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级跨音压气机非定常伴随气动优化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在多排叶轮机械中,动静叶干涉会在流场中产生强烈的非定常效应。公开文献中现有的多排叶轮机械气动优化设计均采用基于混合平面法的定常模型,无法考虑流动的非定常特性。本文采用课题组自行开发的多排叶轮机械非定常伴随气动优化系统,对某单级跨音压气机动叶进行了非定常气动优化设计,优化过程中采用谐波平衡法高效求解非定常流场和非定常伴随场。优化目标为降低压气机级的进出口熵增,同时限制流量和压比不低于原始设计,并控制叶片最大厚度的变化幅度。优化结果表明,本文伴随气动优化系统能够高效地对多排叶轮机械进行非定常气动优化设计。

  • 排水沟渠水-底泥-植物协同作用下非点源溶质氮运移模拟研究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沟渠系统“过程拦截”是现阶段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农田排水沟渠水体- 底泥-植物系统内各介质间非点源溶质迁移转化机制不清的现状, 在简要分析农田排水沟渠水-底泥-植物复合生态结构及其各组分功能特征的基础上, 以沟渠中水体为中心, 解析了非点源溶质氮在沟渠系统单一介质以及不同介质间的迁移转化过程; 考虑到排水沟渠中水体和污染物均以沿沟渠方向线性迁移为主, 应用水流连续方程和非保守性污染物迁移扩散方程, 构建了农田排水及其中非点源污染物在排水沟渠中的一维迁移模型,并结合试验沟渠具体情况进行了适度简化; 通过内业可控性监测试验, 同时提出了沟渠系统水-底泥-植物不同介质对水体中非点源污染物衰减程度影响的量化计算方法; 将所建模型与计算参数应用于野外试验沟渠,以氨态氮和硝酸盐氮为例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结合较好, 其中氨态氮模拟效率系数为0.87,硝态氮模拟效率系数0.93, 表明所建模型及模拟手段符合试验沟渠实际情况, 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跨音透平中激波与边界层、尾迹干涉机理研究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6-07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高负荷跨音透平导叶中,流动过程十分复杂,DDES方法在该条件下对流动细节地捕捉具有特殊优势。本文采用自主开发的DDES程序,获得可靠而精确的计算结果,研究跨音叶片内部的流动机理。根据不同区域的流动现象,作者分别研究叶片吸力面处,激波和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叶片尾流区,激波和尾迹的相互作用。并对这些区域进行熵生成情况分析,为后续跨音透平中的损失减小提供理论基础。

  •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揭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状况及生境特征,该文 基于 2 021 版《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数据整理和野外调查等方法,对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的分布特征及所依托植被类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 1 )海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 野生植物共 53 科 、 83 属 、 1 73 种,在全国各省份中物种数位列第五,物种密度位排在首位 (基于当前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据基础)。 2 )海南省 1 9 个 市 县 行政区均有国 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中部及以南 市 县 分布的物种数远大于北部 市 县 )),其中物种丰 富度最大的为昌江黎族自治县( 7 5 种),物种密度最高的为陵水黎族自治县( 0.604 5 ind. ·km 2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物种数在海拔 a ltitude Alt 0~186 7 m 的 9 个区段(梯度值为 200 m )内均有分布,并且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微降 骤升 缓降的趋势 ,物 种数最多的海拔区段为 800 m Alt<1 000 m 及 1 000 m Alt<1 200 m ,均有 8 1 种,最少的 海拔区段为 1 600 m Alt<1 867 m ,仅有 9 种。( 3 )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境复 杂,共依托于 11 种植被类型,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为低地雨林( 114 种),其次是山地雨林 105 种),最小的是半红树林( 1 种);物种受干扰程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淡水湿生草丛, 其次是低地雨林,最小的是山地云雾林。该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 护利用提供科学参考。