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李博文
  • 不同手机使用时长下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特点及演化:基于大样本网络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4-05-27

    摘要: 本研究对南充市167728名青少年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进行大样本普查,采用网络分析的方法,探究休息日不同手机使用时长下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特点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青少年手机使用时长越长,其抑郁症状越重;“忧愁”、“失败感”、“无快乐感”和“无幸福感”这四种抑郁症状的强度中心性较高;在休息日从不使用手机、休息日使用手机但每天≤3小时、休息日使用手机且每天>3小时这三种条件下,抑郁症状的网络全局强度、网络结构和网络边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休息日使用手机时长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性别的青少年中,抑郁症状的网络全局强度、网络结构和网络边缘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本研究基于休息日不同手机使用时长下抑郁症状的特点及演化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抑郁症状的四种演化模式,为青少年抑郁的防控提供了新策略。

  • 半干旱雨养区秸秆带状覆盖种植对土壤水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水分不足是限制半干旱雨养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地表覆盖能够改善土壤的微环境, 从而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为明确西北半干旱雨养区不同保墒措施下旱地马铃薯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于2014—2015 年设置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种植(T1)、半膜大垄(T2)、全膜双垄(T3)和露地平作(对照, CK)4 种栽培模式, 研究了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地膜覆盖种植对马铃薯产量、土壤水分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覆盖方式能有效改善马铃薯生育期0~200 cm 土层土壤水分状况, 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水分保蓄效果较好, 秸秆带状覆盖对生育中后期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效果明显。与对照(CK)相比, 3 种覆盖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其中T1 处理效果最好, 较CK 提高2.8%~7.8%, 尤其在伏旱阶段的块茎形成期, 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高于地膜覆盖处理。与CK 相比, T1 处理马铃薯产量提高10.5%~34.2%, 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8.9%~29.8%, 达108.9~134.0 kg·hm–2 ·mm–1, 商品薯率提高14.7%~38.8%, 达82.3%~92.2%。马铃薯产量与生育期耗水量(r=0.836**)呈显著正相关。T1 的产量和商品薯率均显著高于T2 和T3(P<0.05)。可见, 玉米秸秆带状覆盖具有显著的纳雨保墒作用, 促进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增产效果显著。其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该区降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马铃薯稳产高产, 可作为西北雨养农业区旱地马铃薯生产的高效栽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