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亚麻芥种子油体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07-24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油体是植物种子内储藏脂肪的亚细胞单位,其内部为三酰甘油(TAG),外部由单层磷脂和油体蛋白组成。这种稳定的结构可以使油体抵抗环境的压力,便于应用到食品及制药工业中。本研究对比碱法、水法、Tris-HCl法、Tricine法四种油体提取方法,对亚麻芥油体采取梯度离心法,制备亚麻芥油体。并对不同pH值、温度、NaCl浓度条件下油体稳定性做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方法所提取的油体大小均在0.5-1 μm之间;相较于水法、Tricine法,碱法所回收油体被破坏,Tris-HCl法提取油体大小均一,提取率达17%。同时,油体在4 ≤ pH ≤ 7条件下,油体稳定性破坏。8≤ pH ≤ 10时;油体均匀分散,稳定分布。经过不同温度及NaCl浓度处理的油体均呈上浮状态,稳定性破坏。

  • 脂肪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织构的影响因素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以SiO2为载体材料、以脂肪酸为相变材料、以无水酒精和去离子水为溶剂,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脂肪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 用SEM、LPSA、FT-IR、DSC等手段对其表征, 研究了芯材种类、相变材料用量、无水酒精用量、去离子水用量、溶液pH值、超声波功率等因素对脂肪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脂肪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织构受到芯材种类、相变材料用量、无水酒精用量和去离子水用量的影响较大, 也与溶液pH值和超声波功率有关。其最佳工艺参数为: 癸酸-棕榈酸为芯材、癸酸-棕榈酸与正硅酸乙酯的物质的量比为0.4、无水酒精与正硅酸乙酯的物质的量比为5、去离子水与正硅酸乙酯的物质的量比为9、溶液pH值4 和超声波功率为200W。

  • 黄河沉积物微塑料污染和表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微塑料(<5 mm)对于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以黄河流域采集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密度浮选的方式提取其中的微塑料,统计了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颜色和粒径分布,同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分析微塑料的组成和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① 微塑料的丰度为15~615个·kg-1(干沉积物),下游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高于中、上游。主要包括碎片类、发泡类、薄膜类和纤维类4种类型,其中碎片类所占的含量最高,为43.35%,其次是发泡类塑料,约占34.08%,薄膜类和纤维类相对较少,两者之和为20.56%。② 不同形状塑料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碎片类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聚乙烯,薄膜类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发泡类和纤维类微塑料的主要成分分别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③ 微塑料的颜色分为透明、白色、彩色和黑色4种,其中透明和白色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3.28%和34.55%。微塑料的粒径特征表明,其粒径范围主要位于1~4 mm,占比为64.8%,<1 mm的微塑料所占比例为16.62%。④ 微塑料表面形貌特征表现为,微塑料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痕迹,具有表面粗糙、孔隙多、裂隙明显等特点。

  • 骨料对混凝土Ⅰ型断裂裂缝扩展影响研究

    分类: 力学 >> 固体力学 提交时间: 2024-04-19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为研究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Ⅰ型断裂裂缝扩展特性,开展了骨料粒径为10、20、30、40 mm的混凝土三点弯曲梁断裂试验; 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测得试件表面计算区域全场位移变化数据; 对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断裂能、断裂韧度、断裂过程区(fracture process zones,FPZ)变化和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了FPZ扩展过程与峰后荷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骨料粒径增大,试件峰值荷载和断裂参数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M20试件FPZ长度的变化与峰后荷载的变化有很强的关联性,其骨料对微裂缝扩展的约束效果最好; 此外,通过分析不同骨料粒径混凝土试件FPZ的发展规律,可知,骨料粒径为20 mm的混凝土试件,其峰后局部变形能力得到了改善,断裂能及断裂韧度得到了提高,在断裂过程中具有比其他骨料粒径混凝土更高的承载力和更小的FPZ,因此,合适的骨料粒径为20 mm。

