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深度学习损失函数地貌分析研究进展

    分类: 数学 >> 控制和优化 提交时间: 2021-11-29

    摘要: 在机器学习和数学优化研究领域, 深度学习优化问题易优性的数学解释极具挑战性. 损失函数存在高维、非凸、不光滑等特质性, 然而也能通过梯度下降法搜索到全局最优值. 损失函数地貌分析成为揭示深度学习优化问题易优性本质的重要研究方向. 为促进可解释、可信的深度学 习在更关键领域的应用, 本文回顾了损失函数地貌特征(局部极小点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最优点之间的连通性、临界点的最优性)、梯度下降法收敛性、以及损失函数地貌可视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挑战.

  • 骨源性因子ucOCN在运动抗抑郁中的作用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N)是骨中成骨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 因其在调控神经发育、神经可塑性等中的重要角色而受到神经科学领域关注。“骨-脑”串联“对话”是骨内分泌-神经介导的应答系统, ucOCN透过血脑屏障后介导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神经再生及基因表达等机制, 进而作用于海马CA3区、扣带回等脑区功能发挥来调节抑郁发生及改善。而ucOCN作为骨源性力学刺激敏感基因, 运动上调其表达后进入血液循环, 通过介导5-HT/GABA分泌、HPA轴功能、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BDNF等)表达或信号途径(如GSK3β/β-catenin、TLR4/miR-223/NLRP3等)激活等来实现“骨串联脑”, 发挥运动抗抑郁作用。通过对骨源性因子ucOCN介导脑区功能变化从而实现运动抗抑郁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梳理, 一方面有助于更深入了解骨内分泌功能, 另一方面为抑郁发生、改善和运动抗抑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 对转压气机内叶排干涉效应的数值分析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2-01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本文数值模拟了设计工况下对转压气机内部非定常流场,分析了对转压气机内导叶与转子之间以及转子与转子之间的干涉效应对整机的非定常影响。结果表明,两排转子交界面上的非定常流量波动最剧烈,说明两排转子之间动/动干涉的强度大于导叶与转子之间的动/静以及静/动干涉强度;通过典型叶高处的非定常流场分析,结合不同叶排进口处的非定常脉动强度分析,对转压气机内部的设计和流动机理有了深入认识,各排转子进口处的非定常脉动强度沿着流向增强,由于出口导叶与上游转子间的轴向间隙特别小,出口导叶进口处非定常脉动最为强烈。

  • 钢质套管穿越段管道非直接检测与初步评价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摘要: 以穿越段为检测对象,采用PCM,ACVG,CIPS及电位分配法等检测技术分析了套管和管道绝缘性、套管上下游管道的ON/OFF电位以及套管与管道短路的位置。结果表明:穿越段A处套管和管道发生短路,连接点位于套管西端4m处,管道处于欠保护的状态,应立即修复,修复方案宜采用修整管道结构方法;穿越段B处套管环形空间内有电解质存在,但管道处于阴极保护状态,应把修复工作纳入计划之中。

  • 基于MILP方法的LED密码安全性分析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12-13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基于自动化搜索算法求解差分特征与线性逼近,成为了分组密码的差分与线性攻击研究热点,提出一种面向半个字节MILP模型自动化搜索密码算法的差分特征与线性逼近方法,进行对轻量级LED密码实现分析,以较少的变量与约束不等式求解活跃S盒数量,4轮运算至少有25个活跃S盒,这个结果与算法设计者给出的活跃S盒理论值相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最后,计算LED算法的最大差分特征及线性逼近概率,证明其能够抵抗差分与线性攻击。

