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20-08-02
  • 星刺卫矛的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HPLC等色谱技术对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星刺卫矛(Euonymus actinocarp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星刺卫矛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常数和波谱(ESI-MS、1H-NMR、13C-NMR)数据鉴定结构为羽扇豆醇(lupeol,1),蒲公英萜醇(taraxerol,2),表木栓醇(epifriedelinol,3),槐二醇(sophoradiol,4),蒲公英萜酮(taraxerone,5),高粱醇(sorghumol,6),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7),木栓酮(friedelin,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星刺卫矛地上部分主要含有三萜和甾体类成分,其中三萜类型以木栓烷型、齐墩果烷型和羽扇豆烷型骨架为主,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星刺卫矛中分离得到,研究结果增加了对星刺卫矛物质基础认识。

  • 高粱幼穗分化与叶龄指数的关联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观察高粱幼穗分化过程,分析各阶段与叶龄及叶龄指数的对应关系,明确高粱穗分化进程的简易叶龄诊断方法,为高粱栽培管理指标化提供参考。以杂交种晋渝糯􀀁3 号和常规种国窖红􀀁1 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 个播期,观察幼穗分化进程及对应的叶龄。结果表明:高粱幼穗分化过程可划分为􀀁5 个时期(营养生长期、生长锥伸长期、枝梗分化期、小穗小花分化期和雌雄蕊分化期),不育的有柄小花可发育到雌雄蕊分化期。随着播期的推迟,幼穗分化开始日期提前,持续时间缩短,穗分化各时期的叶龄和叶龄指数减小,但品种间存在差异。高粱幼穗分化各时期与对应的叶龄指数存在直线回归关系,依方程通式为􀀁Yi=bXi+a(Yi:幼穗分化期,Xi:叶龄指数)。随着播期的推迟,晋渝糯􀀁3 号的􀀁b 和|a|值逐渐增大,而国窖红􀀁1号的􀀁b 和|a|值则逐渐减小。根据叶龄指数可推测高粱幼穗分化进程。

  •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沙生植物沙鞭的结实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阐明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沙生植物沙鞭的结实规律,该文对沙鞭􀀁137 个种群结实情况进行了实地观察,发现沙鞭种子的结实情况可被划分为无种子、种子饱满和种子不饱满􀀁3 种类型;在此基础上,该文采用聚类分析、Kruskal-Wallis 检验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等方法探究沙鞭种群结实情况与􀀁22 个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沙鞭􀀁137 个种群按照地理气候因子不同聚为􀀁3个组;Kruskal-Wallis 检验显示沙鞭􀀁3 个组间种子结实情况差异不显著(P = 0.269),即沙鞭种群间种子结实与其所处的地理气候因子无直接相关性;同时,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沙鞭种群间种子结实情况差异也不显著(P > 0.05),但地理气候因子与种子饱满度以及无种子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海拔和降雨因子(bio12-bio19)与种子饱满度呈正相关,经纬度和温度因子(bio4,bio7)与种子饱满度呈负相关,而无种子特征仅与最湿季平均温度(bio8)呈正相关。地理气候因子对沙鞭天然种群有性繁殖(有种子)重要性高于无性繁殖(无种子),表明制约沙生植物沙鞭有性繁殖的环境因子复杂,其无性繁殖可能是种群数量稳定的适应性表现。