  • 土壤动物谱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4-26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群落结构如何响应环境变化是生态学研究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粒径谱由个体大小和多度构建而来,与营养级转换速率相关、反映生态系统过程动态以及表征生态系统稳定性,可以将其视为一个综合的功能多样性指标用于预测和表征群落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如何响应环境压力。粒径谱研究最初始于水生生态系统,近年来被引入到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中。简要回顾粒径谱的概念由来及理论基础,分析比较了当前粒径谱研究中的4种易混淆类型,介绍了常用的两类土壤动物粒径谱构建方法及其生态学意义,梳理了土壤动物粒径谱对环境梯度响应与生态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应用粒径谱研究土壤动物群落的难点及限制条件。未来,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土壤动物粒径谱应关注个体大小与营养级位置及能量利用关系;在应用方面,土壤动物粒径谱可结合传统的分类方法广泛应用于指示环境污染、生态恢复、保育生物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

  • 农牧交错带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分布特征 ——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2-09-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不同农田和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原位监测和室内试验结合的方法,对典 型小麦留茬地、葵花留茬地、翻耕地、退耕地4种农田土壤进行研究,并通过分析平均粒径、标准差、偏度、峰度,对不 同利用方式下土地抗风蚀能力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以细砂、极细砂和粉粒为主,占比达80%~ 85%。(2)土壤粒度组成由细到粗为:翻耕1 a>天然草地>翻耕边坡>小麦留茬>翻耕15 a>退耕5 a>葵花留茬, 沙粒平均粒径为2.12~2.61。(3)各层土壤分选性较差,偏度均表现为正偏且近于对称,峰度属于宽平态。土壤易风 蚀颗粒粒径范围在200~400 m。(4)与天然草地相比,农田垦殖利用导致土壤粒径分布范围扩大,粒径整体趋于粗 粒化。

  •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壤与灰尘粒级组分分布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通过采集兰州市和延安市主城区的土壤灰尘样品,测量了其粒径组成,界定了土壤和灰尘 不同粒径的空间分布,分析了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市和延安市城市土壤灰尘粒径组成有明 显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小于 100 μm 的部分,整体粒径分布情况为:粉黏粒(极细砂(50~100 μm)>细砂(100~250 μm)>中砂(250~500 μm)>粗砂(500~1000 μm)。其中兰州市小于 100 μm灰尘颗粒物粒径所占比例(69.17%)大于延安市(53.49%),极易在外动力条件下再次扬起成为扬尘污染的潜在污染源。从 2 个城市土壤和灰尘展开 -->

  • 乌海矿区几种典型尘源物质的风蚀特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内蒙古乌海市矿区沙(粉)尘污染严重,测定该地区典型尘源物质的起动风速、风蚀率,对研究该地区近地表输沙率、风蚀量预测与沙尘天气预报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裸沙、壤质砂土、粉煤灰、焦煤、煤矸石5种典型尘源物质为对象,通过风洞试验测定其起动风速、风蚀率,通过室内实验测定尘源物质的容重、粒径分布,分析各因素对其影响,并研究含水率变化与风蚀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① 尘源物质起动风速依次为:裸沙>壤质砂土>焦煤>煤矸石>粉煤灰;裸沙风蚀率随风速呈线性增长趋势,壤质砂土、粉煤灰、焦煤呈幂函数增长趋势,煤矸石增长趋势接近于指数函数;② 尘源物质粒度组成相差较大情况下,较轻的物质更易起动,粒度组成相近情况下,粒径分布、中值粒径较小、难蚀颗粒分布频率高的物质抗蚀性更大;③ 裸沙、焦煤、煤矸石的起动风速与含水率呈正幂函数关系,壤质砂土、粉煤灰在含水率2%~4%、1.46%~4.16%时起动风速无明显变化;裸沙、焦煤、煤矸石的含水阈值在3%、4%、饱和含水率左右,壤质砂土、粉煤灰风蚀率与含水率呈负指数关系;④ 焦煤、煤矸石可通过提高含水率抑制风蚀,裸沙、壤质砂土、粉煤灰需结合环境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合理布置防治措施。

  • 基于多重分形的半干旱区弃耕农田土壤分布特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06-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阐明农田弃耕后土壤质量演变特征,在阴山北麓中段农牧交错区内选择当年耕地、弃耕1 a、2 a、3 a、4 a 5种类型土地进行研究,测定弃耕农田0~80 cm层土壤颗粒特征和有机质含量,基于多重分形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土壤粒径分布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砂粒含量与多重分形参数(D0、D1、0)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有机质成极显著负相关;研究区内土壤随着砂粒含量的增加,土壤粒径分布范围逐步变宽,分布越离散,土壤向粗粒化方向演替。随着弃耕年限的延长,表层(0~10 cm)土壤表现出黏粒、有机质含量呈一致减少趋势,黏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考虑用黏粒含量反应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

