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冷杉与元宝山冷杉针叶精油成分的比较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比较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冷杉(Abies ziyuanensis)和元宝山冷杉(A. yuanbaoshanensis)针叶精油化学组成成分,以期为开发利用两种冷杉针叶精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资源冷杉和元宝山冷杉针叶精油,采用GC-MS分析确定其精油化学物质成分,并基于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资源冷杉和元宝山冷杉针叶精油中分别鉴定出化学物质21种和22种,其中15种为两种冷杉共有成分;烯烃类物质是资源冷杉和元宝山冷杉针叶精油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占比分别为95.94%和95.02%。两种冷杉共有成分中β-蒎烯、1-石竹烯、莰烯、a-石竹烯和异松油烯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而非共有成分方面,资源冷杉中a-松油醇和a-蒎烯以及元宝山冷杉中a-依兰油烯和叶醇均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

  • 罗汉果花气味物质量化分析方法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是葫芦科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广泛种植于广西桂林地区,其开花后传粉不良现象迫切需要研究解决。该文以罗汉果雄花为材料,研究了罗汉果花朵气味物质的量化分析方法,以期为研究罗汉果花朵气味物质与传粉者访花频率关系,最终查明传粉不良产生原因奠定基础。实验以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新鲜花朵的气味物质,经过洗脱、洗脱液吹氮和GC-MS分析等步骤,先后完成了花朵气味物质的收集、浓缩、分离和鉴定,最后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学组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花朵检测到挥发性组分包括萜烯类物质5种,以及芳香烃类、烷烃类、酯类物质各1种,其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达到71.07%,是供试花朵最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该结果高度符合葫芦科植物花朵气味的化学组分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实验重复性,表明该实验体系是收集和鉴定罗汉果花朵气味组分的理想方法,为后续开展罗汉果花气味物质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通过与葫芦科多种植物比较,发现罗汉果的花朵气味物质可能存在雌雄二型性。

  • 矮紫金牛的开花生物学与繁育系统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9-0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矮紫金牛(Ardisia humilis)是优良的野生观赏植物,该文探究该植物开花生物学与繁育 系统特征,以促进其杂交选育与园林应用。以同质园引种的矮紫金牛为研究对象,对其开花 物候、访花昆虫种类及其访花行为进行观测,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 对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进行检测,结合配子显微观测法和控制性授粉试验,对繁育系统进 行分析。结果表明:(1)矮紫金牛花期为5 月中旬至6 月中旬,盛花期在5 月底,单花、单 株和群体水平的花期分别为1、17~20 和25 d。(2)矮紫金牛开两性花,雌蕊先熟,与雄蕊成 熟期部分重叠,柱头可授性滞至雄蕊凋落后1 d。(3)杂交指数(OCI 值)为4,P/O 比为5.61103, 显示其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4)自然授粉的结实率最高(平均 52.96%),其次是自花授粉(52.29%)和人工异株授粉(50.33%),三者差异不显著(P > 0.05),但 均显著高于人工同株授粉的结实率(28.67%)(P < 0.05),显示矮紫金牛不仅异交亲和性强,还 具有很强的自动自花授粉能力。(5)主要传粉昆虫包括隧蜂科的淡脉隧蜂属Lasioglossum sp.1、Lasioglossum sp.2 和隧蜂属Halictus sp.,具有泛化传粉昆虫资源特征。本研究为矮紫 金牛的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理论参考。

  • 罗汉果叶片挥发性成分与访花昆虫:雌雄株差异及其生态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6-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究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自然授粉不良的形成原因,对其雌株和雄株的访花昆虫及叶片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定点定时方法调查罗汉果雌雄株访花昆虫,同时以GC-MS 分析雌雄株叶片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雄株观察到访花昆虫102 种,分属8目29 科,其中包括了蜜蜂科、眼蝶科、夜蛾科和天蛾科等传粉昆虫类群;在雌株观察到访花昆虫69 种,分属7 目16 科,但未观察到上述传粉昆虫类群。雄株访花昆虫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和Shannon-Wiener 多样性均显著高于雌株(P < 0.05),Jaccard 相似性分析显示雌株和雄株访花昆虫达到中等不相似水平。在雄株叶片中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7 种,优势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占总含量的67.31%;雌株叶片则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2 种,优势成分为烷烃类化合物,占总含量的44.27%。雄株具有较多特有成分,包括7 种萜烯类和3 种酯类成分,占总体成分的45.45%;雌株的特有成分较少,只包括4 种烷烃类和1 种酯类成分,占总体成分种类的22.72%。Jaccard相似性分析显示,雌株和雄株的挥发性成分总体上达到中等不相似水平,其中萜烯类和酯类的相似度更低,达到极不相似水平。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罗汉果雌雄株之间,由于挥发性化合物在优势成分上的重要差异,以及特有成分的大量存在,可能导致了它们访花昆虫类群的显著差异,并进而影响了罗汉果的自然传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