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2017-12-07
  • 磁共振T2Flair像下扩大切除脑胶质母细胞瘤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究在磁共振T2Flair序列范围下扩大切除脑胶质母细胞瘤并辅助放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6年1月我科41例在唤醒麻醉下进行颅内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其中17例MRI T2Flair序列范围下扩大切除的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剩余24例作对照组为T1增强像下切除的脑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所有病例手术过程中应用术中神经导航结合DTI、皮层电刺激、术中超声、术中肿瘤荧光造影等多种辅助手段,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GBM)。采用德国Brainlab放疗计划系统分别勾画出术前、术后MRI T1增强病灶及T2Flair范围,进行图像融合,比较术前术后体积,明确肿瘤T1增强切除范围及T2Flair切除范围,所有患者随访至2017年1月,术后病人均行同步放疗及辅助化疗。结果 对照组24例病例T1增强病灶均全部切除,术后无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另外17例T2Flair像扩大切除患者中,7例T2Flair切除0~10%,4例T2Flair切除10%~25%,6例T2Flair切除25%以上;所有病人随访至2017年1月,17例T2Flair切除GB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0.45月,对照组24例病例切除GB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37月,两组有统计学差异(χ2=6.16,P=0.013)。T2Flair切除范围0~10%组,10%~25%组,25%以上组,各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20.16月,45月,33月,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唤醒麻醉下应用术中神经导航结合DTI、皮层电刺激、术中超声、术中肿瘤荧光造影等多种辅助手段有效保障了颅内GBM患者的手术安全性,提高了T1增强像的病灶全切率,可以最大安全范围完成了T2Flair的扩大切除;T2Flair的扩大全切除可明显延长GBM患者的生存期,但并非T2Flair像切除越多越好,切除程度之间无明显生存差异。

  • 创新实践能力在医学类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社会越发需要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目前大多数教育者虽已意识到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的意义,但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师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少有成效。本文通过简述创新实践能力在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以及目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旨在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 胶质母细胞瘤病理取材方式-七分法取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规范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病理取材方式,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病理信息。方法 我们规范GBM病理取材方式为“七分法取材”,即由术者在术中对GBM瘤块的“中心、前方、后方、内测、外侧、上方、下方”共7个位置进行取材。本研究共纳入了40例经“七分法取材”的GBM患者,我们分别对各个位置取材的肿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免疫组化检测7个位置取材组织的IDH1蛋白、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中心取材的肿瘤组织100%培养出了肿瘤细胞,细胞呈长梭形、迁移快、增殖较块;T1增强像以外其他位置取材的肿瘤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成功率为60%,细胞呈圆钝形、迁移慢、增殖慢,两种细胞在细胞形态、细胞学功能上存在明显差异。IDH1蛋白在7个位置表达情况存在差异的病例为10例,比例为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MGMT蛋白在7个位置表达存在差异的病例为12例,占比为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7个位置取材的组织中均可培养出肿瘤细胞,并且IDH1及MGMT蛋白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中心取材的肿瘤组织虽能准确反映肿瘤的病理学级别,但是考虑到GBM高度异质性故需综合考虑其他位置取材的组织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才能更准确地反应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故七分法取材较传统的病理取材对GBM的病理诊断更有指导意义。

  •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收集53例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各项检查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前1周内检测血清TSH水平,并根据TSH水平分为I组(n=20,TSH0.05),但Ⅱ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I组(36.36% vs 10.00%,P<0.05),TNM分期中Ⅲ~Ⅳ期占比高于I组(57.58% vs 25.00%,P<0.05),且Ⅱ组治疗前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均高于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7年2月,Ⅱ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48.48%、63.64%,低于I组80.0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风险模型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SH水平为影响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高TSH水平与垂体促甲状腺素腺瘤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临床应积极采取对症措施调控患者TSH水平。

  • Experiences of cabrol root replacement in management of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Objective Cabrol procedure was introduced by Professor Cabrol C in 1981, but little information existed regardingthe results of Cabrol technique in aortic dissection(AD). This study explored a 7-year period results of aortic root replacementsin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employing this procedur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6, 47 patients with type Aaortic dissection received Cabrol procedure in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received echocardiography and CT scan of whole aortabefore operation. Cabrol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to repair the aortic root. The replacement of right hemi aortic arch or totalaortic arch and a stented frozen elephant trunk implantation might be performed based on the extent of the dissection in theaortic arch.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procedure in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Results Forty-seven cases were admitted, including 6 cases of simple Cabrol procedure, 13 cases with concomitantreplacement of right hemi aortic arch and 28 cases with concomitant total aortic arch replacement and frozen elephant trunktechnique.The 30-day mortality was 10.6%(5/47). 25.5%(12/47) of patients developed acute renal failure, and 12.8%(6/47)needed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during hospital time. The median hospital time were 25.5 d, rangingfrom 15 to 128 d.It followed-up from 6 to 36 months. Conclusion The Cabrol procedure is feasible and safe for patients with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The artificial blood vessels are unobstructed.