  • 黄土高原丘陵区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分布特征

    分类: 农、林、牧、渔 >> 土壤学 提交时间: 2022-08-0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探究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粒径分布特征。选取草地、山杏纯林、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0~20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土壤样品粒度组成,计算土壤粒度参数与分形维数,绘制粒度频率曲线。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属粉壤土,粉粒含量约占总体的56.58%~71.67%,砂粒约占21.37%~38.71%,黏粒约占3.55%~6.96%。(2)各植物群落内土壤粒度组成随土层深度增加分布较为均一,粒径分布整体分选性均较差,呈极正偏度,峰态尖窄,粒度频率曲线为双峰型,曲线波峰一致。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粒径分布差异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0~20 cm(P<0.05)。(3)草地、山杏纯林、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0~200 cm土壤平均分形维数分别为2.63、2.60、2.61、2.58。分形维数与黏粒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草地土壤分形维数与黏粒的相关性最强。总体来看,黄土高原丘陵区草地土壤粒径分布特征显著优于人工林,本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的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毛乌素沙地风沙土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推测其影响因素,以毛乌素沙地流动、半固定和固定沙丘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分析其粒度组成,并计算粒度参数,解析粒配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风沙土优势粒径组为细砂,其平均体积含量约为29.89%~32.46%,不同类型沙丘无显著差异(P>0.05);少数粒径组分为粗砂、黏粒和极粗砂,其中流动沙丘与半固定、固定沙丘黏粒与粗砂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从半固定到固定沙丘,黏粒含量显著增加(P0.05),峰态显著变宽平(P<0.05),半固定沙丘偏态值与其他2种沙丘相比显著偏负(P<0.05)。(3)流动、半固定与固定沙丘跃移组分的粒径区间分别为44~435 μm、63~500 μm和31~354 μm,风沙运动在半固定沙丘中最为强烈。毛乌素沙地风沙土优势粒径组分含量主要受物源影响,少数粒径组分含量主要受沙丘流动性影响,风沙运动强度随沙丘的固定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 藏北高原砾石空间异质性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23-03-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砾石是各种水文和侵蚀等过程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草地和土壤退化、生态系统恶化的一个标志,反过来这 些砾石也影响到侵蚀的各个过程。研究藏北高原地表砾石的空间分异对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以地表砾石粒径大小和空间位置为研究对象,通过Morans I 指数、空间变异函数、地理探测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 其空间异质性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Morans I 指数值为0.481,呈显著的正相关,局部Morans I 指 数显示,研究区东部砾石聚集模式为高-高聚集,中部为低-低聚集,其余区域多呈随机分布。(2)砾石空间异质性由 结构因素主导,但是变异函数最佳拟合模型与特征参数值均存在一定差异性,即存在一定的各向异性特征。(3)地 理探测器结果显示,NDVI、土地利用类型为影响研究区砾石粒径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人口密度、植被类型、年均 降水为次要因素。(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优尺度回归为最佳回归模型,NDVI对砾石粒径影响最大,其后依次为 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水、植被类型。