  • 蒲公英耐盐突变体‘滨蒲 1 号’的耐盐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土壤盐渍化是当今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危害之一,它严重影响当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为了提高盐碱地的利用效率,以蒲公英耐盐突变体‘滨蒲􀀁1 号’ 及其亲本叶片为材料进行丙二醛含量等􀀁8 种生理指标的测定,同时利用􀀁cDNA-RAPD 技术对蒲公英耐盐突变体及其亲本根胁迫0、12、24 h 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滨蒲􀀁1 号’ 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 活性、POD 活性、SOD 活性在胁迫不同时间点均大体高于亲本;MDA含量、相对电导率低于亲本。以筛选出的10 条RAPD 引物进行􀀁cDNA-RAPD 分析,共扩增出22 条清晰的条带,差异条带􀀁10 条,多态性为􀀁45.4%。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在􀀁150 ~1 000 bp 之间,主要为盐抑制基因片段,推测蒲公英耐盐突变体‘滨蒲􀀁1 号’ 的耐盐性既与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及多种抗氧化酶上升引起的保护作用有关也与根中一些与耐盐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有关。该研究为进一步克隆蒲公英耐盐基因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育耐盐优质的蒲公英新品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 卫矛科沟瓣属与卫矛属的数量分类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卫矛属(Euonymus L.)和沟瓣属(Glyptopetalum Thw.)的系统关系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为了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择沟瓣属12种、卫矛属17种和假卫矛属(MicrotropisWall. ex Meisn.) 2种,共计31个OTUs,测量并统计了56个形态性状,利用聚类分析(UPGMA)和主坐标分析(PCoA)方法进行了数量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沟瓣属与卫矛属具有较高的表征相似性,二者之间存在的过渡类群有缙云卫矛(E. chloranthoides Yang)和淡绿叶卫矛(E. pallidifolium Hayata)以及海南沟瓣[G. fengii (Chun & F. C. How) Ding Hou]、白树沟瓣[G. geloniifolium (Chun & F. C. How) C. Y. Cheng]。本研究认为将沟瓣属作为卫矛属的一个组—沟瓣组(sect. Glyptopetalum),放在冬青卫矛组(sect. Ilicifolia) 附近更为合理。对性状的主坐标排序分析显示,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侧脉数目、花瓣数目、心室数目、每室胚珠数、花序分支数、是否具有假种皮、蒴果是否开裂、花期与果序梗长度在卫矛属分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 不同生长时期马缨杜鹃光合特性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解高山杜鹃的光合能力在不同季节对环境因子适应的动态变化,以被广泛引种栽培的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为材料,露天种植在􀀁2 加仑塑料盆中,利用气体交换技术和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不同生长时期马缨杜鹃光合特性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生长阶段影响马缨杜鹃光合作用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结果表明:在云南昆明地区,马缨杜鹃的生长与其光合变化重叠,光合特性的季节变化可准确反映其生长周期的变化。在􀀁5 月—7 月的生长初期,马缨杜鹃的光合速率(Pn)快速增加,气孔导度(Gs)是此阶段影响马缨杜鹃光合速率的决定性因素,空气相对湿度(RH)则通过影响􀀁Gs 和蒸腾速率(Tr)来对􀀁Pn 产生较大的间接效应,可通过增加􀀁RH 来激发光合潜能以促进生长;在􀀁7 月—10 月的生长盛期,RH高,Gs 大,Pn 较高且稳定,但受昆明地区独特气候的影响,该时期内较低的气温(Temp)是影响该时期光合生理的重要因子,此阶段可通过增加􀀁Temp 来提高􀀁Pn 以促进马缨杜鹃的快速生长;在􀀁10 月之后的生长后期,Temp 和􀀁RH 快速下降,气孔关闭,光合系统Ⅱ的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Pn 逐渐降低,Gs 和􀀁Fv/Fm是该阶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马缨杜鹃的科学栽培及推广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 庐山石韦的化学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为贵州少数民族常用药材,其化学成分研究较少。为更深入研究其化学成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色谱、葡聚糖凝胶􀀁LH-20 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及参考文献比对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庐山石韦全草中分离得到􀀁1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阿尔廷-25-烯-3β,24-二醇(1)、3β-羟基齐墩果-12-烯-27-羧酸(2)、乌索酸(3)、7β-羟基谷甾醇(4)、7α-羟基谷甾醇(5)、β-谷甾醇(6)、3,7-二羟基-5-辛内酯(7)、5,7,3',5'-三羟基二氢黄酮(8)、香草酸(9)、咖啡酸甲酯(10)、8-羟基辛酸(11)。其中,化合物􀀁1 和􀀁2 为首次从石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7、8、10、11 为首次从庐山石韦中分离得到。

  • 拟草果总黄酮制备纯化及抗炎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拟草果的甲醇粗提液为原料,研究拟草果总黄酮成分的纯化方法以及考察拟草果总黄酮的抗炎活性。采用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HP-20 为纯化拟草果总黄酮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以吸附率、解吸率等参数为指标,考察上样液和洗脱液的质量浓度、体积、流速等因素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为上样液质量浓度􀀁0.5 mg•mL-1、上样体积流量􀀁4 mL•min-1、上样体积􀀁15 BV、洗脱剂乙醇浓度􀀁70%、洗脱流速􀀁2mL•min-1、洗脱剂用量􀀁10 BV,在此条件下纯化的总黄酮保留率为􀀁65.48%;通过检测获得的拟草果总黄酮对脂多糖刺激的小胶质􀀁BV2 细胞中白介素(IL)-6 水平的影响,发现其可显著下调炎症因子􀀁IL-6 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 中国苦苣苔科植物新资料——小花线柱苣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了产自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的线柱苣苔属(Rhynchotechum)中国分布新记录——小花线柱苣苔(R. parviflorum Blume)。该种常生长在林中溪流附近的崖壁以及次生林下阴湿生境中。本种主要辨别特征为叶基本对生,花萼裂片被绢毛,花梗被黄褐色绒毛,花冠筒较小,子房具短柔毛,果无毛至微柔毛。印度学者于􀀁2020 年记载为印度新分布,而原始文献中记录的凭证标本采集点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故对原文记述的产地信息提出质疑。同时,在前人的研究中部分馆藏的线柱苣苔属植物标本被认定为本种,在此一并提出该种在中国的分布地理信息和详细描述。