  • 长期生态学研究支撑新疆南疆生态建设和科技扶贫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位于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脆弱的生态环境、频繁的风沙危害,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沙漠持续前移,“沙临城下”——距策勒县城仅1.5km。流动沙丘不断掩埋良田,蚕食绿洲。策勒站围绕区域脆弱生态环境治理和农牧民脱贫增收所急需的关键科技问题,通过长期监测研究和试验示范,系统阐明了极端干旱区主要优势植物的逆境响应机制和适应策略,构建了流沙治理模式,提出了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柽柳植被的技术体系,解除了流沙侵袭对策勒县城的威胁;同时,还提出了绿洲外围新垦沙荒地棉花高产稳产种植模式和肉苁蓉接种的技术体系,创建了区域水资源优化利用的技术体系,并在新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策勒站已成为国家部署在新疆南部的重要科技研发平台和试验示范基地,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MoC掺杂Ru基合金无籽晶阻挡层微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5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本文采用磁控共溅射Ru和MoC靶制备非晶RuMoC薄膜。分别采用四探针仪(FPPT)、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小角掠射X射线衍射仪(GIXRD)表征不同组分RuMoC单层薄和Cu/RuMoC/p-SiOC:H/Si多层膜的电阻率、微观结构和成分随退火温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控Ru膜中掺入Mo和C元素的含量能够实现RuMoC合金薄膜微结构设计及抑制膜体残余氧含量,且当MoC和Ru靶的溅射功率为0.5时获得的薄膜RuMoC II性能最好;500℃退火后非晶RuMoC II薄膜中Mo-C和Ru-C化学键百分含量变化不大,高温下两者协同作用抑制了Ru基薄膜再结晶和膜体氧含量升高,是Cu/RuMoC II/p-SiOC:H/Si多层膜系在500℃温度下具有优异热稳定性和电学性能的主要机制。本文研究结果证实了非晶RuMoC薄膜有望用作下一代先进无籽晶铜扩散阻挡层。

  •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芽胞杆菌空间分布多样性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01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了解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垫料中的芽胞杆菌多样性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微生物发酵床管理、芽胞杆菌新资源挖掘及菌剂开发奠定基础。将发酵床划分为32个方格(4行 × 8列),采用五点取样法获得每个方格的样品。采用可培养法从32份样品中分离芽胞杆菌菌株,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鉴定所分离获得的芽胞杆菌种类。利用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法,分析芽胞杆菌的样方空间分布型。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Hill指数及丰富度指数分析,揭示微生物发酵床中芽胞杆菌的空间分布多样性。从32份样品中共获得芽胞杆菌452株,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隶属于芽胞杆菌纲的2个科、8个属、48个种。其中,种类最多的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30种;赖氨酸芽胞杆菌属(Lysinibacillus),6种;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5种;短芽胞杆菌属(Brevibacillus),3种;鸟氨酸芽胞杆菌属(Ornithinibacillus)、大洋芽胞杆菌属(Oceanibacillus)、少盐芽胞杆菌属(Paucisalibacillus)和纤细芽胞杆菌属(Gracilibacillus)各1个种。芽胞杆菌种类在发酵床空间分布差异很大,根据其空间出现频次,可分为广分布种类,如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寡分布种类,如根际芽胞杆菌(B. rhizosphaerae);少分布种类,如弯曲芽胞杆菌(B. flexus)。依据其数量,可分为高含量组优势种群,如地衣芽胞杆菌(B. licheniformis);中含量组常见种群,耐盐赖氨酸芽胞杆菌(Lysinibacillus halotolerans);寡含量组寡见种群,如根际芽胞杆菌(B. rhizosphaerae);低含量组偶见种群,如土地芽胞杆菌(B. humi)。空间分布型聚集度和回归分析测定表明,芽胞杆菌在微生物发酵床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微生物发酵床垫料中芽胞杆菌种类总含量高达4.41×108 个/g,其种类含量范围为0.01-94.1×106 个/g(均值为8.96×106 个/g),丰富度指数(D)、优势度指数(λ)、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4928、0.2634、1.3589和0.9803,其中香农指数最大的单个芽胞杆菌种类为地衣芽胞杆菌(B. licheniformis)。根据芽胞杆菌种类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当欧式距离λ=17时,可分为高丰富度高含量和低丰富度低含量类型。微生物发酵床的芽胞杆菌种类丰富、数量高,是一个天然的菌剂"发酵罐",有望直接作为微生物菌剂,应用于土壤改良、作物病害防控、污染治理等领域。

