拟。同时,指出发展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下农户响应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探索多模型整合的方式与方法就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任务。它对于认识和理解该宏观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下微观主体的响应,进而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基于维基百科的多种类型文献自动分类 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2-05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通过基于维基百科的特征扩展解决由于不同类型文献而产生的特征不匹配等问题, 以提高文本分 类效果。【方法】在特征扩展之前, 对 TF-IDF 加以改进, 提出并使用一种新的特征选择方法 CDFmax-IDF 获得候 选词集; 在使用维基百科进行特征扩展时, 通过分别计算直接链接关系、类别关系、间接链接关系三类词语间关 系并进行融合得到词语间的语义相关度实现特征扩展; 针对扩展得到的特征, 提出一种改进的 LDA 概率主题模 型 wLDA 模型进行文本建模。【结果】本文提出的方法分别在朴素贝叶斯、KNN 和 SVM 三种分类器上实现分 类, 其 marco-F1 和 micro-F1 分别提升 1.6%-2.8%和 1.4%-2.7%。【局限】尚未考虑特征词本身及特征词间的相互 联系, 比如特征词本身的词性、出现在单篇文档中的位置、特征词间的共现关系等因素对特征词权重的影响。【结 论】通过多种对比研究证明了使用基于维基百科的特征扩展方法对特征词扩展的有效性, 提高了多种类型文献 的自动分类效果。

  • 基于《知网》的多种类型文献混合自动分类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解决由于不同类型文献而产生的特征不匹配等问题, 提高待分类文本的分类效果。【方法】使用与待分类文本属于不同文献类型的文本作为语料库的训练集, 引入第三方资源《知网》进行语义特征扩展。【结果】利用该方法在网页、图书、非学术性期刊、学术性期刊4 种类型文献上进行分类实验, 与未经过扩展的分类方法相比, 分类准确率提高1.2%至11.0%。【局限】未对每一种文献类型都使用公开语料进行测试, 因此本文方法的通用性和实验结果的客观性有待进一步检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消除不同类型文献之间的语义差异, 从语料库构建和特征扩展两个途径提高文本自动分类的分类效果。

  • 天水麦积山油松树轮宽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机制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19802019年油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响应模式的变化 及机制,利用树轮气候学方法和Vaganov-Shashkin模型,研究了气温突变前后天水麦积山油松的气候响应和生长过 程。结果表明:(1)麦积山气温于1997年发生突变,突变后气温显著高于突变前。19801997年和19982019年 油松与气候因子响应变化呈相关性下降(5月气温)、上升(10月气温、降水,7月降水,12月气温)和震荡(6月降水、7 月气温)3种模式。(2)气候显著变暖使春秋季油松生长热量供应更加充足,生长季显著延长;夏季油松生长受到高 温影响和水分胁迫。(3)油松生长与气候因子响应模式的变化主要是气候变暖和生长季的变化引起,如果气温持续 上升其响应模式可能进一步变化,类似的变化过程可能也在其他油松生长区存在。

  • 典型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储量空间变异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2-0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以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GIS网格布点,采集了838个森林样地样本(土壤、枯落物等),结合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相关数据,利用地统计学和Moran's I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碳储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45.22 t/hm2,其中森林植被、土壤、枯落物和枯死木层碳密度分别为27.34、108.89、1.79、1.38 t/hm2。克里格空间插值和局部Moran's I指数结果表明碳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呈现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递减的趋势,与浙江省地形、地势较为一致,受海拔、树龄、森林类型、台风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877.19 Tg C,森林植被、土壤、枯落物和枯死木层碳储量分别为203.88、656.20、10.84、6.27 Tg C,分别占总碳储量的23%、75%、1.3%、0.7%。在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中,土壤层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约是森林植被层的3.22倍,是整个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最主要的贡献者。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大多数森林仍处于中幼龄林阶段,碳密度水平较低,但是中幼龄林生长速度较快,加强对全省中幼龄林的健康管理,是未来整体提升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关键。

  • 大规模围填海对滨海湿地的影响与对策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7-04-20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压力的不断增大,围填海活动成为缓解滨海用地紧缺、促进滨海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式。围填海活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近岸资源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影响。滨海湿地是海陆之间交叉作用的过渡地带,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海陆动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分析我国大规模围填海特征的基础上,从滨海湿地格局、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及生物分布结构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综合影响。提出“以网代点”“以缓代急”“以重代轻”和“以多代少”的修复对策,深化滨海湿地修复机理,强化生态修复实践;提出“两个大类,三个层次”的生态补偿模式,推进滨海湿地生态补偿的国家重要需求;权衡经济收益与生态损失,合理布局围填海空间,有力推进滨海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

  • 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趾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趾甲真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的104例(461个趾甲)趾甲真菌病患者,根据年龄段分为Ⅰ组(≥60岁)和Ⅱ组(0.05)。第2~4趾甲亚组的临床有效率优于第1、第5趾甲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甲真菌病的方法,可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