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724/SP.J.1042.2024.01736
提交时间: 2024-10-30
摘要:认知建模近年来在科学心理学获得广泛应用,而模型比较是认知建模中关键的一环:研究者需要通过模型比较来选择出最优模型,才能进行后续的假设检验或潜变量推断。模型比较不仅要考虑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平衡过拟合与欠拟合),也需要考虑参数数据和数学形式的复杂度。然而,模型比较指标众多,纷繁复杂。将认知建模常用的模型比较的指标分为三大类,并介绍了其计算方法及优劣,包括拟合优度指标(包括均方误差、决定系数、ROC曲线等)、基于交叉验证的指标(包括AIC、DIC等)和基于边际似然的指标。结合正交Go /No-Go范式下的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展示各指标在R语言中如何实现。在此基础上,探讨各指标的适用情境,介绍模型平均等模型比较的新思路。
DOI:doi: 10.3724/SP.J.1042.2024.LS.00030
提交时间: 2024-08-30
摘要:摘要 尽管小脑体积只占人脑总量的10%,但包含超半数的神经元。此前,小脑一直被认为主要控制肢体的运动协调,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小脑与学习、注意、语言等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参与多种非运动功能的调节。与此同时,小脑异常发育与多种神经发育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或称自闭症、孤独症,是一类典型的神经发育疾病,以社交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语言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常伴有感觉异常。临床研究发现,ASD患者通常伴有小脑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有意思的是,在ASD动物模型中也发现与人类似的小脑异常表型。重要的是,特异敲除小脑神经元中ASD易感基因可导致模式动物表现出典型的孤独症样行为,提示小脑异常发育是导致ASD的关键病理机制之一。将从临床及基础研究两个方面简要概括小脑与ASD的关系,为AS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提交时间: 2024-06-03
摘要:人际忽视是指在人际互动中,主体有意或无意对互动对象的视而不见,表现为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缺少投入或较少有投入的状态,它本质上是一种隐性的人际贬低与排斥。人际忽视与社会等级有着重要联系,其中低社会等级者更容易受到人际忽视;社会文化机制、地位假说、目标可供性控制理论和交叉隐形理论可以作为解释这一现象的重要理论视角。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完善对人际忽视的概念界定和测量,深化对低社会等级者人际忽视的理论研究,探究互动双方的社会等级在人际忽视中的交互作用,关注并干预人际忽视所导致的消极后果,以及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探索人际忽视可能存在的独特效应。
DOI:10.12074/202405.00328V1
提交时间: 2024-05-29
摘要:书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感知运动,涉及中央认知编码和外周动作执行两个层面的加工,需要消耗较多的认知资源,因此,很容易受到生理老化的影响。基于书写作品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字体存在大小不一、笔画倒置、圆滑性降低、错误率提高等;基于书写过程的研究发现,老年人的书写容易出现反应变慢、停顿增多、执行延长、速度降低、持笔压力不均衡等。书写认知老化主要缘于脑与神经机制层面的神经密度或运动神经元数量的降低、感觉运动机制的衰退以及激素变化或骨质流失对手部动作的干扰等。未来研究应注重探讨不同书写过程老化的同步性与异步性、书写认知老化的普遍性与特异性,同时也应加强书写认知老化临床诊断标准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关键词: 领导力发展; 父母-领导增益; 家庭-工作增益; 领导角色有效性; 父母角色经验;
DOI:10.12074/202405.00326V1
提交时间: 2024-05-28
摘要:领导力发展是组织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主题,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亟待突破的现实问题。过往研究多关注组织内部培训和挑战性工作经历对领导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成效提升存在瓶颈。新的研究趋势强调跨领域的“全人”发展,特别是非工作场景经验对领导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采用“家庭-工作增益”理论视角,探讨父母角色经验如何通过工具性、情感性和效率性增益路径影响领导角色有效性,在理论层面上提出基于“父母-领导增益”视角的领导力发展模型。未来研究可明确父母角色经验和领导角色有效性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并尝试从强化增益意识等方面开展干预研究,以促进实践中的领导力发展。
关键词: 密集追踪数据; 成对研究设计; 模型建构; 动态结构方程模型;
DOI:10.12074/202404.00356V2
提交时间: 2024-05-23