  • 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治疗中老年p 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继发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Hyper-CVAD方案对中老年p 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糖的影响,并探索血糖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72例中老年p 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并分为A、B组,各36人。A组给予改良Hyper-CVAD方案诱导化疗,B组给予常规Hyper-CVAD方案治疗,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继发高血糖的情况及化疗后生存状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 结果 对照组第3周末的随机血糖高于观察组(8.03±2.73 mmol/L vs 7.85±2.54 mmol/L),且高于对照组自身第1周末的随机血糖(8.03±2.73 mmol/L vs 7.37±2.19 mmol/L, P0.05)。对照组继发高血糖比例为22.2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56%(P<0.05),但两组复发率、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第4周末空腹及随机血糖均与感染、缓解率、复发率及总生存率呈相关性。两组分别有11、14例出现复发,但其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6% vs 38.89%,P=0.458);两组分别有9、12例患者死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0% vs67.67%,P=0.437)。 结论 改良Hyper-CVAD方案可有效降低中老年Ph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继发性高血糖的几率。

  •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手术室人员、 物品、 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通过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手术室人员、物品、设备信息智能化管理。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手术的200例患者,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另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管理方式,如医护人员与患者身份确认书人工核对、术前设备与物品的准备等方面;观察两组术前准备、物品出入库及术后感染情况,比较两组器械错送、设备使用率、手术频率及费用情况,对比两组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室工作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物品出入库错误率及术后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使用率(99% vs 91%)、日手术量(5.38±1.23台 vs 3.17±0.74台),手术费用(5482.38±1231.23元 vs 7032.49±1536.74元)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医生满意度为94%,护士满意度为97%,手术室工作质量考核评分为92.37±3.1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射频识别有助于实现手术室人员、物品及设备的综合性管理,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及医疗成本。

  • 螺旋CT在外伤性腕骨脱位或骨折-脱位诊断中的价值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腕骨外伤性脱位、骨折并脱位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临床资料证实的腕骨脱位或腕骨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分析X线检查、CT(包括轴位、MPR及VR重建)在腕关节脱位诊断中的价值。 结果 经临床随访确诊的48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100%,X线准确率为70.83%,CT与X线在腕关节脱位的检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χ2=4.5,P<0.05)。X线上漏诊的病例中,10例因未能发现舟骨、三角骨的细小骨折导致。本组中X线中4例误诊,其中以豌豆骨脱位误诊率较高。 结论 X线对于腕关节脱位发现率较高,但是对于腕骨细小骨折的发现能力不足,螺旋CT的MPR、VR重建能清晰显示腕骨移位、骨折等,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支持。此外,X线对于脱位存在误诊多与患者伤后处于被动姿态有关。

  • 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在冠心病风险预测中的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40)、2支病变组(n=37)、3支及以上病变组(n=33),同时根据超声颈动脉检查分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组(n=42)、中度狭窄组(n=46)、重度狭窄组(n=22),选取同期健康查体人员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4组患者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P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在各组间的比较,3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1支病变组>对照组(P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对照组(P<0.05);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72,0.65,P<0.05),斑块积分、冠脉评分均与冠脉病变支数、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88,0.19,0.42,0.31,P<0.05)。 结论 颈动脉超声相关指标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能够客观反映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早期对冠心病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 提高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效率的方法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病史结合唇腭部常规三切面、上牙槽突横切面、其他特殊切面与三维超声配合胎儿不同体位对提高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效率的协助作用。 方法 对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7000例中孕期(孕20~24+6周)胎儿行颜面部超声筛查,超声检查前常规询问病史,以规范化常规三切面、上牙槽突横切面作为筛查切面,有异常时应同时采集胎儿张口时和闭口时的二维图像,最后采集三维图像,与引产或分娩后患儿颜面部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各种方法对提高产前超声诊断唇腭裂畸形的效率与准确率的作用。 结果 7000例胎儿超声共检出唇腭裂27例,经引产和分娩证实唇腭裂29例,其中常规三切面组检出胎儿唇腭裂畸形20例,产前超声漏诊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9%;常规三切面、上牙槽突横切面、其他特殊切面加三维超声组产前超声检出胎儿唇腭裂畸形27例,产前超声漏诊2例,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对比两种方法在唇裂合并腭裂病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超声医师检查前常规采集病史,检查时准确识别胎儿唇鼻部腭部正常结构和声像图特征,掌握常规三切面、上牙槽突横切面和其他特殊切面的手法和技巧,仔细观察胎儿唇鼻结构和张口闭口运动,同时应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模式,将会提高唇腭裂畸形的超声诊断率,给临床医生及孕妇提供可靠的信息。

