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碳超丰贫金属拐点星的搜寻与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4-2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C超丰贫金属星(CEMP)在老年恒星中的普遍存在使得它成为研究宇宙早期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对象,具有不同中子俘获元素丰度特征的CEMP有着不同的起源。不同于已经历挖掘过程的巨星,主序拐点星能很好地在其表层大气保留形成初期的物质,从而可以追溯到更早期的恒星形成化学环境。我们通过LAMOST巡天数据选源并利用Subaru/HDS进行后续高分辨率光谱观测了12颗CEMP主序拐点星,其中有10颗星是首次被分析。与已有的CEMP主序拐点星观测样本相比,我们的样本中包含了更高比例的中子俘获元素不超丰CEMP恒星(CEMP-no星),发生在中等程度C超丰区域,为其起源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对其中6颗CEMP-no星测定了Li丰度,尤其是其中3颗极贫金属星样为探讨[Fe/H]<-3.0的CEMP拐点星Li丰度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新观测数据。新增样本验证了CEMP-no星在[Fe/H]~-3.0附近为Li-正常星,与前人结论一致;而新增的两颗CEMP-s星表现出了中等Li丰度,介于之前的较大Li丰度范围,我们的研究为CEMP-s和CEMP-no的分类提供了辅助约束条件。

  • 基于 LAMOST 数据的 Sequoia 子结构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12-13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Sequoia 是一个逆向旋转的子结构,来自于一个矮星系与银河系的并合事件。首先介绍了 Sequoia 的发现,综合分析了不同文献对这个子结构在相空间的限制及其化学性质等。随后,利用 LAMOST DR8 光谱数据结合 Gaia EDR3 的天测数据,建立了包含空间位置、速度 和金属丰度的样本,利用这个样本,首先根据文献中的选源标准对 Sequoia 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再利用DBSACN 聚类算法独立地分离出这个子结构,并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比较了它与Gaia-Enceladus-Sausage (GES) 化学性质。整体上 Sequoia 子结构比 GES 结构具有更贫的金属丰度,更低的 α、Al 和 Ni 丰度等,但是利用低分辨率光谱得到的其他元素丰度在这两个子结构很难看出明显的区别,精确地确定这个子结构的化学丰度模式需要更大规模的高分辨率光谱后继观测数据。

  •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对喀斯特坡地坡位与灌木物种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7-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率对喀斯特坡地坡位 与物种的响应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是合理利用土壤 AMF 促进喀斯特植被恢复的前提。该文 在充分调查喀斯特峰丛洼地典型灌丛坡地环境背景信息的基础上,采用曲利苯蓝染色-镜检 法检测并计算典型灌木黄荆(Vitex negundo)、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和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根系 AMF 侵染频度、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等侵染率参数。结果如 下:(1)相同坡位火棘的侵染频度和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均显著低于红背山麻杆和黄荆;下 坡位黄荆和火棘的侵染强度均高于中/上坡位,而中坡位红背山麻杆的丛枝丰度显著高于上/ 下坡位(P<0.05)。(2)物种显著影响 AMF 侵染频度、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坡位显著影 响 AMF 侵染强度,物种与坡位的交互作用仅对 AMF 丛枝丰度有显著影响(P<0.05)。(3) 影响 AMF 侵染率的关键土壤因子是土壤深度和全钾含量(P<0.05)。因此,合理利用土壤 AMF 促进喀斯特区植被恢复需要考虑地形与物种的选择,且应注重兼顾喀斯特区的水土保 持。

  • CEMP星HE 1005-1439中子俘获元素天体物理来源的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10-07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HE 1005-1439是一颗金属丰度极低($\text{[Fe/H]}\thicksim-3.0$)的碳增丰贫金属星(Carbon Enhanced Metal-Poor, CEMP), 该星的s-过程元素显著超丰($\text{[Ba/Fe]} = 1.16 \!\pm\! 0.31$, $\text{[Pb/Fe]} = 1.98 \!\pm\! 0.19$), 而r-过程元素温和超丰($\text{[Eu/Fe]} = 0.46 \!\pm\! 0.22$), 使用单一的s-过程模型和i-过程模型均不能拟合该星中子俘获丰度分布. 采用丰度分解的方法探究该星化学元素的天体物理来源可有助于理解CEMP星的形成和化学演化. 利用s-过程和r-过程的混合模型对其中子俘获元素的丰度分布进行拟合, 发现该星的中子俘获元素主要来源于低质量低金属丰度AGB伴星的s-过程核合成, 而r-过程核合成也有贡献.