摘要:成对研究以具有相互作用的两名个体为基本单元,广泛用于心理学领域涉及人际交互的研究中。它与密集追踪设计的结合有助于探究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体行为与人际效应的动态变化,但目前尚缺乏能有效结合密集追踪数据特点以回答成对研究关心问题的统计方法。本研究拟通过模拟和实证研究,基于动态结构方程模型(Dynam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DSEM)框架,探究三种人际互动模式(双人交互,一人与多人交互,多人两两交互)下密集追踪成对数据分析的统计模型的建构、拓展和应用,推动心理学研究更深入、科学地描述和解释人际交互情境中个体行为的动态发展过程及人际效应。
关键词: 亲密伴侣暴力; 态度; 社会学习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
DOI:10.12074/202405.00237V2
提交时间: 2024-05-21
摘要:个体对于亲密伴侣暴力的态度可以显著预测其亲密伴侣暴力相关的行为,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施暴者和受害者的身上,也体现在第三方的干预意愿与反应上。通过引入态度变量,研究者得以将亲密伴侣暴力的成因问题转换为亲密伴侣暴力态度的成因问题,突破原有的研究局限。从社会学习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亲密伴侣暴力态度串联起两条解释路径:相关社会学习经历/父权制意识形态-亲密伴侣暴力态度-亲密伴侣暴力。未来研究应将这种两种理论的独特视角——社会学习理论重视的成因过程与女性主义理论强调的缘起根源——结合起来,综合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从个体水平到群体水平,建立起多元交互的亲密伴侣暴力态度解释模型。
关键词: 跨期决策; 空间决策; 框架效应; 心理机制; 助推;
DOI:10.12074/202405.00238V1
提交时间: 2024-05-20
摘要:“理解与改进决策”被认为是行为决策研究者应优先关注的重大问题。考察框架效应可同时实现理解与改进决策的目标。目前框架效应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多属性和风险决策领域,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跨期和空间决策领域的探索则相对滞后。鉴于时间和空间存在着可相互转换的关系,本研究迫切想探讨是否存在一类时空框架效应(即,采用时间或空间框架描述同一决策问题而导致选择偏好改变),可对于理解和改进时空决策发挥切实作用。本研究拟通过认知行为实验、眼动实验及现场实验等多种方法,依次检验时空框架效应的现象(研究1)、心理机制(研究2和3)及助推效果(研究4),为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提供汇聚性证据。研究成果将为理解跨期和空间决策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范式,并为助推个人和组织做出更优的决策提供心理学建议。
关键词: 财务压力; 溢出效应; 职场表现; 内在机制; 边界条件;
DOI:10.12074/202405.00212V1
提交时间: 2024-05-19
摘要:近年来,财务压力已成为个体的头号压力来源,它不仅负面冲击个体生活,还影响员工职场表现。然而截至目前,学术界对于它究竟如何影响员工的职场表现,为何产生影响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造成影响还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为回答上述问题并启发学术研究和助力管理实践,系统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财务压力的职场溢出效应框架,全面呈现了财务压力职场溢出效应的具体表现、发生机制和边界条件。总体上,(1)个人或家庭财务压力不仅显著影响个体工作表现 (如态度、行为和绩效)、职业结果和工作家庭关系,还影响同事、团队和组织产出;其主要产生负面影响,但也能激发一些积极行为。(2)财务压力主要通过资源、认知和动机机制影响个体自身,通过不确定管理、补偿控制和情绪传染机制影响他人。(3)财务压力溢出效应强弱存在边界条件,如员工、工作和宏观情境特征。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厘清不同类型财务压力溢出效应的差异、丰富其研究主体和研究方法、挖掘化“压力”为“动力”的边界条件,以及开展针对中国社会文化情境的研究,以推动对该领域的深入探讨并指导管理实践。
关键词: 自恋型领导; 元分析; 资源保存理论; 创新; 结构方程模型;
DOI:10.12074/202405.00213V1
提交时间: 2024-05-19
摘要:颇具争议的自恋型领导的效用尚未形成共识。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对67篇文献的73项独立实证研究(总样本N=30493)进行元分析,探讨并验证自恋型领导是否、何时、如何“祸福相依”。研究显示:(1)虽然自恋型领导的整体影响效果是负向的,但却具有双面效应,即该领导方式会增加下属的压力,抑制其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但却会促进其创新。(2)行业类型、组织属性、员工类别、员工学历和测量工具具有调节作用。即自恋型领导对于制造业(vs.服务业)、营利性组织(vs.非营利性组织)、非知识型员工(vs.知识型员工)以及低学历员工的危害更大,且使用Hochwarter和Thompson量表(vs.NPI-16量表)测量自恋型领导时,其负面影响更强。(3)自恋型领导的双面效应分别通过员工心理安全感(负面效应)和创新自我效能感(正面效应)稳定地实现。研究为扬长避短地发挥自恋型领导效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健康危险行为; 儿童青少年; 家庭风险; 生命史理论;
