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8-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探讨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植物多样性与理化性质差异及两者之间关系,为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地形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存在差异,坡地木本植物有35科65属78种,槽谷木本植物有38科64属89种,漏斗木本植物有35科61属84种。同时,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大小表现为槽谷>漏斗>坡地;而优势度指数大小表现为坡地>漏斗>槽谷。(2)不同地形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性显著(P槽谷>漏斗,而自然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等指标均表现为漏斗>槽谷>坡地。(3)除全K外,大多数土壤养分指标表现为漏斗显著高于槽谷、坡地,即漏斗>槽谷>坡地。(4)冗余分析表 明,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相关性,不同地形植物多样性指数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明显。研究结果旁证了茂兰喀斯特森林地形条件的复杂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性是该区小生境多样,物种组成丰富的原因之一。

  • 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部位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0-26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受到物种间相互作用和对环境适应程度的影响。为了解茂兰喀斯特森林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对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三种地形(坡地、槽谷、漏斗)进行群落调查,计算三种地形部位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地形部位的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 Bi 和 Ba 值的排列顺序虽稍有差异,但总体上是一致的。轮叶木姜子(Litsea verticillata)在坡地、槽谷地形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其 Bi/Ba 分别为 0.782/0.416、0.891/0.703;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在坡地、漏斗地形中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 Bi/Ba 分别为 0.788/0.518、0.963/0.826。生态位重叠值(Lhi)最大的是漏斗中的朴树(Celtis sinensis)和云贵鹅耳枥(Carpinus pubescens)(0.138),最小的是坡地中的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和巴东荚蒾(Viburnum henryi)、黄梨木(Boniodendron minus)(0.002)、槽谷中的轮叶木姜子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0.002)。生态学特性和对生境需求相似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值通常较大,反之则小;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则其生态位重叠值亦较大,反之则小。研究表明,三种地形中群落优势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小,茂兰喀斯特森林处于稳定的顶极群落阶段,但群落内种群因环境资源有限而产生的竞争较为激烈,在不同地形生境中的竞争激烈程度表现为漏斗>槽谷>坡地,光照的差异是影响各地形部位优势乔木种群天然分布的主要因子。该研究揭示了群落优势种群在不同地形的生态位特征,可为喀斯特森林优势乔木种群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 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地形部位青冈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植物保护学 提交时间: 2018-06-22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建群种和优势种之一。以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形部位(漏斗、坡地、槽谷)青冈种群为研究对象,以立木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研究青冈种群结构,并绘制种群的存活曲线。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偏离指数CX)、负二项参数(K)、丛生指数(I)、平均拥挤度(M*)、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指数(Ca)等聚集度指标测定青冈种群分布格局,以评价茂兰喀斯特森林青冈种群的结构特征与更新潜力。结果表明:三种地形部位中,青冈Ⅱ级幼树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幼苗,中、大树占一定比例,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Ⅲ型,种群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表现为增长型种群。三种地形部位青冈种群除槽谷有完整的径级结构外,漏斗和坡地的径级结构不完整,但均表现为幼苗数量少于幼树,幼树个体数量最多,中树和大树的数量最少,呈中间高而两端低的径级结构。不同地形部位青冈种群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分布格局在种群生长过程中发生变化,表现为随龄级的增加聚集程度减弱,从聚集型向随机型转变,其中,幼苗、幼树、小树多呈聚集分布,中树、大树多呈随机分布。该研究可为茂兰自然保护区青冈种群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8-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植物如何改变功能性状来适应环境一直是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为探究茂兰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 段植物叶片的适应策略,该文以茂兰自然保护区 5 个不同演替阶段(草本、灌木、灌乔、乔木和顶极群落) 优势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演替阶段的优势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随植 被正向演替的进行,土壤全氮含量(STN)、土壤有机质含量(SOM)、土壤含水量(SWC)逐渐增加, 土壤全磷含量(STP)和土壤全钾含量(STK)先增加后减少,土壤 pH 值整体呈减小的趋势。(2)随 植被演替的进展,叶面积(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厚度(LT)和叶片碳含量(LCC)逐渐上 升,比叶面积(SLA)与叶片钾含量(LKC)与之相反,叶片氮含量(LNC)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片磷含量 (LPC)呈先降后升的趋势。(3)冗余分析表明,演替初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 pH 值高而 STK、STP、 SWC、SOM、STN 相对低的环境中,群落内植物叶片采取高 SLA、LNC、LPC,低 LA、LDMC、LT、 LWC 的性状组合,演替晚期植物主要分布在土壤水分和养分较高的环境,LDMC、LT、LA、LWC 与演 替初期相比呈上升趋势,SLA、LNC、LPC 与演替初期相比呈下降趋势。综上表明,随植被演替的进行, 植物通过改变功能性状来适应环境,叶片功能性状由演替初期的开放性策略转向后期的保守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