  • 精神分裂症患者丝氨酸消旋酶和D构象氨基酸氧化酶的生物信息学与功能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D-ser作为一种重要的神经胶质细胞递质,其合成与代谢依赖于丝氨酸消旋酶(SR)和D构象氨基酸氧化酶(DAO),SR及DAO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本研究目的为阐明精神分裂症患者SR及DAO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方法 从精神分裂症血液中克隆到SR及DAO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R及DAO基因分别编码340个和347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健康人、猿、猴的同源性在96%以上;预测SR及DAO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6.57 KDa和39.47 KDa,理论等电点分别为6.11和6.36。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发现,SR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的线粒体中,DAO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中,提示此两种蛋白在细胞中主要发挥合成与代谢作用。结构与功能分析发现,SR蛋白有1个结构域,DAO蛋白含有2个结构域和一个链接区。 结论 推测SR及DAO在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与代谢等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

  • 6-Sigma管理模提高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6-Sigma管理模式在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该方法对患者生理指标、护理质量及成本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胃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的200例患者,其中100例作为观察组适用6-Sigma管理模式,另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焦虑、生理指标、护理质量、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5天及出院前1 d的疼痛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3% vs 81%),护士满意度(95% vs 76%),护理质量评分(92.32±5.29分 vs 80.41±6.34分)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13.5±3.1 d vs 17.2±4.6 d,P<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24588.3±4282.2元,单日费用1823.2±323.6元,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6-Sigma管理有助于缓解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减少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增强患者与护士满意度。

  • 广东地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 HSP90α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e HSP90α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广东籍冠心病患者101例及对照组31例,收集病情资料,检测外周血e HSP90α含量。分析外周血e HSP90α含量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e HSP90α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 HSP90α含量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92.17±23.63 ng/L vs 15.84±15.83 ng/L,P<0.01),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外周血e HSP90α含量高于不合并心衰发生的患者(93.04±22.94 ng/L vs 81.49±20.44 ng/L,P<0.05)。冠心病合并IV级、III级心衰患者外周血e HSP90α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58)。 结论 血中e HSP90α含量与广东地区冠心病患者病情相关,进一步深入研究也许可作为冠心病病情血学标志。

  • 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操作简便性。 方法 本院自2015年开始实施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共71例,随机抽取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10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切口美观满意度、阴囊血肿、切口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中全部使用巴德3D Max补片修补,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规格不一。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成功。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组在手术时间(单侧40±5 min vs 50±5 min,双侧 60±5 min vs 100±5 min)、术中出血量(单侧5±2 m L vs 10±2 m L,双侧 8±2 m L vs 20±2 m L)、术后切口疼痛、切口美观满意度、抗生素使用率(单侧21.5% vs 0%,双侧100%vs 0%)、术后住院时间(3±1 d vs 8±1 d)明显优于传统无张力疝修补术组(P<0.05),切口感染率及阴囊血肿基本相同。随访2±0.5年,期间无疝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结论 经脐单部位微型腹腔镜下TAPP术,解剖清晰,操作简单,具有临床操作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及简便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锥型束CT评价茶多酚对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术后窦道愈合的疗效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通过锥型束CT及窦道造影评价茶多酚对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术后窦道愈合的效果。 方法 收集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术后伴有口腔黏膜窦道的患者30例,随机分2组,每组各15例。窦道分别每日予复方茶多酚含漱液(实验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局部冲洗及含漱,每3周使用锥型束CT行窦道造影成像,计算窦道体积变化。MTT法检测茶多酚对人永生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的增殖影响。 结果 治疗12周后,实验组的窦道缩小情况优于对照组(5.40±4.15 cm3 vs 8.12±5.47 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384,P=0.043)。CCK-8法检测发现,经120 mg/L茶多酚的处理后,人永生化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系的增殖速率高于无处理的对照组(0.162±0.030 vs 0.075±0.017),具有统计学意义(F=5.783,P=0.017)。 结论 茶多酚可能通过促进口腔黏膜上皮增殖,加快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术后窦道的愈合。