DOI:10.12074/202405.00172V1
提交时间: 2024-05-13
摘要: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激增,但随着生活逐渐恢复,其影响仍在持续。新冠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屏幕使用时间过长、身体活动骤减、久坐时间增加、饮食单一、饮食不规律、晚睡更晚起等方面,本文构建疫情背景下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家庭风险框架以解释健康危险行为变化的内在机制,这一框架结合生命史理论可为儿童青少年后疫情时代健康危险行为的持续提供解释。未来研究需长期追踪儿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展轨迹,并加强家庭风险、生命史理论与儿童青少年健康风险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为类似重大突发性事件、自然灾害等提供处理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的普遍解决思路。
DOI:10.12074/202404.00316V1
提交时间: 2024-04-25
摘要:在组织中,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LMX)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以及关键事件的触发而发生变化。然而以往研究缺乏探索LMX形成和发展的动态研究,且对事件推动变化的认识不足。本研究从激发LMX质量发生变化的“关键事件”切入,系统分析引起LMX关系动态变化的前因及潜在的影响机制。首先,通过演绎理论构建和归纳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索LMX关系变化的基本趋势及触动其变动的关键事件。其次,在对LMX变化基本规律和触发LMX变化的关键事件初步探索的基础上,针对LMX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开展实证研究。针对LMX建立阶段,着眼于员工与领导直接互动和间接互动的事件,探索新员工的LMX建立与发展的过程。针对LMX常规化阶段,基于事件研究的视角,探索触发LMX再变化的组织内外部重要事件及LMX变化规律。研究以关键事件作为切入点,发展了LMX动态变化的理论,并为管理者和团队管理实践提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恐惧; 焦虑障碍; 青少年; 认知神经机制; 恐惧消退;
提交时间: 2024-04-09
摘要:焦虑症的患病率在青春期达到顶峰,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灵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对青少年焦虑发生发展的了解主要依赖于意识层面恐惧加工的相关工作,忽略了青少年前额叶功能和皮层自上而下的控制功能还不够成熟这一重要事实。因此,将这种自上而下的干预机制应用于青少年焦虑的临床治疗或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捕捉青少年自动的恐惧加工或许有助于明晰青少年焦虑的病理机制。本研究以健康、焦虑易感以及焦虑障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探究1)青少年无意识恐惧加工发生发展规律的认知神经机制及慢性应激激素的影响作用;2)无意识恐惧加工在青少年焦虑发展中的作用;3)青少年无意识恐惧的无创干预手段。本研究将为青少年焦虑的预防、识别及干预提供科学支撑,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 父母应对社会化; 儿童青少年适应; 应对社会化动态过程理论模型; 长时程发展时间轴; 具体情境下实时时间轴;
提交时间: 2024-04-08
摘要:父母应对社会化是指父母向儿童青少年提供认知、情感和行为策略以应对压力的过程。实证研究从长时程发展时间轴、具体情境下的实时时间轴及不同时间轴的结合等角度探讨父母应对社会化的作用,揭示了父母应对社会化对于儿童青少年适应的独特效应。对于其中的心理机制,应对社会化过程理论模型探讨了儿童青少年应对过程在父母应对社会化与儿童青少年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教养×压力放大和差异效应模型考察了应对社会化作用过程的边界条件。本研究将此两种模型进行整合,并基于动态系统视角提出应对社会化动态过程理论模型,从长时程发展时间轴和具体情境下的实时时间轴两个层面、儿童个体和亲子二元两个水平完善父母应对社会化对儿童青少年适应的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考察父母应对社会化作用效果的普遍性,深化探索父母应对社会化影响儿童青少年适应的机制,为父母应对社会化在家庭教育与临床干预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提交时间: 2024-04-02
摘要:在竞争压力面前, 人们选择了两种完全相反的策略, 分别是内卷与躺平。为了解释这一看似矛盾的选择, 本研究区分了竞争压力的维度属性, 并基于心理补偿理论, 探讨了个体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竞争压力时的补偿策略。具体来说, 竞争压力包括竞争结果压力与竞争过程压力两种。其中, 竞争结果压力威胁到人们的自尊, 进而促使其选择流动补偿策略, 形成内卷效应。竞争过程压力则威胁个体的幸福感, 促使其选择逃避补偿策略, 形成躺平效应。研究发现将有效地补充竞争压力、心理补偿、自尊和幸福感领域的文献。
关键词: 音乐情绪; 节奏夹带; 亲社会行为; 共情; 人际同步;
提交时间: 2024-04-01