  •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分布特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11-20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揭示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对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的影响,以中龄、近熟 和成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风沙土为研究对象,以裸沙地风沙土为实验对照,采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土壤样品粒度组成,计算分析土壤粒度参数特征,绘制土壤粒配曲线。结果显示:(1)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风沙土以砂粒为主,其次是粉粒,黏粒含量最少。随林龄的增长,土壤黏粒、粉粒含量呈增加趋势,砂粒含量呈减少趋势。裸沙地风沙土砂粒含量多高于同层林地土壤。(2)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风沙土质地较粗,分选性较差,偏度值多为正偏度,峰度值多为尖窄,0~10 cm和10~20 cm风沙土分形维数分别为2.18~2.43和1.98~2.17。裸沙地风沙土质地更粗,分选性更好,分形维数更小。(3)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风沙土的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均为双峰型。随林龄的增长,10~20 cm风沙土的土壤颗粒细化滞后于0~10 cm。林地悬移组分的含量高于裸沙地,裸沙地跃移组分的分选性高于林地。科尔沁沙地不同樟子松人工林风沙土粒径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科 尔沁沙地土地沙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硫酸盐渍土表观电导率与水分、盐分及关系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西宁盆地北山地区小西沟流域为研究区,以区内硫酸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筛分试验得到了6组不同粒径(<0.075 mm、0.075~0.1 mm、0.1~0.25 mm、0.25~0.5 mm、0.5~1 mm、1~2 mm)的土壤试样,测试了不同含水率、含盐量(Na2SO4)和粒径的土壤试样表观电导率(ECa),分析了ECa与含水率、含盐量和粒径之间的关系,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得到了ECa与含水率和含盐量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1)ECa随着含水率、含盐量和粒径的增加均呈增大的变化规律,当粒径为0.075~0.1 mm,含盐量为0.64%,含水率由5%增加至25%时,ECa增大0.99 mS·cm-1,增幅为2475%;当粒径为0.075~0.1 mm,含水率为10%,含盐量由0.18%增加至12.18%时,ECa增大1.47 mS·cm-1,增幅为864.71%;当含盐量为6.18%,含水率为10%,粒径由<0.075 mm增加至1~2 mm时,ECa增大0.36 mS·cm-1,增幅为38.71%。(2)通过建立ECa、含水率和含盐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出在较高含水率(>15%)条件下,ECa与含盐量之间的相关关系(P<0.05)显著于低含水率(≤15%)条件(P>0.05),即当含水率分别为10%和20%,含盐量由3.18%增加至12.18%时,ECa增幅分别为56.41%和128.91%,说明高含水率条件下盐分对ECa的灵敏度显著于低含水率。(3)通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ECa与含水率之间平均灰色关联度为0.80,与含盐量之间平均灰色关联度为0.68,说明当含水率为5%~25%,含盐量为0.18%~12.18%时,ECa与含水率之间的发展态势一致性高于含盐量。该研究结果对于硫酸盐渍土导电特性和盐渍化程度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 新疆博斯腾湖近现代湖泊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记录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质学 提交时间: 2019-10-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新疆博斯腾湖岩芯(41cm)沉积物粒度为研究对象,结合放射性同位素210Pb测年方法建立了沉积年代序列,利用粒径-标准偏差方法分析了沉积物中环境敏感组分,并重建了过去150a来的湖泊水位变化历史。博斯腾湖岩芯沉积物中黏土质(64 μm)仅有5.1%,不同粒级组分的垂向变化趋势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通过粒径-标准偏差法对沉积物环境敏感组分的提取表明,组分C2(粒径7.59~22.91 μm)的平均粒径变化与中值粒径变化一致(r=0.7,P<0.01),组分C2对博斯腾湖沉积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并由此重建了过去150 a的湖泊水位变化历史。1940年之前,博斯腾湖水位整体处于近150 a来的历史低值期,1910s—1930s低水位期代表了一次较大范围的区域干旱事件;在气候变化和显著增强的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1980s中后期博斯腾湖水位显著降低。湖泊水位作为沉积粒度变化的影响因子之一,可以通过湖泊沉积物中环境敏感组分的含量重建过去博斯腾湖水位的波动历史,为研究湖泊的历史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 SiO2基棕榈醇-棕榈酸-月桂酸微胶囊相变调湿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采用硅烷偶联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以SiO2为壁材、棕榈醇-棕榈酸-月桂酸为芯材的细粒径SiO2基棕榈醇-棕榈酸-月桂酸微胶囊相变调湿材料。采用等温吸放湿法、步冷曲线法、激光粒度分析仪(LPS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表征了SiO2基棕榈醇-棕榈酸-月桂酸微胶囊相变调湿材料的调湿性能、调温性能、粒度分布、组成结构、表面形貌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去离子水用量、无水乙醇用量、硅烷偶联剂用量和棕榈醇-棕榈酸-月桂酸用量对SiO2基棕榈醇-棕榈酸-月桂酸微胶囊相变调湿材料有重要的影响。当去离子水与正硅酸乙酯的物质的量比为9、无水乙醇与正硅酸乙酯的物质的量比为5、棕榈醇-棕榈酸-月桂酸与正硅酸乙酯的物质的量比为0.5和硅烷偶联剂与正硅酸乙酯的物质的量比为0.1时,SiO2基棕榈醇-棕榈酸-月桂酸微胶囊相变调湿材料呈球形且表面光滑紧凑,尺寸仅为1680.60~1735.35nm,粒径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具有良好的相变储湿性能。