  • 香石竹 DcSKP1 基因克隆及表达分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SKP1 基因是􀀁SCF E3 泛素连接酶蛋白复合物的核心成分,参与多种生物过程。然而,香石竹􀀁SKP1 基因还未被克隆,该文利用􀀁RT-PCR 结合RACE 技术,从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的花药中分离克隆了􀀁1 个减数分裂相关基因􀀁SKP1 的全长􀀁cDNA 序列,命名为􀀁DcSKP1(GenBank 登录号为􀀁MK931293)。结果表明:DcSKP1 基因􀀁cDNA 全长序列为962 bp,含有􀀁1 个长度为􀀁567 bp 的􀀁ORF,该基因编码􀀁188 个氨基酸;蛋白序列比对显示,􀀁DcSKP1 中存在一个高度保守􀀁TPEE 基序,还具有􀀁Skp1_POZ 结构域和􀀁Skp1 结构域,并与拟南芥的􀀁SKP1 聚集在一个分支上;利用荧光定量􀀁PCR 对香石竹􀀁DcSKP1 基因表达模式进行研究,发现􀀁DcSKP1 基因在各个组织部位都有表达,在花药中的表达量高于茎叶组织,且在幼小的花药中表达量最高,随着花药发育的进程表达量下降。研究推测,DcSKP1 基因可能在香石竹减数分裂中起重要作用。

  • 广东报春苣苔属一新种———黄进报春苣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该文报道了广东丹霞山发现了报春苣苔属一新种———黄进报春苣苔(Primulina huangjiniana),并对其进行了描述。该新种与同属物种短序报春苣苔(P. depressa)最为相似,但两者在以下的形态特征上能够很好地区别:黄进报春苣苔具有更短的、仅􀀁2.5~6 mm长的苞片(vs. 短序报春苣苔具长达􀀁15~30 mm 的苞片,顺序下同);花萼裂片等长(vs. 不等长),花丝基部附近膝状突起,中部以上具腺毛(vs. 于中部膝状突起且无毛);柱头倒三角形,深􀀁2 裂成两线形裂片(vs. 片状,稍􀀁2 浅裂,裂片为三角形),侧膜胎座(vs. 中轴胎座)。加上本新种在内,丹霞山目前共记录􀀁6 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其中丹霞小花苣苔(P. danxiaensis)和本新种均为丹霞地貌特有植物。黄进报春苣苔目前仅在丹霞山的两个地方有发现,成年植株不超过􀀁200 株,根据􀀁IUCN 红色名录标准,属于极危种。

  • 香樟叶肉含晶细胞季节变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叶肉细胞中含晶细胞超微结构的季节变化,阐明香樟叶肉中草酸钙晶体在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多年生香樟(C. camphora)叶片为试材,分别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露地取样,制作超薄切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叶肉含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春季香樟叶肉中只有少数细胞有草酸钙晶体,数量较少,晶体结构多为柱状晶、方晶。夏季时叶肉细胞中随机分布于液泡的草酸钙晶体明显比春季的数量多、体积大、形态丰富,晶体多为柱状晶、方晶、针晶、簇晶。秋季香樟叶肉细胞草酸钙晶体和夏季的类似,数量较多,形态多样,以方晶和柱状晶针晶为主,伴有晶簇。冬季时香樟叶肉含晶细胞晶体形态为柱状晶、方晶、针晶,数量比夏季和秋季的数量略有减少。一年四季之中香樟叶肉细胞液泡中均有草酸钙晶体结构存在。