摘要:音乐在人类进化中的价值可能与其社会功能有关。研究表明,音乐聆听和联合音乐活动促进了亲社会行为以及亲社会技能的发展。为了解释这些效应,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认为音乐通过情绪感染提升了个体的共情和积极情绪体验,其节奏产生的夹带作用促进了个体间同步性,同时,情绪感染和节奏夹带的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强音乐的亲社会效应。催产素、内源性阿片系统、多巴胺奖赏系统以及听觉-运动耦合可能是音乐亲社会效应的潜在神经生物学基础。未来研究可基于多通路的理论模型来检验音乐的亲社会效应及其中介机制,为音乐-社会联结假说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关键词: 创造力与创新; 创新识别; 竞争; 夙敌; 领导行为;
DOI:10.12074/202403.00422V1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面对激烈竞争,决策者能否准确识别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新方案,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和发展。决策者的创新识别已成为组织创造力和创新研究的重点议题。然而,创新识别的已有研究忽略了决策者之间竞争因素的重要影响,无法全面揭示决策者的认知偏差及导致偏差的内在机制。企业创新过程中,决策者常常与领域接近、实力相当的对手长时间较量,普通竞争演变为夙敌之争。鉴于此,本项目基于夙敌之争的理论视角,探讨决策者间的竞争如何影响双方创新识别的准确性。拟综合采用实验室和现场实验、档案分析等研究手段,设计4个研究探讨夙敌之争对决策者创新识别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揭示认知加工深度和广度路径的中介作用,并在决策者-决策者二元结对水平探寻其边界条件。本研究从夙敌间竞争角度切入,有望更准确地诊断决策者创新识别的偏差以及导致偏差的内在机制,以帮助决策者更好认识和防范偏差。
DOI:10.12074/202403.00387V1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职场正念在人际领域的益处日渐凸显,有必要厘清其在概念发展和人际作用方面的新趋势,为组织塑造积极的职场环境提供启发。研究揭示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职场正念概念发展趋势:结果导向和过程导向,前者关注职场背景下概念与测量的统一趋势以探索有益的结果集合,后者侧重挖掘正念嵌入人际互动的过程机制;职场正念通过四种关联机制对质量和功能相关的人际结果产生影响:(1)在互动中通过开放的注意力捕捉信息以协调相互依赖工作的知识关联;(2)降低与内外部情绪体验相关的自我推断并强化与他人之间归属、支持和关怀的情感关联;(3)在互动中促进资源积累与抑制资源流失的资源关联;(4)导航资源流动方向与影响价值交换意愿的交换关联;资源和交换关联机制可辅助促进知识和情感关联机制。未来需更深入地探讨职场正念在数字化和AI 技术、远程办公及职场多样化、公平与包容性文化和污名化管理等挑战性工作领域的人际作用。
关键词: 累积文化演化; 文化演化; 解释流派; 棘轮效应; 登山效应;
DOI:10.12074/202403.00419V1
提交时间: 2024-03-27
摘要:累积文化演化是文化演化的一个重要子集,侧重关注文化的逐渐累积,指的是文化在传递和修改的过程中,在复杂性、效率性等方面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虽然累积文化演化是一个跨学科概念,但却有着浓厚的心理学底色。心理因素尤其是认知因素在其概念框架和解释流派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认知的重视推动了累积文化演化的理论发展和解释流派的整合。未来研究可以从理论发展角度进一步明晰累积文化演化的衡量标准,从解释流派整合角度探明累积文化演化的过程与细节,以及从心理学角度更深入考察心理因素对累积文化演化的影响。
关键词: 成就目标定向; 自我效能感; 学习投入; 学业成绩; 元分析;
DOI:10.12074/202403.00302V1
提交时间: 2024-03-25
摘要:成就目标定向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诸多研究探讨了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 但二者之间相关性的大小、中介和调节机制仍存有争议。因此当前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检验效应量的可靠性、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以及一系列调节效应。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原始文献67篇, 含206个效应量。结果发现:(1)掌握接近目标和表现接近目标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而掌握回避目标和表现回避目标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 且各指标与学业成绩存在稳健的弱相关。(2)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受到年龄阶段、测量工具的影响, 不受性别比例、成绩类型的调节。(3)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在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业成绩影响中发挥着中介作用, 但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只存在于中学组, 在大学组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