  • 黄河沉积物微塑料污染和表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06-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微塑料(<5 mm)对于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以黄河流域采集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密度浮选的方式提取其中的微塑料,统计了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颜色和粒径分布,同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分析微塑料的组成和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① 微塑料的丰度为15~615个·kg-1(干沉积物),下游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高于中、上游。主要包括碎片类、发泡类、薄膜类和纤维类4种类型,其中碎片类所占的含量最高,为43.35%,其次是发泡类塑料,约占34.08%,薄膜类和纤维类相对较少,两者之和为20.56%。② 不同形状塑料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碎片类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聚乙烯,薄膜类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发泡类和纤维类微塑料的主要成分分别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③ 微塑料的颜色分为透明、白色、彩色和黑色4种,其中透明和白色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3.28%和34.55%。微塑料的粒径特征表明,其粒径范围主要位于1~4 mm,占比为64.8%,<1 mm的微塑料所占比例为16.62%。④ 微塑料表面形貌特征表现为,微塑料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痕迹,具有表面粗糙、孔隙多、裂隙明显等特点。

  • 基于混合模型的疏散星团视向速度和金属研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12-13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疏散星团是研究星族和银河系形成与演化的理想示踪体。基于 LAMOST DR7 低分辨率 光谱,在视向速度和金属丰度两维空间上,构建包含团星和场星的混合模型:以二维正高斯模 型来描述团星的分布,以星团天区周围的恒星来构建场星的分布模型。同时,在模型中考虑了 观测误差的影响。对 3 个具有丰富光谱数据的典型疏散星团进行了拟合。年轻星团 Melotte 22 和中年星团 NGC 2281 可以较好地约束其视向速度的内禀弥散,分别为:1.47+0.95 −1.18 km·s−1 和2.05+1.39−1.88 km·s−1,而年老星团 NGC 2682 只能给出速度弥散的上限约为 0.96 km·s −1 。Melotte22、NGC 2281 和 NGC 2682 的金属丰度内禀弥散分别为:0.170+0.012−0.009 dex, (0.108 ± 0.012) dex 和 (0.050 ± 0.005) dex,都明显大于金属丰度的观测误差 (约 0.028 dex)。这说明疏散星团的成 员星存在一定的化学丰度内禀弥散,这对于进一步讨论星团恒星的形成过程极为重要。

  • 银河系核球中垂向金属梯度的一种可能的动力学起源机制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12-13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研究发现,即使在银河系长期缓慢演化的过程中,其核球中依然可能存在垂直的金属丰 度梯度。该结果反驳了早期研究中认为的银河系核球中长期缓慢演化的过程会消除任何存在的 化学丰度梯度的观点。通过使用一个模拟银河系薄盘的多体数值模拟模型得出该研究结果,该模 型能自洽地通过盘的棒不稳定性和屈曲不稳定性形成一个盒状/花生状的核球,并结合化学-动力 学模型,分析银河系核球中化学成分的演化。在该演化模型中设定了一个初始的径向金属丰度梯度 (−0.3 dex/kpc),通过长期缓慢的演 化过程,其核球部分呈现出与观测相符的垂直金属丰度梯度。对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星系盘的 金属丰度分布在长期缓慢演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两步”演化过程,首先盘星系初始半径较大的贫 金属粒子在径向混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更大的径向速度弥散,然后由于核球的屈曲不稳定性演化, 垂向速度弥散最终会保持与径向速度弥散的一定比值 (约 0.8)。这个机制导致贫金属粒子在演化 过程中能占据更大的垂向范围,从而形成核球的垂直金属丰度梯度。 银河系核球动力学模型通过简单的化学-动力学过程揭示的核球金属丰度演化机制,应在包 含更复杂的核球演化机制的模型中同样存在。此外,还通过化学动力学模型讨论了核球观测中存 在的争议,如金属丰度分布函数中产生多个“峰”的起源问题,以及该模型构建中存在的一些的 不足。