  • 石蜡/不同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石蜡/不同粒径膨胀石墨复合相变储热材料, 对样品进行XRD、FT-IR、SEM、DSC和LFA表征分析,研究了不同粒径膨胀石墨的质量比例对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小粒径膨胀石墨含量的增加, 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热扩散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大小粒径膨胀石墨质量比例为9∶1 时, 石蜡充分利用了大小粒径膨胀石墨的镶嵌式空间结构, 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扩散系数为1.964×10-6 m2/s, 比纯石蜡提高了22 倍, 相变潜热为144.2 J/g。

  • 干旱区绿洲盐渍土分布单重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定量描述干旱区绿洲盐渍化土壤的粒径分布特征,对38个土壤样品的粒径分布与含盐量进行测定,并基于分形理论定量表征了研究区盐渍土和非盐渍土的土壤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粉粒的体积分数占主导地位,砂粒和黏粒次之;土壤含盐量与粉粒和黏粒体积分数呈正相关,而与黏粒呈负相关;单重分形维数D值介于1.990~2.349,且与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成正比,相关系数分别为0.81和0.64(P<0.01),与砂粒含量呈反比,相关系数为-0.67(P<0.01);[WTBZ]土壤粒径分布具有多重分形特征,盐渍土(含盐量≥3 g·kg-1)的粒径分布较非盐渍土(<3 g·kg-1)更广,非均匀性更强;土壤含盐量与多重分形信息维D1和D1/D0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5(P<0.01)和-0.283(P<0.01),与多重分形谱谱宽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06(P<0.01),而与D、容量维D0[WTBZ]和多重分形谱性状特性均没有显著相关性。

  • 冬小麦田植保无人飞机喷施除草剂雾滴及沉积飘移分布特性评估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2-17 合作期刊: 《智慧农业(中英文)》

    摘要: 随着植保无人飞机作业面积的增加,雾滴飘移风险也日益凸显,尤其以除草剂飘移风险危害最高。 为明确除草剂溶液对雾滴粒径的影响及植保无人飞机喷施除草剂雾滴沉积飘移分布特性,本研究通过室内 雾化室测定了植保无人飞机安装的离心转盘雾化喷头喷洒清水及常用的15种麦田除草剂溶液的雾滴粒径分 布,并通过田间试验在药箱中添加荧光示踪剂(60 g/hm2) 测定喷施作业区和飘移区的雾滴沉积量分布。室 内测定结果表明,与清水相比,除草剂溶液对雾滴粒径影响显著。除唑草酮水分散粒剂外,其余溶液经离 心转盘雾化喷头喷洒后,雾滴体积中径较清水均有所降低,且最大降低22.0%; 小雾滴(V<150 m) 比例 均有所增加,最大增加50.8%。田间飘移试验表明,植保无人飞机喷洒150 m雾滴,在环境侧风风速为 3.76 m/s时,作业区的雾滴沉积覆盖度和雾滴沉积密度仅为风速0.74 m/s时的41.3%和42.2%,且均匀性显著 降低。在飘移区下风向12 m位置,雾滴沉积量为作业区的10%以下; 下风向50 m处,雾滴沉积量低于检测 限(0.0002 L/cm2)。飘移比率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当风速达到3.76 m/s时,雾滴飘移比率达到46.4%。不 同侧风风速下,90%的累积飘移位置在4.8~22.4 m。对飘移区沉积量与飘移距离、侧风风速拟合,结果表明 下风向沉积量与风速呈正比。本研究为植保无人飞机冬麦田不同风速作业下的雾滴飘移距离提供数据支持, 为喷雾飘移缓冲带、飘移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 双壳微纳米相变胶囊制备影响因素的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8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以相变材料为芯材、聚苯乙烯为内壳、亲水性壳聚糖为外壳、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十六烷为助乳化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壳核比为1∶1, 用细乳液界面聚合法制备双壳微纳米相变胶囊, 用FT-IR、DSC、SEM、LPSA对其表征, 研究了芯材种类、乳化剂用量、助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超声乳化时间、搅拌速度等对双壳微纳米相变胶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壳微纳米相变胶囊形貌受到芯材种类、乳化剂用量、助乳化剂用量以及引发剂用量的影响较大, 也与超声乳化时间和搅拌速度有关, 并得到相应最佳工艺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