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组成及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以2021 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相关资料为基础,结合野外实地调查, 整合得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并分析其组成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 (1)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原有的葫芦苏铁(Cycas changjiangensis)、海南苏铁 (C. hainanensis)、念珠苏铁(C. lingshuigensis)、台湾苏铁(C. taiwaniana)归并入闽粤 苏铁(C. taiwaniana);相比1999 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原有的半枫荷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和线苞两型豆(Amphicarpaea linearis)被解除保护级别, 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从一级保护降级为二级保护,新增127 种国家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加上原有的,共173 种(含变种),隶属53 科83 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 物8 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65 种,海南省特有种32 种,分属于4 个类群,其中被子 植物种类最丰富,有129 种。(2)依据多年的野外调查信息和本次调查结果,龙尾苏铁 (C. rumphii)、三亚苏铁(C. shanyagensis)、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紫纹兜 兰(Paphiopedilum purpuratum)一直尚未调查到。(3)173 种保护植物的生活型共有5 种 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115 种),其次是地面芽植物(34 种)和地下芽植物(22 种), 地上芽及垫型植物均为最少(1 种)。(4)在科水平上,兰科(Orchidaceae)种类最多, 含47 种(27.17%);在属水平上,石斛属(Dendrobium)种类最多,含21 种(12.14%)。 (5)区系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科以泛热带及其变型分布为主;属以热带亚洲 及其变型分布为主。综上,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热带性质及特有现象明显,新增 保护种较多,因此应持续开展本底调查和动态监测,加强执法力度,减少人为因素对生境 的干扰和破坏,针对性地采取就地、迁地保护措施以加强保护管理。

  • 广西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2-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姑婆山紧邻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为了解该区大型真 菌物种多样性,采用随机踏查法对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姑婆山)及邻近 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采集,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 (1)该区共发现348 种大型真菌,隶属于2 门6 纲17 目69 科175 属,其中包含食用菌40 种、 药用菌42 种、毒菌7 种。(2)对该区域的物种组成分析表明,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 牛肝菌科(Boletaceae)、粉褶蕈科(Entolomataceae)和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等9 科;优 势属为鹅膏属(Amanita)、靴耳属(Crepidotus)、毛皮伞属(Crinipellis)和粉褶蕈属(Entoloma)等 11 属。(3)共发现2 个中国特有属,即脆孔菌属(Fragiliporia)和臧氏牛肝菌属(Zangia);11 个 中国特有种,即厚集毛菌(Coltricia crassa)、魏氏集毛菌(Coltricia weii)、丛生粉褶蕈(Entoloma caespitosum)、极细粉褶蕈(Entoloma praegracile)、近薄囊粉褶蕈(Entoloma subtenuicystidiatum)、 薄管层卧孔菌(Fomitiporia tenuitubus) 、香榧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torreyae) 、脆孔菌 (Fragiliporia fragilis)、南岭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nanlingensis)、亚白灰孢多年卧孔菌 (Perenniporia subtephropora)以及脑形银耳(Tremella cerebriformis)。(4)研究区域大型真菌科 级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世界广布成分(66.67%)、泛热带成分(17.39%)以及北温带成分 (15.94%);属级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7 类,主要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61.71%),其次为泛热 带成分(20.57%)和北温带成分(13.71%)。丰富的物种数据为姑婆山及邻近地区大型真菌物种 多样性评估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