  • 六种阔叶树种叶片浸提液对云南松种子萌发生长的化感作用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筛选营建云南松抗虫混交林的树种,该研究观察了云南切梢小蠹非寄主植物川滇桤木、缅桂、滇朴、樟树、麻栎和山茶六种阔叶树种叶片不同浓度的水浸提液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川滇桤木、滇朴、麻栎和山茶四种阔叶树种叶片的浸提液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应。在测试浓度范围内,樟树和缅桂叶片浸提液对云南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存在抑制作用。综上所述,六种阔叶树种对云南松的化感作用敏感性不同,低浓度范围内的川滇桤木、滇朴、麻栎和山茶树叶片水浸提液对云南松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樟树和缅桂叶片水浸提液对云南松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因此,结合营林技术,可选用川滇桤木、滇朴、麻栎等阔叶树种与云南松混交,营建云南松抗虫混交林。

  • 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功能性状种间性状变异反映不同物种的生活史对策,种内变异反映了同一物种不同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性状应答。人工林均一的环境有利于深入分析不同树种种内和种间变异。本研究以南宁良凤江林场的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灰木莲Magnolia blumei和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对其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同一高度的四种植物的大部分叶功能形状差异显著,只有极少数叶功能性状差异不显著。相较于其他三种植物,红锥的叶鲜重、叶厚度、叶面积、叶干重、比叶面积和叶含水率较小,但红锥的比叶重、叶干物质量和叶组织密度较大。(2)不同高度的叶功能性状存在差异,不同的树种差异表现不同。高度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灰木莲>望天树>观光木>红锥。随着高度的变化,9种叶功能性状中,叶厚度和叶组织密度表现最稳定,叶面积和叶干重变化较大;比叶面积呈下降趋势,比叶重呈上升趋势。(3)随着树龄的增大,灰木莲的叶功能性状变化最大,红锥的叶功能性状表现最稳定,树龄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灰木莲>观光木/望天树>红锥。9种叶功能性状中,受到树龄影响最大的是叶厚度和叶组织密度,影响最小的是叶鲜重、叶干重和叶面积;四种树种的叶功能性状随树龄的变化差异显著,但不具有明显规律性。(4)叶干物质量与叶厚度相关性不显著,叶含水率与叶厚度、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重相关性不显著,其余各功能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鄂西南地区密集分布有后河、木林子、七姊妹山和星斗山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共同形成了一个珍稀动植物大体相近,互相补充的保护区群。同时,该区域丰富的地貌类型和水气资源为苔藓植物营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相结合的方法,对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内的苔藓植物丰富度和组成特征进行分析,并与渝东南、湘西北的苔藓植物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共有苔藓植物77 科 197 属 601 种,物种数分别占中国和湖北苔藓总数的 19.89%和 71.46%。其中,中国特有种 27 种,仅含一种的科有 15 科,仅含一种的属有 91 属。另外,鄂西南国家级保护区群内的各保护区之间的苔藓物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与互补性,符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同时,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苔藓植物区系类型全面,物种数量也显著高于同处武陵山区的渝东南、湘西北等地区。因此,鄂西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群不但有效地保护了大型珍稀濒危动植物,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苔藓植物类群,是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场所。

  • 帝萝花‘璀璨明珠’的植株高效再生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解决木本切花植物帝萝花‘璀璨明珠’繁殖效率低的问题,以其幼嫩枝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对长势的影响、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对增殖和生根的效果,揭示了‘璀璨明珠’离体繁殖的生长特点,建立了高效的帝萝花‘璀璨明珠’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璀璨明珠’幼嫩枝芽消毒的方法是􀀁0.1%的升汞溶液浸泡􀀁12 min,污染率为􀀁21.5 %;外植体在􀀁WPM+ZT1 mg﹒L-1+NAA0.1 mg﹒L-1􀀁培养基上,侧芽萌发率为􀀁73%。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BA0.4 mg﹒L-1 + NAA0.05 mg﹒L-1,增殖系数为􀀁6.63,增殖方式为侧芽增殖和植株基部丛生芽增殖; 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MS + IBA 0.75 mg﹒L-1+ NAA 1 mg﹒L-1,生根率70%。生根瓶苗移栽于珍珠岩和细草炭体积比􀀁0.5﹕1􀀁的基质中,光照强度􀀁10 000~12 000 lx,空气湿度􀀁70%~80%下培养,60 d 后成活率可达􀀁72%。研究结果为帝萝花组培种苗的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该高档木本切花的推广、种植和产业化。