  • 乳酸链球菌素对腹泻小鼠盲肠菌群结构及脂代谢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腹泻小鼠盲肠菌群结构和脂代谢的影响。选择7~9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50只小鼠(雌雄各占1/2),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环丙沙星组、氨苄青霉素组及Nisin组。除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O1悬液(2.50×1011 CFU/mL)0.2 mL/只构建小鼠腹泻模型。连续注射3 d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灌胃灭菌生理盐水,其他组灌胃对应物质,每天2次,每次0.3 mL,连续灌胃15 d。第15天灌胃2 h后采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鼠盲肠内容物中细菌结构测序分析,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小鼠血清、空肠、回肠和脑组织中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ADAMTS1)、总胆固醇(TC)和胰岛素(INS)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Nisin使小鼠血清、回肠和脑组织中ADAMTS1的含量和回肠中INS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空肠和脑组织中TC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使小鼠各阶段的体重显著增加(P<0.05)。Nisin组小鼠盲肠菌群丰富度最高(ACE指数=2 469.54、Chao1指数=3 340.29)且多样性最高(Shannon指数=7.56),而阴性对照组则最低。Nisin组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阴性对照组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及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由此得出,Nisin可提高盲肠菌群多样性,降低血清、回肠和脑组织中ADAMTS1的含量和回肠中INS的含量,增加血清、空肠和脑组织中TC的含量,从而影响腹泻小鼠盲肠菌群结构及脂代谢。

  • 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分类: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分类: 物理学 >> 电磁学、光学、声学、传热、经典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提交时间: 2017-02-13

    摘要: [目的] 评价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商品名:奥博阿尔茨海默治疗仪)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对80例轻、中度AD[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7分,痴呆程度(CDR=1.0)或(CDR=2.0)]患者进行了随机、安慰对照、多中心4周临床试验,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正规的内科基础治疗和规范化护理,治疗组使用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模拟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进行模拟治疗。 [结果] 治疗4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 CDR) 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分数显著改善(组间差异P依次<0.0001、0.05、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 [结论] 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具有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该治疗仪使用安全。

  • 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分类: 物理学 >> 电磁学、光学、声学、传热、经典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提交时间: 2017-02-03

    摘要: [目的] 评价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商品名:奥博阿尔茨海默治疗仪)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80 例轻、中度 AD[Hachinski 缺血量表评分≤4 分,痴呆程度(CDR=1.0)或(CDR=2.0)]患者进行了随机、安慰对照、多中心8周临床试验,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正规的内科基础治疗和规范化护理,治疗组使用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安慰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进行模拟治疗。[结果] 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治疗8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阿尔茨海默认知评价(ADAS-Cog)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分数显著改善(组间差异P依次<0.001、0.0001、0.05)。治疗 4周时,MMSE和 ADAS分数已有提高(组间差异 P依次<0.05、0.0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根据试验统计结果,经颅磁电脑病治疗仪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具有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该治疗仪使用安全。

  •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土壤有机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3-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土壤碳周转是大气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碳迁移转化的重要过程,其微小变化将影响大气CO2浓度,改变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碳的动态与分配。目前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广泛应用于不同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碳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但缺乏针对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应用于土壤有机碳研究的概述。本文在对当前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土壤碳起源、动态变化以及周转等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简要总结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连续体、叶片-土壤连续体和土壤中稳定碳同位素(δ13C)变化规律。重点介绍了土壤碳素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适应规律,同时对比13C自然与13C人工标记法的异同,指出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研究土壤碳动态过程中应加强的方面和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及趋势。明确上述过程及机制可为预测生态系统的源/汇效应奠定基础,加强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定量研究,将对土壤碳源/汇潜力的了解和土壤有机碳周转机理的深入了解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