  • 妊娠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0月入住我科的妊娠合并肺炎患者共18例,其中未行气管插管9例,重症肺炎气管插管9例。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入院生化及感染指标、住院时间、孕妇及胎儿结局等。 结果 两组患者怀孕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分娩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1次 vs0.7±0.7次 ,P=0.038),成功分娩次数高的患者插管率更低;插管患者孕周更少,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6.9周 vs33.1±5.1周,P=0.078);肺炎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偏低,但是插管组与未插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组ICU住院时间为11.6±8.7 d,未插管组2.8±1.6 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插管组无孕妇死亡,插管组死亡2例(2/9)。 结论 妊娠失败次数越多,感染肺炎后插管率越高。孕中期感染肺炎病情可能更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低的肺炎患者可能插管风险更高。妊娠合并肺炎气管插管患者ICU病房住院时间更长,死亡率高。

  • 急性肺动脉栓塞肺部异常的CT征象及演变特点:附34例报告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肺部异常的CT征象及其演变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观察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即肺动脉充盈缺损,及肺部异常的CT征象,包括肺梗死、“马赛克”征、磨玻璃影、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等,分析病灶的分布、影像特征等,及复查时病灶演变特点。 结果 初查CT可见肺梗死累及18名患者,共28个病灶;“马赛克”累及6名患者,10个病灶,磨玻璃影累及12名患者,28个病灶,局限性肺气肿累及5名患者,6个病灶,肺不张累及13名患者,19个病灶。13名患者CT复查,随着肺动脉栓子缩小,绝大部分肺部异常征象消失,仅肺梗死区遗留纤维条索灶。 结论 肺梗死、“马赛克”征、磨玻璃影、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等肺部异常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常见CT征象,熟悉CT征象及其演变特点将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 磁共振扫描发生对比剂渗漏致静脉炎的护理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扫描发生对比剂渗漏致静脉炎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以往50例磁共振扫描发生对比剂渗漏致静脉炎患者回顾性分析。随机将25例行常规护理的静脉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另25例静脉炎患者采用有效护理措施分为试验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 vs 19%,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 vs 22%,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磁共振扫描发生对比剂渗漏致静脉炎患者作用突出,能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卵子发育不良的关系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卵子质量及颗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5年2~6月,因输卵管因素行体外受精助孕的患者,年龄35%的分为A组(n=10),优质胚胎率<35%的分为B组(n=9)。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夹心法检测取卵日卵泡液AGEs和活性氧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颗粒细胞RAGE m RNA表达,分析两组之间有无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平均优胚数(5.2±2.34 vs 1.50±1.08,P= 0.001)和优胚率(60.27%±12.48% vs21.48%±14.0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卵泡液活性氧水平(0.82±0.28 ng/m L vs 1.11±0.27 ng/m L,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卵泡液AGEs水平(0.33±0.13 μg/m L vs 0.35±0.13 μg/m L, P=0.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颗粒细胞RAGE水平(1.55±0.62 pg/m L vs 3.75±1.75 pg/m L,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氧化应激状态可能是输卵管因素的年轻不孕症患者卵子质量低下的原因,但AGES-RAGE可能并不是其作用途径。

  • 羊膜腔穿刺对母婴HBV垂直传播的meta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分子影像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母婴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已成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本研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是否增加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方法 搜索1990年1月1日~2016年3月15日之间在Pubmed、Embase、谷歌学术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所有关于乙肝孕妇行羊膜腔穿刺对母婴垂直传播影响的相关英文或中文文章,根据纳入剔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然后对文章治疗评分,最后有4篇文章纳入,共有3997孕妇,其中实验组167名、对照组3830名,使用Review ManagerVersion 5.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进行羊膜腔穿刺术与不行羊膜腔穿刺术两组婴儿HBs 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R2=1.37,95% CI: 0.70~2.69,P=0.36)。当孕妇是HBV-DNA≥107 copies/m L、HBe Ag阳性时,进行羊膜腔穿刺术后胎儿宫内感染风险增加(R2=9.54,95% CI: 3.52~25.85,P<0.0004;R2=3.41,95% CI: 1.05~11.13,P=0.04)。 结论 孕妇HBV-DNA≥107 copy/m L和(或)HBe Ag阳性时将增加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