  • 百色民间植物崇拜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崇拜是人类崇尚自然,敬畏生命朴素理念的基本体现。为了解百色民间植物崇拜文化内涵以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和管理的影响,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调查了百色地区民间崇拜植物文化及其文化特征,从自然崇拜、传统节日文化、生命礼俗和传统医药等几个方面探讨百色民间植物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作用。百色民间植物文化内涵丰富,并表现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百色民间崇拜植物分属53个种,47个属,28个科,其中蔷薇科和豆科种类最多,分别为5种,其次是桑科和禾本科,分别为4种。从生活型的组成来看,乔木植物占绝对优势,有39种,占总种数的73.58%,草本11种,占总种数的20.75%;灌木3种,占总种数的5.67%。其中有4种植物在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中被列为国家Ⅱ级名录(闽楠、蚬木、格木、红椿),有5种植物被列为各省市区(地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红楠、广西青冈、桃金娘、苏木、黄檀)。这些植物形成了多样的植物群落,对百色地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 江西九岭山脉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九岭山脉植物区系发生历史悠久,对研究我国早期种子植物演化、动植物迁徙、物种分布格局均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九岭山脉种子植物区系成因和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和利用,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结合经典的植物地理学研究方法,对该山脉种子植物区系作了系统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1)九岭山脉共有野生种子植物211科956属2 928种,占江西种子植物193科、1 064属、4 028种的比例分别为91.5%、89.8%和72.69%。(2)该植物区系的热带成分科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科数(不含世界分布科)的81.35%,但缺乏典型热带成分科,区系中的热带性属和温带性属数量接近,显示该植物区系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过渡,这与九岭山脉地处重要的气候和生态交错地带有一定关联。(3)该地区共分布中国特有植物6科33属41种,特有属主要为古特有属,体现了该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推断该山脉在第四纪冰期环境较为稳定,为众多植物提供了“避难所”。(4)该地区的种子植物中有30科63属10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15种,极危植物3种、濒危植物11种、易危植物20种。该山脉中的九岭山、官山和大围山已有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发挥生态保护作用,而其余的山地则未建立有效保护,应对相关濒危植物所在区域加以监管,可采取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等措施,建立相关的种质资源库,确保濒危保护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 水分胁迫对极小种群东兴金花茶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了解东兴金花茶幼苗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和响应机制。以东兴金花茶一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不同控水时间处理对东兴金花茶幼苗的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控水时间的延长,水分胁迫的程度不断地加剧,东兴金花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先低后高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成呈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丙二醛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东兴金花茶幼苗的荧光参数Fv/Fm和Fv/Fo呈现先增加而后不断下降趋势,分别从0.806下降至0.754和4.17下降至3.08;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过程受到抑制。基于水分胁迫的生理生态指标和叶片生物性状的变化表明:控水时间在4d情况下东兴金花茶可以提高自身水分利用效率来抵抗干旱,说明东兴金花茶幼苗对水分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响应机制。控水8~12 d,东兴金花茶的光合指标下降显著,土壤含水率下降至14.157%~15.065%,其叶片萎蔫、打卷,低于此水平东兴金花茶幼苗会因过度干旱而死亡,表明东兴金花茶幼苗对水分胁迫的耐受极限为土壤含水率的14.157%~15.065%。研究结果有助于营建适宜的环境以保证东兴金花茶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对东兴金花茶迁地保护、引种培育和回归自然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 中粒咖啡 WRKY 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WRKY 转录因子是植物信号网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的多种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中粒咖啡􀀁WRKY 蛋白家族的理化特性及其分子进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CcWRKY 蛋白氨基酸数量在􀀁103~994个之间,均无信号肽,推测其为非分泌性蛋白。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最主要的结构元件,三级结构主要分为􀀁6 类,其中以􀀁CcWRKY61、CcWRKY72、CcWRKY6 和􀀁CcWRKY7 为主要成员的􀀁D 类结构最稳定。保守结构域及进化树分析表明中粒咖啡􀀁WRKY 基因家族含有􀀁49 个成员,其中的􀀁10 个成员归为􀀁WRKY 第Ⅰ家族,34 个成员归为􀀁WRKY 第Ⅱ家族,5 个成员归为􀀁WRKY 第􀀁Ⅲ家族。中粒咖啡􀀁WRKY1 基因与其他物种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其􀀁WRKY1 与烟草亲缘关系最近,与非洲油棕(Elaeis guineensis)亲缘关系最远,说明􀀁WRKY1 蛋白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还是比较保守的。该文研究结果可以为中粒咖啡􀀁WRKY 基因家族的分子功能的深层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对进一步探究中粒咖啡􀀁WRKY 基因的功能、进化以及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