  • 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调控相关基因表达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系统的基本元件之一,是大部分生物学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丰度与其生物学功能息息相关,其丰度受基因表达过程中各环节严格精密的调控。其中,蛋白质丰度与其相应mRNA丰度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蛋白质丰度差异的40%可由mRNA丰度来解释。茉莉酸信号途径调节巴西橡胶树中的天然橡胶生物合成,但相关基因彼此间的表达丰度差异尚待阐明。本文比较了S/2D d/3割胶制度下,15个橡胶生物合成调控相关基因HbCOI1、HbJAZ1、HbJAZ2、HbJAZ3、HbMYC1、HbMYC2、HbMYC3、HbMYC4、HbMYC5、HbGAPDH、HbHMGR1、HbSRPP、HbREF、HbHRT1、HbHRT2以及2个常用内参基因Hb18S、HbACTIN1在10个橡胶树种质胶乳中的表达丰度差异;将HbACTIN1的表达丰度设定为1,以此为标准计算出样品中其他基因的表达丰度。结果表明,相同个体中不同基因的转录丰度差异明显,不同个体中相同基因集的丰度大小排序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中的转录丰度差异明显,这16个基因的最大丰度分别是最低丰度的9.43、6.04、10.02、12.29、18.82、9.22、38.46、112.83、121.36、15.34、19.09、13.54、10.05、19.80、24.83、11.82倍,他们的变异系数分别为百分之73.05、55.19、69.09、67.37、66.59、53.87、83.25、122.02、166.34、59.89、70.59、75.67、74.20、68.34、84.23、78.59;总的来说,在群体水平上,16个基因的转录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18S>SRPP>HMGR1>REF>MYC2/HRT1>COI1>MYC1/MYC4>GAPDH/JAZ1/MYC5>JAZ2>HRT2/MYC3/JAZ3,他们的群体平均丰度依次为HbACTIN1的28382.26、43.64、11.39、7.16、5.47、5.10、1.07、0.75、0.74、0.45、0.42、0.33、0.12、0.06、0.06、0.04倍。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个体水平还是群体水平上,Hb18S的丰度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在mRNA中,HbSRPP的丰度最大,HbJAZ1大于HbJAZ2和HbJAZ3,HbMYC2大于HbMYC1、HbMYC3、HbMYC4、HbMYC5,HbHRT1大于HbHRT2。结果表明,结构基因和功能基因的丰度高于调控基因。在基因相对表达分析中,常对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作均一化处理,从而掩盖了不同基因间的真实丰度差异,因此,在基因表达分析中,既要关注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也要关注基因间的丰度差异,这有助于更全面的理解基因的功能。

  • M31 中天体的光谱观测与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6-07 合作期刊: 《天文学进展》

    摘要: 仙女星系 (M31) 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大型旋涡星系,与银河系结构相似且质量相当,对M31 天体的光谱观测与研究有助于理解银河系以及一般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整理了自 20 世纪以来天文学家对 M31 中天体的相关光谱观测与研究成果,共涉及了 M31 中 5 000 余个发射线天体、2 000 余个星团、6 000 余颗恒星、1 000 余颗新星以及核球和盘上的星族的光谱。恒星光谱观测由早期的以超巨星为主发展到近 20 年更大样本以及更多类型,其中红巨星被用于研究M31 星系盘和晕的性质及子结构。发射线天体通常被应用于 M31 质量测定、运动学分析和恒星演化的研究。M31 星团的研究集中于金属丰度和运动学性质,以及利用视向速度测定 M31 位力质量。对 M31 中心星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核区的星族组成和运动学分析,其中运动学研究结果更支持核区的偏心盘模型。最后,介绍了郭守敬望远镜对 M31 天体的光谱观测与相关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