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外期刊论文同行评议创新态势述评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综述国外期刊论文同行评议的创新实践,以期为国内学术出版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通过对国外期刊论文同行评议的创新实践加以述评,分析其优势和挑战,总结创新实践的整体趋势。[结果/结论] 预印本和发表后同行评议反映了人们对同行评议更快捷的期待,非选择性同行评议和注册报告反映了人们对同行评议更客观的期待,开放同行评议和协作同行评议反映了人们对同行评议更公平的期待,而这些创新实践具有各自的优势及挑战。国外期刊论文同行评议的创新实践总体上呈现出加快发表速度、拓宽发文范围、弱化以刊评文、促进科学民主和认证审稿贡献的趋势。

  • 东北平原典型玉米种植区农业景观植物多样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05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非耕作生境是农业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 利用GIS技术将全县划分为4572个1km×1km网格, 并分析各网格内农田景观中非耕作生境类型、数量和面积比例, 从中选取20个非耕作生境比例为0~50%的网格作为植物群落调查区域, 并采用典型样地法对调查区域内的农业景观中林地、田间路、草地、沟渠、果园5类主要非耕作生境中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 探讨不同非耕作生境类型和比例中植物多样性及其与景观异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增加, 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增加后减小, 在20%~30%时达到峰值; 非耕作生境比例0-40%时, 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减小, 在20%~30%时达到峰值, 非耕作生境比例高于40%时, 景观斑块复杂程度和主要景观的优势度均出现较大差异, 物种丰富度再次增加且高于在20%~30%时的值。不同生境中重要值最高的均为禾本科植物, 但其植物种不同; 优势种优势度为果园>沟渠>草地>田间路>林地。果园、草地和沟渠中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林地和田间路, 丰富度指数为草地>林地>沟渠>果园>田间路, 且草地、果园和田间路的不同调查区域间植物群落指数存在较大的变异性。草地、果园、沟渠、田间路和林地中景观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相关性顺次降低。研究表明, 东北平原典型玉米种植区农业景观中, 最适非耕作生境比例为20%~30%; 非耕作生境中林地、沟渠对物种多样性维持、湿生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不同生境中干扰类型和方式不同, 景观异质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关性程度不同。未来区内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应该综合非耕作生境类型和比例、干扰类型和方式等多种影响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及农业产量的影响。

  • 新公共治理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的三重建构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公共文化服务在供需上客观存在着多重关系,理顺并优化这些关系可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有效性。[方法/过程]运用新公共治理理论并结合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践,对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进行三重建构,即供需主体关系、价值关系和对接关系的建构。[结果/结论]供需关系的三重建构,主要功能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结构关系是分层递进,内在逻辑是服务主导逻辑,基本主线是共同治理。

  •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 PET/CT 定位诊断胰岛素瘤的技术规范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19-02-25 合作期刊: 《协和医学杂志》

    摘要: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依赖于准确的影像学检查定位。以胰腺 β细胞为靶点的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like peptide-1, GLP-1)受体显像是近年来胰岛素瘤影像研究中的亮点,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68Ga-exendin-4 进行 GLP-1 受体 PET/CT 显像来定位诊断胰岛素瘤。对于少见的恶性胰岛素瘤,可采用 GLP-1受体 PET/CT 联合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进行分子影像评估。18F-DOPA PET/CT 可作为胰岛素瘤的二线核医学影像定位方法选用。

  • 接种AM菌对西部黄土区采煤沉陷地柠条生长和土壤的修复效应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18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以采煤沉陷区柠条为宿主植物,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 AM 菌)对柠条生长和根际土壤 的改良效应。 结果表明:8 月份接种 AM 菌比不接菌柠条的株高、冠幅和地径显著增加了 29.11%,29.83%和 14.81%,9 月份接 菌区柠条的根长、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 151.0%,34.2%,116.0%和 129.3%。 接种 AM 菌增强柠条 的抗逆性,接菌区的柠条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区增加了 13.4%和 111.1%。 8 月份接种 AM 菌改善 了土壤的生物理化性质,接菌区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比对照区分别增加 7.06 g / kg,140.0 mg / kg,1.82 mg / kg 和 16.72 mg / kg,接种 AM 菌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总之,接种 AM 菌促进采煤沉陷区柠条 的生长和土壤的改良。

  • 设施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为了研究有机和常规设施种植模式及轮作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Illumina平台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 于2016年6月(作物处于收获期)对北京市顺义区不同设施种植模式(分别为有机设施种植模式和常规设施种植模式下的叶菜连作、茄果连作和叶茄轮作)下土壤细菌进行16S rRNA测序。测序质控后共获得17 278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 共计318 851条有效序列。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和轮作下土壤细菌多样性、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相对丰度及土壤理化性质与细菌群落多样性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有机和常规设施种植模式下差异明显, 有机设施种植土壤细菌多样性高于常规设施种植; 有机设施种植下轮作与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明显差异, 而常规设施种植下, 两者没有明显差异; 有机种植模式下, 轮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连作土壤; 设施种植土壤细菌群落主要属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 5.05%)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4.84%), 相对丰度大于0.5%的共有14个属。有机设施种植土壤含有较多促进植物生长、有机质分解的细菌, 常规设施种植土壤中降解化学杀虫剂、防治土壤病害、促进硝化过程的细菌较多。RDA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群落主要受全磷、速效磷、有机质的影响。Tumebacillus、Candidatus Solibacter和Acidothermus都是分解有机质、利用碳源的细菌属, 与土壤有机质(SOM)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 设施条件下, 有机和常规种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主要源于肥料使用、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有机设施种植模式下, 轮作更有利于发挥其改良土壤营养循环和防治土壤病虫害的作用。上述结果为在微生物水平上研究设施条件下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生态质量差异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